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 新冠病毒常驻人间

新冠病毒常驻人间

新冠病毒常驻人间 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 9月26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举行,针对疫情趋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目前全

新冠病毒常驻人间

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

9月26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举行,针对疫情趋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目前全球病例数已经突破了3000万,这两天他和世界各国流行病专家进行了充分探讨,以现在疫情蔓延态势来讲,新冠病毒已经变成“常驻病毒”。

“长期存在”代表疫情无法结束?

答案是否定的。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并不意味着疫情将持续存在,无法结束。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呈季节性,一般规律是大流行后又散发流行,不会永远大规模和高水平流行下去。

因此,假设新冠病毒能长期存在,按照常规来说,在暴发流行后即便又出现散发流行,随着我们对其认识的深入,也可以做到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的早期控制,避免病毒大范围的扩散。

另外,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人类的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够识别防御,导致人群普遍易感。而经此一“疫”,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免疫力也会相应提升,当它再流行时,病毒在人群中的规模和强度也不会像刚出来时这么大。

新冠病毒会与其他病毒交叉变异吗

新冠病毒与其他病毒同时流行感染,还带来另一个担忧——它会不会与其他病毒交叉变异?

王培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客观规律看,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确存在变异的可能性,也可能和其他病毒在某些宿主身上交叉变异。这种情况首先影响的就是针对性药物的效果。即便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它也是针对现有病毒而言的,当病毒发生新的变异后,疫苗的效果就会差很多。目前正在寻找的特效药基本上是对症治疗,如果新冠病毒出现变异,药的效果也会有变化。

杨占秋表示,由于流感病毒有8个基因片段,有的来自于鸟,有的来自于猪,所以流感病毒可以互相重组,很容易发生变异,对于流感病毒而言,今年研制的疫苗,可能明年流感病毒变异就没什么用了。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是一个全基因,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产生很多的交叉变异。“就算是跟其他冠状病毒,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或SARS冠状病毒,以及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它们之间出现交叉变异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杨占秋也表示,现在还有一个疑点,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不清楚,因此是否会在宿主身上发生变异还不好说。如果中间宿主只有一个还好,如果存在很多中间宿主的话,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更高。

王培玉强调,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相当于出现一种新病毒,人们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也会失效,有可能会重新出现大规模疫情。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的疾病监测,监测病源和病毒有没有变化。他表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如同军队保卫边疆,即使在疾病流行期过去后,也得保持警惕状态,一旦病毒有异动,我们就要及时采取行动。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得力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新冠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性,而各国能否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需要国际上联合行动,阻断病毒的传播以及“生存之道”,不留死角,不心存侥幸。

比尔盖茨预测:美国新冠大流行要到2022年才能结束

9月25日 消息:本周早些时候,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数累计超过 20 万。尽管死亡率略有下降,但一些专家警告说,由于天气变冷和流感季节即将到来, 11 月份新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

对于美国什么时候才能战胜疫情目前看来起来仍遥遥无期,对此比尔盖茨近日再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本月早些时候,盖茨明确表示,美国将能够在 2021 年底之前战胜新冠病毒——当然前提是今年晚些时候能研制出一种有效的疫苗。

最近,盖茨又在福克斯节目中表示,这种流行病可能要到 2022 年才能结束。

他说道:“最好的情况可能是要在 2022 年才能征服这种流行病。”“但在 2021 年,如果全球都采取措施,这些数字应该可以降低。”

当然,盖茨的预测取决于有效疫苗的开发。盖茨此前还表示,由于一些国家的个人已经能够获得非新冠病毒相关的医疗服务,新冠病毒最终可能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新冠病毒的病死率会不会下降?

