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一号坦克

一号坦克

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进行了初期的技术发展,但是因为一战的失败而失去了继续发展坦克的资格。但德国人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坦克研制的限制,秘密

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进行了初期的技术发展,但是因为一战的失败而失去了继续发展坦克的资格。但德国人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坦克研制的限制,秘密恢复了坦克研发工作,利用假坦克来演练坦克的各种运用战术。在1920年—1926年期间,冯·西克特将军强调成立快速突击部队以便实现机械化战争思想。 而1922年德军的古德里安上校开始以汽车兵为对象,研究摩托化部队战略、战术,逐步形成了发展德国装甲兵的战术思想。同时运用坦克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提高部队行进速度,最终发展为闪电战理论。

1933年,德国军械署要求亨舍尔、曼、莱茵麦塔、克虏伯、戴姆勒-奔驰五家公司分别制造三辆样车,官方设计书所列出的名称为“Kleintraktor”(轻型拖拉机),以掩盖本次研制的真正目标。其中克虏伯公司秘密制造了一辆只有6吨重的LK A1 样车,它可称得上是一号坦克的鼻祖:在小型车体上每侧有4个平衡悬挂式大直径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诱导轮后置,炮塔上装有2挺机枪。

克努伯样车

随后LK A1发展成为LK B1样车,也称为LaS-Krupp(克虏伯农业拖拉机),诱导轮后置而且接地,托带轮增至3个,单人炮塔上装有2挺MG34型7. 92毫米机枪。采用克虏伯生产的风冷式柴油机。LK B1 实际上就是一号A型坦克的原型车。

同时以“指挥车”的名义制造了一辆LK B2 样车,它的车体较长每侧装有5个负重轮,但诱导轮是前置式。这个设计最初没有被采用,后来在生产一号B型坦克时部分参考了LK B2 的构造。

克虏伯还以“运兵车”的名义制造了LK B3 样车,基本上是没有炮塔LK B1 底盘。它同样只是一种参考结构而已。

A型(Panzerkampfwagen Ausf A)

德国军械署接受了LK B1样车并给予Sd.Kfz. 101的制式编号批准量产。第一批量产型被称为一号坦克A型,它是在LK B1 基础上改进而成: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中的后3个装在平衡架上而第1负重轮为独立悬挂,而车体尾部比LK B1 更低矮,炮塔移至车体中轴线靠右。全车只有2名成员:驾驶员兼机电员、车长兼机枪手。从1934年7月至1936年6月共生产了818辆一号A型坦克。

演戏中的Panzerkampfwagen Ausf A

第一辆量产的A型坦克于1934年9月装备部队,至1935年7月装备数量已经达到了475辆。最初,这些坦克被用于组成规模较小的装甲教导部队,以培训坦克手熟悉机械化的战争方式。战争爆发后,A型参加了波兰、法国战役。自1940年末至1941年,A型开始逐步从一线部队撤装,他们最后的战斗完成在1941年的芬兰和北非。

B型(Panzerkampfwagen Ausf B)

由于一号A型的风冷式柴油机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1935年德国武器局命令使用LK B2 样车和一号A型的部件开发新的型号,在换装了迈巴赫液冷式汽油机后,定型为一号坦克B型。B型的车体加长,发动机盖改为纵置式,每侧有5个负重轮(后4个装在平衡架上)和4个托带轮。从1935年8月至1937年6月共生产了675辆B型。其中部分车辆改装了向上排气装置并加上了空气滤清器,适合于热带气候,它被称为一号Tp坦克并配属非洲军团。

波兰战役期间的Panzerkampfwagen Ausf B

C型(Panzerkampfwagen Ausf C)

作为装甲部队问路石的一号坦克A、B型在参加过波兰战役后就已过时,它被改造成各种变型车。未经改造的车辆在1943年完全退出现役成为训练车。

但德国军械署仍希望对一号坦克进行全面强化而使其成为全新的侦察坦克。基于这一宗旨,1939年在一号B型基础上开发出重8吨的VK601样车,它最后定型为一号C型坦克。

C型与A、B型在外形上完全不同,它的短粗车体上装有平衡式交错重叠负重轮

[维修工:......]

并使用现代化的扭杆式悬挂。搭载改进的早期二号坦克炮塔,装有EW141机关炮一门和MG34机枪1挺,EW 141并没有使用20mm弹药也没有使用13mm弹药,而是采用了来自Pzb38/39反坦克步枪上的7.92×94 mm弹药(看起来和二号坦克布局相似所以用大部分人误解EW141为20mm)EW 141的开火模式为半自动,虽然有人称它为机枪,但是它无法进行全自动模式的射击。所以射速约100发每分钟左右。穿深:500m距离大约可以打穿24~25mm厚的均质钢装甲,30度夹角。从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辆C型出厂,其中2辆在1943年被送往苏联配属于第一装甲师,其余38辆被送往西线,盟军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后全部损失。

试验期间的Panzerkampfwagen Ausf C

VK1801D型

德国军械署还计划试验性地发展一种一号“重装甲步兵突破坦克”,顾名思义就是牺牲部分越野性能,带有厚重装甲用来掩护步兵冲击敌军要塞的支援坦克。

1940年在一号A型坦克和VK601的混合基础上开发出VK1801样车,它也称为一号D型,由于拥有重装甲而达到20吨的重量。

新鲜出炉的VK1801

F型(Panzerkampfwagen Ausf F)

VK1801的量产型称为一号F型,它采用交错负重轮和极宽的履带,出入口设在车体两侧。虽然只有2挺机枪,但炮塔曲面防盾和车体前部装甲厚达80毫米,当时盟国方面还没有能击穿如此厚度的反坦克炮。1942年4月至12月共生产出30辆F型,其中八部于1943年夏天被送往库尔斯克投入实战。苏联对一号F型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后苏联轻型坦克中最重要的T-60系列也开始向重装甲化发展,并以大战后期的“T-80突破坦克”达到极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保存了一辆完整的一号F型,但战时当地德军编制里并没有它的记录。

中华民国曾在1936年派遣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订购了16辆一号坦克,并纳入国军第一装甲兵团第三连,时任团长杜聿明少将。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在南京保卫战中,一号坦克无论是在火炮、吨位上都无法与日军的89乙中型坦克对抗。加上日军反坦克炮的打击,部分被日军俘获,部分渡轮沉没等原因损失殆尽。根据李宗仁的回忆录,一名疑似是南京的一号坦克的驾驶员牺牲于昆仑关战场,而他的英勇行为也成为一个谜。

以上就是(一号坦克)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