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中国100名将榜

中国100名将榜

岳飞

中国100名将榜

偶然兴起,以自己对中国历史有限之见识而拟定的百位名将榜单。

知我谅我,罪我谤我,皆随尔等之意。

第一个标准:实战。

越是残酷的战争,诸如改朝换代的战争,异族大举入侵的战争,越挑战天险的战争,越考验后勤能力的战争,越是以少当多的战争,越考验名将的能力。

第二个标准:战略

越是一流的军事家,越是能预见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是能整合所有的政治力量转化为军事力量,进而对对手形成碾压,也越是能在弱小中壮大发展自己,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类的名将基本上开国君主级别的,再不济也得是诸葛亮这样能预见三分天下大势的。

第三个标准:战术

发明出具体的战法、推广新型的战术,也包括完成写出各种军事理论专书,此类的将领,也可勉勉强强视之为名将。

但是战术又有细分,如果是以依托坚城和国力,指挥有限拒止的防守反击战的将领,我会无视,诸如李纲、于谦皆不入榜,哪怕他们一身进退关乎社稷安危。

所谓的军事战争能力,至少要体现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之上,长于攻或短于守,短于守或长于攻的,都不配列入此榜单之中。

根据以上的标准。

现在从中国历史开始罗列名将了。

中国文明史目前可追溯之上限,乃在商王朝武丁时代,根据甲骨文记载,他一生中做出很多军事决策,他的妻子妇好能征善战。

但是,由于甲骨文之资料有限,我们不知道他所发动的军事战争规模有多大,胜负又是如何,故而存而不论。

西周时代

1)武王姬发,以小邦周吞并大邑商。发挥先王之余烈,牧野一战,血流漂杵,彻底击溃商人之军事有生力量,周人进入商王朝之国都朝歌,分封列国诸国。

2)周公姬旦,发动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继而东征,于践奄(今山东半岛)之战役后鼎定天下,完成了商纣王未能完成的平定东夷之大业。

太公姜尚由于文献资料太少,无法判断其战场上真正指挥水平,存而不论。《六韬》一书,相传为姜尚所传之兵法,但当是后人采撷其事迹而撰写的伪书。

春秋时代:

春秋前中期战争都不惨烈,几乎都是贵族礼仪化战争,多数战争都是点到即止,也就出不了什么名将。

到了后期,勉强有两个。

3)伍子胥,以孤臣而帅异国之军入侵故国楚国,并打下强大的楚国的国都。

4)孙子,这个就不介绍了。

春秋之所以不出名将,是大环境决定的,基本上前中期都是贵族之间的礼仪式战争,毫无残酷性可言。而列国之地盘紧密相接,战略空间之迂回并不大。

指望此期间名将辈出,不现实,只能有待于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越是残酷血腥的战争时代,越是决定国家王朝之兴衰的时代,越是出名将,这是铁律。

5)吴起,这个大家应该也没意见吧。第一次搞职业特种兵团魏武卒。

6)孙膑,围魏救赵的大战略一出,几乎对后世任何分裂时代的战争产生影响,牛在牛在“攻敌之所必救”,可以说是中国史上自古至今之军事解围第一妙手。

7)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在战国大争这样的时代,他居然能在有生之年,几乎将赵国领土翻两番,奠定了天下唯秦赵足以争天下霸天下统天下的基本盘。

而赵国之新地盘泰半取之于日后为患秦汉的北方游牧民族啊。

整个战国时代,再没有比赵武灵王更加拉风的军事家了。

8)乐毅,这个肯定是要入名单的。

田单则不入榜,毕竟田单复国相比于乐毅以弱燕吞强齐所施展的韬略,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乐毅可以说是战国史上政略与军略结合最好的军事家。诸国之政治形势发展,无不在乐毅算筹之中,棋局之大,称许为“庙算第一”,不为过誉。

9)赵奢入选。他有非常精彩的战役案例,就不介绍了。如果赵奢还活着,长平之战之胜负当大有悬念。

相比较而言,廉颇大为不如。

廉颇属于典型的防守反击型的将领,而且连将相和的道理都要蔺相如来教导一番,这政治觉悟真上不了台盘啊。

长平之战,赵国主政者并非昏庸之辈,廉颇却不能得朝堂之支持而被临阵换帅。

一个武将,如果不明白自己在战场上成功,必然朝中有人坚定支持的,而且还大大得罪之,自然在军事谋略上必然走不远。

10)白起,这个大家肯定没有异议。

11)王翦,灭楚之战,是最见其军事预见力。

楚军之强大,乃在于六国中唯一保留了族军制。

日后亡秦的依旧是楚人,可见楚国是多么难啃的硬骨头。

12)李牧,属于典型的攻守兼备的名将,在多次实战中得到考验,有他在,赵国当不至于亡国。

有位同学质疑何以选赵奢不选魏无忌。

其实答案在《史记》一书说的明白——

(魏无忌)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史记》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史记》

大家看明白我不选魏无忌了吗?