张文宏解释说,原则上来讲,病死率非常高的病毒,是不可能长久在人类中蔓延,比如说SARS病死率10%,很快就被干掉了,MERS病死率比新冠更高,埃博拉病死率更高,这些病毒要么不能走出非洲,要么不能走出中东,要么一走出来就被干掉了。但是新冠病毒却如此之特别。

张文宏说,根据8月23日美国疾控数据显示,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但年轻人 24岁以下的死亡人数只有309个,也就是说这个病毒对人类的攻击出现了两极分化,它疯狂地攻击老年人,但对年轻人却“心怀仁慈”,仿佛就是自然界专门针对人类设计的病毒,但人类始终要以科学的态度、文明的方式去面对生存。

张文宏认为,如果这个病毒发生在古代,可能意味着所有老年人都将面临死亡,但今天中国做了很大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当我们把所有医疗资源投入到老年人中,他们活下来了。”

与此同时,依赖于中国强大的物流快递系统以及社区互帮互助、志愿者队伍等,为抗疫宅家人群提供水、食物等生活物资,这些是中国可以实现100%传染病隔离、短时间内消除传染病的重要基础。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钟南山说,过去曾经有想法,让人群自然免疫,但这个代价太大了,全球有很多人死亡。最终形成群体免疫,要依靠疫苗,以此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钟南山表示,回顾中国的疫情阻击战,早期防控非常重要。以6月初北京新发地疫情为例,有兰州大学研究模型表明,如果将公共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升级到二级,病人的人数会明显减少,大概是一半;假如没有任何防控措施,预计会有20万人感染;但因为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最终患病人数只有330多人,而且14天即完全控制。

“疫情还在继续,这对很多国家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疫苗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尤其需要全球各国大合作,大规模接种需要大约1至2年的时间。”钟南山说。

新冠病毒都发生了哪些变异?哪些变异是重要的?

自2019年底首次被发现以来,新冠病毒 SARS-CoV-2疫情已经持续9个月,在全球造成接近3300万人感染,近100万人死亡。但是,有关这种病毒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开始感染人类?病毒都发生了哪些变异?其中又有哪些变异是重要的?等系列问题都有待于回答。要回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流行病学,即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和基于人群的调查。

自1月12日我国向国际上首次分享第一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来,已经有采集自100多个国家超过100000个SARS-CoV-2全基因序列上传到了国际共享数据库,世界各地的遗传学家、病毒学家都在夜以继日地深入挖掘这些数据,以期从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尽管我们离前两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后两个问题却似乎并不难回答。

这主要得益于分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高度发展。在现代技术背景下,找出由3万个字母的字符串 A,T,C和Gs分别代表4种核苷酸构成的遗传密码中找出哪怕任何一个点位上的不同 单核苷酸点突变并非难事。

迄今,科学家已经从100000个全基因集序列中发现了超过13000个突变。但是,总体上,这些突变的程度有限,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任何两名患者的任何两种病毒平均相差不过仅十数个字母的差别,这只占30000个字符串构成的该病毒遗传密码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流行中的所有新冠病毒都仍可以被视为单个克隆谱系的一部分。尽管属于易于变异的RNA病毒,新冠病毒总体上变异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大量的遗传多样性。任何一个血统的新冠病毒每个月都大约发生2次变化,相比于流感病毒获得的突变数低2至6倍。

尽管如此,突变仍然是新冠病毒在自然选择中发挥作用的基石,任何突变都有可能导致生物学特征的改变。比如,一些常见的突变可能会使病毒失去功能或者减毒,甚至步入“死胡同”而消亡;另一些突变可能会影响病毒在新暴露的人类宿主中的传播。自从第一个全基因序列共享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确定哪些可识别的突变 如果存在的话可能会显着改变病毒的功能。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这种蛋白质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病毒正是依赖它与宿主细胞结合才能进入,并造成感染和大量复制。

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编码该蛋白质的单核苷酸突变使得第614号位置上的天冬氨酸 D被甘氨酸 G替代,即发生的所谓D614G突变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病毒度实验室中生长的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从而被很多通俗媒体解读为“可以增加新冠病毒的传染性10倍”。

而且,该单核苷酸与其他三个突变联系在一起的突变毒株自1月份被发现以来,已经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优势毒株,到5月底全球范围内已经有80%到90%的新冠感染是由该毒株造成,这种趋势到现在仍没有改变。

宝,喜欢(张文宏称新冠已成常驻病毒 新冠病毒常驻人间)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