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材料】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2016年7月实施的《条例》为党的问责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推动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作用。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中央对《条例》进行了修订。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新修订的《条例》开宗明义,在第一条就强调立规目的是“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条例》第二条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问责工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问责工作的政治性。

201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解读新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材料二:

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条例贯彻党章,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要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问题】

结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修订,谈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答案】

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内在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修订,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而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之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然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如果其缺乏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法治国家的建设将困难重重。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总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必须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以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