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京剧之流派

京剧之流派

京剧之流派

在京剧中,流派主要指的是演员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和特点得到了师承和传播。

京剧旦角有四大流派,其分别对应四大名旦,分别是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程派(程砚秋)。

梅兰芳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摘自百度百科)

“唱”,梅的唱法的革新之处,就在于揉化无痕,又都是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给予不同的处理。例如,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春秋配》里的姜秋莲使高腔如绛去在霄,《御碑亭》里的孟月华则唱低腔似落花委地、摇曳纡折,盘而后出。一个是少女,一个是少妇,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由于身份不同、情况不同,唱法也就不同。

“念”,梅兰芳的念白富于情感,表达人物个性鲜明。湖广韵、尖团字的运用臻于化境,完全成为艺术化了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这是在一些戏中使用的韵白。在另一些戏中使用京白,也总是适度、自然、甜美,且处处顾及人物身分和剧情,并与身、手、步法、面部表情融为一。

“做”,梅兰芳的做工与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个“圆”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

“打”,花衫的打法,和武旦、刀马旦不同,主要是以干净、准确、漂亮为主。

尚小云

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尚小云,尚派行腔吐字清楚,尚派 以嗓音清亮激越、旋律跌宕缭绕的传统,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

尚派在演唱上,直接继承了阳刚一派的传统,早期恪守传统青衣“口紧字松”的唱法,其后受陈德霖影响,于刚健中辅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发音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给人纵横捭阖、拔险攻坚的刚劲之美,传统青衣“节节高”的唱法,在他能举重若轻。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后来旦角每每减少词句,有时还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词。如《玉堂春》,一般在“惊动乡约和地保”后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却接上“一旁又来了两个官人,一个拉来一个扯”,然后才接“拉拉扯扯”一句。

荀慧生

荀派,荀慧生(1900~1968),男,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 “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等,称为京剧荀派。

程砚秋

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雅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本篇写了京剧的四大旦角流派的创始人以及基本特点,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更加详尽的信息。

下一节准备写四大流派的主要作品以及传人的信息。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各位看官,您请听下回分解。

京剧之流派)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