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是目前数倍 美国新冠疫情最新消息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18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6545948例,累计死亡194367例。 美国真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18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6545948例,累计死亡194367例。

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是目前数倍

美国已经是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不过在美国国内,对于疫情数字被低估的质疑声一直存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再次援引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美国目前的累计确诊病例数被大大低估。另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要想控制住疫情,美国需要在2021年到来之前,每个月进行2亿次新冠病毒检测,而美国目前的检测能力远远不足以承担这项工作。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因为检测能力有限,美国的病例统计并没有“捕捉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感染总量,检测仍主要限于症状中等至严重的个体”。

这份报告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指出,美国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是现有确诊病例数的3到20倍。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此前的说法,即美国的病例数量远远超过预期。

美国科研报告:月检2亿次方能控制美疫情

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杜克马戈利斯健康政策中心于9日发布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明年年初之前,美国应当每月开展多达2亿次新冠病毒检测,这样才有机会控制住疫情,而这一数字远远超过美国目前的检测能力。

几个月来,美国各地的公共卫生专家都表示,病毒检测在遏制疫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让足够多的人接受检测,并迅速得到结果,有助于进行疫情追踪和控制疫情暴发。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多次表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不断增加是因为病毒检测做得太多,减少检测数量、放慢检测速度就能减少病例。

美国最新民调:仍有20%美国民众认为戴口罩有害

美国健康新闻网站《统计新闻》10日发布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抱有许多明显的误解。比如,仍有20%的受访者认为,戴口罩对健康有害。

当地媒体指出,时至如今,还有这么高比例的民众偏信一些错误观点,美国政府需为此负责。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向美国民众保证,新冠病毒会像变魔术一样很快消失,白宫也不强制要求民众戴口罩,并鼓励各州过早重启经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指出,白宫鼓吹的“无症状感染者无需接受新冠病毒检测”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等,都让疫情变得更糟糕。

就在密歇根州弗里兰市10日举行的特朗普竞选集会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发现,现场数千名参加集会的民众中,很少人佩戴口罩。而他们不戴口罩的理由,折射出美国政府在宣扬这些观点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美国政府自疫情初期至今,一直都在多个层面试图淡化疫情威胁、维护自身政治利益,而不是尽全力踏实做好疫情防控。正是这样的粉饰太平,一步步把美国带进了疫情的深渊。

不少美国民众认为,如果政府在2月初就果断采取抗疫行动、严格封锁措施和各项防控制度,本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生命。

美国疾控中心每周疫情报告遭白宫官员干预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报》11日披露,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美国卫生部助理部长兼发言人,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直在审查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每周疫情报告,并对其中的一些报告进行修改甚至强迫其延迟发布,以便更好地与特朗普所传达的疫情政策信息保持一致。

无医学背景 特朗普竞选官审查疫情报告

作为曾经扶特朗普上台的竞选官员,迈克尔卡普托于今年4月被特朗普任命为美国卫生部助理部长兼发言人,负责审查疾控中心每周疫情报告。不过事实上,迈克尔卡普托并没有任何医学和科学背景,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审查相关疫情报告,并试图使其与白宫的声明保持一致。

美国疾控中心在压力下妥协 多次修改报告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在迈克尔卡普托发给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等官员的一些电子邮件中,他曾多次公开抱怨,称疾控中心的报告将破坏特朗普关于疫情所传达的乐观信息。

最开始,疾控中心拒绝对每周疫情报告进行修改;但随后,卡普托及其团队开始对每周疫情报告增加更多审查,并且态度更加强硬。卡普托的一名顾问曾在邮件中写道,“除非经过我阅读并同意你们的调查结果,否则什么都不可以发表。”在受到越来越多压力的情况下,疾控中心开始对每周疫情报告的措辞“作出妥协”,有时拖延或暂停发布报告。

美国《科学》杂志总编辑批美总统对公众撒谎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承认,今年年初他已经知道新冠病毒的危害,却有意淡化其威胁,仅仅因为“不想引起民众恐慌和物价飞涨”。对此,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总编辑霍尔登索普11日发表评论文章《特朗普对科学说谎》。他在文中严厉批评说,“特朗普在已知疫情严重性的情况下,却反复对民众说谎。”“这些谎言使科学界士气低落,导致试图说出真相的卫生官员无法发声,造成了无数民众伤亡”。

美国疫情或在今年秋冬季再度大暴发!

