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1个多月前,一对老人相互搀扶着来到衢江区法院的调解室。他们是一对夫妻,也是一起离婚案中的原、被告。老爷爷89岁,老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

1个多月前,一对老人相互搀扶着来到衢江区法院的调解室。他们是一对夫妻,也是一起离婚案中的原、被告。老爷爷89岁,老奶奶84岁,两人身体都不太好,走路很慢。

“第一次接触,就觉得他们不应该离婚。”柴法官说,老年人离婚虽不像小年轻一样大吵大闹,但也少不了互相埋怨指责。但这两位老人不一样,他们不仅没有相互抱怨,反而处处替对方着想。

那为什么还要离婚呢?柴法官想不明白,多次尝试调解,两人也一度动摇,但最终还是坚持离婚。不过,多年办理离婚案的直觉,让柴法官觉得,有必要请两位老人来调解室当面谈一谈。

柴法官说起那天两位老人来调解室时的场景,让他进一步坚信自己的直觉,“调解室门外有层不高的台阶。上台阶时,他们几乎同时伸出手去搀对方。这虽然只是小细节,但看得出他们感情很好。”

聊天中,两位老人才渐渐向他敞开心扉。原来,他们是一对半路夫妻。老奶奶早年和上一任离婚,老爷爷中年丧偶。两人之前在一个单位上班,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平时很聊得来,久而久之就走到了一起。

他们带着各自的子女重组了幸福的家庭。三个子女成年后,又各自有了小家。

原本幸福的日子可以一天天延续下去,但可惜的是,随着年岁增长,两位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们悲伤地发现,不仅无力再照顾对方,甚至连照顾自己都成了难题。后来,两人去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但看着曾经相伴聊天的好友相继去世,难免伤心,只能搬离。

从养老院回来后,就两位老人的养老问题,双方子女曾多次协商,但子女们都不愿同时照顾两位老人,为此还产生了财产纠纷。

为了分割好财产,同时也为了养老,虽然柴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多次调解,但两位老人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离婚。

柴法官记得,那天庭审结束,双方子女退出法庭后,老爷爷来到柴法官跟前,从随身带的一个黑色旧皮包里,摸出一叠钱,请求法官将他们夫妻双方所剩不多的3万元存款全部交给老伴,并叮嘱法官,不要让子女们知道。

原来,两人退休后,退休工资大部分都接济给了子女,加上看病和日常开销,此时已没有多少存款。这仅有的3万元存款,承载的是老爷爷对老奶奶深深的爱!

可想而知,老奶奶怎么会接受呢,当庭拒绝了这3万元,并且坚持一定要留给老爷爷。看着这两位临别的老人,柴法官最后只好替他们做主,两人一人一半。

当老夫妻俩手拉手走出法院,又神色黯然地去往各自子女家中,柴法官记起老奶奶在庭上跟老爷爷说的那句话,一阵心酸:与你共度的朝朝暮暮永留心底,让我们一起回味走过的人生岁月……

“我不羡慕那些在朋友圈秀恩爱的情侣,我羡慕那些白发苍苍还能手牵着手过马路的老人。”办理过大量婚姻家庭案件之后,很多法官和书记员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但近年来,老年人离婚案件渐渐多了,这其中,再婚老年人离婚的尤甚。在人生的后半程,当子女像鸟儿一个个展翅离巢,老人会变得比年轻人更需要情感的慰藉,尤其是丧偶或离婚的老人。

但现实中,子女们不仅很少考虑父母的情感需求,更不能接受他们的“夕阳情”,相比于父母的无私付出,有些子女们想的很多是自己:他们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自己的继承权,害怕增加赡养负担。由此对父母的婚姻横加干涉,给老人们造成痛苦。

“作为子女,应该多花些时间与父母沟通,真正从内心深处给予关爱,让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情感世界,安度晚年时光。”柴法官说。

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特征

1、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

衰老感指的是个体面临正常心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的“老了,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会产生短期的记忆力下降、变得固执、怪癖,严重的还会自我封闭甚至引发频死感。

怀旧感指的是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和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如果老年人过分怀旧,就很容易出现极度思念之中,难免会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会影响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

2、空虚感和孤独感共生

空虚感指的是个体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计,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老年人退休后,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觉得很无聊,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不宁,甚至对人生悲观失望。

孤独感指的是个体由于社交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

3、焦虑感和抑郁感相伴

焦虑感指的是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有些老年人会因为不适应新角色或者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可以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会带给老年人消极的作用。

抑郁感指的是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而悲观失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有些老年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体某些不适应迟迟不能排除而担忧疑惑,为得不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和体谅而郁闷伤感,这种情绪很容易会使得老年人对周围一切不关注,缺乏兴趣,或者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烦恼和不快,但是这些现象不再受新的刺激会自行消失的。

4、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

自尊感指的是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的一种情绪。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你,自尊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作用,当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时,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指的是个头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退休后跟不上社会、年轻人的节奏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感觉,使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孤立、自我退缩和减少社会交往。

做到这些,再婚的夕阳一样红

1.再婚老人的积极老龄观

什么叫积极老龄观?就是要有积极的思想、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为对待老龄问题。积极老龄观是择偶和处理好婚后生活最重要、最关键、最起作用的心理基础,是积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老龄问题上的反映。可以说,积极老龄观是老年人再婚择偶时的重要标准,是再婚后心理相容的心理基础,也是再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和谐、充分发挥人生价值的心理基础。一个积极老龄观的人很难与有消极老龄观的人相处。

消极老龄观的人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悲观型的,心理特点是悲观失望、消极等死。

第二种是消沉型的,心理特点是萎靡不振,混一天是一天。

第三种是不适应型,心理特点是无所适从,在家无所事事。这些不良的消极老龄观,必然给老年人再婚后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造成婚后家庭生活不稳定、不和睦,甚至离婚。

2.婚后沟通不能少

每个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为了营造婚后稳定、和睦的家庭生活,夫妻要学会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婚后的问题和矛盾。

3.再婚之后更宽容

再婚后,就是一个逐渐适应对方、逐渐处理矛盾的过程。因此,再婚老人要学会宽容,正确处理婚后的不同意见、矛盾甚至冲突。对原则性问题,要讲道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习惯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求同存异、和平相处。

4.子女问题要重视

再婚老人不仅要处理好自己一方的子女关系问题,更要处理好对方的子女关系问题。老年人再婚前,要充分征求子女的意见。再婚后,要特别重视与对方子女的关系问题,要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对方子女。

5.做好婚前财产协议

单身老人再婚时,可以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做好婚前财产协议,消除和避免婚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财产纠纷问题。

宝,喜欢(89岁丈夫与妻子离婚:钱全给她)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