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战国天下大争,本该有更多的名将被记载下来,但是先秦文献太少,而撰写《史记》的司马迁无法兼顾,好多人的事迹不显,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三大分裂时代是最出名将也是最考验名将的时代。战国入选的如此之少,完全是因为文献的缘故。我这里也不凑数了。

秦统一不久,马上就进入楚汉争霸的格局。

在这短短几年间,三位名将应该多数人无异议。

13)项羽

14)韩信

15)刘邦

有些人对一贯临阵逃跑的刘邦很不感冒,这里就得解释一下,刘邦的对手项羽可是神将,他是军神开挂一样的存在。

在整个楚汉相争历史上,能够正面扛住项羽进攻的,也就刘邦。

最终,韩信靠的是十面埋伏锁死了项羽的机动力才告成大功的。

刘邦会逃,每次死里逃生,最终完胜,这也是军事水平,军事术语名之曰:保存有生力量。

逃都不会逃,逃的不够快,都是会改写历史的。

刘邦每次逃得无比果断,证明他对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相反,百战百胜的项羽最终一次逃不掉,西楚政权就此覆灭了。

西汉王朝统一之后,第一军事名将则是来自于异族匈奴

16)冒顿,统一北方不说,还把刘邦这位老将困于白登,并逼迫新兴的西汉王朝接受城下之盟。刘邦死后,冒顿曾下车羞辱吕后,吕后也只能无奈隐忍。

17)周亚夫,一个妙手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打蛇打七寸,这样的见识,再加上敢于抗命之坚持,在古今名将中胆略算是至为罕见。

18)李广利,汉武帝之宠姬李夫人之兄,这个人大多数不得好评,但是他前期战功不错,而且组织的乃是远征绝域之大军团作战。

大军团组织在中原不难,但是远征万里绝域,则必须有超凡指导能力。

以后世隋炀帝比较之,三征高丽而无功,即可知发动对北方游牧民族之战争要组织大军团作战何等之难了。

19)卫青,

20)霍去病,

以上两位几乎不存在争议性。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汉人发威的时代,其中将领迭出,广为人知的尚有李广和李陵,这两位固然生平事迹丰富,但是在战场上的战功也不过尔尔,就不收入了。

21)赵充国 这个人多数人应该是不知道,乃是汉宣帝时代的人物。建议大家阅读他的传记,必有定论。

22)陈汤,一句“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今日皇汉熟悉之人物,我就不讲了。

其实他的同僚也是有大功,被他的胁迫一同出征的上司名叫甘延寿。很多人高估陈汤却漠视甘延寿,不合适。

西汉王朝就这么结束了。

王莽篡位,搞了个新王朝,王莽治国无能导致了民变蜂起。

在新王朝镇压民变的过程中,有个叫田况的人,也是相当牛逼,不过考虑到他没能被王莽重用,发挥出他所有的潜力,这个榜单也就忽略了他的存在了。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要是由田况主持军事全局,负责平叛,王莽之新王朝也许不至于覆灭。

好了,历史不容假设,东汉王朝开启了。

23)刘秀,开国君主,昆阳之战足以奠定他在中国军事史上名将地位了。在统一天下的进程中,他军事上开挂一样的存在,以至于光芒遮掩了他的手下之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多数存在感极低,很多人位列其中,其实并没有太多军事上的功绩,反而是以政绩出名,比如排名第一位的邓禹,又比如投诚归顺的军阀窦融等等。

这也显示中国古代早期之官职系统的一大特色,就是文武难分乃至于不分。

中国有一句成语——出将入相。人臣才兼文武,往往军情危机之时派出去打战,凯旋归来则当百官之长,讲的就是类似情况。

东汉由于在法统上坚持继续乃是西汉王朝,所以被称之为中兴。

很多不读历史的同学,以为刘秀中兴之难度不高,其实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全国人口仅剩下20%。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短暂的乱世血腥程度仅次于三国。

24)吴汉,刘秀帐下第一名将。有滥杀之恶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25)耿弇,制定了平定北方之军略,并顺利执行之,使得刘秀有了安全之大后方。彼时耿弇才二十五岁,可谓是英雄出少年了。

其实在这个名单上可以塞下很多名将,诸如岑彭、冯异等等。

但是考虑东汉王朝崛起之速,统一之顺利。再加上前四史的简约记录风格,非要硬说这些人有多牛逼,也没必要。

26)马援

马援原是乱世军阀隗嚣之属下,所以有军功,却并没有入云台二十八将。

马援既有识人之明,更有识君之明,知道什么样的君主才能发挥他的能力,这点是多数没头脑的将领没有。他在定羌乱和平岭南上立大功。

东汉立国之后,两大周边外患都是马援一人搞定。

不过在他中国多数普通人的心中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以老将出征,留下马革裹尸这一成语,这比较吊诡。

