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赏析

“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后的咏怀之作,也是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的最后一首。

1935年9月,毛泽东等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岷山后,进人甘肃南部。9月18日,毛泽东到达甘南哈达铺,在此他从旧报纸上获悉陕北仍保存有红军,因此在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正式决定将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地区。会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即分三路继续北上。10月初,红军突破蒋介石在六盘山一带地区设置的军事封锁线,10月7日,到达六盘山附近的青石嘴,同时发现敌骑兵正在当地的村子里休息,于是红军立即对敌骑兵实行围歼,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骑兵两个连,缴获敌战马百余匹,使蒋介石堵截红军北上的军事计谋彻底破产,并在当日下午,胜利地越过了六盘山。这首词便是毛泽东抒写自己和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壮志豪情的作品。

作品赏析

上阕着重回顾长征的行程,寄托对南方根据地人民和战友的深情,抒发长征胜利的豪情和表达坚决北上抗日的决心。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词是由写秋景开头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偶有缕缕淡云轻盈掠过;敏感的候鸟大雁正乘着深秋的凉风向南飞去。正是在如此晴朗的秋日,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主峰,举目远望,目送着南飞的雁群,一直到雁群在遥远的天际消失之后,还在思念不舍。可以说,此景此情都是独特的,“天高云淡”是独特的,“南飞雁”是独特的,“望断”的神态也是独特的,是毛泽东在北国秋季里所摄下的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个独特镜头。所谓“望断”,不仅望得远而久,甚至望到连雁影都望不见了,还在久久凝望。为什么非要望得那样远、那样久?因为毛泽东在雁群身上寄托了无限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是在望,也是在想,他望得久,也就想得多,他的远望和遇想是同步进行的,可谓心潮起伏,一幕幕情景重现于脑海。雁群飞向的南国,是红军的老根据地,那里有英勇牺牲的烈士,有生死与共的战友,有血肉相连的赤卫队,有鱼水相依的人民群众,这些都令毛泽东沉思、遐想、怀念。雁群的长途跋涉,也令毛泽东联想到一年来长征的艰辛经历,那一程又一程,都付出了血汗和生命。同时,大雁哟,自古不是说“雁足传书”么,请把党中央的问候,把红军长征胜利的喜讯,把红军奋斗到底的决心带给南方人民和留守根据地的战友们吧!如此绵延不尽的情意,可以说都寓含在“望断”的神态之中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是者意表明坚决北上抗日的决心、“长城”,即万里长城,这里借指长征目的地,亦即抗日前线。长城始筑于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之扩建成万里长城,明代及其以前的历代封建王朝曾多次修筑过:现存长城为明代所建筑,其东起河北东北部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西至甘肃西部的嘉峪关。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 略军不仅侵占了中国东三省,而且已进犯到长城一线,因此长城一线成为当年的抗战前线。在当年,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雄伟象征,而且是钢铁意志的象征,是抗御外敌侵略的不可侮、不可辱的象征。具体而言,长城向西蜿蜒经过山西、内蒙、陕西、宁夏,其间一段正绵亘于陕北一带,陕北既是中央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新的根据地,又是抗战前线,因此毛泽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非”,不是;“好汉”, 泛指有胆识、有作为的男子。《旧唐书.狄仁杰传》:“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乎?”事实上,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不少女子,因此这里的“好汉”是包括男女在内的。“屈指”,弯曲着指头计算;“行程”,走过的征程;“二万”,是行程的约数,有人计算,红军翻越六盘山后,实际行程已达二万二千余里。“屈指行程二万”是对一年来长征的回顾与小结,其中充溢着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困苦和强敌的胜利豪情,所概括的内容和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当然,其重心仍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上,它是口语化的誓言,是坚定不移的抗战决心和意志的表现:无论如何都要向抗日前线挺进,无论如何都要排除万难,去争取抗战的胜利。而其所采用的“不......非......”的双重否定句式,则恰好强化了这种凌云壮志,恰好强烈地表现出了气吞山河、顽强不屈、矢志不移、奋战不止的气魄和精神。

