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二战德军的最后一次胜利的战役,哈尔科夫战役

二战德军的最后一次胜利的战役,哈尔科夫战役

二战德军的最后一次胜利的战役,哈尔科夫战役

哈尔科夫战役

哈尔科夫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纳粹德国和苏联为了抢夺哈尔科夫这个战略城市而发动的战役。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德意志国防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后阶段的其中一场战役,目的是攻占哈尔科夫城。

这次战役行动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6集团军实施,目标是关闭第1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之间逐渐扩大的缺口,1941年10月24日,哈尔科夫陷落。[1]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苏方称之为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1942年5月12日,由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联红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向德国第6集团军发动攻势。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斯大林误判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实力,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的实力,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得以自苏军战线上的兵力空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1943年2月2日—3月3日战役目的是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收复哈尔科夫工业区。战役代号为“星”。随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实施了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联红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行动目标是由苏联草原方面军向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地区进攻。于1943年8月初展开,苏军开始即取得了胜利,并解放了别尔哥罗德及哈尔科夫。

第一次战役

是指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阶段,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麾下的第6集团军和苏联的西南方面军为攻守哈尔科夫城而发生的战术性战役(只是师级战斗规模),苏军的第38集团军奉命坚守哈尔科夫,为的是把该城的工厂的机器设备拆卸装车运输到东部大后方而争取时间。

德国第6集团军必须拿下哈尔科夫以便关闭第4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之间逐渐扩大的缺口。

1941年10月20日德军已经到达了哈尔科夫城的西郊。

10月22日,该城所有工厂的生产机器被送上火车,当时德军距离铁路线不足11英里。

10月24日,德军第6集团军及第17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包围该城。同日,第57步兵师已经将哈尔科夫占领。那时候,该城大部分工业设备已经被疏散,无用的设备都被苏联当局抛弃了。

第二次战役

战况

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苏方称之为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

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为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实施的攻防战役。苏联红军参加此次战役的有西南方面军(司令由苏联元帅、西南方向总司令SK.铁木辛哥兼任)和南方面军(司令为R.Y.马利诺夫斯基中将)。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分南北两路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和沃尔昌斯克地域对哈尔科夫实施向心突击,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收复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展进攻创造条件;南方面军坚守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以保障西南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翼侧。德军哈尔科夫集团是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司令为F.保卢斯上将)。当时,该集团军与克莱斯特集群(辖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正在准备代号为“腓特烈一世”的进攻战役,企图攻占北顿涅茨河以西、哈尔科夫东南地区。双方兵力大致相当。

第6集团军和L.V.博布金少将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前推进25~50公里,为快速兵团投入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装甲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其他地段亦进展迟缓,致使德军毫无阻碍地将其预备队从其他方向调到突破地点。

至5月17日前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已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根部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当面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在该处行动的“克莱斯特”集团军级集群(坦克第1集团军 司令: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第17集团军 ),步兵比第9集团军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为解除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的压力,在空军第4航空队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下,第1装甲集团军向实力薄弱、毫无准备的苏联红军第9和第57集团军发起进攻,至第一天结束时,德军推进到苏联红军突击部队后方40公里。此时,苏联红军通信与物资供应面临明显的威胁,苏联红军部队自身也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同时,德军从南北两面对苏联红军第28集团军两翼实施反突击。但这一决心已为时过晚。哈里托诺夫指挥的苏联红军第9集团军全线崩溃,苏联红军左翼被德军突入80公里。为了应对这种致命的威胁,格罗德恩扬斯基指挥苏联红军第6集团军向保卢斯的德军第6集团军发起攻击。20日,双方都在对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和突出部周围的部队进行调整。苏联军队的行动因为德国空军的骚扰和糟糕的通讯条件而一再遭受妨碍。与此同时、苏第28集团军的左翼失去了掩护,这迫使集团军的指挥员调出预备队第34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2骑兵师来保护自己的侧翼。22日,德国军队试图完全卡死这个包围圈,铁木辛哥的反应是命令第38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去向西突破德军的方线并恢复与德军包围圈内部队的接触,但未成功。23日,克莱斯特集群与德军第6集团军在巴拉克列亚以南会合,切断了苏联红军由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顿涅茨河对岸退却的道路,将苏联红军第6与第57集团军的全部以及第9与第38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包围。不仅如此、已经完成了包围圈的德国军队还进一步试图加宽封锁带。克莱斯特的装甲战斗群从第14个装甲师战区向东拓宽了这个包围圈的外圈。同时第60摩托化步兵师,第384,第389步兵师和第100轻步兵师向西成扇形展开牢牢的档住了包围圈内的敌人的退路。

苏军企图突围。突围部队由第317,第393和第150步兵师,第49和第26骑兵师,第5近卫,第5和第37坦克旅的残部组成。他们发起攻击试图和第114坦克旅建立联系。突围部队遭受了德国炮火和连续的空袭,很快部队就失去了指挥。尽管这样,在遭受了重大损失后,突围部队还是冲破了德第60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89步兵师的防线。在这时,德第1山地步兵师接到命令向北堵住苏联突围部队的道路。29日,苏联红军第6、第9和第57集团军主力,包括20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14个坦克旅的大部被围歼。只有约2.2万人的苏联突围部队冲破了德第384步兵师的后方并和苏第38集团军恢复了联系。