文人但凡写一篇夸武将的文章,都不忘用上马援的这个梗,让人神烦,完全是歧视老年人啊。

27)窦宪

类似李广利。勒石燕然。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吧。

28)班超

这一位也不介绍了。

29)段颎

东汉末年的神将,曾是祸乱三国之董卓的顶头上司,他训练出了东汉末年最强力的西凉军团。

羌乱一直是困扰整个东汉王朝的问题,与东汉王朝相始终。

不过他平定羌乱的结果,使得东汉王朝财政破产,间接导致三国时代的开启。

但是军人只言战,不言和,不必于他太过苛求。

段颎留下了一支东汉最强大的军团,改变了历史。

董卓、李傕、郭汜、吕布、贾诩这些人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他们都是出身于西凉军团。

好了,精彩的三国时代开启了。

记住,三国是一个远远比战国更残酷的时代。

人口损耗高达90%,也就是说,在这个乱世,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活下来。

所以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简直是神将倍出啊。

列的人名多了,大家别不服气,参考标准第一条。

30)袁绍

袁绍在三国演义里头,被污名化了。

他虽然有好家世,但是他真的是白手起家,最初连一州之地都没有。

有了点资本之后,迅速滚动投资,成为三国初期地盘最大的大佬。

其实他的总体战略是对的。先整合北方,特别是他灭掉公孙瓒等人的战役都是可圈可点。

可是说,整个三国前期,最有资格最有能力统一天下,本该是袁绍的。

结果官渡被历史的偶然性给翻盘了。

其后又早死。如果他多活二十年,北方未必是曹操的。

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尊重一下这位失败的名将吧。

很多同学不理解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人居然也叫白手起家。

这个呢?在乱世,首先你得有军队和地盘,没有这两样东西,其他都是虚的。,

袁绍反董卓之后,起点是挺差的,既没有军队也没有地盘,比吕布还不如的,比当时很多割据北方的各路诸侯还不如的。

最终袁绍全盛时期的地盘,大于蜀国。而袁绍的地盘,是真刀真枪取得的。

大家想一下即便曹操官渡取得大胜,也不敢去欺负袁绍,而要等袁绍死了之后,才开始统一北方的军事行动,就知道袁绍有多牛逼了。

袁绍活着一天,北方还不知道属于谁的呢。

对手的畏惧,足以彰显袁绍的真实军事实力了。

三国魏蜀吴,先说蜀国这边的名将吧

31)刘备

很多人的心中,刘备可能是无能的人。

但实际上,他的作战能力,而对整个战场大局势的预判性是相当强的。

超一流的军事谋略使得他在每次残酷的实战中都能生存下来。

他也算是继承了汉高祖刘邦的逃命本事了,一逃再逃,而又能东山再起,最终奋发。

他固然前中期一直在打败仗,可是士气和军威却并没有被打垮,他身上独居的名将魅力让他团结败军,一战再战。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很多军阀都是一次被击垮,即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备固然有惨不忍睹夷陵之败,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他让曹操为之扼腕的汉中大捷。

弱而能逃,逃了而能复振,刘备一生,可以说是三巨头中运气最差的,但却是最坚挺的。这样的军事指挥指导能力,是远胜于魏国吴国旗下的名将的。

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诸如张辽之类,真要放手对博,在同等资源的情况下,未必能赢得了这位刘皇叔。

31)诸葛亮

他在天下未定之时的隆中对,展现其高度的政略军略之预见性。

主政之后,他以最弱小的蜀国,一而再的挑战魏国,而且还是在失去荆州的情况下,从最难出师的蜀道进击中原。他以攻为守,保证了终他一世,蜀国不亡。

其军事家的地位一直两极分化,直到今天,依旧是吹捧他的和贬低他的人一样多。

再来看魏国这一边;

33)曹操

这个就不多说。

34)司马懿,很多人瞧不上司马懿,其实他可是闪电战的实践者,平辽东和擒孟获是两场无比经典的战役。

35)邓艾

平蜀军事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邓艾之灭蜀,相当之传奇,虽然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他成功了。

吴国这边,也不多列了。

36)孙策

37)周瑜

赤壁一战,鼎定三分,三国名将第一。

38)陆逊

终其一生,他的存在使北魏西蜀一统之梦成空。

39)孙权

孙权很多人不喜欢,甚至给他一个外号,渣权或孙十万什么的。

其实《三国志》里头的孙权,前中期的军事决策,几乎每一次都是英明神武的。特别是高度的预见性是尤其恐怖。

每次在形势转变的关头,孙权把握先机,无论是联刘抗曹,还是偷袭荆州,还是对曹丕称臣,又或者是和蜀国联手合攻曹魏。

他军事生涯最大脑残,是派兵去辽东。

孙权六次统兵攻打合肥,他的军事风格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以攻为守。他的每次进击都没有造成自身的太大的损失。

军事讲主客,孙权能在每次战役却以客军之姿而掌握军事主动权。

力图并大多数时候做到保存军事有生力量,不是名将是做不到的。

客军是处于劣势的,孙权能明锐果断判断每一次战争结果,使得国力远胜于他的魏国不得不一次一次处于防守之态势。

总之,孙权的意图和诸葛亮之出频出祁山并无区别,他迫使魏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紧急战争动员,消耗了魏国的国力。

