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新冠肺炎发病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肺炎发病5天内传染性较强 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

新冠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肺炎发病5天内传染性较强

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增加“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新冠病毒污染物也可造成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修订要点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增加“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新冠病毒污染物也可造成感染”等。

一、流行病学特点

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增加“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二、病理改变

对肺脏、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食管、胃和肠黏膜、睾丸等器官和组织从大体解剖和镜下表现分别进行了描述,并描述了组织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

三、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增加“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C”,介绍了MIS-C的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和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情形,以及何种情况下可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等内容。

四、诊断标准

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

五、临床分型

对成人和儿童重型病例诊断标准进行了适当修改。

六、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七、调整了成人和儿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八、鉴别诊断

增加“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九、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增加“对于确诊病例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十、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对试用的抗病毒药物做了简要小结。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未发现经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建议应在病程早期使用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重点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

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

-干扰素、利巴韦林 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可继续试用,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

二补充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剂量及疗程。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1.呼吸支持:根据PaO2/FiO2分级 200~300 mmHg、150~200 mmHg和<150 mmHg分别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措施,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强调要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 或低氧血症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应及时更换呼吸支持措施。

接受氧疗的患者,如无禁忌症,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即清醒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治疗时间应大于12小时。

2.增加“气道管理”相关内容,细化“体外膜肺氧合 ECMO”的启动时机、ECMO指征和ECMO模式选择、推荐初始设置等。

3.增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如果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抗凝治疗。

4.增加“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糖皮质激素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四增加“早期康复”。

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十一、增加“护理”相关内容

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强调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卧床患者要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各种有创治疗、侵入性操作的护理。

十二、出院标准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对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和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十三、增加“预防”相关内容

提出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提高健康素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诊等防控建议。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明确: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发病5天内传染性较强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明确“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等内容。

该版诊疗方案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临床表现上,增加“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C”,介绍了MIS-C的临床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和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情形。诊断标准上,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在临床分型上,对成人和儿童重型病例诊断标准进行了适当修改。同时,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调整了成人和儿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在鉴别诊断上,增加“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在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上,增加“对于确诊病例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诊疗方案显示,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未发现经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建议应在病程早期使用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重点应用于有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干扰素、利巴韦林 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可继续试用。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

诊疗方案增加“早期康复”内容,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增加“护理”相关内容,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强调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卧床患者要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各种有创治疗、侵入性操作的护理。

依据诊疗方案,对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和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8月20日全国疫情最新通报

8月19日0—24时,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江西3例,天津1例,上海1例,山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3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98例 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234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4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9日24时,据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16例 其中重症病例2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974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4895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0871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369人。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 境外输入21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5例 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52例 境外输入23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11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586例 出院3779例,死亡7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 出院46例,台湾地区486例 出院457例,死亡7例。

北京连续13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据北京市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8月19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7月27日以来,累计报告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4例,治愈出院3例,在院1例;境外输入病例2例,治愈出院1例,在院1例。

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209天、怀柔区195天、顺义区193天、密云区190天、石景山区66天、门头沟区65天、房山区65天、东城区64天、通州区60天、朝阳区59天、西城区58天、海淀区55天、大兴区50天、丰台区45天、昌平区13天。

宝,喜欢(新冠肺炎发病5天内传染性较强 新冠5天内传染性较强)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