人们现在期待着新冠疫苗的早日诞生.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莱恩 Mike Lane最近提醒说,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消灭了一种天花这种传染病.尽管有针对其他许多传染病的疫苗,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些疾病.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拥有疫苗并不意味着胜利”.与冠状病毒的斗争无疑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世卫组织卫生应急项目技术主任玛丽亚范科霍夫 Maria van Kokhov21日说,世界各地的大量卫生工作者感染了新冠状肺炎.预测显示在各个国家中,确诊的新冠心病病例中有10%-20%是卫生工作者.必须向卫生工作者提供有关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培训.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80,000种新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大多数突变不会影响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预测,到今年9月12日,美国的死亡人数将达到195,000.美国专家也警告说美国的流行病可能在今年秋季和冬季再次严重暴发.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 David Malpass20日警告说,新皇冠性肺炎流行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恶化持续下去,“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由于社会控制措施的逐步放开以及人们对诸如保持社会疏远等抗流行病措施的态度,欧洲多国新冠疫情出现反弹趋势.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在欧洲的流行病学转变正在进行中,感染者更趋年轻化。

美国疫情一旦失控后会影响中国吗

我国军事专家张召忠也曾表示:美国的形势很复杂,若真的造成失控,那对于世界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美国疫情一旦失控,有可能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张召忠根据美国历来遇到重要危机的处理方法,得出美国若危机失控会通过什么方法来转移危机的结论。结果显示,美国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本国危机。

也就是说,美国一旦疫情失控,有可能对中国进行挑衅,继而两国发生军事冲突。过去几个月,我们也已经见识到美国多次歪曲事实攻击中国,目的是为了将抗疫不力的责任推卸给中国。如果疫情持续恶化,难免美国不会将中国当成“替罪羊”。不管接下来疫情走势如何,我们一定要为所有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一切准备。

钟南山日前再次警告:中国爆发第二次疫情风险大增,该如何应对?

为抗击疫情,中国今年一季度几乎是全国总动员停产停工停课禁足在家隔离病毒,国家也是举全国之财力采取多种措施在阻击病毒传播,才取得今天的成效,但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的集体和家庭开始放松对疫情的警惕与防控,导致近期东北和武汉相继又出现了群体聚集性病毒传播事件,为此,政府还追责了相关地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但我认为,在社区防范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输入病例的管控力度,尤其是境外输入病例。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有的势力也蓄意破坏中国 抗击疫情来自不易的良好局面,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评估美欧提出的通航要求,如果病毒传播风险远大于经济效益,我认为宁可不要暂时的经济效益,等到疫苗问世之后再考虑开放各地通航口岸,中国已经经不起第二次疫情再度大规模爆发的打击,不是危言耸听,若是真出现那种局面,国外反华势力不知要干出什么样的没有道德底线的事来针对中国。

另一方面,纪检部门应该继续监督地方官员的作为,防止一些地方官担心自己的乌纱帽而瞒报实情;同时媒体也有必要继续强化防疫措施的宣传,引导全民继续重视防疫和自我主动防疫。

“二次疫情”中国能避开吗?

现在的肺炎疫情形势依然是严峻,我们能够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肺炎疫情依然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间也没有出现疫情的拐点,相反,我们国家的肺炎已经在很早之前已经控制住了。现在人们的生活也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只不过出门要必须佩戴口罩。

只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乐观,因为还会有二次疫情爆发。很多专家预测在今年下半年的时候,会出现第二波肺炎疫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病毒在低温的时间里能够存活更长的时间。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变冷的时候也会出现流感病毒,到时候这两种病毒交替出现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钟南山教授也表示,中国的第二次肺炎疫情也是不能够避开的。毕竟中国也是属于全球的一份子,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住,那么我们国家也会面临很多的危险因素。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毕竟我们在应对疫情方面有着非常好的经验。到时候就算出现的第二次肺炎疫情,我们也能够控制住。大家只需要做好防护就可以了,特别是在天气变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

宝,喜欢(美国新冠肺炎超654万例 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是目前数倍 美国新冠疫情最新消息)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