孙权的军事目的,就是袭扰,配合蜀国,如果蜀国那边有大的进展,他就发力。

但是事实上,诸葛亮也是每次无功而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军事天才对他的评价。

至为血腥和残忍的三国时代,只能以最小化的方式罗列这些人了。

其实在这个名单上,本来想加入皇甫嵩,他先后消灭了二十万黄巾军,可以说黄巾之乱乃是他一手扑灭。。

但是考虑到文献上并无黄巾军的作战实力记载,只说声势浩大,三十六方。

类似黄巾军这种自组织的农民起义,由于其坚持时间不长,是以也就对皇甫嵩入榜能力打了个折扣,舍弃了。

这个名单中,还有一个比较可惜的人物,吕蒙,这家伙死的太早了。不然夺荆州简直是干的漂亮。

夺去了荆州,等于是同时遏制了魏国和蜀国。整个军事行动处理的有丝一般顺滑啊。

如果有所谓的谋臣榜的话,诸如贾诩、荀彧等人都是必列。这里也不表他们了。

晋王朝建立了,并不是没有开国君主就能入选的,司马炎没份,灭吴国的羊祜、杜预等人也没份,为什么呢?因为东吴太容易攻打下来了,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战役。

西晋之初八王之乱爆发。

乱世出英雄啊

在这个乱世中,排位第一的,我给了这位同学

40)王猛

其实苻坚这个人物我本来要收入的,但是想了想,他的本事是王猛给的。

王猛一死,他就没能振作。可见他本身军事能力是不行的。

曹操也像苻坚有赤壁之败,但是曹操很快就满血复活了。

41)侯景,前半身实战经验无比丰富、多次翻覆,最终居然以叛将身份攻陷了建康。可谓南北朝第一枭将。

42)刘裕

43)石勒

49)石虎

石勒之弟,战斗力惊人,而且杀戮至为疯狂。

45)赫连勃勃

以上四位大家不会有太大争议吧

46)尔朱荣

47)陈庆之

其实陈庆之是相当虚的人物,可能南梁的胡夸文风导致各种吹牛战报而塑造出来的神将。

但是扣除水分来说,其机动作战能力也是古今一流的。

48)韦睿。

这个人名大家不熟悉,我也不解释了。稳打稳扎。很要命的打法。

49)拓跋焘

这个争议性当也不大。

50)桓温

这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名将,三伐中原,又有枋头之败,历代不得好评。我这里也不想正其名,希望大家有空多翻翻他的军功吧。

51)慕容垂,传奇的一生,复兴了燕国,比刘备之事迹不遑多让。以至于正史吹嘘他“掎拔而倾山岳,腾啸而御风云!”。

52)慕容恪

这个也是开挂作弊的人物,估计大家不熟悉。

基本上,南北朝之初期,五胡乱华,整个北方血腥混战,能称帝,能站住脚的,都是名将中名将。

人物太乱,我就不按照时间排序了。

相比较于北朝,南朝这边的将领,基本上在搞内战,而且打的还相当难看。

偶尔有北伐,也是白搭功夫。虽然也有一些灭国性的战役,但是不能巩固战果。总之南方人文弱,守的本事有,攻的本事差。

什么谢玄、刘牢之、檀道济完全没法和北方群雄比,生死之博了,有些将领还优哉游哉的各种装贵族风流,就不入这个榜单了。

相比于北朝,南朝主要还是宫廷政变还有各种兵变的方式改朝换代,所以也难以体现将领的军事才能。

总之,实战检阅名将。

大家看到这里,会有很多争论。

为什么有些人入了,有些人甚至有灭国之功。比如灭了东吴的王浚为什么没有在这个榜单。

这是因为战争的强弱形势发生变化了。

在晋国灭了蜀国之后,合天下之力,吞并东吴已经是举手之劳。

这同后世蒙古取得四川之后,再来灭南宋是一样的,难度大大降低。所以,王浚就不入榜单了。

越强大的对手,越考验名将。

再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政治环境民族问题。

为什么五胡乱华时代,北方多名将而南方少名将?

原因在于北朝的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尖锐不可调和。

刚刚灭了一个鲜卑人的国家,有用吗?

