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鄱阳湖什么时候退水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今日 7月15日,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位回落。然而,依旧超过警戒线的水位、即将到来的强降雨、难以预测的未知险情等诸多因素,也让各界无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今日 7月15日,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位回落。然而,依旧超过警戒线的水位、即将到来的强降雨、难以预测的未知险情等诸多因素,也让各界无从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12日,鄱阳站水位刷新历史新高,超1998年0.13米,超警戒线3.24米。当天,记者在鄱阳镇昌江圩堤看到,洪水几乎淹没了当地村庄内部分房屋的屋顶。持续大雨导致油墩街镇外的西河水位上升至23.7米。

23.7米是一个什么概念?据悉,当地警戒水位为19米,堤顶高约23米。漫过圩堤的水淹没了辖内五个村庄。村民的家园成了漂在水上的"孤岛"——整个村子只剩不到十分之一的陆地,而这些陆地被水环绕。

据当地村民介绍,"孤岛"断水断电断粮,出行只能依靠皮艇。目前,被困村民已被转移至安全地带。相关救灾工作仍在持续。截至昨日晚间,湖口站水位为22.29米,已较此前的最高水位缓缓回落,但依然超过19.5米的警戒线。2天前,这里的水位一度达到了22.45米。目前,湖口站超警戒水位已经持续8天时间。

3天前,湖口县水利局发布紧急募集防汛物资公告称,汛情严峻,防汛物资告急,紧急向社会募集编织袋 蛇皮袋。目前,募集工作暂告一段落。但持续的高水位,依然为未知的险情埋下各种隐患。

江西前几天没有明显降雨,为什么鄱阳湖水位还会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10日至14日,江西省内大多为多云天气,鄱阳地区也只有零星小阵雨,无明显强降雨。然而,正是在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里,鄱阳湖水位接连突破历史纪录。

没有暴雨,鄱阳湖的水位缘何惊心动魄?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葛刚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葛刚教授表示,通常情况下,鄱阳湖的水资源是补给长江的。然而,每次到了洪水期,长江也在不断涨水,此时长江的水位把鄱阳湖的水顶"托"住了,"鄱阳湖流域来的水下不去,水位自然也就抬升了。"

葛刚教授解释,如果长江水位持续升高,即使鄱阳湖流域不下雨,鄱阳湖的水位还是会被抬升。反之,如果长江水量不足,即使鄱阳湖流域来水量再大,水位也不会太高。"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今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雨量达410.4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多48.3%。同时也创下1961年以来,近60年的同期最大降雨量。这直接导致了汛期至今,长江流域433条河流超警,其中109条超保,33条超历史。

未来几天,鄱阳湖的汛情会怎样发展?

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截止今日7时,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但仍有10个站点水位超警戒线。目前,全省约150条圩堤出现险情1007处。

今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表示,7月15日至1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将有强降雨,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未来10天将维持强降雨。王志华表示,雨情与汛情的叠加效应明显,包括鄱阳湖在内致灾风险依然很高。

据悉,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据历史资料分析,大洪水80%都集中在"七下八上"这一时期。因此,对于鄱阳湖而言,汛情虽有所缓解,但远未到放松警戒的状态。

鄱阳湖防汛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鄱阳湖的汛情直接影响的是百万计的当地百姓。

"前些年鄱阳湖旱情较严重,很多地方水位大大回落。"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殷杰说,由于"水退人进",近年来,生活在鄱阳湖周围的居民进入水退的位置开始生产生活。"鄱阳湖的面积外扩得很厉害,洪水来了之后,会威胁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目前,鄱阳湖周边区域面积很大,可能涉及到几十个县。"

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消息,截至昨日21时30分,洪涝灾害共造成江西全省642.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5.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9万人。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在调节长江水位,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由鄱阳湖流入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鄱阳湖将有效减轻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此外,由于长江下游支流很少,鄱阳湖是长江进入下游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如果鄱阳湖水位继续上升,洪水下泄,对长江下游的江淮、太湖流域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

殷杰说,"鄱阳湖的水位已经很高,长江干流的洪峰流量又很大,这两个水位都很高,必然加剧往下游安徽、江苏到上海的洪水水位和洪峰流量。鄱阳湖本身现在已经不是滞洪区或者泄洪区,而是变成了洪水的源头。"

"如果像鄱阳湖这样的中游区域控制不好,后续再遇强降雨,那么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遭遇特别大的风险,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一旦发生大洪水,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守卫鄱阳湖,就是守卫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守住鄱阳湖,才能守住长江下游城市的安全!

除了洪水,强降雨还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提醒,需要特别关注近期长江流域的强降雨,也需关注同时引发的等次生灾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也指出,强降雨是造成灾害链条的第一步,很多次生灾害如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等,都与强降雨关系密切。

地质灾害是其中主要的次生灾害之一。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介绍,入汛以来,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发生了多起山洪地质灾害。

昨日,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受强降雨影响,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中部、重庆西部等地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

此外,郑国光介绍,汛期期间,湖北一座中型水库曾发生滑坡险情;江西、广西各有1个小型水库或水电站垮坝,广东永汉河堤防也发生了漫堤溃决,还有四川丹巴县滑坡体一度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险情等。

"大灾之后有大疫。"如今,我国抗洪减灾预测预报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洪涝灾害后造成的传染病伤亡等次生灾害已能够有效控制,大面积流行的情况基本杜绝。但是,灾后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情况仍需警惕。

今年的汛情损失几何?

据国家应急管理部介绍,截至7月13日7时,洪涝灾害已经造成全国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9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1.6亿元。

但是与前5年同期相比,这些数据其实是有所下降的。其中,受灾人口下降了7.3%,因灾死亡同期相比下降了51.2%,倒塌房屋的数量下降69.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4%。

另据应急管理部此前数据,2020年上半年,洪涝灾害共造成26省 区、市1770.7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93.1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27%。

汛情凶猛,这些损失是否会影响今年经济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的统计口径显示,随着近年我国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在一般洪涝灾害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在0.25%左右。而特大洪水期间的这一比例约为0.5%。近5年来,最高的一次为2016年,当时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0.5%左右。洪涝灾害对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其无法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宝,喜欢(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鄱阳湖什么时候退水)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