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

历史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

“标准型战列舰”指的是美国在1912~1923年期间设计建造的4个等级共12艘高度相似的战列舰。她们有着几乎相同的舰体外形以及差别不大的技术指标。这4个级别的战列舰之所以相似程度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海军认为若像英、德海军那般同时在舰队编入技术指标(主要是速度和转向半径)各不相同的多种型号主力舰的话,将不利于战列线进行整体战术部署和机动(有的船快有的船慢,有的船转向半径大有的船小,就会导致整个战列线在运动的时候都要顾及到最差的那艘船),而这对于那个以战列线为海军重心的年代来说至关重要。由此,美国海军认为设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十分有必要,标准型战列舰应运而生。

1.“重点防护”与燃油动力——标准型战列舰的诞生

20世纪初,美国海军总委员会一直认为,为了维护美国在海上的权益并且使美国的海上力量能够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美国海军应该保持每个财年建造2艘战列舰的稳定频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早期每个级别的战列舰都只有两艘同型舰,因为第二年造新舰就会重新设计)。然而尽管罗斯福总统对此十分热衷,国会却对这个提案并不感冒——由于战列舰的吨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建造一艘战列舰需要的资金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因此即便在总统的支持下美国海军在1905~1907年间保持了每年两艘战列舰的建造速度,1908年依旧因为大选和议会的阻挠而暂缓了下来。不过新任总统塔夫脱也坚持罗斯福总统的海军政策,因此从1909年开始,美国海军恢复了一年2舰的频率。美国海军保持着每年根据世界形势来更新自己的设计,在1909~1911年期间分别建造了佛罗里达级、怀俄明级和纽约级战列舰。而在此期间,“重点防护”的理念也开始在美国海军之中流行起来。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纽约”级战列舰的防护布局图,已经带有一些重点防护的影子

“重点防护”的理念在美国海军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就有人提出,不过最初并没有太多人把它当回事,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海军总委员会内部的人开始支持这种防御方案。“重点防护”理论认为,未来海战中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会很远,而相互之间最有效的攻击手段就是大口径穿甲弹,而高爆弹在面对无畏舰厚重的装甲时则几乎毫无用武之地。因此,战列舰对远距离大口径穿甲弹最有效的防御方式要么是使用最厚的装甲挡住它,要么是完全不设装甲(使其无法触发引信进而无法引爆)。彼时,世界各国的战列舰都使用“全面防护”的防护理念,除了水线装甲带外,全身包裹着100~200mm厚的中等厚度装甲,而“重点防护”理论则认为这种中等厚度装甲毫无用处——在面对大口径穿甲弹时照样会被击穿,与没有装甲并无区别,却反而会造成装甲崩落并触发炮弹引信而造成更大损伤。美国人其实在怀俄明级和纽约级上就已经部分参考了“重点防护”理念——由于使用了身管更长以及口径更大的主炮,怀俄明级和纽约级已经拥有了比前辈们更远的射程,美国人相信未来海战的交战距离会在15000码(约14km)以外,因此该两级战列舰身上仅仅保留了用于保护副炮群的副炮装甲带作为中等厚度装甲,其余的部分则是“非厚即无”。而经过怀俄明和纽约级的试验后,海军总委员会认为理论和技术储备都已经足够成熟,决定在预定于1912年建造的两艘战列舰上使用完全的“重点防护”。

1910年,在完成了1911年战列舰(即“纽约”级)的设计之后,海军总委员会开始研究1912年战列舰的技术指标。由于每年能从国会拿到的用于建造战列舰的预算不会有太大变动,因此新战列吨位相比于怀俄明级和纽约及也不能有太大的变化。而根据新理论,由于战列舰的交战距离越来越远,水平防护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新战列需要比纽约级更厚的水平装甲。海军总委员会认为,4.5~5英寸的水平装甲厚度是必要的,并且需要覆盖整个核心防护区,而为了在使用更厚的装甲却维持大致相同的排水量,海军总委员会想到的办法是缩短舰长——由于怀俄明级和纽约级分别使用了6个和5个主炮炮塔,海军总委员会认为这上面大有文章可做,减少一个炮塔不仅可以减重,还能将舰体长度缩短不少,进而缩短需要布置重装甲的核心防护区长度。不过为了在此基础上不损失火力,一个炮塔就需要装设更多的炮门。由此,海军总委员会向各兵工厂提出了研制三联装主炮炮塔的要求。垂直防护方面,海军总委员会认为维持纽约级的11英寸主装甲带厚度就已经够用,而水平装甲的两端边缘应当与主装甲带上端连接,以形成一个“装甲盒”将核心区域完全包裹在内,让炮弹无隙可钻。1910年5月,海军建设与修理局拿出了一个基于纽约级设计改进的方案,采用了总委员会要求的新防护理念,副炮装甲带被舍弃,而在甲板布局上则是将纽约级的4号炮塔移除,3号炮塔位置稍微后移并抬高以和原本的5号炮塔形成高低差,4个炮塔计划上全部采用3联装,这样新方案的火力将达到12门14英寸主炮。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基于纽约级改进的1912年战列舰方案,4个主炮塔计划全部采用三联装

