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给孩子的诗)(北岛) 读书推荐

(给孩子的诗)(北岛) 读书推荐

读书

(给孩子的诗)(北岛) 读书推荐

北岛: 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

——引言

北岛,本书作者,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香港中文大学讲师。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在天涯》,《零度以上的风景》,《开锁》。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的显著地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这是此书内封皮里的第一句话,也在代序《给年轻朋友的信》中出现过。这句话既蕴含着他对孩子们读书趁年华的希冀,又是他选编此书的一个理由。

那么,他选编此书的理由具体一点又是什么呢?看着这句话,我不禁思索起来,而好奇心又促使我继续翻下去:给孩子的诗 ——北岛选编,张祈协助——给兜兜和孩子们。额,等一下,兜兜是谁?带着又一个疑问的我继续往下读,最终,在代序《给年轻朋友的信》中找到了答案。

兜兜是作者的儿子,他在一年级准备参加香港学校朗诵比赛时带回了一首诗《假如我是一只粉笔》 :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就是这样的一首诗让作者大吃一惊,因为他觉得这首诗破坏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从此时起便下定决心,历时两三年,以音乐性、可感性、经典性为标准精心挑选了外国诗70首,汉语新诗31首,以成此书。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诗,风格不同,抒情各异,自成一家。或与北岛诗风一样朦胧不失严峻,或与之大相径庭,直白而又热烈,但它们都散发着诗歌独有的美感和意境。而从现实的教育意义来看,这一点仍有分歧。今天的文学(或曰文字)世界已大不同,出现了很多的新现象,但是在这些新气象的生产之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断裂,既可以称作是历史叙述上的断裂也可以称为现实主义写作上的断裂(或者改写),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恐怕并不容易在当下找到一个理解这本书的入口。而在我看来,这既是本书所需要直面的现实困境,同时或许也是它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探寻弥合断裂处的可能性。就今天的阅读环境来说,这本书的大部分篇目无论从题材还是写作方式上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异质性,这恐怕多少也是被人诟病“说教”意味的由来。历史背景的疏离,言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转变,不要说孩子,就是让今天的成年人进行情境化的阅读也几乎变得不可能。所以到底是篇目本身说教还是因为今天几乎已经失去获得共鸣的土壤以至于人们只能读出说教,这得好好想一想。或许会有人说既然理解不能,又何必为难自己。然而,“给孩子”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未来包含着未来与过去的关系,可时下流行的青少年读物却鲜有能够处理这条时间轴上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在这本书中展现地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

其一,《当你老了》 :起初,当我在翻本书目录,对此事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他和李健的那首《当你老了》重名,可当我从本书度过这首诗后,才有了一种“原版在这”的顿悟之感。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所爱恋的对象正值青春年少,有着靓丽的容颜和迷人的风韵。人们常说,“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古往今来,爱情似乎总是与青春、美貌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沐浴在爱情的光辉中,脑海里只有当下,总是潜藏着一种拒绝时间、拒绝变化、将瞬间化为永恒的欲望。而诗人偏要穿越悠远的时光隧道,想到红颜少女的垂暮之年,想象她白发苍苍、身躯佝偻的样子。对一位正享受青春之果的少女宣讲她的暮年,这太残酷了,就像对一个刚出世的儿童说他一定要死一样,但这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诗人这样写并非只是要向她说出这个“真理”,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表达自己的爱。诗人仿佛是一个孤独者,远远地、却又执著地注视着,爱恋着那位被人们众星捧月的姑娘,向她献出自己独特的却真正弥足珍贵的爱情,因为别人或真情、或假意的爱,只是爱她的容颜,独有诗人爱着她高贵的灵魂。红颜易老,青春难留,而少女高贵的灵魂、内在的美质却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永驻,就像酒,藏之愈久,味之弥醇,因而诗人的爱情也得以超越时光,超越外在的美丽。

其二,《一束》:这是北岛自己收录在本书中的唯一一首诗,那为什么是只有这一首呢?我想,这首穿越时空的情感变化,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首不带有政治纷争,凌厉倔强之风,适于孩子读的诗了吧。首先,一束到底是什么?鲜花?那就是写爱情;光线?那就是写变化。我觉得,正是只有数量词没有中心语,反而让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内,成为可能。标题的疑问带入诗歌正文,仿佛可以恍然大悟,又似乎仍然一头雾水:一束就是你,你是什么?给出30个意象解释这个东西(或者人 ),总结为:童年、海湾、田园、时间、空间、书籍、希望、失望、悲伤、平静和永恒,是一束爱情之花?抑或一束命运之光?其次,作者用一系列的铺陈意象来渲染每一个特定的阶段,每一小节都能看到动与静的交错对立,如:海湾、帆、揽绳是静,喷泉、风、清脆的呼喊是动。乍一看,每一小节是平列的,实际上是以时光意象递进的:如第四小节,两人开始产生隔膜,刚开始只是一种陌生感,但还不至于不说话,再往下,口笛,就是吹口哨,就是一种不屑,无言之歌,用鼻音发出的没有歌词的哼哼,再往下,干脆不说话,对什么都没有反应,像石雕一样对你,而且连眼皮都不抬。最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明丽、平淡再到怨惆,总让我不禁联想到《氓》中在随桑叶变换的时空中那个爱而不得、得失勿论、情出自愿,事过有悔的女子。

其三:《天真的预示》(节选)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朵花中见天国/把无限存在你的手掌中/一刹那便是永恒。这四行诗是长诗《Auguries of Innocence》的开头四行。作者名唤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他还是一位水彩画家、版画家。有意思的是,此诗虽然前四句家喻户晓,整首长诗却不在布莱克的代表作之列,评论家们也很少谈起。但我觉得这四句诗揭示了在时空中刹那和永恒,现实与理想之间那种妙不可言的关系。一颗细微的沙粒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宽广透明、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这要求我们观察社会生活,观察人生,我们的心里察看到的有多少,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一朵玲珑的野花中能构建起一座理想的天堂,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想象的翅膀,在理想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以,“看世界”和“看天国”二者互为映衬,恰成对照,有力地揭示了理想世界和现实社会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关系。 三、四句“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说明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是辨证统一的,而且“无限”和“永恒”必须在自己手中创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无限与永恒的时间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只要你怜惜并热爱这一个个瞬间,只要你伸出手,紧紧把握住这无限与永恒中的一环,永恒与无限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拥有,被你收藏。就像“你送我天上星,我还你掌中雪”那般,青春萌动,耽而不自知:因为有你在,刹那即永恒。

在时空中穿梭,在岁月中横行,随风而去,在这本书中寻找诗意的方向,爱情,坚强,乐观,激情……

而抓住“孩子时期”尾巴的我更觉察出此书的好处确实并不胜枚举,更需要你亲自体会,去畅想。

北岛: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的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 后记

(给孩子的诗)(北岛) 读书推荐_WWW.XUNWANGBA.COM

(给孩子的诗)(北岛) 读书推荐)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