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16000年前的人头骨化石 中国最早的头骨化石

人头骨化石最早

人头骨化石最早 16000年前的人头骨化石 近日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对广西隆安县娅怀洞遗址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了距今16000年左右的墓葬和人头骨化

人头骨化石最早

16000年前的人头骨化石

近日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对广西隆安县娅怀洞遗址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了距今16000年左右的墓葬和人头骨化石,以及稻属植硅体等包含旧、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90年前的今天,中国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的将人类历史,至少提前了40多万年。没有人知道这么早以前怎么会有人类的,但是这个人骨化石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也想象不到16000年是怎么一个概念,只知道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谢光茂表示,根据出土遗物的特征以及测年结果,遗址的年代大致距今44000-4000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高星表示,娅怀洞遗址是近年来发现和发掘的一处十分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据高星介绍,该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及独特的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及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稻类遗存为一万多年前,而娅怀洞遗址B区发现了二万多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认为,上述考古成果将为探索古代人类对野生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信息,为寻找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水稻 野生稻遗存带来希望。

考古重大发现!

当天,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家文物考古专家出席了汇报会。会上,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娅怀洞遗址发掘领队谢光茂,为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娅怀洞遗址发掘情况。

该遗址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距离隆安县城13公里。遗址于2014年被发现,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

发掘从2015年6月开始,分为A、B、C、D四个区,总揭露面积40多平方米,发掘深度近8米,文化堆积厚度约5米。此次发掘,出土了一个年代距今16,000多年前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发现了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两处史前人类用火遗迹。

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陶片、骨器、蚌器等文化遗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螺壳、蚌壳、鱼骨、龟鳖甲、大小哺乳动物遗骸及植物等种类丰富的自然遗存。石制品是此次出土的主要文化遗物,数量巨大,达一万多件,包括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其中打制石制品占绝大多数,磨制石器极少。

根据地层的叠压关系、出土遗物的特征以及测年结果,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大致可以分为4期,由早到晚各期的年代分别为:

第1期距今44000-34000年。

第二期为25000年。

第三期为16000年;

第四期为5000-4000年。

专家们一致认为,娅怀洞遗址发掘的重大成果已经具备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下一步要继续深入研究、加强管理保护,形成系统性发掘成果汇总,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娅怀洞遗址“国宝”级文物评定。

延伸阅读:村民半夜耕地,考古队当机立断:其中必有蹊跷!3天后真相大白

2020年9月2日,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东南处发现良渚文化遗址。截至本文发稿前,该处遗址已经出土250多件珍贵文物标本。然而,这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之前,嘉兴市文物部门先赶赴现场,摸排走访,他们认为当地某些村民行为非常蹊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将时间转到今年6月份,2020年6月15日前后有群众上报: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委会东南处,有不少当地人在夜间进行搬迁,耕地。接到群众举报之后,嘉兴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于当日立即赶赴现场,对涉及区域进行现场摸排调查。经过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耐心调查之后发现,每天晚上10:30至第2天凌晨3:00左右,金星村委会东南处大约有20~30位村民趁着夜色搬迁,还有土地复耕。这种现象让考古队员非常奇怪,按常理度之,不管是搬迁还是耕地等工作肯定要在大白天进行。

因为夜里面灯光昏暗,加之田地里杂草众生,工作效率比较低下。考古队员当机立断:这些村民大概率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6月19日,嘉兴市文物部门联合当地公安干警制止了这群村民行为。后来经过公安干警的调查后发现,今年3月份,这些村民便在金星村委会东南处一片山坡上,发现有古代遗址的痕迹。他们之所以夜里面打着耕地、搬迁旗号出来活动,其实就是来到该处古代遗址寻找有无陪葬品或者文物。

说白了这些村民无利不起早,他们此前不知从何种渠道知道这处高岗上可能有古代遗址,便趁夜来到此处浑水摸鱼,找到一两件陪葬品卖个好价钱。由于这些村民没有对古代遗址形制破坏,也没有发现什么古代文物,当地文物部门和公安干警对这些村民进行口头警告之后将他们放了回去。6月20日,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邀请浙江省良渚文化研究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考古队员来到现场进行勘察。根据这些权威大拿勘察,最终确认:余新镇金星村委会东南处这片高岗是良渚时期的遗址。

从地理位置来看,金星村距离西曹墩遗址仅相距不到950米,距离曹墩遗址更是只有300米的距离。后来当专业考古队进驻现场之后,更是从这片高岗上大约发现了200多件的文物标本。总而言之,今年6月份嘉兴市文物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之后,发现了金星村这几十名当地村民反常举动,迅速联合公安干警从现场找到良渚文化遗址。由于良渚文化是我国最长江下游地区远古文明,在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分布最为密集。