不过一个月后,总委员会就放弃了这份方案,原因是他们希望新战列能有更好的防护。美国海军在测试中发现,怀俄明的50倍径12英寸主炮在15000码的距离上可以毫无压力地击穿11英寸的装甲,而装备于纽约级即预定装备于1912年战列舰上的14英寸主炮穿深只会更高,因此海军总委员会认为,原本设定的防护指标已经不够用。在经过一番研究后,总委员会认为若想在设定的交战距离上防御住自己的主炮的攻击,新战列舰需要有14英寸甚至16英寸的主装甲带;另外,如果炮弹穿透了装甲盒进入船体内部爆炸,船体内部将没有任何可以抵御爆炸破片和冲击波的手段,核心设备(锅炉、弹药库等)将直接受到损害,总委员会因此要求在新战列下层甲板两端的倾斜部位添加由1.5英寸高强度结构钢构成的装甲,与水平的2英寸装甲甲板和后1.5英寸的装甲隔板一道组成内部防护层,以防止炮弹在舰体内爆炸时对核心区域产生二次损伤。于此同时,1912年战列舰的吨位和航速也被具体设定为21节和27000吨——由于设计工作并未详细展开,这两项指标是根据纽约级设定的,原因则如前文所述,是基于舰队行动需求和预算考量。而海军总委员会对此前纽约级改进方案上12门14英寸主炮的火力十分满意,因此也具体要求1912年战列舰上使用12门主炮。

1910年下半年,海军部和总委员会开始收到海军对早些时候服役的特拉华级战列舰(1910年4月服役)的使用报告。9月份,特拉华号的报告中指出,该舰的弹药库冷却系统有问题,其三号炮塔的弹药库不能进行有效的冷却,进而导致三号炮塔的发射药工作温度不同于其他三个炮塔,而使三号炮塔主炮的弹道特性与其他主炮不同,由此导致特拉华号进行齐射时散布差得离谱。而这也使特拉华号不能胜任美国海军认为将会是战列舰远距离对射为主要战斗方式的未来海战——因为离远了特拉华号根本没可能打得中人。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烟道的设计——由于特拉华级的3号炮塔较为靠近舰体中部,因此其弹药库上方有蒸汽管道通过,而其带来的热量是在设计冷却系统的时候所未能预料到的。海军总委员会立即决定,在1912年战列舰上,艉部两个炮塔位置应尽量靠后,像两个前主炮炮塔一样组成一个主炮群,以避免再有蒸汽管道通过弹药库造成类似问题。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在使用中暴露出种种问题的特拉华号战列舰

不过尽管特拉华存在着弹药库冷却的问题,美国海军在其锅炉的使用上却有了新的发现。特拉华级安装了与南达科他级的燃煤锅炉不同的油煤混烧锅炉,而在使用特拉华级的过程中美国海军发现,单独使用燃油作为主燃料的时候,比用燃油作为辅助燃料为煤提供助燃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油料不仅热值更高,补充也更方便,更不会从产生令人讨厌的煤烟(烟囱排出的煤烟会吸附在一些光学观测设备上,因此这些设备在非战斗条件下都需要额外保护)。而最为关键的是,在提供同样动力的情况下,特拉华号在烧煤时需要一共212名船员同时工作(100名烧锅炉,112名铲煤),而在烧油时仅仅需要24人!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的话,锅炉室的体积应该可以大幅缩小,毕竟除了人员所需的空间可以节省之外,为了让船员搬运煤而设置的搬运通道空间也可以省下——油不需要船员用人力从储藏室运到锅炉里面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施罗德少将和海军工程局都强力建议应该在未来的美国战列舰上推广纯燃油锅炉,但是负责设计的海军建设和修理局对此持反对态度。建设和修理局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有流动性的燃油无法像煤一样固定储存于舰体侧面,而只能聚集于舰体底部,这样可能会导致舰体重心过低,军舰本身也会失去一层由煤提供的侧面垂直防护,而舰体内部防护也会因此而不得不加强(防护加强意味着加重)。1910年11月,在参考了各方意见之后,海军总委员会决定在新战列上使用纯燃油锅炉,因为在美国获取燃油相对更加容易,而且基于横跨太平洋作战的需要,热值更高的燃油也显然更适合无比看重续航力的美国海军。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最终被选择的1912年战列舰方案,与实际建造的内华达级差别已经不大。下方左侧的装甲示意图为实际建造的内华达级,右侧为原始的1912年战列舰方案

