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猖狂至极 日军97式坦克

猖狂至极 日军97式坦克

猖狂至极 日军97式坦克

95式坦克

而就是九七式坦克是日军八 九 式坦克的后续型号,因为该坦克的性能以及落后于当时西方各国,因此日本陆军总参谋部要求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这也是97式坦克的诞生

97式的悬挂特写

混合式的结构,中间的横杠是平衡弹簧,缩紧舒张都可以,可以提高越野能力。最开始97是坦克的原型车零件大部分都是前辈八 九 式坦克的东西,包括火炮和尾部的越壕器。主要是用来支援步兵使用,用于突破城墙碉堡等,57毫米短管火炮几乎没有穿透力,其破甲弹最大穿透力为21毫米(真,我打不穿我自己)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97式坦克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伤亡,加上我们几乎没有反坦克武器,而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它,当时我们都是以命相搏。才能克服这个钢铁王八。这也使得日军尝到了甜头,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几乎停止了坦克的研发,以为自己可以所向披靡,然而历史,却并不是这样。

97式坦克图纸

改进型与美军的威胁:谢尔曼坦克与M3A1斯图亚特

由于m3坦克的出现,使得日军坦克处于一边倒的状态,为了对抗美国人,研发了新炮塔,安装了一门47毫米炮,说说一式47毫米炮。诺门罕战役期间,苏军的bt快速坦克与t26坦克打的日军痛不欲生,日军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不能有效的对付他们使得非常吃亏。战争结束后,日军反思到自己反装甲能力的严重不足,根据缴获苏军45毫米炮后,研发自己的新产品这就是一式反坦克的诞生。

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反装甲能力十分脆弱。95式坦克的炮也是该产品。

1941年初该炮研发完毕,测试的时候在1000米外直接打穿了M3A1坦克的正面装甲,这种情况使日军非常高兴,这也让日军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坦克武器,后安装到97式坦克的身上,并命名为97改,炮塔内部空间和尺寸也明显扩大,这就是97改与一式反坦克炮的诞生

一式反坦克炮,97改的主武器就是该炮

功臣号(97改)

火力配备:然而好景不长,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已经换装了谢尔曼坦克,一式反坦克的炮的最大极限穿透力为75毫米的垂直钢装甲,但是谢尔曼坦克早期型正面装甲厚度为51毫米56度倾斜角,侧面38毫米 炮塔正面厚度76毫米,后期的谢尔曼坦克正面达到了63毫米,47°斜角,炮塔正面达到了八十九毫米,由于日军没有被帽穿甲弹,加上47毫米炮的炮弹太轻,摆摆角度很容易跳弹,因此在500米以外的位置是无法穿透馒头正面的,只有在200米的位置才有可能击毁馒头正面,零距离也无法打穿馒头炮塔正面。相反馒头可以在1000米外摧毁当时日军所有坦克(亚洲无老虎,馒头称霸王。)不过值得一提的事,97改对付m3A1斯图亚特馒头侧面。苏联的BT系列甚至是德国的三号坦克(37炮型,打个比方)则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M3A1斯图亚特

谢尔曼坦克(M4A1)

M4A4

装甲防护:97式坦克装甲为钢制,综合装甲厚度25毫米,采用铆接结构,表面参碳。铆接,其实也有好处也有坏处,铆接一个小钉一个小钉的东西可以让零部件很好的组合在一起,并且节省资源,这也是用在飞机外壳的原因,早期的大桥也是铆接结构,稍微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手拼模型的味道。但是用在坦克上,就显得劣势了,装甲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铆钉,一整块一整块的铆接装甲组合起来,尤其是发射高爆弹会直接蹦开装甲,铆钉还会到处乱飞,还限制了装甲厚度,铆接,用在坦克上不好。参碳处理的意思就是把钢的表层含碳量形成一定的浓度,加热保温的过程中使碳原子渗入表层的热处理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会更进步的强化装甲硬度,以提高更好的韧性和抗疲劳度。但是由于97式坦克装甲过薄,仅仅能够防御炮弹破片和步兵武器的攻击,对于谢尔曼坦克,苏联的t34简直不堪一击。战后测试美军M2HB重机枪用穿甲弹可以在50米的位置击穿97式正面,再远就无能为力了。

被击毁的97改坦克

动力系统:97式坦克采用三菱SA12200VD刑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170,(注意,日本是最早使用柴油机作为坦克动力的国家,这一点要了解)最大时速38公里每小时。