下阕继续抒发长征胜利的豪情,但重点在表达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不仅明确了地点,照应了词题,而且着重措绘了以“红旗”为中心的独特画面。“红旗”最初发表时作“旄(máo)头”,有人说这是在1963年集成《毛主席诗词》出版时改为“红旗”的,其实不然。毛泽东于1961年9月,“应宁夏同志嘱书”此词时,即已改为“红旗”了:其手书曾在同年《宁夏日报》上影印发表。无疑,改后更晓畅、更鲜明了,更高于情感和更切合历史实际了。这是飘卷在“六盘山”“高峰”上的“红旗”。六盘山整个山脉绵亘于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主峰在宁夏南部隆德县东北和固原县西南部,因其山路险窄,盘旋至山顶达六重之多,故称六盘山。毛泽东词中的“高峰”,并非指六盘山主峰,而是指在宁夏境内的六盘山主峰附近地区的山峦。“漫”,随意:“漫卷”, 随意舒卷,舒卷自如,自由自在地飘卷;“西风”,指秋风,与“天高云淡”照应,更显明了时令特征。红旗在巍峨峰峦之巅,傲然迎风飘扬,这里的“红旗”可视为红军的象征,战斗的象征,长征胜利的象征,经过长征洗礼,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经过敌军围追堵截的战斗考验,“红旗”更鲜艳、更昂扬了,红军更振奋、更坚强了,更有生气,更有胜利的希望了!这怎么不令全军上下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呢!

可以说,毛泽东在以“红旗”为中心的画面中,寄托了无限喜悦的情怀。红旗啊,红旗,鲜红的红旗,血染的红旗,你在南国根据地斗志昂扬地飘扬过,你在长征路上的浴血奋战中继续朝气蓬物地飘扬着。从“山下红旗在望”,“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到“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高举着的红旗始终不倒,而且,今日飘扬在六盘山峰峦上,明日还将飘扬在蒋介石的“总统府”上。 因此毛泽东最后很有信心地写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苍龙为何物?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 凶神是不吉利的象征;煞,也是凶神,恶煞是穷凶极恶的凶神。毛泽东用凶神恶煞喻指蒋介石。“长缨”,长带子,长绳子,用的是《汉书.终军传》中的典故。汉朝时,南越(今两广及湘南边境一带)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 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用长缨比喻红军武装力量。“缚”, 用绳子缠束,用绳索捆绑,这里有活捉、降伏、打倒之意。今天,云集于六盘山一带的红军,在数量上虽然还处于劣势地位,但从质量和发展的观点看,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武装力量,比过去更强大了,因此必将战胜蒋介石,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何时”的设问句式,对胜利的必定到来毫无怀疑意味,而是更强烈、更坚决、更信心百倍地表达了夺取胜利的急切心情。这首词意境优美,诗情浓郁,情深意永。它上下阕的结构和手法相同,先借景抒情寄意,后直抒雄心壮志;或者说是由特写景物画面和直抒胸臆的两大艺术层次构成。上下阕都是从写景开头,而后直转议论,使言志色彩顿然加浓,特定政治内涵的表达更加完整。尤其是全词以描绘独特的景物画面见长,它以富有北方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和特定地域的动态景象来构成独特画面。上阕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与下阕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组合成一幅包括高空、地面的给人以无限美感的完整画面。天宇澄澈高阔,淡云缕缕缥缈,在此明丽的蓝天下,奇峰耸峙,而其峰巅之上,火红的战旗,正呼啦啦迎风招展,这是多么壮观,多么令人鼓舞、振奋的画面。在整幅画面中,洋溢着高昂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洋溢着必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资料

(1)《郭沫若同志答本刊编辑部问》,《边疆文艺》1957年5-6月号。

(2)臧克家:《读毛主席的词(六盘山》》,1961年9月30日《宁夏日报》。

(3)王凫:《书赠旧作惠爱深》,1961年11月11日《宁夏日报)

(4)李瑛:《不到长城非好汉一读 〈清平乐.六盘山〉》,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来源:毛泽东诗词赏析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就是(清平乐·六盘山诗词赏析)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