在完成了以上种种细节论证之后,美国海军建设与修理局终于可以正式开始进行1912年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了。一开始,他们依旧倾向于基于纽约级的船体设计进行改进,理由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更容易满足1912年前完成设计的需求,而且重量和成本也容易得到控制。不过海军总委员会坚决拒绝这种偷懒的做法,他们批评建造与修理局仍未清楚认识到纽约级的缺陷。海军总委员会甚至想给即将开工的纽约级也换装燃油锅炉,不过因为成本原因作罢。1911年2月13日,建造与修理局向总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草案设计,不过很快被驳回,原因是她太长了——达到了600英尺(约183米),而当时只有4个正在扩建的干船坞能够容下这么长的军舰。3月份,建造与修理局先后提交了几个缩短后的方案,各方案主炮数量从8~12门不等。3月30日,总委员会最终选择了一份使用10门主炮的方案,没有如最初预定一样使用12门主炮的原因是在保证防御水平的前提下,使用12门主炮实在难以控制重量。这个方案主装甲带在水线部分厚14英寸,而上方厚13英寸,水下部分则逐步由14英寸减薄至8英寸,上下共两层1.5英寸厚的装甲甲板连接了主装甲带的上端与下端,上层装甲甲板通过1.5英寸厚的装甲隔板与露天甲板相连。动力方面计划采用帕森斯蒸汽轮机,出力仅有24800英制马力,设计航速20.5节——设计师计算后认为27000吨的战列舰若要达到21节需要28100英制马力,而使用更大出力的轮机会导致增重,想要控制重量就只能削减装甲。续航力则达到了8000海里/10节。海军总委员会尽管选择了这个方案,但还是认为其水平装甲实在是太薄,因此将吨位标准提升了500吨,将舰长稍微加长了10英尺——由于增加的长宽比使得航速也略有增加(21节,这样就不用考虑使用更高出力的轮机了),而其余增加的吨位全部用来加强上层装甲甲板——由1.5英寸提升至3英寸。1912年1月22日,订单正式下发,两艘预计于本年度建造的战列舰分别被命名为“内华达”、“俄克拉荷马”。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1919年的内华达号,舰艉部拴着的是防空气球

2.“更大”和“更好的水下防护”

1911年6月,1912年战列舰(内华达级)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海军总委员会开始制订下一个财政年度的战列舰建造计划。由于在内华达级的设计上因预算有限而造成了诸多限制,海军秘书处决定为1913年战列舰申请下发更多的预算(单舰由600万美元提升至750万美元)。6月9日,海军总委员会发布了1913年战列舰的技术指标:30000吨,12门14英寸主炮,22门5英寸副炮,21节,防护水平与内华达级相同。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其射程越来越远,美国海军担心鱼雷艇会在5英寸副炮的有效射程外发动鱼雷攻击,因此还要求增强战列舰的水下防护水平。海军总委员会向国会申请在1913年度建造4艘这样的战列舰,但是其要求并未得到满足。参议员提尔曼是主要的反对者之一,他认为海军每年要求造更多的战列舰是在浪费资金,而与其每年造几艘吨位比前一年提升1000~3000吨而且过两年就会过时的战列舰,不如从一开始就建造几艘最大的战列舰以保证其在很长时间内都会维持领先地位。虽然海军对这个想法并不感兴趣,但是提尔曼议员依旧我行我素地完成了几个“最大化战列舰”的草案构想——当然这是后话了。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提尔曼议员的“最大化战列舰”提案之一,80000吨,13门18英寸主炮,航速25节

