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修身养性的文章(修身养性,懂得一种适度,凡事顺其自然)

修身养性的文章(修身养性,懂得一种适度,凡事顺其自然)

修身养性的文章(修身养性,懂得一种适度,凡事顺其自然) 对于所有人来说,一生忙忙碌碌,穷尽一生追求一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其实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快乐和幸福

修身养性的文章(修身养性,懂得一种适度,凡事顺其自然)

对于所有人来说,一生忙忙碌碌,穷尽一生追求一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其实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快乐和幸福。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对于人生一份内在的成就感,又或者对于外在物质的一些得到,只有你拥有物质的时候,才能去得到这一切东西。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观念的影响,所以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人必须努力,才能够得到想要的一些东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很多人总是无法把握适度,当一个人太过度的追求一些东西,反而本末倒置,并且会因此而丧失一些东西。

比如说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在追求物欲名利的一个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是以自己的自由和健康去作为代价。

有的人时常把自己绷得很紧,甚至丧失自我休息的时间和失去健康作为代价,来不断的去追求一些东西。其实这并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心态,而是对于自我人生的一种亵玩。这样的人生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这也不是我们期望的一个结果,即便是你最后得到了一些东西,那么这一切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在《庄子》之中,就拿养猪者和与猪举了一个例子,从对于一个人去养猪的事情中,引述了这样一个思想和智慧。

故事是这样的,掌管祭祀的养猪者,穿着礼服来到猪圈旁边就对猪说:你为什么厌恶死。我准备花三个月的时间去用精饲料喂养你,为你作十日的戒,三日的斋,并且还铺上干净的草,你的前肩和后腿都会放上雕花精美的东西,你愿意吗?

养猪的人提出设想,认为不用糟糠去喂猪,用精饲料去喂,把它放在猪圈里,打算就把猪放在干净的毛草上面。

就如同人一样,总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拥有名利权势,但是这和猪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两个身份,一个是养猪的人,一个是猪。对于猪来说,猪养到最后的结果是被宰杀,这是猪的命运。

即便是你给猪喂养了很多精细的饲料,并且为它作戒,为了它去吃斋,但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猪的结果还是被宰杀。

在《庄子》中的这篇文章,是借由这个小故事来引述,一个人在人生中即便拥有名利,但是如果拿自由和健康作为代价,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比如说很多人如果说,你一生都活得紧张忙碌,并不快乐,而且以丧失自我的健康作为代价,那么即便是让你的人生拥有一些富贵,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其实我们都应该明白的一种状态,那就是要持守人生的一份淡泊,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一些东西,更不要为了刻意的追求外在的名利,而丧失自我的一些健康,丧失自我快乐的一些机会和时间。

生活中,有很多人工作能力也特别强,但是他们总是一味的沉浸在过度劳累之中,他用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极限来工作。当身体不堪重负的时候,自然也就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以健康作为代价去追求外在的名利,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自讨苦吃。

《道德经》中同样论述了这样一个道理,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名誉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呢?身体和财物哪个更重要呢?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呢?过分珍惜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耗费,丰厚的货藏,必定会造成惨重的损失。

这是道家思想中知足常乐的一个道理,过分的去追求名利,必然会对生命造成一些损害,追求物质财富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不知道满足,一切不懂的适度。所以说懂得适可而止,这是对于生命最好的一种尊重。

其实人生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是刚好的状态,大多数人之所以处处与人争夺,正是因为有了比较之心,所以争夺名誉。

争夺财富和地位,为了换取可怜的自尊,一切也都不懂得把握适度。以损耗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名利和富贵,这真的是不值得的。

老子的观点就是说:人应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待名利和财富却淡然处之,不可无限制的去追求,不可过分的贪慕虚华和美名,要学会珍惜自身的健康和价值,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一切祸患的根源,是在于自己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知足。所以《道德经》中就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有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这也是哲学上的一个观点,矛盾都会向对立的方面去转化,任何事物不懂得持守极限的时候,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往错误的方向去发展。

这是经过时间论证而得出的结论,而且这也是明智的,我们可以通过勤劳来换取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需要适可而止,这是一个前提。

人生凡事需要找寻一种适度,找寻一种坦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很多的刻意人为,都是违反了本质。

有一天田开之见到周威公,威公就说:“我听说祝肾在学习养生之道,你听到什么吗?”

田开之就说:“我就是一个打扫卫生的,能从先生那里学到什么呢?”

威公说:“你不要推辞了,我想听一下。”

田开之就说:“先生说‘善于养生的人,就像牧羊一样,看见落后的就用鞭子抽。’”

威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田开之就说:“鲁国有一个叫单豹的人,在山洞居住,喝着泉水活了七十岁,还有婴儿一样的气肌肤,但是不幸遇到了老虎。鲁国有一个叫张毅的人,只要是富贵人家没有不去的,活到四十岁就离开了。单豹注意内心的修养,可是却遇见了老虎,张毅注重身体的调养,可是被疾患困扰,这两个人都是不能取得适宜。”

孔子说:“不要进入荒山野岭把自己深藏起来,不要投进世俗把自己显露了,要站在中间像枯木一样,倘若三种情况都具备,必定名声最高。”

这是《庄子》达生篇章的一个小故事,这也正是庄子所说的,一个人对于生命最好的养生之法。当人生的外在名利与自我健康产生冲突的时候,学习取得一种适度,而非偏激于其中一点。

所以我们要懂得纠正这样一个观念,人生幸福的一个前提,是在于自己首先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这就是故事中所说的“鞭其后”的道理,就是警戒自己,注意兼顾形体与心性的保全,二者并肩。只追求某一方面修养也是不可取的,身心两方面同时发展才是健康的。

当你身体健康的时候,你才能更好的努力拼搏,也能有更多的心情和时间,去享受家庭的幸福,享受人生的意义。如果没有达到,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保全自我身心的方面,庄子也是通过这一个小故事论述了他的一个道理。

但是人性中存在着一个弱点,那就是贪婪,很多人无法找寻一个适度的根源,就是无法摆脱贪婪的欲望。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要懂得克制,这一份克制是对于人性贪婪的一个鞭策。迎头而上。一旦发现自己有懈怠和松散的时候,就要秉承内心的真诚和诚意。

所以由此可见,我们针对于人生的很多事情,不光是修身养性,并且是在我们追求人生富贵名利的一个状态时,都要懂得取一个适度。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可太过于极端的追求某一种状态。

以上就是(修身养性的文章(修身养性,懂得一种适度,凡事顺其自然))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