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评论

一件小事

打开文章开头链接视频后的弹幕

那个显眼地“专尼玛的家”的弹幕出现在这个视频的第2秒,其他的白字出现时间大致相同,也就是说这几个弹幕是在仅仅浏览了标题之后,甚至连视频内容都没有细看地情况下发出的。之后又大致浏览了一下视频里的弹幕,包含有“砖家”,“叫兽”之类字眼的内容数不胜数。

笔者当时觉得非常诧异,因为一个在笔者看来非常容易分辨地辣鸡营销号标题党视频竟然能够使这么多人集体陷入一种“义愤填膺”地“臆想”之中。好吧,毕竟弹幕是即时性的,记录观者瞬间的想法,难免有人容易被带节奏。满怀期待地看了看评论区,结果令我大失所望:

一件小事_WWW.XUNWANGBA.COM

评论区热评第一的截图

一件小事_WWW.XUNWANGBA.COM

评论区热评第二与第三的截图

以上是热评前三,尤其让我难以接受的是第二条和那些回复,我生平最敬鲁迅,实在是无法容忍这种行为。我内心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了,于是做了一件比较幼稚的事情,给评论区里排名比较靠前的十几条评论回怼,内容大致相同,几天之后陆续收到了一些回复。

一件小事_WWW.XUNWANGBA.COM

好吧,我承认,我给评论的回复言辞有一些激烈,而且是没有考虑这些评论是一年前写下的,对于那些收到回复的人可能显得有些突兀和难以接受。就像有的人说的,“这是个2018年的评论啊”。但是,这不是我能左右的。互联网世界是平行的,无论屏幕前的人来自哪个阶层,知识背景如何,当参与到话语市场中后就是平等的,平等的发出观点,平等的接受驳诘,当然也要平等的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或是否有这个能力)。而且互联网的魔力还在于能够组成跨时空地对话,例如,那位觉得我用“9012”年的标准去约束他2018年的言论是冤枉了他。但是,他的评论挂在热评区里,我看得到,全网都看得到,这个时候这条发表于2018年的评论已经不仅是2018年的了,它挑动着每一个赞同者或异见者的思维,像是一篇召集同党的宣言,又像是一份带有挑衅意味的战书。这个时候你还会觉得笔者冤枉了你吗?

不过以上虽然观点不同,至少还属于“讨论问题”的范畴,然而有下流者更甚之。

(这里本来使用了两张评论回复我的截图,但是由于内容涉及人身攻击,审核君把笔者的文章锁定了,导致我不得不重新投稿,并删去了这两张图片。大致内容是问候一下我的家人,顺便希望我早点去世。)

我自己先检讨,使用了“弱智”这个词带有侮辱色彩的词汇,但是收到这种回复还是让我十分不快,并决定不再理会,否则就太难看了。

以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本文止于此就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发泄一下抱怨之情,浪费笔者与读者的时间。下面是我的一些小想法。

问题一、“专家”还是“砖家”?

首先,并不存在一个实体或一种职业叫“专家”。专家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群人的集合。就像不存在一个名为“集体”的实体,只存在集体中一个个鲜活的人。我们的日常口语交流经常容易误导我们,例如,我们说“鲁迅是专家”,这句话实际上的含义是:“鲁迅”属于“专家”,而并非,“鲁迅”等于“专家”。同理,如果有人说,“专家说xxxx”,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应该是,一个自称或被称为“专家”的人说xxxxxxx。自然,这个人的言论只能代表他个人,代表不了这个名为“专家”的群体,当然也就不能因为某一个人的言论而去评判整体。

其次,前已述,专家不是一个职业,只是人们约定俗成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有很高知识水平的人。它的认定没有一定标准,可以自称,也可以被称。笔者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就笔者观察而言,本校的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被称为专家。虽然国内的大学良莠不齐,但至少原985高校的所有教师(无论职称如何)都可以算作专家,其他高校的教师或体制外人士,凡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都可以算作专家。笔者以上所述是可以确凿的被称为专家的标准,当然这并不代表着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就不是专家,不过要存疑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人,打着各种专家或大师的旗号,非专业人士很难区分,这时候就可以去查查他有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了。在这方面有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这滩水很深,但我可以确定的说,没发表过核心期刊的“国学大师”一定是骗子。