尽管在1913年建造4艘战列舰的提案未能获得通过,原本就在计划中的两艘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依旧需要进行。一开始,海军建设与修理部一如既往地想要完全照搬内华达级的设计,并在其基础上根据总委员会的要求进行一些小改动,不过照例被海军总委员会驳回。1912年1月19日,建设与修理部提交了第一个30000吨的草案,但是很快就被驳回。这个草案尽管满足了火力和航速的需求,但是由于其增加的2500吨的吨位全部用来满足加大船体(该方案长625英尺,约190米)所带来的结构增重,其防护水平与内华达级相比却有所降低——主装甲带厚度为12.5英寸,而这时海军总委员会所不能接受的。建造与修理部随后进行了多种尝试以便能够缩短舰体长度并减重,其主要措施包括:换用蒸汽机(因为蒸汽轮机需要的轮机舱长度更长)、降低干舷高度(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美国一直坚持的战列舰高干舷设计没什么用)、使用短艏楼船型、在露天甲板与船身连接处使用倾斜设计等,但是海军总委员会对这些改动都不甚满意。1912年2月底,设计师罗宾逊表示可以增加新战列的宽度并缩短其长度,也有利于减重,而由于同时福尔河造船厂开发的新轮机系统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因此减小的长宽比并无太大影响。3月份,受到如此思路影响的建造与修理局又提交了更多的方案,这些方案设计排水量均为31000吨左右,但是设计师表示若是将航速降低0.5节便可节省500吨或使用更厚的主装甲带(15英寸)。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宾夕法尼亚级的船体防护设计

尽管舰体设计正在有序进行中,但是主炮方面却出了问题。由于三联装炮塔的开发进度拖延,海军部内开始有人质疑在两个级别的战列舰(即内华达级和1913年战列舰)上使用这种存在技术风险的武器是否太过冒险,因为如果一旦三联装炮塔被证明是个失败的设计,4艘新锐战列舰将不得不安装上技术成熟的双联装主炮——这样她们的火力甚至还不如纽约级。安装双联装16英寸主炮也是个办法,但是彼时16英寸主炮也在开发中,技术风险也不比三联装14英寸小。设计师罗宾逊还建议使用双联装15英寸主炮,不过由于美国从未考虑过设计建造如此口径的火炮,这个提案也马上被放弃。与此同时,副炮的设计也遭到质疑,海军部认为与其装设大量在计划中用于攻击鱼雷艇的5英寸副炮不如加强水下防护,而相比于5英寸的口径,6英寸的副炮才能更好地应对攻击距离越来越远的鱼雷艇。不过海军部在1912年9月选定最后方案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其中任何一项建议。1912年8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三联装主炮塔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并被证明十分成功;修改副炮设计费时费力,可能会阻碍新舰的进度;根据1911年底开始的一系列防护测试结果,单纯增加水下装甲的厚度并不能有效防御鱼雷的攻击,甚至其效果比没装甲还糟糕。根据防御测试的结果,总委员会决定在水下添加一层由3英寸的高强度结构钢构成的防雷突出部,跟主船体之间形成一个最宽达30英寸的空腔以缓冲爆炸能量。随后的测试表明,这种系统可以完全抵御300磅(136kg)TNT当量的水下爆炸。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号

不过尽管设计已经最终定型,由于国会方面在1912年8月22日举行的财政会议上决定只为下一财年划拨一艘战列舰的预算,因此在1913年2月只有一艘新战列的订单被下发至造船厂,新舰被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尽管海军秘书处强烈要求国会补偿海军的损失,在1914年下发建造3艘战列舰的预算,但是由于支持一年建造两艘战列舰的共和党总统(罗斯福和塔夫脱)在竞选中纷纷失败,民主党总统威尔逊上台,他对于建造战列舰并不热衷,国会最终没有同意海军的需求,他们认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花钱。1914年,海军依然只获得了一艘战列舰的预算,海军总委员会原本打算针对宾夕法尼亚号的设计方案做一些改动,例如换装6英寸副炮,但是由于建设和修理部认为这会导致需要重新设计舰体而延长设计时间,并且成本也难以控制,海军总委员会最终决定这艘战列舰依旧沿用宾夕法尼亚号的设计。1913年3月4日,这艘战列舰的建造被列入日程,并被命名为“亚利桑那”号,订单于年底下发。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服役后不久的亚利桑那号

