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今年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 3000斤,达到1530.76公斤。此前,袁隆平团队屡破超级稻单产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

袁隆平:刷新纪录,我很高兴!

2020年10月18日报道,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布局在山东东营的海水稻,亩产达到860公斤。

袁隆平欣慰地说:“刷新纪录,我很高兴!希望早日实现海水稻推广一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为全国增产粮食三百亿公斤,可以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得知丰收的好消息,网友纷纷点赞:

“我也高兴得很,越来越好了”

“感谢袁隆平爷爷让我们吃饱饭”

袁隆平此前说:“我们国家耕地面积少,仅18亿亩耕地红线,此外还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其中能种水稻的有近2亿亩,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至少能增加1亿亩耕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海水稻”是啥?它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生长,且不施肥、不打农药、不惧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品种。

2016年起,袁隆平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陆续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如今,一批批“海水稻”喜迎丰收,袁隆平高兴地说:“实现海水稻推广一亿亩,为全国增产粮食三百亿公斤,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我很有信心,取得成功!”

感谢袁老!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

第三代杂交晚稻亩产破1000公斤,袁隆平:没时间变老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

本次测产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实施。测产田块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云集镇清竹村,以福建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领衔的专家测产组还观摩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和长沙市两处试验田的另外两个组合。

21日下午4点,专家测产组对云集镇示范的新组合G3-1S/亲19进行机械化收割测产,并于22日12点左右公布了测产结果。第1丘实收面积468.48平方米,实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实收面积711.52平方米,实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亩产1046.3公斤。

结合另外两处未测产的试验田观摩结果,专家测产组还认为,这次三个组合均表现出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不早衰等特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亮点:

1 让杂交水稻实现“婚姻自由”

“第三代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可以说,它让杂交水稻实现了真正‘婚姻自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对此进行解释。

利用第一代技术培育出一个优秀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就好像在成千上万个水稻材料中,只有A和B才适合“结婚”,而B还藏在“茫茫稻海”里,若要相遇,不仅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还需要很多运气。到了第二代技术,A可以和其他所有水稻“结婚”,虽然选择面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后代的优良。而第三代技术,不再是只为A服务,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

2 改掉了贪吃傲娇的坏毛病

如果以老百姓的标准来衡量,前两代杂交水稻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吃”和“傲娇”:喜欢大肥大水,一旦“供食”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靠“专家种田”获得的高产,难以全面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粮仓。

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坏毛病。清竹村当地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百米,也没有对田里的水稻过分精耕细作,不管是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防治,使用的技术和投入的精力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并不大。

“和我之前种田可以说一模一样。”当地农民陈太佳是种了十多年水稻的“老把式”,这次全程参与了测产水稻的种植。他告诉记者,以施肥为例,施的都是常见的氮磷钾肥,“饭量”也和普通水稻每亩40公斤差不多,分蘖、扬花和灌浆这些水稻生长的不同关键时期都不需要“特殊照顾”。

3 拨快生长期的前进键

这次测产的组合为晚稻,与前两代杂交水稻测产基本上以中稻为主相比,生长期缩短了1个多月。

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

袁隆平:杂交稻让我没时间变老

因为年事已高,袁隆平没有前往距离长沙200公里的测产现场,而是留在长沙等待大家过来观摩和参加测产评议会。

观摩定于22日10点45分开始,可是到了10点多,大家却发现袁隆平并不在家。原来,22日是夫人邓则的生日,因为这几天总想着测产观摩的事,袁隆平把这事儿给忘了,直到这天早上才想起。于是他没告诉任何人,带着夫人一早出门买礼物去了。

“夫人和‘孩子’都很重要!”接连参加了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观摩和测产评议会后,90岁的袁隆平已经十分疲惫,但他还是以这样幽默的开场白接受了记者的简短采访。

袁隆平口中的“孩子”当然是指自己心心念念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他首先对这次测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衡南县的测产,虽然亩产只有1046.3公斤,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潜力很大,优势很强,如果配合好一点的栽培技术,1200公斤完全没问题!当然还要等通过国家的品种审定后才能进行推广。”袁隆平说。

“您今年已经90岁,为什么还愿意担任这个职务?”记者向他问起关于10月14日出任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事,袁隆平笑着回答说:“这说明我的脑瓜子还没有糊涂,还没有痴呆。”

“今后我更没有时间变老了!每公顷18吨的目标今年应该就能实现。我还希望自己能够在2021年实现每公顷20吨 折合每亩约1340公斤的目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袁隆平表示,自己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双季稻产量突破历程

2016年

2016年11月19日中午,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广东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极易有病虫害,要实现增产并不容易,尤其今年梅州地区晚造天气灾害明显,台风“海马”带来的风雨影响很严重。该项目华南双季稻两季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三季,是重大突破。

袁隆平在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超级稻的第五代技术,此次项目成功,代表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而且本次不仅产量有突破,这个品种的大米质量可以与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这次验收的项目是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

华南双季稻3000斤技术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广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陆国煌说,该项目采取“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好气灌溉,全程机械化,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

2019年

2019年1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主持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湖南双季稻周年绿色优质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有了新进展:项目技术体系集成的生物和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不仅能大幅降低化学农药用量,还通过结合水稻优质丰产、全程机械化等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安全、优质、丰产和高效的全程绿色生产。双季稻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团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建立了万亩超级稻工程化示范区。其中,双季超级稻模式示范面积2500亩,早稻种植的是高产品种株两优819和株两优173;晚稻则选用了高产国标二级优质稻品种Y两优911。

据悉,在2019年7月和11月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早、晚稻现场测产验收中,早稻均亩产591.7公斤,晚稻均亩产773.3公斤,两季稻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创造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宝,喜欢(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