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战友情是什么样的情谊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10月21人据媒体报道,姚静是抗美援朝老兵,她曾作为战地记者,见证并记录着战友们英勇作战的身影。和她一起递交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10月21人据媒体报道,姚静是抗美援朝老兵,她曾作为战地记者,见证并记录着战友们英勇作战的身影。和她一起递交请愿书的战友李霁,牺牲在了战场上。

67年来,老人始终惦念着寻找李霁的家人。经多方努力,昨天,老人终如愿!相见现场,老人哭着说“如果她在多好啊”……

网友评论

对此,网友们纷纷感动不已:最深莫过战友情,致敬老兵

战友情是什么样的情谊

战友情,启蒙于我们的初见

新兵刚下连,面对不怎么熟悉的环境,人与人难免会产生一些距离感,班长见班内氛围不活跃,便组织班内人员进行自我介绍。

“我叫王继应,来自四川广元。”

“我叫赵建青,来自浙江嘉兴。”

……

班内人员纷纷介绍自己,有时说着说着,还冒出来一句方言,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大家便相识在这一刻。也许是因为我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奔着同样的目标,所以很快大家都熟络起来,甚至谈起了自己早已埋在心底的过往。

战友情,发酵于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

“快!加油!只剩最后一公里了!”

在高原跑三公里,永远也少不了这样的片段——几个班里体能好的战士,拉着一个几乎跑不动了的战士一起向终点发起冲刺。

“你们不要管我了,自己跑吧,否则会不合格的。”

“不行!我们是一个班的,不抛弃、不放弃。快,我拉着你,我们一起过线。”

最终的成绩定格在了15′40″,离合格的15′45″只差5秒,总算是合格了。尽管很累,但战友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一滴发酵出来的。

战友情,成长于对你无所求的付出

有人常说“没有评比就没有伤害”。但是,没有评比也不会有进步,更不会有感情。

“今天,我们评选七连最强‘鸡王’,获胜者将获得'最强鸡王'荣誉称号并获得辣条一包。架鸡,开打!”

“一切为了辣条,冲啊!”一个个金鸡独立的身影不断冲向彼此,相互厮杀。在干倒最后一位强敌后,“鸡王”横空出世,并获得了一包辣条的奖励。

说好的一切为了辣条,但到了真正开吃的时候才发现,努力获得的奖品已经快被分完了。但看着大家吃到辣条的笑容,自己的心里也不知为何很高兴,或许这便是战友情。

战友情,成熟于冲突过后的那一抹微笑

这一天,两名战士之间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原因是因为其中一名战士没有把地面扫干净,使班级没有拿到内务卫生流动红旗。

我们性格直率,看到问题,不会藏着掖着,而是会直接提出批评。也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我们宽大的心胸,不会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了一个人。

人与人相处久了,矛盾不可避免,如何将矛盾化为更持久的友情,这就是战友情的体现。

战友情,升华于“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

当耳畔响起《驼铃》,就明白又有一批老兵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了。

“送战友,踏征程……”

伴着歌声,一名名老兵走过人墙,留着泪,对还在部队服役的战友一一告别。

“明年好好干!我不在了,你以后要多照顾自己。”

“嗯,班长,一路顺风!”

走过人墙,在连旗前停留,大喊:“若有战,召必回!敬礼!”

敬完军礼,流下难舍的泪,但是战友情永远留存。

扛过枪、站过岗;

打过仗、负过伤;

穿过军装、入过党。

战友情,便在这一点一滴中渐渐升华。

延伸阅读

战场上,你愿意为别人挡子弹么?