3.新的火炮与电力传动

尽管新的民主党政府对于军事并不太感兴趣,但是为威尔逊总统担任海军部长的丹尼尔斯却十分支持前两任总统“每年建造2艘战列舰”的政策。尽管他在1914年驳回了海军总委员会提出的在下一年建造4艘战列舰的要求,但他后来除了向国会申请到了在1915年建造两艘战列舰的预算之外,还通过将两艘“密西西比”级前无畏舰出售给希腊获得了建造第三艘所需的资金。正因如此,美国海军在1915年得以建造3艘战列舰。

1915年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则早在1913年5月份,亚利桑那号的建造列入计划后就开始了。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并且其在测试中展现出来了可怕的破坏力,海军部内有人认为战列舰上应该装设更多鱼雷,海军总委员会因此要求在1915年战列舰上鱼雷发射管的数量加倍(由内华达级、宾夕法尼亚级上的4具增加为8具)。飞机的威胁也首次列入考虑,新战列也被要求添加高射火力。而在亚利桑那号上就考虑使用的6英寸副炮也被列入计划,而根据此前几级战列舰的使用经验,其位于舰艏和舰艉的副炮要经常洗“海水浴”,导致其大多数时候根本无法使用,因此海军总委员会要求将艏艉副炮移至上层建筑中。主炮方面,由于在当年16英寸主炮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尽管尚未进行任何测试,但是美国海军依旧将其列入考虑,认为1915年战列舰应该装备8门16英寸主炮——如果火炮进度延误,12门14英寸主炮也可接受。其他要求包括提高防雷突出部的高度以使其能够覆盖整个主装甲带、水平装甲应该加厚至5英寸、主装甲带长度应延伸至前部鱼雷储藏室等。吨位方面,海军总委员会最高允许在宾夕法尼亚基础上增加8000吨——也就是39000吨。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新墨西哥号战列舰,注意其飞剪式舰艏设计

不过设计时,建造与修理部却发现这些指标有些天方夜谭。以宾夕法尼亚级的舰体设计为基础考虑,首先其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鱼雷发射管和其弹药库;其次上层建筑空间也不够放置太多数量的副炮;再次其也没有足够的浮力保证足够长的核心防护区;最后如果为了保证核心防护区的长度,其防护水平则需要大打折扣。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海军总委员会开始考虑不再拘泥于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的船型和防护设计,转而去设计一种全新的战列舰。总委员会考虑在新战列上使用10门16英寸主炮和20门6英寸副炮,不过首先副炮方案就遭到了反对,建设与修理部认为6英寸副炮对比5英寸在火力上并无明显优势,其寿命却反而更短;主炮方案也遭到质疑,1915年战列舰项目的总设计师瓦茨认为使用10门16英寸主炮会导致防御力大幅下降,而保证防御的话其成本难以得到控制。不得已,总委员会最后还是要回到在标准型的船体上安装8门16英寸主炮的思路上来。

不过海军部的约瑟夫·施特劳斯少将在1913年9月份表示,在1915年战列舰上安装尚未研发完成的16英寸主炮是否真的有必要。他认为由于能见度的限制,海战距离将被限制在12000码(约11km)以内,在这个距离上16英寸炮能击穿的目标,14英寸也完全可以,而由于14英寸主炮的数量更多,期望的命中数量也会更多。不过施特劳斯少将对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上使用的共鞍三联装也有所不满,他希望在新战列上每个炮塔的三门炮可以独立控制。1913年11月21日,海军建设与修理部根据施特劳斯少将的要求拿出了两个方案,一个重35500吨,使用20门6英寸副炮,另一个则稍轻(33200吨),使用22门5英寸副炮。早先计划中的8具鱼雷发射管的提案由于难以塞入标准型的舰体而被放弃。施特劳斯少将倾向于第一个方案,但是瓦茨设计师认为如此大的吨位增长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倾向于第二个方案。不过最终海军总委员会在12月决定选择第一个方案做进一步打算。不过,在1914年1月3日,海军部长丹尼尔斯拒绝了海军总委员会对此方案的申请,原因正是因为预计造价过高。他要求总委员会不要总是想着设计全新的战列舰,1915年战列舰不应与宾夕法尼亚级有太大差别,只需要做一些细微的改动——比如施特劳斯少将要求的非共鞍炮塔。不过海军总委员会仍未放弃对新战列的追求,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1916年战列舰。1914年3月,海军总委员会开始制订1916年战列舰的技术指标,基本与在1913年12月选择的35500吨方案相同。由于根据情报得知,英国最新的15英寸主炮可以在12000的距离上轻易击穿15英寸的装甲,因此施特劳斯少将希望能将主装甲带厚度提升至16英寸,不过后来由于如此厚度的装甲钢生产难度过大,总委员会还是将主装甲带厚度设定为15英寸(水下逐渐减薄至9英寸)。不过同年7月份,随着1915年战列舰各项细节方案的确定,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再度浇灭了总委员会对全新战列舰的希望之火——他要求1916年战列舰完全照搬1915年战列舰的设计,只需要根据需求做一些小改进。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1921年的新墨西哥号战列舰,注意其主炮并非共鞍,船体上也不再有副炮