另一个鲜卑人的国家又建立起来。

这种民族矛盾已经打了死结的年代,所有人都不可能有侥幸之心,所有君主都是枕戈待旦,因为一不小心,就被灭了。

强如后秦的苻坚,被灭的过程,也是很让我们后人哀怜的。

但,分裂之乱世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在这个标准里头,也是为什么段颎、左宗棠能够入榜的原因,一个平定羌乱,一个平定了回乱。

这种因为民族矛盾而陷入你死我才能活的生存之战,双方毫无退路可言,也就更能激发出军心战志了。

我的入榜的标准还特别侧重于一点,就是将领自身对军事资源的掌控力。

很多名将,无论是开国之君朱元璋还是官二代袁绍而或是一介小兵岳飞,他们在乱世之中,都是白手起家,军队从无到有。

他们可能最初并没有想到要成为职业的军人,但是在乱世中却不得不拉起一支小队伍,由弱小而壮大而发展。

最终,这支队伍打上了名将之强烈的个人风格,以至于他们的军队被老百姓称之为岳家军、杨家将。

但是即便如此,岳飞、杨业、戚继光、曾国藩等人要入名将榜单,也是很悬。

在他们身后正常都有一个朝廷以国力在支撑他们。他们固然偶尔也要自己筹饷,但毕竟难度大大降低了。

而在三国、魏晋时代,多数的将领都得上马领军,下马治民。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时刻,在高度紧张的危险环境下,艰难的生存下来。

相比较而言,诸如戚继光这样的将领简直真的是太轻松了。

筹饷,养活军队,壮大军队,训练军队,这从来不仅仅是政治协调能力,也是军事领导能力。

将兵,也要将将。

韩信级别的神将何以能做到领军多多益善呢?

那就是因为他即便偏师一旅,即便单独开辟战场,也能解决军饷问题,解决由弱小而壮大之时冒出来各种问题。

那种太平一统的年代,朝廷直接给你十万白银去血拼,当然也出名将,但是毕竟难度大大减低了,也就在名将榜单减分了。

真正的名将,生存于乱世中,正常具备了将自己队伍一手带大壮大的能力。

即便这是残酷的考验,他们多数也也无惧这一考验。

其实这么问题啊,换到现代,就是中共的十大元帅和国民党黄埔系名将比谁更牛逼的难题了。

答案也很容易给出——

谁开辟了敌后根据地,谁能在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生存、壮大,并建立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队伍,谁即是真正的名将。

以此为准,国民党黄埔系的所谓名将也就不过尔尔了。

又有同学问了一个好问题——既然开国君主能入榜,为什么秦皇汉武武功赫赫,却在这份榜单上没看到?。

我就一句话——没有文献证明,这两位君主亲自领军打过大战恶战。

运筹于帷幄之中,其实在古代那种通讯无比缓慢的时代,乃是神话。

但凡名将,必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绝不可能在前线等待朝廷的指示再做出行动,毕竟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当然了,大战告捷了,名将为了不扫君主的面子,正常也都会将一切战报书写的仿佛是得了君王之指示而做出的。

《二十四史》这样的记载很多,但是大家千万别当真。名将们更不可能当真,否则早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了。

闲话表过,继续正题。

北魏分家之后,出来的两个牛人。一个建立了北齐政权,一个建立了北周政权。

53)高欢。

54)宇文泰。

这两位名为权臣实为君主的名将,多场战争中各帅大军对垒,宇文泰差点被生擒,高欢差点被射死。乱世之君,往往不得不亲冒矢石。

继续开列名单了。

55)宇文邕

他的最大功绩就是灭了北齐。这位周武帝仅仅活了三十六岁,和五代之周世宗柴荣一样,天妒英才啊。

临终之前,还亲率五路大军讨伐突厥。

56)斛律光

北齐名将。

下来就是隋唐史了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天下,是在北周灭了北齐的基础上。

由此南北双方国力对比已经强弱可判了,于是也就正如晋朝之灭东吴的过程中一样,虽有有统一之大功,但是此期间涌现出来的名将也就忽略了。

对手不够强,也是名将的终生遗憾啊。

是以,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杨素啊这些人,其实在魏晋南北朝大争时代,也就不过尔尔了。

在这份名将榜单的评选上,我永远推崇实战派,永远推崇能够以弱制强,以少敌多的名将,而不是相反。

隋末群雄并起,能够进入这个100名将榜的。

我就列上这么几位吧

57)李密

58)窦建德

此人运气太背了,也是袁绍类型的人物啊。他全盛地区地盘也非常大。

这也凸显了乱世之中,君主领军的危险性。

这是因为在乱世之中,把自己的军队交给别人去指挥这种事,简直是高风险的行为。

刘邦之用韩信,也就侥幸在韩信没有背反。

刘备之用吕布,结果就是失去徐州。

永远不要低估在乱世之中开国君主。

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本身只有政治能力,而没有高超的军事能力,在乱世中当老大往往会被随时撸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三分天下,曹操、孙权、刘备都入榜的原因。

这些个君主个个都是亲自领军,久经考验啊。

只有显示出领军能力,底下人才不会起投降乃至于谋反政变的心思。

以孙权而论,他即位之初,由于根本没有军事上的经验,于是曹操兴兵南下,朝堂上议论,全是投降派的声音了。

而赤壁一战胜利之后,他更开始多次亲自统兵,于战场上力敌曹操也不见怯。

59)李世民

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当年我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慨叹其运气为古今第一的神将。

