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长征11号完成发射

长征11号完成发射

长征11号完成发射 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北京时间9月15日9时23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长十一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

长征11号完成发射

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北京时间9月15日9时23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长十一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吉林长光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本次发射的“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包括3颗高分03C视频卫星和6颗高分03B推扫卫星。该组卫星将与在轨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林业、农业、草原、海洋、资源、环境等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连续10次高精度入轨、连续10次箭上质量零问题、连续10次零窗口准时发射,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此次发射任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商业应用发射,不仅一次性将吉林长光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9颗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完成了同一个轨道面的部署,而且进一步优化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高频次奠定了基础。”金鑫说。

这次发射任务与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有何不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说,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采用“德渤三号”动力船从海阳港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彻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产与发射场分离的格局,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大幅缩短了发射链条,提高发射效率和效益。

这也是长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实施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射向固定,海上发射选择的发射海域和发射点一旦得到验证,后续可以固化下来。同时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比较频繁,且陆地发射残骸落区选择越来越困难,海上发射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突显轨道适应性更强这一优势。”彭昆雅说。

自首飞以来,长十一火箭发射已连续取得8次陆地发射和2次海上发射的圆满成功,创造了十战十捷的佳绩,展现出“快响利箭”在商业发射中高可靠性和灵活多样的发射能力。

“目前,长十一火箭研制团队正在研制反应更加快捷、市场竞争能力更强、低轨运载能力覆盖2吨的固体运载火箭,计划2022年采用海上发射方式开展首次极低倾角轨道发射试验,届时将形成更加完备的固体运载火箭能力,满足不同卫星用户的发射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说。

据了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依托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打造商业航天平台,积极发挥平台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三大作用,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应用发射任务为新起点,初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运载火箭商业运营;协同山东烟台加速推进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新能力,大幅缩短航天发射链条。

后续,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将积极推进捷龙系列等商业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打造中国顶尖商业运载火箭,努力为商业卫星用户提供更加经济的组合化发射解决方案,助推中国商业航天高效益发展。

长征11号完成发射

科普:关于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大海,还能发射火箭?

能!有一种运载火箭叫做“海射运载火箭”,就是在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

陆地那么大,为什么还要去海上?

运载火箭发射的任务目标是将有效载荷可靠、安全、经济地送入预定轨道,与常规在陆地进行运载火箭发射不同,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具有三大优势。

海上发射为火箭运载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条件。一般情况下,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理想的发射地点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如果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推进剂消耗量,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这意味着,同等起飞规模的运载火箭在赤道附近发射可以具有更高的运载能力,运载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单位质量有效载荷发射成本。

海上发射有利于运载火箭执行特殊轨道发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海上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倾角卫星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高频次重访,有利于数据获取,目前数量越来越多。如果火箭从赤道附近发射,可以避免卫星轨道倾角变化消耗能量,既能提高火箭执行该类任务的运载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卫星在轨寿命。

海上发射将大幅提高火箭发射安全性。对内陆发射而言,落区安全是发射任务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落区选择不仅影响制约发射轨道设计,可能由于落区选择问题而降低火箭运载能力;而且在实际发射中,还需要对火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的实际落区进行人口疏散,确保不发生安全问题。对海上发射而言,由于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火箭落区可选择范围很大,对火箭而言发射轨道设计更加方便,同时落区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海射火箭的前世今生

海射火箭构想已久,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五十年间,海射火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圣马科发射场阶段。圣马科发射场位于非洲东部肯尼亚东海岸的恩格瓦纳海湾,距海岸4.8千米,由意大利政府委托罗马大学航空与航天研究中心筹建并管理使用。圣马科发射场处于南纬2.9度,东经40.3度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个航天发射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海上发射场。

圣马科发射场于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用于美国研制的”侦察兵”运载火箭,主要发射”探险者”号轨道探测器、空间电火箭试验卫星以及军用秘密卫星,同时也为欧洲国家发射一些科学探测和试验方面的卫星。

圣马科发射平台包括两个不同类型的平台,一个做火箭发射台,另一个是控制发射的指挥所。圣马科发射场的成功验证了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可行性,突出了海射火箭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同时为海上发射公司的成立提供了参考信息。

第二个阶段是海射公司阶段。1995年,美国波音公司、挪威克瓦纳集团、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四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海上发射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供海上发射服务的公司。在海射公司中,美国波音公司负责整体系统集成和有效载荷整流罩,俄罗斯负责海射天顶号运载火箭第三级,乌克兰海射天顶号运载火箭一二级,挪威负责发射平台,由美国波音公司具体执行技术管理工作。

海射公司的海上卫星发射平台被称作“奥德赛”,卫星和运载火箭装载到奥德赛平台后将会驶离美国加州港口,进入太平洋近赤道海域地点进行发射。

1999年3月,海上发射公司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此后陆续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但是成功率不高、商业运行也不顺畅。由于债务问题、发射失利以及其他诸多问题困扰,2009年6月22日,海上发射公司宣布破产。2010年,海上发射公司得到了重组,重组后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占公司95%的股份,美国波音公司占3%,挪威公司占2%。

重组后,海上发射公司继续进行商业卫星发射活动,然而2013年搭载荷兰“国际通信卫星-27”的“天顶-3SL”运载火箭从太平洋海域发射升空,由于一级火箭发动机关闭导致火箭坠入发射平台附近海域,这给了海射公司重重一击。自首飞开始至2014年,海射公司共执行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第三阶段是S7 Space公司阶段。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以及其他原因,海上发射公司业务于2014年暂停,并于2016年进行项目销售谈判。2016年9月,俄罗斯‘S7 Space’公司成为海上发射公司的所有者,包括海上发射指挥船、奥德赛号发射平台、地面设备以及海上发射公司包括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

据S7 Space公司官方最新消息,其打算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间用海上发射浮动发射平台进行12次发射。第一次发射定于2019年12月举行,2020年计划举行3次发射,2021年与2022年各安排4次发射。S7 Space公司计划在15年内进行70次商业发射。

海射火箭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海射火箭因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和发射适应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那么发展一型海射火箭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要有一枚火箭一个海上发射平台。对火箭而言,如果选用固体运载火箭,则具有操作使用方便等优势,但是运载能力受限;如果选用液体运载火箭,发射适应性更强,但是操作使用必然复杂。因此,固体和液体火箭都是可行的选择,只是研制难度不同而已。对发射平台而言,则要求发射平台吨位大、稳定性好,能够适应火箭发射环境。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型船舶企业具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开展海上移动发射平台研制。

其次,海洋环境适应性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海上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需要承受海洋运输环境、自然环境、海况影响,尤其是盐雾、霉菌等具有海洋特点的自然环境会直接影响运载火箭设备选型和试验条件制定。

第三,运载火箭是在陆地发射场地面垂直发射,瞄准点及大地方位均可以提前测得。对于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需要开展长时间航向保持、动态方位传递等动基座瞄准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

最后,火箭位于发射平台上,为了保障平台上火箭及人员安全在组织发射过程中,要研究解决火箭运输、起竖、对接、加注当中的自动化问题,优化测试发射程序,实现无人值守发射。

宝,喜欢(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长征11号完成发射)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