前几天,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今年春节,陆军第83集团军某部四级军士长李代兵获准休假探亲。

电视镜头记录下了他休假前参加的一次战备演练,虽归心似箭,但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战术动作。这个参加过南苏丹维和的老兵,经历了战火与生死的考验。

临出发,他特地去商场买了“爸爸”喜欢喝的酒,又给“妈妈”买了条围巾。戴上新围巾的“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见面,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泪目。李代兵的战友们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场面更令人心碎。

2016年7月8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发生激烈冲突,在现场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步兵营战士杨树朋、李磊壮烈牺牲。

战友们去到杨树朋的家中,对他的父母说:“杨树朋现役的退役的全体战友,都是您的儿子。”

此后,逢年过节,杨根思连的战士不管谁有空,都会自发地去山东济南杨树朋的家看望“爸爸”“妈妈”,代为尽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袍泽情深早已融入军人的血脉,平日里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战场上则是彼此的后盾与支撑。

在问答平台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士兵真的会为了救长官而牺牲自己吗?”很多答主选择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40年前,来自四面八方年纪相仿的一群青年,满怀一腔热血,奔赴前线。这是当时战场上的一个画面,来自一个军人牺牲前的呐喊——“先救队长”!

声嘶力竭喊完这四个字,头部重伤的他倒在了阵地上,再也没有醒来。炮火硝烟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队友,而自己长眠于祖国南疆……

他叫顾金海,这一幕被战地记者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并在新闻联播中反复播放,震撼亿万国人。

多年以后,那场战争中背负过顾金海的一位战士回忆说,他曾4次背顾金海下阵地,但都被顾金海拒绝了,顾金海要求他去救队长和其他战友。当他第五次赶来背伤员时,顾金海已经牺牲。

同一个问题下,还有两个回答——

“士兵也好,长官也好,都是兄弟。更正一下,我们不叫长官,叫战友,同志。”

“穿上这身军装,你要保护的不只是人民,还有身边的兄弟。”

那一年,同样奔赴战场的还有朱豫刚。在1981年的一场主攻战前一夜,他和另外三个战友相互约定,活下来的人要代牺牲的战友照顾好人。

在后来的战斗中,朱豫刚身负重伤,一只耳朵失聪,右肩、右腿、右腰负伤,他成为唯一活着回家的人。

30多年来,朱豫刚风雨无阻,为烈士扫墓,替兄弟“回家”,与“母亲”团圆,照顾他们的家人。

这样的互相把自己的至亲托付给对方、用毕生的精力去实践承诺的事例屡见不鲜。

贵州老兵潘中泽,将牺牲战友唐荣锋的母亲接到家中,精心服侍,默默尽孝,直到病逝;江苏籍退役飞行员赵庆珍,为了训练中照顾牺牲的战友余江生在邛崃的母亲,不仅娶了当地的姑娘,而且在转业时拒绝了回到老家江苏和留在部队驻地武汉的选择......

这就是战友,能一起吃苦、一起快乐,能一起上战场、一起挑战死亡;能在你受伤的时候冒死救你,就算抢回的是具尸体;能在死人堆里把你背出来;能把你的骨灰带回家乡。

这种生死与共,就是你把后背放心的交给我,我也会义无反顾地把生的机会让给你。

有人曾经感慨,当那一天来临,你愿意为别人挡子弹么?

此前,媒体上的一篇关于兵兵关系新闻调查中提出,“朋友圈”“学历圈”“年龄圈”“经历圈”等新现象,影响着战友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在低头看手机。”这是网友的一句笑谈,也是如今战友情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欲谋胜敌,先谋人和。”

我军的战友情,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革命的官兵关系、同志关系,是人民军队的凝固剂,压舱石。进入新时代,我军官兵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健康和谐内部关系尤其是官兵关系,也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

没有平日的彼此信任,哪有战场上的同生共死。只有在一起摸爬滚打、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感情,才能真正能经受得住考验的、牢不可破。红军时期,我军衣衫褴褛,但官兵却情同手足、生死与共。事实证明,一个单位内部关系和谐融洽,官兵的精神面貌就好,就会万众同心,服从命令听指挥,部队的战斗力就强;反之,如果内部关系出现问题,就容易人心涣散,打败仗。

《古田会议决议》旗帜鲜明指出:“红军官兵政治上是平等的,生活上也是平等的。”短短19个字,成为我军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新时代融洽内部关系的基石。

无论何时,一支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军队,一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宝,喜欢(90岁老兵说想替牺牲战友看看家人 战友情是什么样的情谊)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