好多次自带主角光环死里逃生,要是像窦建德,莫名其妙被俘了,中国历史上也就没有什么贞观之治了。

60)李靖

这个必无争议。足以入中国十大名将的人物。

61)侯君集

62)王玄策

63)高仙芝

64)郭子仪

郭子仪很可能大家不喜欢,他老是打败仗,老是崩溃,但是他真的是屡败屡战,最终中兴了唐王朝。

他是在劣势的情况下实现翻盘的,值得尊敬。

不要羡慕那些所谓百战百胜的名将,事实上,那么完美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对手太弱。

而郭子仪,则很悲催的以最脆弱最松散的军事联盟战胜了盛唐建国一百年来精心培育的至为强大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军团。

65)安禄山

66)史思明

67)李晟

这个估计大家不熟悉,建议大家补课,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唐朝名将,可惜他辅佐的君主唐德宗愚蠢如猪。

晚唐的藩镇割据之后,进而即是五代十国。

这又是一个中国历史大分裂时代,自然也是名将辈出的年代。

五代的天空,名将犹如繁星一样璀璨,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而最受益更是乱世中建功立业的名将们了。

五代十国:

68)黄巢

黄巢是农民军发起长征的第一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他在起义之后,走出的一条无比神奇的军事路线图,这走位,可比现代红军长征风骚多了。

就凭这一点,也要给他一个名将的位置。

69)朱温

70)李克用

以上这一对相爱相杀,有如高欢与宇文泰。

71)李嗣源

半截英雄,可惜了。

72)郭崇韬

含冤而死,个人以为比岳飞还冤,不过今天多数人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

我读五代史的时候,每次读到他的名字,忍不住悲怆满怀。

73)耶律德光

契丹人算不算中国人呢?应该算。

一入中原,即改变整个天下格局。

74)柴荣

壮志未酬身先死,留下孤儿寡妇为赵匡胤所欺负了。他生前之军功鼎定了北宋统一天下的基础。

75)赵匡胤

《水浒传》夸他一根棍棒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

赵匡胤本人骁勇善战,可以黄袍加身之后,限制了他其后在战场上的发挥。

在这个榜单上,要不要把诸如王彦章、高行周、刘知远、石敬瑭等人列进去呢,没法列。

因为类似的将领,在整个五代简直是多如牛毛啊。

五代之中,还有一位我特别喜欢的名将刘鄩,外号叫一步百计。

以上的名将皆属于北方中原之名将,五代之南方,当然有各种小朝廷,但是也和南北朝一样,南方文人撕逼的水平高度北方文人无法企及,但是北方武人打战的高度,也是南方武人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是因为河洛之地、华北平原从来是中国名将的试炼炉,在那样开阔的地盘上,根本无所谓的战略缓冲可言,处处皆是四战之地。

综而言之,没有在中国之北方之中原各大战场中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血战,正常很难入榜为名将。

中国人读历史,也往往会有一个虽然不算是完全正确,但大体不差的判断,就是江淮以南的南方人在军事上正常打不过北方人。

这个道理,我日后花点时间为大大细细去讲。

北宋王朝:

76)曹彬

灭了南唐。决定了天下一统。

77)赵光义

很多人因为赵光义打了败仗,骑驴亡命,没有能力收复幽云十六州而看不起他。

其实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五代因为失去幽云十六州,导致中原无险可守。

赵光义在主动出击无效的情况下,接下来就得解决一个问题,怎么守?怎么将中原四战之地这一劣势转为优势?

中原之地,地理平整而开阔,适合派兵布阵。于是赵光义一生,至为热衷于研究阵图。

其后历任北宋皇帝、名将对于阵图创制可谓的层出无穷。

这种热衷研究阵图的结果,使得北宋完全丧失了秦汉隋唐以来正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主动出击能力。

这种建立在依托坚城固守、后勤补给丰富,以国力为支撑的战略思想,自然也就只能打有限拒止的防守反击战。

这种战略思维一旦发达了,中国汉人也就是失去了大战略迂回的想象能力了。

北宋的军事战略困境也是明朝的军事战略困境。

明朝戚继光的兵书上有一堆诸如鸳鸯阵之类的阵法,一点也不值得惊怪。

为什么戚继光去镇守北疆,第一注重的就是修长城。原因并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明朝后期,以庞大的国力,却一而再的受辱于蒙古也先、满清努尔哈赤,就是太倚重长城的作用。

军事上如果只是一味注重防守,就会丧失进攻的先手,这和下围棋争胜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旦失去了先手,就无法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丧失了以我为主带动、牵制敌方的军事节奏。

总之,热衷研究阵图、大搞长城防御玩得太过火了,也自然导致了宋明两朝,在军事上非常内敛,天天挨打,只能防守。

而一旦到了王朝中期,如果君主力图改变,发起主动出击,必然倒霉,倒大霉。比如北宋晚期之远征西夏,又比如大明中期的土木堡之变。

说得迂远了,回到正题上。

赵光义在军事实战中固然表现不佳,但是考虑到他热衷研究阵法,对于多兵种的协调配合无比重视,他的这些战略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军事理论。

