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劝弟自首 乐安杀人嫌犯姐姐“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劝弟自首 8月15日,江西乐安命案嫌犯曾春亮姐姐曾辛接受采访表示公开劝弟弟投案自首,“你自己出来,一定要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

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劝弟自首

8月15日,江西乐安命案嫌犯曾春亮姐姐曾辛接受采访表示公开劝弟弟投案自首,“你自己出来,一定要自己投案”,曾辛说,并向被害人家属致歉。

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

8月8日,山砀镇山砀村发生一起命案致2死1伤,13日早上,山砀镇厚坊村再发生一起命案。警方称,凶手极可能同为厚坊村村民曾春亮。曾春亮2002年就曾因盗窃入狱,2013年再次因盗窃获刑,今年5月刚出狱。

曾辛表示自己今年59岁,在20岁时就嫁至邻村,如今身患尿毒症。“我嫁到这里的时候他就是两三岁”,曾辛说,因为自己离村时间早,且弟弟坐牢多年,自己对这个弟弟不太了解,也没有太深印象。

今年5月上旬,时隔数十年曾辛才在山砀镇街道见到刚出狱不久的曾春亮,曾辛喊曾春亮到自家吃饭,曾春亮婉拒。知道曾辛身患尿毒症,曾春亮向姐姐表示要资助她治疗尿毒症,最后还是称自己也没钱帮衬到大姐。

当日见面后,曾辛与曾春亮再无联系。8月8日,山砀村案发,曾辛回村看到悬赏通告,才知道弟弟犯案。

“我也是巴不得自家出好人”,弟弟成为凶案嫌疑人,曾辛表示自己十分痛心,“好痛苦”,并称自觉内疚、对不起受害者,“他走到这条路来了,我都没有脸面做人。”

直至15日,对曾春亮的搜捕还在持续进行中。“他要是逃回家我自己都会去报案。”曾辛说。

江西乐安凶案幸存小孩仍在救治

山砀村村民康某的父母被曾春亮杀害,而其7岁外甥因头部被凶手砸至重伤至今仍在救治。

康某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出面和医院沟通,通过“绿色通道”重视其外甥的治疗。

厚坊村周边村子均设卡

此起刑案疑凶与8月8日发生在当地山砀村的“两死一伤”案中的嫌犯同为曾春亮,此次遇害的驻村扶贫干部系乐安县医保局驻村干部桂某平。

厚坊村附近几个村,因为担心曾春亮进村子,都在村周围设置了卡点,安排民兵和村干部站岗、巡逻。

“村里但凡能利用的全都利用起来了。”村干部介绍说,因为厚坊村地处山区,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一边守护村子,不让曾春亮进入,一边还得叮嘱老人、小孩尽量不要出门。

8月13日上午,一位当地受访村民介绍,村里人也正在帮忙寻找嫌犯,其提供的视频显示,多位男性村民手持木棍正在村里搜寻嫌疑人,并提醒住户不要出门。

另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8月13日下午,当地已调集大量警力进行搜捕,从其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有众多公安、武警正进山搜捕,包括警犬队。据该村民介绍,尽管当地面积不大,但地理环境有些复杂,“周边有很多山,路也比较不好走”。

13日下午,乐安警方再次发布悬赏通稿,将悬赏金提升至了30万,以征集嫌犯线索。

延伸阅读:报复社会的人的心理特点

1.具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

这类人往往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如失业、无业或收入低微,社会地位低下。这些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所以他们会认为这一切是由于社会对自己不公造成的,进而会采取残忍而疯狂的方式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

2.具有较强的挫折感和心理阴影

这类人有较强的挫败感和心理阴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较多的挫折,并产生心理阴影,早年生活中缺少关爱或有过被欺压、被凌辱的经历。这样的人往往看起来内向,老实,默默无闻。案件发生之后,身边的人无法相信他会做出如此凶残的事情。

人生挫折引发攻击性情感。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因为恐惧或者无法接近这个不愉快的根源而使得直接报复无法实现时,就会把这种攻击或者替代性攻击指向社会,就成为了一种报复社会的犯罪。

3.人格障碍产生反社会动机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比如,认知方式偏激,嫉妒心强,容易冲动,情感冷酷等。

这些人格缺陷在特定情境或者特殊刺激下,就会引发极端行为,去报复他人和社会。比较容易导致报复社会型案件的人格障碍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当然不是所有人格障碍的人都会去报复社会

4.缺乏责任感,喜欢外部归因

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去寻找原因。但是这类人在遇到挫折之后,会倾向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外部。

但是现实情况是,内外部原因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味地推卸责任,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外部,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很多报复社会型罪犯就通过报复他人和社会来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外部归因可以降低自己的受挫感和无能感。

如何预防报复社会

近几年来,因为个人报复社会所出现的严重伤害无辜百姓的行为案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公交车上纵火,在小学门口、幼儿园里砍杀学生,甚至还出现过直接在大街上对着陌生人挥刀的情况屡次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事件高度关注。每一次血淋淋的事件出现后,都在警示着我们,个人通过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的事件不能再出现了!

没有人生来就是报复社会人格,所以我们一定有办法可以预防报复社会案件的发生。

报复社会的人一般都存在心理扭曲的内因。但从这方面来看,我们根本无法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很多加害者的心理问题都隐藏得很深,根本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排查。

但除了心理问题,报复社会的人也一定存在触发这种畸形心理的外因。无端伤害他人的人不是报复社会而是神经病。报复社会这四个字就已经说明加害者对这个社会不满,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无法承受之重。

所以,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反思为什么会出现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怎样才能消灭这样的土壤。

比如,压垮这位公交车司机心理的就是房屋拆迁事件。根据警方详细的介绍,司机张某钢与当地住建局签订了搬迁协议,但是没有去领补偿款,没有按规注销水电户头,没有申请到后续公租房,当天拆迁时还打过政务热线表达不满。

涉事司机有没有收到不公平待遇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我们也十分关注后续的调查结果。但目前掌握的这些细节已经充分表明在房屋拆迁补偿工作中,涉事司机和拆迁方发生了许多矛盾。

试想,如果在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拆迁单位就能认真回应司机的问题,好好地做其思想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最重要的是实际解决好涉事司机面临的重重困境。这样的话,他还会心理崩塌,做出这般恶劣的事情吗?

事实上,很少人会在矛盾一出现就立即心理崩溃的。相当比例的报复社会者在案发之前,对困扰他们的问题作出过很多努力,比如四处shang访、投诉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阻止加害者心理坠入深渊的机会,是可以逆转悲剧的机会。

但当矛盾日日积压,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这类人的不满根本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其个人性格还很偏激的情况下,做出严重伤害无辜路人的事件,也就不算是特别令人意外的事了。

也许,这就是很多悲剧诞生之前的模样。

而能够预防报复社会的案件出现的根源仍然在于如何合理地处理社会矛盾的出现,尤其是底层面临的实际民生问题。只有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是过得去的、有希望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仇恨才会越来越少。

所以,希望这个社会尽可能地公平一些,尤其是让社会的底层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尽可能将因为生活无望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扼杀在萌芽里吧。

宝,喜欢(江西入室杀人嫌犯姐姐劝弟自首 乐安杀人嫌犯姐姐“他要回家我会去报案”)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