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体能测试会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能测试合格标准

体能测试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能测试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能测试会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测成绩频频成为比赛“拦路虎”,既说明当前的体能测试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改进,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部分管理者

体能测试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能测试会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测成绩频频成为比赛“拦路虎”,既说明当前的体能测试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改进,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部分管理者在执行上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

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国内赛事经历了长时间停摆,现下体育比赛逐步恢复,每一场都是难得的检验训练成果的机会。而从2月份《通知》发布到9月份多个全国性比赛正式开始,中间有长达半年的调整期。项目协会、教练团队、运动员理应做好了充分准备。但目前呈现的结果却是,竞赛规程被吐槽“奇葩”,一些参赛运动员也反馈了突击增强体能和训练节奏配合不太好、旧伤复发影响备战等情况。这些,是隐藏在“预赛第一被淘汰”怪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在体育项目的发展上,很多人常强调一句话,“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需要打通从上到下所有渠道,踏踏实实做好全面的、科学的、长远的规划,不能想到哪出是哪出,也不能执行上“一刀切”。

而在强化基础体能训练的同时,仍然需要明确一点,对运动员来说,科学、系统、连贯的比赛和训练模式,跟“恶补体能短板”一样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如果寄希望于仅依靠后者来提升竞技水平,效果将十分有限。

倒第一进决赛,破亚洲纪录+预赛第一却无缘决赛,体能测试登热搜

最近的体能测试成了很多体育迷关注的焦点,当然这也引来了很多人的吐槽,这不在今天“体能测试"四个字登上了热搜榜。

我们先来看看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的比赛,本来决赛是有8名运动员要参加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女子跳马决赛的比赛里只出现了5名运动员,其中有2位运动员还是来“凑数的”,这样的决赛让人看得十分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切都要从体能测试说起。

来看看参加女子跳马决赛的五名运动员预选赛的排名,分别是第1、第2、第8、第10、第11,可能有人会问了第3到第7哪去了?因为体测不过关第3名到第7名皆是无缘决赛,这也就出现了奇葩的一幕,倒数第一 第11名的运动员被迫进入了决赛,倒数第一的运动员在决赛第二跳中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获得了全国第五,央视解说在解说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尴尬,第一位代码是1,后面的代码被挡住了,后面代码越小说明难度越低……哦,后面代码是00……。资格赛倒数第一进入决赛,并且以很简单的动作获得了全国第五的成绩,这样的一幕堪称戏剧性的。

而同样是在全国游泳冠军赛的比赛里,我们比较熟悉的傅园慧在预赛的比赛里游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遗憾的是因为体能测试他无缘决赛,女子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里,王简嘉禾以15分45秒59打破亚洲记录,在1500米自由泳这个项目里,她将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冠军,但是遗憾的是因为体测排名第11,王简嘉禾最终无缘决赛,现在体能测试成为了运动员的最大拦路虎,你怎么样看待体能测试?

“一刀切”体测真的科学吗?

提升体能对于田径和游泳选手是好事,没有体能当基石,也许一切无从谈起,但术业有专攻,别说让游泳选手去比长跑,即使田径好手也不是谁都能驾驭3000米跑,据博尔特经纪人透露,“闪电”非常抵触中长跑,训练时都没有跑过1英里距离。

由此可见,体能是训练和比赛的基础,高度重视没有错,但作为参赛硬指标被质疑也在情理之中,正如一位田径教练所言,“体能很重要,但将体能表现当成参赛资格的标准,就会出现矛盾。”

在“体能优先,东京领先”的口号推动下,几乎所有队伍都在搞体能大比武,甚至今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都引入基础体能测试,未通过体能测试者不允许参加联赛。还是那句话,竞技体育没有体能是万万不行的,不忘练体能的初心应坚持下去。

只不过,让游泳选手跑得快,要求短跑选手在长跑达标,以及给象棋选手制定体能标准,最重要的是还得与竞赛资格划等号,如此“偏执”体能是否科学,也许,在体能和成绩之间找到平衡更有必要。

规则先合理才有公平!泳协主席:坚持体能测试,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近日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达标赛上,余贺新、傅园慧、于静瑶都在首轮游出第一名,且余贺新还打破了宁泽涛保持了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

但令人不解的是事出现了:他们仨竟都因体能测试分少,于是被踢出继续比赛的资格之外——估计,这在世界游泳史上,也是史无前例了吧?

对此,公众与媒体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相当于当年甲A的足球选手体测制,“只有体测过关,才能踢上足球”有点相似了——但其实,中国足球曾实行的体测制,并没有存活多久,就因不合时宜,而寿终正寝了。

对于这一争议,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9月27日对媒体称:“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加强体能、恶补短板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这是我们首次在正式的全国比赛中纳入体能测试,这一竞赛改革的方向,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从体能测试的成绩来看,大部分运动员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甚至在体能单项上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体现了体能训练的成果……”

周继红还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体能大比武”制造魔幻景象

除了参赛选手的状态之外,全锦赛的另一话题则是首度引入体能测试作为准入门槛。尽管苏炳添与女子铅球名将巩立姣因未通过“体能大比武”而无缘本届赛事最终被证实只是谣言,但确实有不少比赛的结果因此改变。

在女子跳远赛场,河南老将许小令跳出6米63的佳绩,将其余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但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却是成绩仅为6米48的四川选手郭思佳。由于未能在体能测试中位列前12,许小令其实并无参赛资格,只是中国田协与赛事组委会出于让选手通过比赛找状态等因素的考虑,给予其“测试选手”的特别身份,自然也无法参与名次争夺。

体能测试不仅是全锦赛的参赛门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专项成绩,成为在判断选手能否晋级决赛时被优先考虑的标准。以男子100米为例,16名选手按预赛成绩排序,前十名暂时保留晋级决赛的希望,但需按体能测试的成绩再度排序,取体测前八晋级。在第二次排序的过程中,只有当选手的体能测试成绩相同时,才会按照其预赛的专项成绩区分排名先后。

许周政得以晋级决赛,正得益于这一颇受争议的全新赛制——他的百米预赛成绩在16位选手中恰好“卡”在第十,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前,他在竞争中挤掉了并列第十的国家队队友梁劲生以及预赛成绩更出色的黄永炼与石雨豪。而女子中长跑名将王春雨则是反例,即便她在女子400米预赛成绩高居第二,体能排名仅列第九的她仍无缘决赛。

据统计,本次赛事中共有16位拥有正式比赛资格的选手,在成绩足以晋级决赛的情况下因体能分过低而止步预赛,而在不设预赛的项目中则有五位未能通过体能测试的选手,以“测试运动员”的身份交出了足以跻身前三但最终不列入名次的成绩。

关于体能测试的是非功过,如今或许还无法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让这场本就有重大意义的全国锦标赛显得更为魔幻与特别。

宝,喜欢(体能测试会是运动员的拦路虎吗 体能测试合格标准)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