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上海发现一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新冠复阳有传染性吗

上海发现一例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上海发现一例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上海发现一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据上海发布,上海市中山医院发现一例吉林来沪就医的新冠肺炎复阳病例。经调查,该病例曾于今年4月在外地被

上海发现一例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上海发现一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据上海发布,上海市中山医院发现一例吉林来沪就医的新冠肺炎复阳病例。经调查,该病例曾于今年4月在外地被诊断为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经隔离治疗后出院。

该病例于8月9日下午来沪,8月10日上午至中山医院就医。医院根据住院病例“应检尽检”有关要求对其采样检测,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诊断为无症状的复阳病例,已转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其妻子陪同来沪,核酸检测为阴性,已落实隔离措施。

而8月12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8月9日,荆州市开发区联合街道一名68岁女退休职工因病住院时,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该女性为2月8日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数月后再次复阳,非新发病例。目前该患者再次隔离治疗,所有接触者均进行核酸检测为阴。

连续发现两例新冠复阳病例,加剧了公众对疫情反弹的担忧。那么复阳究竟是不是再次感染呢?

今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表示,我们理解的“复阳”,就是达到出院标准了,出院后核酸检测又变阳性了。

王贵强说,其实“复阳”的病人可能用“再检出”更合适。这就意味着病人身上的病毒没有真正消失,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里还有病毒。出现“复阳”还有第二种情况,是检测试剂的敏感性还不足够强。还有一种可能,一些重症、危重症的老年病人有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持续阳性或者“复阳”。而“复阳”意味着病人尚未病愈,那么“复阳”的病人仍然具有传染风险,需要隔离。

8月13日上海疫情最新通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2例

8月12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2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病例1为中国籍,在科威特工作,8月8日自科威特出发,经法国转机后于8月1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为中国籍,在阿联酋工作,8月7日自阿联酋出发,经斯里兰卡转机后于当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6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8月12日0—24时,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截至8月12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8例,治愈出院402例,在院治疗56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4例。

截至8月12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2例,治愈出院335例,死亡7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8月12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疫情下,沪台交流“不断流”

“让年纪相对较轻的老人照顾年长的独居老人,这个‘老伙伴计划’是我们的三大‘法宝’之一。”面对屏幕,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恒益居委会主任卢璟瑭分享了社区养老经验。

12日下午,一场以“敬老爱老传美德、徐汇北投话养老”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上海和台北之间展开。与以往面对面的方式不同,徐汇区的14位居委会主任与北投区的10多位里长通过视频进行了交流互动。

睦邻互助、独居老人照护、老年助餐……这些社区养老的重点和难点成为两岸“小巷总理”们热议的焦点,各种创新模式和做法在视频另一端收获不少点赞。参与活动的居委会主任此前都曾到访北投区,多位里长也来徐汇区进行过参访。讨论之余双方发出邀约:欢迎再来走走看看,互相学习借鉴社区管理经验。

作为两岸互动最为“热络”的城市,上海和台北近年来基层和民间交流频繁。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双城交流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借助云端实现交流“不断流”。

11日在台北举行的“后疫情时代观光旅游新模式论坛”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台北同行介绍了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上海旅游行业如何加快复工复产步伐、促进旅游市场振兴,令上海旅游市场呈现出“防疫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消费有热度、创新加速度”的良好态势。

疫情下,上海与台北的城际交流同样通过云端延续。作为两市之间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平台,“2020台北上海城市论坛”7月22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在此次以“城市防疫、智慧经济”为主题的双城论坛上,两大城市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探讨“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路径,热议北台都会区合作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凝聚更多共识,加强“后疫情”交流合作,为两座城市共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两地民众谋取更多福祉。

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说,交流比断流好,合作比对抗好,“一家亲”比“一家仇”好。受疫情影响双城论坛首次采用视频方式举办,彰显彼此持续交流的善意和决心。

延伸阅读:2020上海书展|疫情下的中国坚守

8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文化讲坛如约而至,闻玉梅、吴凡、张文宏三位科学家汇聚友谊会堂,聚焦“疫情下的中国坚守”这一主题,分别发表主题演讲,致敬在抗疫中奋斗的每一个人。

闻玉梅闻玉梅:中国文化是让我们可以为中国奉献一切的精神基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认为,中国抗疫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阶段性胜利,党和国家的举国体制、医护卫生防疫人员的忘我投入、中国科技和企业力量的大力支撑、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的无私奉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是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发挥的作用同样是不能忽略的。

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有迎难而上、为民解忧的基因,这种基因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等神话传说中就已经深埋。中国人从小在这些神话传说和传统典籍的浸润下,当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往往就会激发迎难而上的文化基因,98年抗洪、汶川地震、03年非典,都是这种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

中国文化对危机的理解是危中有机,具有辩证的思维。在闻玉梅看来,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在应对这次新冠疫情危机的同时,能够变危为机,比如健康科普得到了广泛开展,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更加充分,非接触型企业大大发展,医药卫生教育科研极大促进,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被重新建立。

另外,同舟共济的精神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不仅仅是举国上下对武汉的支援,武汉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还包括中国抗疫经验、中国研究成果的全球分享等。

尽管中国抗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不过闻玉梅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居安思危思想,要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疫情的动态,要注意毒种的变异和临床症状的多样性,疫苗的可及性与实用性,同时还要防范其他急性传染病。

闻玉梅指出,今后,中国需要着眼于堡垒式研究机构与新型体系的建立,同时加强科技的研究和转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战胜疫情的武器,而且是建设中华的神器,它始终都在我们心中,是让我们可以为中国奉献一切的精神基础。”

宝,喜欢(上海发现一吉林来沪新冠复阳病例 新冠复阳有传染性吗)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