去年,良渚遗址更是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这处遗址能给我国文物还有文史考古部门提供更加详细的人类生活和迁徙线索。任何一处良渚文化遗址,都代表在千年前人们生活痕迹。那些村民知情不报,反而想着耍点小聪明找寻文物,只不过他们这些小伎俩被警方和专业的考古队员一举识破。我们也要感谢今年6月份,第1批给嘉兴市文物部门提供线索的热心村民。若不是他们发现线索之后及时汇报,说不定这处良渚文化遗址便将遭到破坏。万幸,考古队员发现的及时才未有酿成大错。

专家要挖她家祖坟,她不得已违背祖训亮明身份,让整个考古界轰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国度,繁衍至今天,很多过去的文化都被时间给掩盖了下去。为了让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近代兴起了考古这一学科。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发现和研究,再加上历史典籍中的记载,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能够再度被还原。

在研究过去的历史的时候,重要是通过那些留下过历史痕迹的建筑或者物品来了解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过去古老的建筑都因为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被毁坏。因此,考古专家们通常会通过研究古人的墓穴,来还原过去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挖人坟墓是一件非常晦气而且不尊重墓主人的一件事情。因此在过去,很多专门挖古墓的人,只能偷偷摸摸地干,避免被人发现,遭人唾骂,而这些人就被称之为盗墓贼。

然而,今天专门为了研究历史和保存古墓中的历史物件而进行的挖墓是在国家的批准下正大光明的行为。早在东汉末年,就有政权专门允许的挖墓行为。当时的社会因为常年征战不断,无论是百姓还是政府都非常的贫穷,而那时的魏武帝曹操,为了完成自己一统中原的梦想,必须有足够的军事战备能力。

可是没有钱,怎么供养军人,又怎么提供军队所需要的铠甲和铁剑呢?当时的中国墓葬,还不流行火葬,而是土葬,并且随着主人的身份越高,越有钱,他的墓葬棺材中的金银珠宝就会越多。

于是曹操就秘密建立了一个队伍,这队人马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为军队供给提供金钱来源,这队人就叫做摸金校尉。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夜晚降临的时候,在古人的墓穴中挖出一些有价值的金银珠宝,从而提供军需。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队被国家认可的专业挖古墓的人员,他们被称之为考古专家。和魏武帝的目的不同,今天对古墓的发现和挖掘,是为了让历史更加的完整,让中国历史文物得到更好地保存。

在一九九八年的福建省,考古专家在当地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在山中有一块巨大的古墓群。这么一大片古墓群里面隐藏着多少过去的秘密,里面又有多少历史文物,这简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面对这么一大片未被开采过的古墓群,专家感到非常兴奋,这意味着他们的历史研究可能就会因为这片古墓群而有了新的进展。从这片古墓群中,又将会有多少历史的信息,这对残缺的历史文化将会产生多大的帮助,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价值,让这些考古专家们立刻决定,对这片大山中的古墓群进行挖掘开坟。

可是没想到的是,正当专家们准备对这些价值不菲的古墓群动手的时候,却出现了一名女子,这个女子就叫做吟娥。这位名叫许世吟娥的女人,并不是无端阻止专家们的开墓行为。而是因为许世吟娥对这片古墓群有着保护它的责任和使命。

从最初被认为“无古可考”,到发掘上海和中国的多个第一,上海考古人功不可没

曾经有种说法很流行:上海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历史不过一两百年,根本“无古可考”。上海考古人一棒接一棒,用实实在在的考古成果击碎了传言。马桥、崧泽、志丹苑、广富林、青龙镇……一处处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人们,上海早已走过了6000年的文化兴衰。

9月13日,“寻根家源”大讲堂第五期上线,知名考古学者张明华,以“文化之根——上海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带领大家从距今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了解古代的上海历史,分享30多年来长期考古与文物研究工作的经历,并推荐古代上海历史的相关书籍。

“截至目前,上海市境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40余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马桥遗址、崧泽遗址和广富林遗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地;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和青龙镇遗址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张明华说:“这是历代考古学者薪火相传积淀下来的成果。”

张明华对中国的史前文化及古玉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其中尤以利用考古迹象、文献记载及文化发展规律,在未明器物的复原、定名、功能的探索方面独辟蹊径,屡有学术突破。

据他介绍,上海从1935年在金山戚家墩考古调查开始,已走过80年考古历程,是我国较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从最初被认为无古可考,到发现了一系列古代遗迹,先后命名了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三个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发掘了上海和中国的多个第一,比如上海第一人距今7000—6000年,上海第一稻距今7000—6000年,中国最早的水井距今7000—6000年,中国最早的带钩距今5400—4300年……

为配合此次展览,杨浦区图书馆特意在二楼互动交流区推出“观古今于须臾 承历史之文脉”微型展览,分为“文化展示”、“展品展示”、“交流展示”三个板块,展示上海6000年历史。

入口处的屏幕,循环解读着历史图景。展品布置于四个展柜,以“海上初曙 远古华章”、“云间滋彩 沪滨扬帆”、“东南都会 人文荟萃”、“中西会通 艺苑风流”为单元,展示具有上海特色的藏品,展现了上海开埠以来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发展传承。

宝,喜欢(16000年前的人头骨化石 中国最早的头骨化石)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