从1914年1月确定新战列将按照宾夕法尼亚级的基础设计之后,海军建造与修理部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细节改进。首先是舰艏,宾夕法尼亚级和内华达级上类似于冲角形状的舰艏被一个飞剪式舰艏所取代,以强化军舰在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并减少上浪(因为一线部队经常抱怨此前的一些老战列如特拉华级前甲板会上浪)。接下来是副炮,22门5英寸副炮有16门安装于上层建筑内,其余6门安装于舰体中部艏楼的炮廓内(因为一线部队经常抱怨,抱怨内容前文有提过),同时还加装了4门3英寸高射炮。最后是防护,构成装甲盒的前后主装甲隔板的厚度由13英寸提升至13.5英寸,主装甲甲板厚度也由3英寸提升至3.5英寸。1914年7月2日,丹尼尔斯同意了这些份方案,并将其建造列入日程,计划年底下发订单(然后就去拒绝了总委员会对1916年战列舰的提案),三艘1915年战列舰定名“新墨西哥”、“密西西比”、“爱达荷”。一个月后,由于加长身管的50倍径14英寸主炮开发成功,海军部建议在1915年战列舰上换用新炮,已经定案并被封存的1915年战列舰计划又被解封以进行修改。10月份,海军新开发的蒸汽轮机-电力传动系统在一艘煤船上测试成功。由于蒸汽轮机转速越高效率越高,但是推进螺旋桨则并非如此——它们在较慢的转速下才更有效率,美国海军工程部认为,使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并带动电动机来驱动螺旋桨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不需要控制蒸汽轮机的转速以能使其达到较高效率,倒船也会变得更加方便——以往想要倒船则必须让蒸汽轮机反转,但是使用电动机的话只要改变一下电极就可以了。1914年10月17日,海军工程部与建造和修理部联合提出将1915战列舰的动力系统修改为蒸汽轮机-电力传动。11月10日,丹尼尔斯通过了这项提案。年底,3艘新墨西哥级的订单正式下发至造船厂。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田纳西号战列舰,与新墨西哥级在外观上没什么不同

1915年1月14日,新墨西哥级订单下发后不久,1916年战列舰的设计任务也正式下发。如前所述,海军高层要求1916年战列舰只需要基于新墨西哥级设计即可。由于此时欧洲已经爆发战争,海军有了一些战时经验可以参考。根据在北海展开的战事经验,海战距离超过16000码(14.6km)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并非像施特劳斯少将(此时已经晋升为上将)认为的那样不会超过12000码。于此同时,射程超过12000码的鱼雷也被投入实战,这就导致战列舰为了避开鱼雷威胁,交战距离只会进一步加大。海军开始重新考虑在远距离上威力更大的16英寸主炮,不过由于高层要求1916年战列舰“在3个月内完成改进方案”,换炮还是被搁置。而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鱼雷威胁,海军建造与修理部决定更改新墨西哥级的水下防护设计——其水下防护和宾夕法尼亚级是同等水平,无法应付越来越大的鱼雷爆炸当量。新设计以400磅(181kg)TNT当量为防护目标,在新墨西哥级防雷突出部的基础上,船体内部还设置了5层纵壁。而此前的防御测试结果表明,燃油和水等液体对于缓冲爆炸能量十分有效,因此每层纵壁之间形成的舱室均用来储存燃油和水。其他还包括一些细节改进,例如将舰内主通风风扇下移一层甲板以避开排烟,前部鱼雷操作室前移以尽量远离主炮弹药库等。1915年3月3日,设计被接受,两艘1916年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列入日程,预计年底下发订单。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田纳西级的截面图,可以清楚看到船体内部防雷纵壁的设置

