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进口海鲜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呈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呈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据海关总署官方网站18日消息,因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批冻带鱼1个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海关总署公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呈阳性

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据海关总署官方网站18日消息,因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批冻带鱼1个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印度尼西亚PT.PUTRI INDAH 注册编号为CR010-02水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期满后自动恢复。

进口海鲜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据了解,中国进口的海产品分为鱼苗,鲜或冷鲜产品,冻鲜产品,干鱼、盐腌渍等品类。进口量大且居民在市场上常接触到的多为冷鲜和冻鲜两种。

通过梳理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发现,我国进口海产品 全品类前十大地区分别是山东、北京、辽宁、广东、上海、福建、天津、浙江、吉林、江苏,占到全国海鲜进口总额的93.6%。

而最受市场欢迎的十大进口海产品品类分别是:冻对虾,活、鲜或冷的岩礁虾和其他龙虾,冻狭鳕鱼,活、鲜或冷的蟹,鲜或冷的大西洋鲑鱼,冻鳕鱼,冻的墨鱼及鱿鱼,活、鲜或冷的鳌龙虾,冻鲶鱼鱼片和冻格陵兰庸鲽鱼。

据统计,2019年,中国海鲜进口激增39%,达到1,060亿元人民币 15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水产进口国。

据最新消息表示,出现这一情况主要与国外疫情严重。冷冻海鲜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均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样本均为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这说明大多数是因其包装被病毒污染且因为其运输和存储的环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来。

专业人士表示,“通过各地对于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病毒并未在冷冻海鲜食品‘体内’检出。就说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几率非常小,也就说明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几率比较小。”

专家表示,大多数病毒都耐冷不耐热。以新冠病毒为例,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可能会生存3个小时左右。但在20摄氏度以下,存活时间可能高达一周,在零摄氏度以下,时间则为几个月。

据此前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3小时后仍有存活,在铜表面则能存活4小时,纸表面24小时,塑料或不锈钢表面则是2到3天。此外,由于新冠病毒的在光滑的表明上生命力顽强,且很容易依附上面,所以进口食品的塑料外包装就成为了病毒的宜居场所。

不过,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全球确诊报告病例及我国确诊报告病例也都没有因进口食品而出现病例的报道。这说明,病毒并没有物品表面传播至人体身上。

世界卫生组织 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指出,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疫情给冷链市场带来挑战

冷链物流在医药领域普及较早,在食品行业,水产畜禽、乳制品和高端水果率先应用了冷链物流技术。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出市场规模大、需求多样化和增长速度快等显著特征。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由9190万吨增长至1887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9.7%。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

冷链物流全程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对于保障冷链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促进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冷链物流的食品安全管控又增加了新的挑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表示,根据检测结果,厄瓜多尔三家企业产品的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但冷链带来的新冠病毒传染力没那么强,传染途径仍是人传人,不应由冷链承担主要责任。

冷链物流产业由于疫情站到了聚光灯下,一边是潜藏着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另一边却是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在爆发性增长。

冷链物流的交易额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与2014年相比,中国的冷链总需求量增长了153%。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

除了巨头争相竞争冷链市场外,作为后来者的冷链物流企业注册量也在飞速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冷链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有4.2万家,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冷链物流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比第一季度环比上涨102.9%,相比去年第二季度同比上涨52%。

同时,国家政策也在持续加码,2017-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内容,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2020-2022年被称为是冷链物流的投资黄金期。

虽然中国市场的冷链需求在飞速增长,但相比欧美的冷链技术,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当然也可以看出中国冷链市场的潜力空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肉禽的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等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左右。但国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国内已有的物流冷藏容量仅能满足需求的20%到30%,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奶制品和豆制品的冷链运输需求还未满足。

另一个现实是:我国的冷链冷藏设备存在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问题,局部地区供大于求,但利用率只有20-30%,很多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当生产淡季时,这些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由于各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个体经营的冷库并不能满足多温度的要求。目前中国冷链产业不缺资源,但是缺整合,只有把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再配合新的建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冷链物流渠道疫情防控

