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贾湖骨笛
(吉光片羽)贾湖骨笛
01骨笛的发现
在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相继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7800年~9000年的、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破土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02骨笛介绍
该骨笛是用鹤类长肢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仍为7孔。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03骨笛的地位
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它的出土,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贾湖骨笛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而且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这一成果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04骨笛的新生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的艺术家团队已成功复原8000年前中国先民们制作、吹奏的贾湖骨笛,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大型原创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在去年5月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笛韵天籁》登台首演,让人们听到了来自远古的“中国之音”。
以上就是((吉光片羽)贾湖骨笛)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