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

商鞅变法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

人物简介

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嬴姓,名师隰,一名连。(《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其名连。)秦灵公嬴肃之子,早年流亡魏国,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在位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秦献公背景

一、外部恶劣环境一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大规模作战。魏军首先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

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

十七年(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筑城。

十八年(前408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并筑城。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魏军复克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郃阳(又作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两城邑,亦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一《史记》·《魏世家》

河西之战迫使秦国到洛水一带,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自制形势图

二、内部政治混乱一四代乱政和贵族势力

秦怀公在位仅四年,就被庶长鼌率众攻击,秦怀公自杀。秦怀公的太子昭子早死,秦人就立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公子肃为国君,是为秦灵公。这期间秦国衰败、大臣擅权。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一《史记》·《秦本纪》

秦灵公在位十年去世,魏斯送在晋国当质子的秦悼子回国夺位,是为秦简公。

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一一《史记》·《秦本纪》

秦简公是秦灵公的叔父。为报答魏国,秦简公将秦灵公年幼的太子公子连送到魏国做人质。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

生简公。简公从晋来。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子秦惠公继位。

秦惠公病死后,其子秦出公继位。秦出公嬴昌即位时年仅两岁,故由其母主持朝政。由于秦出公嬴昌的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秦出公嬴昌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生出公。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至到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国庶长改在河西拥立秦献公才结束这一混乱局面。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自公元前428年至公元前384年连续44年的王权频繁更迭无疑造了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无法凝聚整个国家和社会对抗外来的侵略,这也为西河之战的惨败埋下伏笔。

而母族与大夫对于王权的过度干预和操控也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奴隶封建旧贵族的势力过于庞大,无法摆脱其原有的奴隶制经济,也无法跟随历史的潮流进行社会整体改革和转型。

三、历史形势改变一变革潮流不可阻挡

春秋时期与战国早期,铁质农具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部分生产力关系,导致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与崛起,动摇了以井田制为核心的原有统治体系与制度。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和扩大自己的利益,传播新的思想并推动制度改革与社会转型,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和技术的传播,使得阶级群体日益扩大,也更加刺激了。部分旧封建诸侯统治阶级的开明人士也认识到了部分社会与历史的变化进而展开了改革。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战国铁质农具

其中的代表事件有郭偃改革、子产变法、管仲变法等。而对于秦国影响最深远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其变法推动的经济结构改变和社会转型提升了魏国的军事实力,并发展出了新型的军事武装团体-魏武卒。这支军队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秦国在西河之战中的军事失败。

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改革措施

一、废除殉葬

秦献公嬴师隰宣布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废除殉葬制度

献公元年,止从死。一《史记》·《秦本纪》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秦武公

殉葬制度是封建奴隶制社会的最残酷的制度之一,大大浪费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破坏了农业生产。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化引起了部分开明士人的批判。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一《墨子·节葬》

在秦国,殉葬制度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由于殉葬制度独有的特点,不仅仅会损耗农业人口,而且同样会损失大量的优秀人才。如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城,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

秦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秦穆公死,命以为殉,国人为赋《黄鸟》之诗以哀之。一《夜航船》·《人物部》·《名臣》

嬴师隰废除这项制度, 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这无疑是封建奴隶制向封建集权制的一项转变之一,也可以算作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秦献公还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的人,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进一步增加农业人口提升国力。

二、编制户籍

秦献公于公元前370年将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编制起来,称为“户籍相伍”,废除国野制。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十年,为户籍相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国野制,是周灭商后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周王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和剥削方法之一。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服异族的过程中建立的,居住着大小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

野,亦称遂,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一《容斋随笔》·《秦用他国人》

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一《史记》·《晋世家》

可以看出,国野制是西周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礼制所实施的一种政策,其所维系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

而秦献公改变了这一制度无疑是打击了作为奴隶主的封建分封贵族的势力,加大了阶级流动性,提高了国民待遇,提升了国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寓兵于农,变相的提高了军事实力,稳定了社会治安,提高了综合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三、迁徙国都

秦献公于公元前383年将秦都城从雍城迁至栎阳。之所以搬移都城主要有两个原因。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一是避开原先庞大的奴隶主、封建贵族势力进而进一步推进改革。这一点可以参考晋景公将都城从旧绛迁到了新田即“新绛”。

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一《左传》·《成公》·《成公六年》

二是出于栋阳优良的地理位置。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自制形势图

栋阳地处渭河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关中至三晋的必经之路。其北与陇东高原接壤,南与渭水毗邻,是从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进攻关中地带的交通要道,对于秦国来说是防守渭河平原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夺回失地的最佳跳板。

秦献公此举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振奋自己的威望。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献公徙栎邑,栎邑北卻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一《史记》·《货殖列传》

四、设置县

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六年),秦献公嬴师隰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_WWW.XUNWANGBA.COM

这和楚武公、楚文公设置县一样,加强对边境重要地带的行政、军事、经济等领域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管控,巩固统治阶级即秦献公的实力。

五、税制改革

公元前378年(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初行为市与初租禾等税收政策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提高了国家的管控能力,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

整体评价

秦献公改革无疑是具有其进步性的,其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中原化,即提升文明。而二、三、四、五的改革措施这可以看出秦献公打击原有的奴隶主和封建分封贵族势力,通过扩大地主阶级和加强行政管理进行中央集权,推动秦国的社会整体转型。

但他的改革措施无疑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并没有彻底的根除封建分封贵族势力,也没有制定强制的法律或者政策进一步扩大地主阶级。而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奴隶主天然的具有矛盾关系,增加了社会内部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献公通过对外战争将掠夺过来的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使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秦献公嬴师隰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二十一年),秦献公嬴师隰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

伴随着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出来,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进而提升了军事实力,也可以体现它的积极一面。

而秦献公的迁都措施、税制改革、设置边县、户籍制度等也在商鞅变法中发扬光大。这也可以看出来秦献公攻革与商鞅变法之间是存在传承关系和关联性的,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为商鞅变法打下了阶级基础和准备措施,是整体社会转型的一个前奏。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出整个战国时期的社会体制变化的一个缩影,进一步的挖掘当时的历史特征和社会面貌。

秦献公变法一商鞅变法的前奏)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