1915年4月30日,施特劳斯上将的报告指出,只需要对新墨西哥级的主炮做一点小小的修改,就可以使仰角增加5度。尽管他本人对于仰角增加到底在实战里能有多大作用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也认为更远的射程有助于使军舰保持在敌方火力范围之外。5月10日,海军建造与修理部决定修改炮塔设计,以使1916战列舰的最大仰角不少于20度。与此同时,由于从情报部门获悉,德国和英国的新战列舰主炮仰角均达到了30度,海军建造和修理部也决定将仰角最终设定为30度。同年6月8日,设计方案最终完成。11月17日,两艘1916年战列舰的订单正式下发,获名“田纳西”、“加利福尼亚”。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号

4.最后的标准型战列舰——“BIG7”

如前文所述,由于在设计田纳西级的时候,海军就已经认识到使用16英寸主炮的优越性,峰回路转之下的海军总委员会终于可以继续拿出他们此前的16英寸主炮战列舰计划研究了。1915年9月28日,海军总委员会以此为标准设定了1917年战列舰计划的技术指标:35500吨,10门16英寸主炮,10000海里续航力,同田纳西级同等水平的防护能力。不过一如既往地,海军建造与修理部不想进行全新战列舰的设计,他们更愿意基于田纳西级的船体设计进行改进。不过,由于在1914年完成测试的16英寸主炮的双联装炮塔尺寸与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上的三联装14英寸主炮炮塔尺寸相近,直接在田纳西级船体上更换炮塔也是可行的方案。建造与修理部计划将第五个炮塔安装在船体中部两个烟囱之间的地方(类似于纽约级),如果实在不行,也考虑将1号和4号炮塔更换为三联装(如同内华达级)。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海军总委员会选择的5炮塔方案

海军工程部不同意5炮塔的方案。他们认为基于统一火控的考虑,一如此前的标准型战列舰一样使用4炮塔是最稳妥的方案,而5炮塔则需要重新设计火控系统。而如果真要使用5炮塔,第5个炮塔也不应该在舰体中部,而应该位于前部(如同布鲁克林级、妙高级那样的布局)以便于火控。海军部尽管也更倾向于4炮塔方案,但是他们不希望混装双联装与三联装炮塔,主要是出于对尚未通过实践检验的三联装炮塔不信任(内华达级此时还没有服役),因此认为5炮塔方案是更实用的选择。1916年5月31日,海军总委员会选择了5炮塔方案以做进一步打算,但是其选择的是与纽约级类似的前2后3的布局,而非工程部希望的前3后2。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20年代的马里兰号战列舰

尽管海军总委员会进行了许多研究,以试图证明在1917年战列舰上使用10门16英寸主炮的必要性,例如8门45倍径的16英寸火炮对比与12门50倍径14英寸火炮并无明显优势,8门16英寸火炮的方案在火力/吨位效率上比10门低(一艘32000吨的船使用8门炮,35000的船使用10门,意味着相同的总吨位下10门炮能有更猛的火力),但他们依旧过不了海军部长丹尼尔斯这一关。1916年6月28日,丹尼尔斯指示海军总委员会,1917年战列舰也应当基于田纳西级设计而不应做出太多改动,主炮方面则可以选择14英寸或者16英寸。海军总委员会基于世界海军形势(各国都在研发装备更多更大口径的主炮的战列舰,英国甚至有18英寸主炮的计划)坚持向丹尼尔斯要求使用5个炮塔,但是丹尼尔斯不为所动,一再重申新战列必须基于田纳西级设计而不得改动。1916年8月,国会通过了丹尼尔斯提出的1917年建造4艘战列舰的提案,不久后设计方案也被确定——与田纳西级相比,1917年战列舰仅仅是将其三联装14英寸主炮炮塔换为双联装16英寸主炮炮塔,而没有其他任何改动。同年10月,订单下发至造船厂,4舰分别被命名为“科罗拉多”、“马里兰”、“华盛顿”、“西弗吉尼亚”。不过由于美国加入一战,只有马里兰号按时开工,其余三舰建造均被推迟,而“华盛顿”号其后还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而被迫停工拆解。至此,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发展也划下了一个句号。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等待拆解的华盛顿号战列舰舰体

