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

63式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引进的苏制BM-13“喀秋莎”16管132毫米火箭炮在阵地战阶段,特别是在1951年秋季反击战、1952年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金城反击战中,多次以其迅猛的齐射和巨大的覆盖面积对骄横的“联合国军”造成了严重杀伤。但是,“喀秋莎”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不适合山地作战,弹药裸露在外等缺陷。而且在当时中国陆军摩托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载重汽车作为底盘的“喀秋莎”也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师级以下单位需要一种更为轻便灵活的多管火箭炮武器。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_WWW.XUNWANGBA.COM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就曾短暂装备过一种国产轻型火箭炮。1948年,炮兵专家钟林在河北组建了火箭技术室,开始研制野战火箭炮,后转52工厂继续研制。新中国诞生的第三天,该火箭炮在北京卢沟桥地区进行了汇报射击表演,并在1950年装备了入朝部队。该炮有6个定向管,发射国产102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5公里。但由于这种尚显稚嫩的武器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经常出现近弹)均无法和后来引进的“喀秋莎”相比,在进入比拼重火力的阵地战之后,这种火箭炮就退出了一线,转而援助越南用于抗法斗争。虽然最终没有全面装备,但102毫米火箭炮的研制生产和实战使用的经验教训对后来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102毫米火箭炮可靠性不足,射程偏近,精度较差,携行性没有明显优势等几大问题,都成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重点改进的方向。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_WWW.XUNWANGBA.COM

1958年,按照部队提出的要求,西安847厂(歼-11系列战斗机国产化Gsh-301型航炮生产厂)开始试制新型火箭炮。部队要求分解部件在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既要满足携行要求(火箭弹重量小于20公斤),又要满足技战术指标(射程大于8公里,战斗部重量大于8公斤),这对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的杨荫桐总师来说是个严峻挑战。虽然缺少经验和物质条件(仿制苏制重型火炮的优先度更高),经过反复试验,新型火箭炮仍在1963年设计成功,下称107火。作为骡马化时代陆军师属炮兵团火箭炮营的装备,107火每营配属18门。70年代调整编制以后,北方步兵师属炮兵团火箭炮营换装19管130火,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7火仍然是对越作战部队的主力火箭炮。80年代,随着122火批量服役,107火调整为长江以南步兵团属炮营火箭炮连使用。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_WWW.XUNWANGBA.COM

107火配用射程8.5公里,杀伤半径12.5米的杀伤爆破弹。该炮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要求不高,大部分农机厂均可生产。前面2根杆发射时放下作为支撑,行军时上折固定发射管。后面的架子行军时用来牵引,发射时作为支撑,全炮含炮架重量为613公斤,炮架设计合理,紧急时人力也可推动。除了便于携行之外,63式107火箭炮经常为人所称道的一大优点就是其简易射击能力。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_WWW.XUNWANGBA.COM

为了进一步扩大这种简易射击的适用范围,中国还研制了85式单管火箭炮,其采用了材料更轻的定向管和便携式三脚架,全系统重量也仅有23公斤。配合简易瞄具,能够在火箭弹的全射程范围内实现精确射击,很受用户欢迎。当然,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很容易改装成双管发射型。

分享: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