疫情来袭,给全社会带来了危机,但同时也让更多冷链物流的问题暴露与凸显,迫使各个环节重新思考与审视。

在运输环节,《通知》提出,要强化国际冷链集装箱运输管理,全力做好冷链货物运输船舶、车辆等运输装备消毒工作。从事冷链物流运输的厢式车辆,在每次重新装载货物前均要对厢体内外部进行重新消毒。推动实施跨境冷链物流道路货运司机在口岸点、作业点、居住点的闭环管理,鼓励采用跨境甩挂运输等新组织模式,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官网发布《关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管理的通知》,明确加强冷链食品源头管理。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或货主应配合相关部门对食品及其包装进行采样检测。对于外埠进京食品,经销商应主动向供应商索取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检测信息。对于本地肉类屠宰、加工、经营企业,应严格执行冷链食品的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进口商或货主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在将货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应主动将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的检测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近日也明确,将持续强化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核酸监测每周全覆盖,其他经营此类产品的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等场所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在原有常态化工作基础上加倍监测。

此外,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酵以来,多数电商平台和生鲜零售企业已经着重强化了产品流通各环节的防疫机制,并将疫情防控的举措纳入到常态化经营当中。

为什么新冠病毒总在进口冷冻品检出?

自上述情况可见,检出新冠病毒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南美洲,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截至8月13日16时,南美洲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60万例,仅次于北美洲,其中厄瓜多尔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9.7万例,巴西截至当地时间8月14日,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20万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认为,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冷冻食品及外包装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怎么来的?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表示,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

“具体来说,就是食品生产设备、工器具、加工台面、手、手套、空气、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区域的害虫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销售交易的拆箱分销过程,若交易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会随着呼吸或飞沫飘浮在空气中,进而沉积在冷冻食品外包装表面。”

为什么漂洋过海的新冠病毒还活着?

姚卫蓉指出,冷冻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包装后的运输、零售,温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

记者了解到,新冠病毒 SARS-CoV-2 直接的冷冻研究尚未出现,但它所属的冠状病毒家族普遍不怕冻,低温下生物结构不被破坏。已有研究表明,已知的冠状病毒在-20C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两年,而新冠病毒更稳定,它在4C条件下存放14 天仍几乎没有失活,而同为冠状病毒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MERS-CoV只能存活三天左右。

此外,新冠病毒能附着在各种材质表面,并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比如此轮疫情早期,有研究发现,常温条件下,无论新冠病毒还是非典病毒,在空气中只能存活三小时,在塑料上需要三天左右,才会下降到感染力水平以下。

正是低温与冷冻进口食品多使用的塑料包装,利于新冠病毒保存到埗。

“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姚卫蓉说。

进口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疫情传播风险大吗?

很多人将“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与“吃了会感染新冠病毒”画上等号,这其实属于过于恐慌。

首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美国FDA、欧盟CDC等机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不会通过食品传播。

在7月28日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称,想要证明病毒通过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毒,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毒。

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剂量因素,并不是碰到一两个病毒就会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这方面同样没有任何剂量与感染的证据。“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毒感染,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预防意识的同时,不要过于恐慌。”陈君石说。

世卫组织回应食品会否传播新冠病毒

针对深圳冻鸡翅检测出新冠病毒事件,8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指出,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

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安全防护话你知

当前,在选购和处理进口冷冻食品方面,专家提醒消费者也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提醒,在选购冷冻食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到家后,可以先放入具有杀菌功能的家电内进行杀菌,或者将冷冻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干后,独立封闭包装,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触和处理完进口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

其次,在处理食物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建议,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五个要点: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

第二,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一般烹调温度即可杀灭新冠病毒;

第三,生的和熟的食品要分开;

第四,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第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过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

“只要防范得当,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享用进口食品。”专家们说。

宝,喜欢(从印尼进口的冻带鱼外包装阳性 进口海鲜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