其三,专家既名为专家,只能在特定领域称专家。无论他的名气有多响亮,影响力有多大,如果他进入不属于自己专业的领域,多半也会变成“砖家”,这是近代以来学科分化和专业知识细化的必然结果。现在比较常见的事例是,“‘著名’作家讲解中国历史”,“‘著名’物理学家讲解哲学原理”,这些大多是自取其辱,自可一笑泯之。

问题二、如何做判断?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有比较完善的回答,我仅代表一家之言。

首先,相信专家,我的这一观点建立在知识越多,用处越大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指的是没有掌握实际情况的人没有权利对事实进行评判。这种“实际情况”其实就是一种知识,专家就是掌握更多实际情况,更有能力做出正确判断的人。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觉得,知识分子、专家什么的都是书呆子,根本没有实际用处。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现代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于古代社会只通晓理论知识的“书生”,这个社会的哪一项科技创新,哪一项制度创新不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当然,前文已述及,“单个的名为专家的人”不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货比三家,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次,在大多数时候,没有完全正确的事物,也没有完全错误的事物。只有相对的合理与不合理,有时很难评判具体观点的对错,但至少可以在逻辑上判断人的合理与否。例如,A君提出观点1,B君提出观点2。你很难判断观点1对还是观点2对。这个时候你可以分析一下A君在论证观点1时有没有在逻辑上出现错误,如果有,至少可以证明这个论证过程是不成立的。然后你可以再分析一下其他同样认同观点1的人的逻辑。相互比对,寻找最大化的合理成分。

其三、保持怀疑的态度,注意误区。我认为比较容易犯的误区有两个。

第一是,迷信名人名言或者典故。高中政治书里讲过“真理是相对的,有其适用范围”,以前笔者经常犯得毛病就是在遇到两难境地时,心头忽然想起一句典故,什么“真正的人应该怎么怎么样”,“君子不应该怎么怎么样”,然后就那样做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迂腐的表现。且不说这个所谓的名人名言是否合理,基本合理也是在它原来的情景之下合理,如果不分场合拿来用,恐怕也未见得合适。更何况有些话真正含义被人曲解,面目全非。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鲁迅先生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和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展开谈。

第二是,小题大做,违背事实求是的原则。我先放一张图。

一件小事_WWW.XUNWANGBA.COM

文章开头视频的评论之一

这是我们文章开头谈到的那个辣鸡视频的其中一个评论。这位小伙伴很理智,没有加入到“动物有没有感情”,“专家到底是不是‘砖家’”这种被标题党带歪节奏的讨论中,而是找到了原典的出处,用事实指出这个辣鸡视频的丑恶嘴脸。可惜赞同这种就事论事观点的小伙伴只有43位。

这种就事论事的精神是很重要的,有时一件简单的事往往人为地被夸大和借题发挥,变成XX主义同XX主义之间的论争,这种讨论将人的关注点从事实上引开,会妨碍人做出正确判断。

问题三、如何恰当发表意见。

前文讲到无论屏幕前的人来自哪个阶层,知识背景如何,当参与到话语市场中后就是平等的,平等的发出观点,平等的接受驳诘,当然也要平等的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或是否有这个能力)。

敲键盘当然很容易,但是背后的意味很沉重,至少应该对自己负责,尊重别人。单纯的发泄情绪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笔者自我检讨),更下流的行为应该坚决抵制。

更重要的一点,对自己拿不准的观点可以选择不评论,沉默也是一种选择,在自己没有能力做出合理判断时宁愿“卷而怀之”,这是对所有人负责,是高尚的行为。

以上作者:我不似

2019.4.15

以上就是(一件小事)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