而这些战略思维一直为后世中国人所沿袭并发展,基于此,赵光义也就进入我这一无比苛刻的榜单之中了。

78)李元昊

西夏开国君主,党项人,算不算中国人呢,应该算。

79)童贯

绝对是一位名将。整个北宋王朝太平时期的唯一名将。

童贯的形象在《水浒传》中被彻彻底底丑化了,给大家造成了误导。

北宋王朝自真宗而后,基本上确立的对辽和西夏的岁币政策,因此三方即便偶尔有战争,也都不是灭国之战,生死之战,也就很难出现所谓的名将。

中国小说里头对于杨家将、折家将、种家将的吹嘘,大抵言过其实,一概不入榜。

再有就是北宋灭亡之时,出了主战派李纲主持了东京保卫战,一度挽狂澜于既倒,这样的人物应该入榜吗?不应该。

类似的英雄人物还有于谦。

这种依托坚城之首都防守反击战,考验的是百年的文官制度,整个王朝的社会动员能力,而不是归功于李纲和于谦的军功。

他们的贡献当然也很突出,这突出乃是体现在政治组织上,至于军事作战的才能的体现,要求的是攻守兼备。

李纲和于谦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北宋灭亡,南宋开启。开国君主赵构主政期间,多出名将。

很多人痛恨赵构,却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南宋名将,全是赵构以一己之力培养出来的,他的用人之明,可谓是不弱于刘邦。

而一旦当他手下之名将功臣影响到了他对国事决策的判断,他对功臣杀戮之果决也是值得点赞。

由于文献上几乎没有赵构亲自领军打战的记载,只能见识他的政略而无军略,也就不列入这一名将榜单了。

赵构的战略性眼光很厉害。

他的谈和,应该是综合了自己赌桌上所有的筹码而做出审慎的判断。

只是这种做法却不为后世爱国者所喜,认为他是卖国。

其实赵构卖的不过他赵家的产业而已。

在前文明时代,所谓的爱国,是少数上层贵族士大夫的责任,不是全民的责任。

要等到一战二战,全世界各民族自决运动爆发,所谓的爱国心才涵盖到每个具体的国民。

以上之议论与本话题无关。

80)岳飞。

岳飞为什么能入这个名将榜单而戚继光不能入呢,就在于岳飞面对的敌人更凶残。

同时,岳飞还得完成筹饷,组织、训练军队的任务要比戚继光更成功更庞大。

岳飞组建的岳家军在战场上战斗力更强。

而且,岳飞是以步兵为主之军团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之骑兵军团,尚能保持强悍的出击能力,显然是超一流的军事家水平了。

岳家军一旦投放在战场上,往往掌握整个战争的主动权,即便是以步兵军团对阵骑兵军团。

而戚继光在与倭寇的对战之中,只有在大明王朝国力的支持下,训练戚家军成型了,军队实力远胜于倭寇的情况下,才开始掌握整个战争的主动权。

戚继光并没有做到以弱制强。

81)韩世忠

82)吴玠

83)刘琦

84)张俊

这也是一位老打败战,屡败屡战的名将,类似郭子仪一样的人物。

考虑到他面对的敌人之强,他固然多次组织大会战失败,却并不能就此抹杀了他的军事才能。

很多人对他陷害岳飞没什么好感。

但从军事上来讲,他也是支撑南宋小朝廷的一根顶梁柱。

85)孟珙

这个人可能大家不熟悉,他威风的时候攻进金国国都,洗刷了靖康之耻。

86)完颜阿骨打

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创斩首行动,并推广。

他发起了一大堆高风险乃至于可以说是疯狂的军事行动,当然,也获得了至为丰厚的回报。

他指挥的一场场战役,每一场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以小搏大,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从宁江州之战到出河店之战,从达鲁古城之战到护步答冈之战,从攻上京到破燕京,无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典范。

87)完颜宗弼

岳飞的主要对手。没有他是无法衬托出岳飞的伟大的。

88)耶律大石

这个人物估计大家也不大熟悉。在国亡之后,远行千里,再建新的国家。

更为神奇的是,他建立如此广大的国家,靠的多是无比灵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军事手段对他而言从来仅仅是辅助。

很难想象,在那样艰难时世,他还能开创出一片属于他个人的天空。

我知道很多人很喜欢虞允文,我理解你们的喜欢,我只是也很喜欢。

但是虞允文真的是仅仅出过一次彩,他组织的并不是自己训练出来的兵团。

后期虽然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但是却还没有展现本该属于他的军事才华就死了。

他在中国历史上没能留下改变历史的一战,诚然是极大的遗憾。

蒙古帝国兴起,中国史上的大元王朝时代开启。

89)成吉思汗乃是世界级的名将,这样的人物即是属于世界,也是属于中国。

甚至可以这么说,将他收入中国名将榜单,实在是有点矮化了他。

90)完颜陈和尚。

在金国灭亡前夕,多次在战场上打败几乎纵横无敌的蒙古骑兵。赞,点一万个赞。

在完全弱势的情况下,还能对蒙古骑兵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并把蒙古人打到伤打到痛,牛逼。