据德方资料,德军伤亡人数仅2万人,而苏联红军阵亡7.5万人,被俘23.9万人。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苏联红军在哈尔科夫的失败使西南方向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判断战略战役形势,协同不周,保障不力,指挥失误,快速部队进入战斗过迟等。

第三次战役

目的

1943年2月2日—3月3日战役目的是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收复哈尔科夫工业区。战役代号为“星”。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联红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3]

背景

由于1943年1月苏联红军顺利实施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和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德军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中出现一个400公里的缺口。2月初,追击德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0、第38、第40、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戈利科夫上将)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和“兰茨”战役集群近15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司令为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其大部已遭惨重损失。沃罗涅日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立即准备和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战役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的。

战役开始前,方面军所属部队已进行将近两个半月的进攻战斗,人员和军事技术装备严重缺额。全体人员已经疲惫,泥泞季节又已到来。方面军的后方正进行围歼德军9个师的战斗。 按照战役企图,第40(司令为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中将)、第69集团军(司令为卡扎科夫中将)和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由新奥斯科尔、瓦卢伊基地域向哈尔科夫实施主要突击,从西北面和南面迂回该市;第60集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由卡斯托尔诺耶以西地域向库尔斯克实施辅助突击。第38集团军(司令为奇比索夫中将)应向奥博扬发展进攻。正在实施顿巴斯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上将)第6集团军(司令为哈里东诺夫中将)应向巴拉克列亚、克拉斯诺格勒突击,从南面保障战役的实施。

兵力对比

从1943年1月13日至4月3日,大约500000名红军参与沃罗涅日–哈尔科夫攻势行动。当时大约有6100000名红军士兵在东部战线,另外有659000名伤兵。相比以下,德军共有大约2200000人在东部战线,另外有100000人被部署在挪威,结果于2月初苏联红军在人数上对德军形成了2对1的优势。但由于补给线过长及在此攻势中伤亡惨重,在曼斯坦因的反攻开始时,德军在数量上占有战略上的优势,包括在坦克的数量上—例如,曼施坦因有350辆坦克,在个别地区对苏联红军装甲部队形成7对1的优势。

德军参战兵力

在反攻开始时,曼施坦因可动用第4装甲集群包括第48装甲军及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和第1装甲集群包括第40及第57装甲军,第48装甲军由第6、第11及第17装甲师组成。而武装党卫军装甲军由武装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和帝国师组成。2月初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兵力共大约20000人,在地理上第4装甲集群在苏联红军突出部的南面;而第1装甲军团在第4装甲军团以东,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在苏联红军突出部的北面,作为南方集团军的北翼。

相对下,德军共有70000人面对攻向顿河的苏联红军共210000人。德国防卫军处于劣势。尤其是德军从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连续作战数月。当时希特勒任命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马丁·鲍曼及汉斯·霍夫曼组成一个委员会以从不必要的工业中招募800000名新兵,但是这个招募的效用要到1943年5月后才能发挥出来。到时候德军的兵力将是战争开始以来最强的,达到950000人。

1943年开始时,德军装甲部队已遭受重大损失。很少装甲师能有超过100辆坦克,平均只有70~80辆坦克可以作战。大约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开始时,海因茨·古德里安被任命负责增强德军的装甲兵力。虽然他负出了很大努力,1个德军装甲师只有大约10000~11000人,低于正常的13000~17000人。到了6月,1个装甲师只能有100~130辆坦克。武装党卫军装甲师情况较佳,可拥有大约150辆坦克、一营自行火炮及一半可机动化的步兵和装甲掷弹兵—人数大约19000人。当时虽然武装党卫军帝国师已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虎式坦克,大部份德军坦克仍以3号坦克和4号坦克(Pzkpfw-Ⅳ型中型坦克)居多。

第4装甲集群由赫尔曼·霍特上将指挥,第1装甲集群则由埃贝哈德·冯·马肯森上将率领。第6、第11及第17装甲师分别由瓦尔特·冯·霍纳多尔夫少将、赫尔曼·巴尔克少将及弗里多林·冯·森格尔·翁德·埃特林少将指挥。武装党卫军装甲军由保罗·豪塞尔中将指挥,他亦同时指挥武装党卫军骷髅师。

苏联红军参战兵力

当苏联红军在1月底至2月初开始对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时,参战的部队包括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它们分别由列伊捷尔、菲利普·戈利科夫及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指挥。他们的位置如下:戈利科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北面,沃罗涅日方面军面对库尔斯克,而西南方面军则面对敌军。苏联中央方面军在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之间,用以扩大战果。这2个方面军要击破德国第2集团军。2个苏军兵力共有大约500000人,其中大约346000人在德军反攻开始后参与防守哈尔科夫。

与德国人差不多,苏联红军很多师损耗严重。例如第40集团军的师平均只有3500~4000人,第69集团军的一些师只有1000~1500人。有些师只有20~50门迫击炮作火力支援,这种人力和装备的短缺令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要求增援超过19000名士兵及300辆坦克。但在1943年战役开始时只有16000人补充。当曼施坦因开始反攻时,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失了大量兵力,及前进过多但没有南面的西南方面军掩护其侧翼。

二战德军的最后一次胜利的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