5.后续——南达科他级和标准型战列舰的战时改装

尽管民主党上台后对于海军建设不太热衷,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形势。美国本打算置身事外,但是德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沉没的事实让美国政府意识到,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1916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更是让海军部长丹尼尔斯认识到一支庞大的战列舰队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国海军应该在未来三年内开工10艘战列舰以获得海洋霸权地位,因此他也在当年8月提出了建造4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开建6艘战列舰,这6艘战列舰就是后来的南达科他级。而从1913年就坚持开发16英寸主炮战列舰计划的海军总委员会这次总算是满足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不用再拘泥于以前3万多吨的排水量和标准型战列舰尺寸有限的舰体,16英寸主炮的数量也可以上升到12门。不过南达科他级虽然终于令海军总委员会跨过了海军部长这道坎,却遇到了一座新的大山——条约。他们梦想中的16英寸主炮战列舰最终也没能变为现实。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模型

30年代前后,所有的标准型战列舰都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将笼式主桅更换为三脚桅,并强化了各舰的对空武装,水平和水下防护普遍被增强,增加了水上飞机设备,内华达级、宾夕法尼亚级也拆除了舰艏舰艉的5英寸副炮,并将它们移至上层建筑内。各舰的火炮、炮弹和观瞄火控设备也均得到更新以更适应现代海战。随后,在1941年,大部分标准型战列舰都迎来了灾难般的一天——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当时港内共有8艘标准型战列舰停泊,仅有3艘新墨西哥级(服役于大西洋舰队)和科罗拉多号(在本土的圣迭戈维修)幸免于难。不过尽管8舰全部受损乃至沉没,其中大部分后来依旧被打捞修复后继续服役,只有损毁严重的俄克拉荷马号和亚利桑那号真正在此役中损失。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在珍珠港袭击中熊熊燃烧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图片正中央),其后分别是田纳西号(右)和西弗吉尼亚号(左)

珍珠港事件后,大部分后来重新打捞修复的战列舰以此为契机,重新修改了上层建筑,并安装了双联装的5英寸Mk12高平两用炮的炮塔和大量的博福斯40mm高射炮,经历过那场浩劫的战列舰仅有马里兰号没有做如此改装,不过她和科罗拉多号以及3艘新墨西哥级尽管没有安装Mk12型火炮,她们依旧在日后的改装中安装了大量的40mm和20mm的中小口径高射炮。在雷达技术成熟后,各舰也相继安装了火控雷达。1944年10月24日,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和宾夕法尼亚号抵达苏里高海峡,这6艘标准型战列舰里仅有密西西比号没有经历过3年前那个灾难般的日子,因此对于其他五舰来说,这一天将是绝佳的复仇之日。10月25日凌晨,苏里高海峡海战爆发,以6艘标准型战列舰为主力的美国舰队击沉了扶桑号和扶桑号两艘日本主力舰,也最后一次在世界海战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珍珠港事件后修复改装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正在射击的西弗吉尼亚号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1945年1月,正在驶向林加延湾的美国舰队,从前至后分别为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科罗拉多号战列舰、路易斯维尔号重巡洋舰、波特兰号重巡洋舰和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

6.战后各标准型战列舰的命运

除去在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毁的俄克拉荷马号和亚利桑那号之外,剩余10艘标准型战列舰中有7艘是在1947年除役并在1959年前后解体的。三艘例外的分别是:

内华达号——作为核试验靶船,于十字路口行动中幸存,但是受辐射污染严重无法回收。随后成为火炮演习靶舰,于1948年7月被舰载机用鱼雷击沉。

宾夕法尼亚号——作为核试验靶船,在十字路口中未受严重伤害但是辐射污染严重,1948年凿沉。

密西西比号——成为了训练舰和武器测试舰,完成了RIM-2导弹的首次试射,1956年退役拆解。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参加十字路口行动前被涂成橘红色的内华达号,Able核爆原本预设的爆心为其正上方,因此涂成这样以便于轰炸机辨认,不过核弹最终还是投歪了

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_WWW.XUNWANGBA.COM

正在试射SAM-N-7“小猎犬”舰空导弹(1963年其编号变更为RIM-2)的密西西比号

以上就是(美国标准型战列舰的前世今生)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