97式

主要武器:早期97式坦克装备了一门57毫米短管炮 最大弹药量120发,有榴弹和破甲弹,副武器为两挺7.7毫米重机枪,前后各一把,少数车炮塔前方安装过一挺轻机枪,给车长使用。后期为了加大反坦克能力换装了一门47毫米炮,最大弹药量104发,由于早期的57炮身很短,加上后来的97改从新设计了加大加宽的炮塔,使得火炮射界非常开阔(俯角负15°,仰角20°)改良后的火炮观瞄系统和车长指挥塔可以更好的方便战斗,这种情况苏联的KV坦克与t34上面都没有。

97式改的炮塔观察窗

作战历程:从1939年到日本投降时期,日军都大规模使用了97式(改)95轻等。哈拉哈河战役(诺门罕战役)期间有四辆97式首次参战,也是当时体型最为庞大的坦克。在侵华战争中一路攻城略地,为掩护步兵突出了重要作用,由于当时我国缺少反坦克武器,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实际上当时的我们并不应该那么害怕它,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罢了)。

97式坦克群(废铁洪流)

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则完全被谢尔曼坦克与巴祖卡火箭筒压制,1943年末由于太平洋的日军,劣势越来越明显,日军将我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步兵装甲兵组成一只装甲部队,陆陆续续的前往太平洋战场(关东军的老兵油子精英人员几乎都在这只部队里了)。在众多岛屿中都使用了97式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几乎处于停止研发的状态,加上美军武器处于绝对的优势,这一整只的装甲部队几乎全被美军歼灭。

被击毁的97改坦克

飞头的95轻

1944年夏,驻守辽宁的关东军第九坦克团,大部分被巴祖卡火箭筒击毁大半,最后只剩下两辆九七式坦克保存了下来,最后这两辆坦克被日本人运回日本本土,一辆在富士山,还有一辆在靖国神社,成为了日军的祭祀品之一。1945年8月远东战役中关东军有大量的97式坦克,组成第一第九坦克旅团,在苏军T34/85坦克的攻击下几乎一触即溃。(真屠幼)

靖国神社里的97式

巴祖卡

改进型:一式中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被日本用于本土决战的武器,于1941年研制完毕,外观相比97改更加紧凑,速度,以及防护力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火炮依旧是47毫米炮。车体采用焊接结构,真货产品只有大约100辆,一式坦克没有排出海外,所有的一式坦克都在日本本土,所有的一式坦克没有参加实战,只有一次是在苏军攻占北方四岛时,岛上没有投降的日军的坦克部队进行反击,这是一式坦克唯一一次参加战斗,但大部分扔被苏军T34/85击毁。

一式坦克,几乎看不见铆钉了,有棱有角的

T34/85

我国缴获:1945年11月中央军委指出派人去东北收缴下来的日军武器,高克同志带着苏军袖标发现工厂里有几辆97改坦克,并命令日军技工修好,随后各驾驶一辆坦克冲了出去,编号101102,国共内战爆发后,国军占领山海关一代,高克接到命令,把坦克转移,其中还有一些日本技术人员,到了沈阳市,有人发生叛变,破坏了101号坦克,正好部队来人接应,但是依旧没有时间修好101号,只好放弃,只有102号保存了下了,12月出我国第一支装甲兵成立了:东北坦克大队,30个人就一辆坦克(102号) 当然这是后话,随着解放军部队不断的胜利,缴获的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多,坦克数量也多了起来。为我国现代装甲兵开创了先河,

功臣号

合影

缴获的各种97式

解放军正在驾驶95轻

性能数据:长宽高,5.5米,2.34米 2.38米,重15吨,主要武器47毫米炮57毫米炮(俯角-15°仰角+20°),成员4人副武器1-3挺机枪,综合装甲厚度25毫米,速度38千米每小时,行程210公里。下面来几张被击毁的日军坦克图

侧面一个大洞

车长指挥塔都飞了

履带断裂

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围观群众

侧面撕烂了都快。

谢尔曼与97改大小对比

馒头与94式对比,更滑稽了

下面是97式底盘研发出来的车辆,

97式指挥战车,炮塔没有武器,主要武器是前面的37炮,这辆车主要是用来通信,方便与部队进行联络。

九七式抢救战车,一种工程抢修车辆。

九七式120mm自走重加农炮,一种远程,压制型火炮,而且拥有非常强大的反坦克能力,可以对潘兴坦克造成一定威胁,

九七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改车对防御工事杀伤性极大,后期配备了聚能破甲弹,能够对付一些盟军坦克

以上,有说错的地方请指正

以上就是(猖狂至极 日军97式坦克)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