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论古代中国

论古代中国

请求权威执教

论古代中国

以下文章为本人历史论文,成文时一段是书中观点一段是我的思考。为了保证不会误人子弟,先贴上参考资料镇贴。

葛兆光。“葛兆光谈“中国”的历史形成与认同”。《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葛剑雄等著。译林出版社。2013。pp:24

葛兆光。“葛兆光谈“中国”的历史形成与认同”。《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葛剑雄等著。译林出版社。2013。pp:27

姚大力。“姚大力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葛剑雄等著。译林出版社。2013。pp:35

许纪霖。”许纪霖谈近代以来的“中国”认同”。《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葛剑雄等著。译林出版社。2013。pp:58

许纪霖。”许纪霖谈近代以来的“中国”认同”。《谁来决定我们是谁》。葛剑雄等著。译林出版社。2013。pp:62

白鲁恂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佯装成国家的文明。”这其中的文明之说从何而来?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各个方面解释中国都变得十分复杂与独特,这是否是一个可以有效解释并可以被接受的观点?同时,多数中国人都具有一种源于历史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否合适?这句话作为本文论点的基石,旨在从国家、民族、文化上来讨论中化文明的特殊性源自于包容。

首先,经过政权的割裂,斗争,甚至是被其他民族入主中原后,中国,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中国?我们是否还能宣称我们是古华夏正统的传承者?答案是肯定的。在过去中国一般是指中央王朝所控制的全部版图或者是汉人与汉文化。在过往的历史中,人们认为黄河中下游也就是中原是中国的中心。所以只有中原分裂人们才会意识到中国分裂,而各个政权都是仍中国的一部分。在如今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国后逐渐被汉化,于是也拥有了正统观念。知识分子不承认清朝,所以当明朝灭亡便殉国示哀,认为天下亡。但老百姓不同,说明已经承认了一些手段怀柔的统治者。过去也认为新的地区、主宰者得到了同化就算作中国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候,统治者会修史并宣称正统。而现在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但不能像西方一样以民族/国度二分,而是要以历史文化为资源,按近代民族主义国家想象构建。(许纪霖,55-58)

因为复杂的历史,中国在过去难以定义。因为版图和统治民族的不断变化,过去的中国因为和今天的中国有很大不同,因为不同民族统治者的更替我猜测可能会出现历史的断层。所以我们难以界定我们是否是过去的“中国”的后人。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古代的人也有“夷夏之说”来判断中国。而在权力更替后,新的统治者也会修史如“五德之说”,来保证历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如此,就承认了过去的统治者。连之前被分为“夷”的元、清也是如此。

其次,证实了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并没有消失以后,它作为一种文化是什么样的呢?在内部,如宋朝和其他王朝也使用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样的说法来让汉文化覆盖,整合其他的文化,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姚大力,41)而这样的“中国中心论”却在西方社会的压迫和中央王朝的衰弱下崩坏了,周边小国不再尊崇中央王朝,也导致了文明的分崩离析。(葛兆光,28)佛道儒三教合流曾是宋朝奇景,如此,我们更应该有此“雅量”,把“好的”文明变成我们的。用全世界的文明,来构建中国的文明(许纪霖,76)

诚如姚大力先生所言,即便情况看似类似,我们也不能模仿美国的“熔炉模式”。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周围的宗藩国,所以它也可以被称为一个由许多国家组成的文明 。因为国力的强大,周边的国家许多选择相信“中国中心论”的存在,并和中央王朝建立了宗藩关系,也就是表示臣服并向往和主动接受汉文化。从儒家的“大同”理论来看,中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强的特点。因此,它也很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对少数民族汉文化的仰慕,再加上明、宋朝手段不同的对人们思想的整合和历代王朝对孔孟的推崇。使得汉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导,但就像不同的种族那样,中国的文化不应该是“中国不应该是一个汉族中国,也不应该是一个“均质化”的中国”。个人来说,我十分仰慕儒家“大同”的胸襟,也许包容就是汉文化或者说在这种包容推动下新生的的“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的文化影响范围极大,更因为历史原因不断变动,因此我认为它完全可以被称为文化。

最后,我希望讨论一下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民族问题。中国的民族一直带变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扩大到如今的版图的过程中并不受少数民族拥护。(葛剑雄,3)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国家(葛兆光,20)。夷夏之变和天下之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民族主义——刚性民族主义、柔性民族主义和政治化的民族主义。但五胡乱华后夷夏血脉混合,民族的辨别便无法脱离天下之说了。祖国的自然属性要能凝聚人心,建立一个国族,需要清晰的族群文化和制度文化,这就是由所谓的“新天下主义”。(许纪霖,62-76)

对国家而言民族这个概念是一个新的起点,于中国而言,“中华民族”是国家所认可的。“中国”在不停变化,我们也应该接受多民族的中国,并尽力让文化融合。我认为民族就像一个纽带,而当你认同这个纽带,这个纽带所联系的一切也认同你,你就是这个民族的一员。而这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向心力。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员我们无法批判过去侵略的对错,广义上来讲,所有人都是正确的,反抗是因为纽带建立不够完全。事实上,就连正统就很难计较,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被同化,或者说建立起了纽带的人们就是我们的同胞。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我们需要对待的态度。中国的民族应该是包容的,因为文化中的夷夏之说和儒家“大同”,更因为历史形成的多民族国家。汉文化感染力很强,如果作为一个文明,我认为一个文明的民族正是像夷夏之辩一样,只要接受文化就算做一个民族,也就是纽带连接的一部分。

对中国的解释问题亘古即存,它的特别足以被称之为一个文明。我们不能像西方以民族来割裂国家。去思考中华民族的定义,回望历史去追溯这种对自己民族自豪感的来源,去审视它的正确性,再思考一下中国作为文明变成国家的路在何方,也许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论古代中国_WWW.XUNWANGBA.COM

论古代中国)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