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日本海军与陆军的矛盾

日本海军与陆军的矛盾

日本海军与陆军的矛盾

第一,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倒幕运动时期。日本的倒幕运动主要是由萨摩和长州两大强藩策动的,两藩是倒幕运动的主力。幕府统治被推翻后,二者入主中央,开始轮流执政。长州和萨摩本就有矛盾,早在幕府时代就结下了梁子,上台执政后权力争夺更加严重,两藩闹得势如水火。日本陆军脱胎于长州,海军脱胎于萨摩,陆海军之争其实就是长州和萨摩之争,是两大藩阀的权力之争。

第二,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是贫富两个阶层的斗争。日本海军多出身于富裕的贵族和富商家庭,而陆军多出身于普通的中下级阶层,两个阶层都认为自己是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谁都不服谁,谁都看不起谁,两派甚至不通婚,打仗的时候也彼此不配合,甚至互相挖坑。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宁可在俄国的强大火力下进行玉碎冲锋,也不愿意向海军请求火力支援。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机损耗殆尽急需支援,陆军竟然用大批飞机搞阅兵。双方的矛盾是如此深,以至于出现双方不愿意分享技术,竟然从德国重复引进技术的情况。

第三,日本陆军和海军之争是资源和利益之争。日本是个小国,资源短缺,财力有限,虽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剧增,但仍然比较有限。因此只能选择陆军或者海军一个方向发展,哪一派得势自然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由此造成了海军主张南下和陆军主张北上两种战略。因为北上进攻苏联必须要加强陆军,陆军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而南下对英美开战无疑海军将是受益者。两派就这样一直斗争到了二战结束,最终谁都没有成为胜利者。

在19世纪的日本,到处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名们。天皇虽然高高在上,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里。这些地方上的大名相互进攻,就如同唐朝的藩镇割据一样。长州藩和萨摩藩都是其中的一个,这两个集团本来就有矛盾。在19世纪后期的倒幕运动中,长州藩坚持拥戴天皇,而萨摩藩起初支持幕府将军,后来才倒向了天皇。众所周知,在明治天皇掌握实权以后,日本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在这场运动期间,日本组建了新式陆军和海军。

当时,陆军高层基本上都是长州藩出身的将领,至于海军将领则差不多都是萨摩藩将领。就这样,长州藩与萨摩藩之间的内斗,逐步演变成为陆军与海军之间的斗争。海军与陆军的争斗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战场上的相互拆台。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围攻旅顺港,但是久攻不克。海军的态度是可以给陆军一点炮火支援,陆军则宁可发动步兵大冲锋,也不接受海军的炮火支援。在很多战役中,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除了战场上的内斗,陆军与海军的矛盾还体现在战略布局上。日本陆军希望向北占领俄国的远东地区,到时候自然是陆军说的算。海军则希望占领东南亚,与美英等国争天下,占领东南亚肯定需要海军的力量。因此在30年代,日本朝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日本制定的战略部署,一会要北上,过了一会要南下,始终没有固定清楚的套路。到了二战期间,两大军种的矛盾还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每一点资源都有精打细算。但是日本陆军与海军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比如陆军需要足够的坦克,海军则需要建造航母和战列舰。双方经常发生矛盾,最后自然是海军占据了上风。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发现日本重型坦克的样品,坦克的性能非常不错。但是日本陆军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因为钢铁都被海军抢走了,陆军根本没有足够的钢铁生产坦克。著名的陆军马鹿和海军马鹿,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到了二战的最后阶段,日本已经一败再败,开始部署本土防御。直到这个时候,陆军和海军还在争夺本土防御的指挥权。在各大国的联合打击下,日本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按照各大国的要求,日本不能拥有军队。直到这一阶段,日本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才画上了句号。

以上就是(日本海军与陆军的矛盾)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