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

什么是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 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伏天最热的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吃什么

在这些湿、热、闷、粘的日子里,我们吃点什么才能缓解周身不适呢?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三伏天是暑湿最重的日子,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代谢速度明显增快,体能消耗更大、体液排出更多,这个时期可选择清淡平和之品帮助人体营养物质的补充。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赵欣,为大家送来一份贴心的“清补”建议,注意查收哦。

瓜果蔬菜

这个时期虽然天气湿热,可也是瓜果蔬菜最为丰富的时期,绝大多数的应季果蔬都是最为适宜的消暑、开胃佳品。

夏季惯常食用的冬瓜、苦瓜、丝瓜、黄瓜、番茄等瓜果类蔬菜更是具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祛暑食物的首选。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的烹饪方法,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各类凉拌汁使蔬菜呈现出的清爽鲜香的滋味,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

做凉拌菜时适量加入新鲜的柠檬汁、薄荷叶,不仅使凉拌菜具有了更丰富的口感,还使得凉拌菜有了生津解暑,祛湿透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凉拌菜虽好,脾胃虚寒的朋友却不宜过多食用;另外,天气湿热,食物更易腐败,所以不要食用剩菜剩饭。

补充蛋白

暑湿季节能量消耗增加,能量的补充尤为重要,蛋白的补充必不可少,牛羊肉等红肉类蛋白在这个季节就显得过为辛温,而鸭、鹅等禽类、鱼、虾类动物蛋白就更为适合食用,不仅能够补充蛋白,多数还有补虚清热、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烹饪手段也是关键,三伏天的烹饪我们选用清蒸、清炖、与青瓜、芹菜、青笋类蔬菜清炒为宜,尽量避免麻辣、水煮、干煸等等使用过多香辛类调味品参与的肥甘厚腻烹饪方法。

中草药材

说到“清补”,不用点中草药也不好说“补”啊,到了三伏天还是有不少药材可以用的,比如说西洋参,其性凉而补,有益气生津,扶正除烦的作用,可以开水冲泡代茶饮,也可以与鸭肉同炖成汤使用,以益气养阴补虚。

再有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玉竹、太子参等等养阴清热之品也是三伏天里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的补充因为高温多汗而造成的人体津液消耗。别人再问起来的时候也就不要只想到夏天饮用酸梅汤、赤小豆薏苡仁汤了。体质不同、天气不同,选用的补益方式就不同。

饺子

北方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以前人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入伏的时候正好收完麦子,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

亲,喜欢(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记得收藏,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