91)吕文焕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靖哥哥郭大侠。

考虑到吕文焕同学抵御蒙古持续时间之长,敌手之猛,吕文焕降敌之后,又帅军攻打南宋,直到杭州城下,显然是能守亦能攻之名将。

我个人以为,如果单纯以防守反击战而立于名将之列,是不应该入榜的。

事实上这样的将领中国历史上多,比如唐朝的张巡,还有击毙了蒙哥以至于改变整个世界史的四川守将王坚,皆属于善守而没有攻的表现的将领。

92)忽必烈

南宋襄阳陷落之后,天下大势已定,所以诸如张弘范、伯颜之类的将领,也就不入榜了。

93)脱脱

元朝末年,民变蜂起,如果脱脱不被贬的话,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陈友谅什么事情了。

94)朱元璋

95)徐达

96)蓝玉

97)朱棣

98)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中,打过各种类型的诡异战争,特别平藩之役。

他手无寸铁而立功,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这种军事上凌厉进攻,力图掌握主动权的风格,是正常忠君的文臣不可有的。

相信戚继光即便遇到相同的事情,也没有王守仁的魄力。即便有王守仁的魄力,也做不到调动从来不熟悉的军队却能如此得心应手,从无败绩。

99)袁崇焕

100)李自成

李自成纵横半中国,其发展出来农民军战术一直被低估。

101)吴三桂

可能大家会对吴三桂有争议。但是他虽然是汉奸,却是百战百胜的名声。

其征战范围之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乃是罕见的,特别是到了康熙朝,在垂暮之年尚发动三藩之乱。

明朝就这么结束了。

满清入关可能是汉人最为心痛的一页了。

但是,历史就是无情,我们作为后人,不必在感情上太过于代入其中,本文也仅仅讨论军事名将,对于历史人物不做月旦评。

102)努尔哈赤

创下以少战多的经典战役,将运动战发挥到了极致,明军成建制五部大兵团既然被硬生生摧毁,从此决定了明军在辽东丧失了机动出击能力。

103)多尔衮

不介绍了,真正的清朝统一天下者。

在满清灭明的过程中,满清贡献出来的名将简直是多如牛毛,下来只能再选一个

104)多铎

乾隆帝称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多铎和吴三桂一样,打遍了天下无敌手,他的一生,打过朝鲜蒙古,打过农民军,消灭南明政权。

满清入关还有其它诸如豪格、阿济格、济尔哈朗等等名将,简直举不胜举。

毕竟满清灭明赢的真是太光荣了。

不到一百万人口的后金政权,就是在这些将星的带领下,几乎摧枯拉朽一般,灭了一亿人口的大明王朝。

当然,相对应的,南明阵营中也有很多能打的牛人,李定国、郑成功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入了。

和其他王朝不同,清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其过程一直延续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这种持续性的扩张力,不要说汉人王朝没有,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也没有这么干过。

康熙朝的名将就有图海、飞扬古,萨布素、孙思克,张勇,赵良栋,王进宝,施琅等;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收复台湾的施琅在康熙朝的表现并不是最突出的。

由于这些将领能力都比较平均,就不列入。

105)年羹尧

雍正朝名将

106)阿桂

乾隆朝名将。以上两位之所以列入,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大清国力支撑,但是攻打的却是最难以征服的对手,必然引爆的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最棘手的民族矛盾。

乾隆朝名将之多,也是有如繁星,只不过现代人多数认为乾隆帝是个喜欢南巡、好大喜功的君主,却不知道中国今天一半的领土,都是在他在位期间征服下来的。

乾隆帝是一个历史意义完全被低估的君主。

当然,满人的开疆拓土靠的完全是无比血腥的种族屠杀而达到这一目的。

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的背后,都是无尽的白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晚清之乱世,全中国人口损失在五千万左右。是以虽然满清王朝没有被颠覆,但在如此血腥的年代自然也涌现出了一大堆名将。

107)曾国藩

108)左宗棠

109)李鸿章

110)杨秀清

111)李秀成

这份榜单就这样结束吧。

这份榜单初稿写了三天,在整理过程又花了两天,算是对自己曾经读过的书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抛砖引玉,也希望大家可以以自己的标准拟定一份新的名将榜单,使我受益。

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知识体系真诚撰写属于自己看法的个人权利。

反对我这份榜单的,也请提出你具体的意见,而不是为表态而表态。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名将,值得你们尊重。请谨慎你们的笔锋。

这肯定不是一份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名单。

我想在全中国,没有一位敢说自己制定出来的中国100名将榜不会引起争议。

王威二十年(1)

文学卷

——————————

链接:

密码:d2k7

——————————

中国100名将榜)宝,都看到这里了你确定不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