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阅读

如何评价beyond这个乐队?

如何评价beyond这个乐队?

这个

如何评价beyond这个乐队?

《永远等待》和《阿利伯跳舞女郎》时期的beyond被称之为香港的地下乐队,现在从当时音乐和音乐现场来看,绝对在那个时期独树一帜,特别是超越阿拉伯演唱会,在音乐中大量的引入中东地区的音乐元素,在香港和国内几乎没有过,香港也是独一份吧,国内那时处在摇滚启蒙阶段,先是模仿,后来经历一段发展高潮,就是中国火,魔岩三杰时期。Beyond当时创造的曲风,估计以后也难再出现,换句话说,当时beyond的音乐玩的是相当的自我,自我的意思,没怎么考虑到市场反响和娱乐大众的效果。

beyond受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但产生的音乐却明确有着东方特征和价值观,后期的《大地》《农民》《长城》,另外,家驹在的时候还是以吉他为主的乐队,他们的歌后来也成为了很多吉他爱好者的必弹曲目,整本整本书的练习他们歌曲的间的SOLO。

香港文化很大的一块是流行娱乐文化,70,80后有一些人是听着beyond的歌曲长大的。当时进入这批人的视野的应该不是早起的那些beyond的歌曲,估计要是听了那些,有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全接受,比如《谁是勇敢》,《台湾》,《myth》等,而成为大家公共记忆的应该是后来那些靓歌《不再犹豫》,《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到乐与怒专辑里的《海阔天空》影响最大。

beyond的歌曲,后来相对早期变得“简单”了,而且吉他前奏非常的抢耳,典型的就是,《真的爱你》和《不再犹豫》,很好听,而且旋律朗朗上口,歌词也不如俗套,不是那种,我爱你,你不爱我,你不爱我,我自杀那种,比较积极向上,还透着理想主义的浪漫,世界观比较开阔,比如《Amani》《光辉岁月》,那种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有一种真挚的情感,没那么假惺惺的做作,而这种美好的东西,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受人喜爱,因为是人类共有的对美好情感的一种想往追求,成为一种很宝贵的精神寄托,世界再黑暗,人们也总是想往阳光。也不是那种一味的迎合青少年喜好的恶俗歌曲,也不是靠体力活的舞蹈和颜值高。

Beyond因为后期对市场的妥协,结果把音乐做的很流行,很悦耳,但是beyond核心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的东西没有动摇,这样以来只会让更多的人接送他们的音乐,直到现在那些经典的歌曲一种被人拿出翻唱,音乐变成了对某一种美好情感的共鸣,被一再响起,就是人还是内心趋向美好,却向真实的,不然,自然而然的就会被人们淡忘,因为她美好,人们才能时时的想起,愿意重温那个时刻。其实,那时的《真的爱你》的国语版本,对文青式的人,心灵上冲击会更大一些。

没有了家驹的Beyond,有明显得变化,三人时代,音乐形式的变更到不是关键,《教坏细路》,《困斗兽》,《超级舞台》,或者更重的歌曲,抛开音乐旋律是什么的不谈,就是从精神和写音乐的视角上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有了烂漫的情歌,但确没有了烂漫的情怀,不再延续精神上的线索,没有了《光辉岁月》对人生与逝去的缅怀,后来的音乐有重金属的形式,但是没有《金属狂人》那种力挽狂澜的情怀气质,有《教坏细路》里的愤怒和声讨,但是没有《我是愤怒》的激荡和超然。

《麻醉》和《褪色》真的都很好听,但不会有《喜欢你》和《情人》那种温婉和倾述。个人认为后期的beyond和家驹时期的beyond不是一个beyond, 早期与更早期的音乐也有分水岭。beyond达到巅峰的专辑应该是《乐与怒》,最好的现场是红磡和大马不插电,早起执拗练习,晚期不知所向,无论如何,beyond的过往,就是我们的青春,公共的记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beyond的解读,对青春是什么的回忆与理解。

最后,“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叫音乐,不是每一个乐队都叫beyond”。

以上就是(如何评价beyond这个乐队?)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