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北大副校长学术造假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近日曝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25篇论文涉嫌“造假”。 詹启敏院士今天在其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近日曝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25篇论文涉嫌“造假”。

詹启敏院士今天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回应,具体如下:

关于2020年7月23日DeepTech自媒体平台基于美国Pubpeer网站上搜索结果,以“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为题目发表公众号文章,我个人做以下说明。

首先,我对近期在美国Pubpeer网站上评论人对我们科研论文的关注和质疑表示感谢。我和我的合作者高度重视和慎重对待Pubpeer评论人提出的质疑,仔细核实相关文章表述和实验结果,认真开展讨论。目前,我们没有发现数据造假和学术不端情况,核实的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少数论文中确实存在标记错误的现象,并不涉及学术不端、也不影响科学结论,我们按照学术界惯例正在与相关杂志社沟通勘误。关于评论人对于我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有不同观点、对相关论文部分内容不理解、以及涉及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我们也正在积极回应,与评论人讨论交流。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进一步全面核实、客观回答质疑,并完成相关勘误工作。敬请学术界关注和监督。

我欢迎和感谢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关注和监督我们的科研工作,理性的质疑和讨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科研各环节管理和提高科研水平。我们相信真正的科研工作都应该经得起同行的质疑和时间的考验。同时,我们也深信科研同道和广大朋友会理性看待这些质疑,对我们的科研工作作出客观的判断。

学术打假网站“自身硬”吗

根据该网站的规则,用户可以选择实名或匿名评论。评论经审核后才会出现在网站上,而匿名评论和“灰名单”账户评论的审核过程最长可达一周。网站不会对评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但拒绝明显错误、表述不清、误导或存在潜在恶意的评论。同时,网站规定禁止基于传闻、指控不当行为、对作者个人以及研究者的行为动机进行猜测的评论。网站还开放了对于不合规评论的举报功能,宣称保留删除或编辑不合规评论的权利。运营者在必要时会对评论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规则。

通过上述规则可以发现,事实性是该平台对于评论的标准。但由于网站本身并不进行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所以符合PubPeer要求的事实性评论仍可能是错误的,甚至造成误导。

对此,斯特尔解释称,要求PubPeer进行科学审核是完全不切实际的。进行科学审核需要访问许多原始数据,而PubPeer没有资源来解决全球出版业都无法解决的质量控制问题。如果用户认为评论存在错误或理解偏差,可以直接跟帖评论,指出问题。

在PubPeer的规则中,多次出现降低法律风险等字眼。事实上,早在2014年PubPeer就曾被任职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Fazlul Sarkar起诉。原因是校方在看到该网站上的评论后解除了对Sarkar的聘用。站在PubPeer一方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其辩护,Sarkar提出的公布匿名评论者身份的诉求最终被法院驳回。

为避免法律纠纷,PubPeer采用了一种接近中立的方式呈现评论。该网站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作者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复或解释,PubPeer也不会修改或删除评论线程,并公开提供完整讨论的历史记录。他们认为,其他读者可能也会有类似质疑者的问题,所以公开展示评论、跟帖的完整过程是有益的。而这些规则中最核心的一点是,PubPeer本身不进行主观判断。

尽管如此,允许匿名评论和缺乏科学性、真实性审核的制度设计,仍为一些人提供了诬陷、诽谤科研工作者的可能性。

今年5月起,PubPeer网站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署名的24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对此,董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他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0名前博士生和博士后对自己担任通讯作者的20篇论文进行了审查,并在一周内,对Pubpeer网站上每个受到质疑的问题进行了详实回答。董晨强调说,从他们的调查和解答中可以明确表明, 这些论文没有造假,不存在学术不端。

在对受到质疑的一篇论文的回应中,董晨表示,“我们欢迎旨在提高科学质量和严谨性的建设性批评。然而,这些质疑表现出对该领域、主题以及业内普遍接受的原理缺乏了解,因此大多数批评都没有科学价值。作为PubPeer论坛的忠实支持者,我们不希望PubPeer这一专业的科学交流平台被某些匿名质疑者利用,分散科学家进行日常科研活动的精力,这将与平台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此,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所长林成华认为,类似PubPeer的第三方学术打假平台应建立匿名评论的审核机制。平台需要设置相关标准和程序,对匿名评论进行科学性和真实性的审核,以避免学术质疑的误伤甚至诬告。在制度层面的程序正义得以健全后,对于那些已经被不实评论误伤或恶意中伤的科研工作者,平台还应设立弥补机制,恢复被质疑者的名誉。只有第三方平台本身的内在机制建设日益完善,才能维护其学术公信力和持久生命力。

相对于PubPeer由基金会运营的方式,德国独立科学记者列昂尼德施耐德主办的For Better Science则更加个人化。6月15日,该网站曾发布了中国数学领域涉嫌论文批量造假的报道。昂尼德施耐德表示,网站拒绝侮辱谩骂、攻击或无证据指控的评论,在接受匿名评论的同时,鼓励实名评论。所有的评论审核工作都由他本人进行。

延伸阅读:北大药学院院长多篇论文被质疑造假,作者回应称:不小心用错图!

今年1月,曾多次公开质疑我国多位院士大佬学术不端的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Elisabeth Bik博士又在pubpeer上质疑另一位中国的权威学者——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6篇文章涉嫌学术造假,其中包括一篇发在Science上的重磅论文。

质疑出来后,周德敏教授也第一时间在pubpeer上作了回应。

其中,被质疑的6篇学术论文中,备受关注的是2016年12月发表在Science上的重磅文章。在这项研究中,周德敏/张礼和课题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

该论文发表后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驯服病毒的新方法”,并于2018年2月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针对该论文,今年1月,Bik在pubpeer上提出三处图片异常现象,均为实验病理图片使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论文,被质疑的还有周德敏作为通讯作者或合作作者的另外5篇论文。它们包括:分别于2016年发表在Oncotarget和 Chem BioChem、2019年发表在 Europea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 Chemical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8年发表在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等期刊上

针对备注关注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周德敏教授一一进行了回复。

例如,针对一组显示“心脏”实验结果的图中,Bik指出照片有部分重叠。周德敏教授展示了经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式的切片心脏组织标本染色原始数据,来自研究人员在不同部位拍摄的3次照片。

周德敏称,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照片太相似而被误用,呈现出部分重叠的现象。“我们将立刻联系Science进行勘误。”周德敏教授在当时的回复中表示。

3月26日晚,该论文一作司龙龙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解释:

“ 这项研究中我们用细胞病变实验来高通量筛选可行的位点,细胞病变为阳性,细胞不病变为阴性。

原始的数据产生了大概1700张图片,文章里面用了400张左右。在我们从那1700张图片提取出最终这400张的时候,有几张图片重复了。重复的图片里面,有一组是同一个对照组,它们本来就应该是一样的。其他大部分是阴性对照组的结果或者无效的阴性数据。我们当时就向Science提出勘误,Science同意勘误,应该现在已经按照Science的勘误流程在进行了。”

目前,司龙龙在美国从事博士后工作。

作为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张礼和告诉《中国科学报》:

“对干Bik的质疑,我们都作了回答,都是图片用错的问题。有的是不小心用错了,有的是本该用同一张,比如我们做筛选,一次筛选500个样品,用1个对照,讨论的时候几十个样品、几百个样品,都用这1个对照,就会导致图片重复。这些错误不会影响结论。发表的 论文结果都没有问题。”

同时,一知情人士向《中国科学报》证实,论文实验结果已被第三方重复,一家正在利用该技术做相关疫苗。

宝,喜欢(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 北大副校长学术造假)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