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Cyber-shot怀旧收藏指南+编年进化图
索尼Cyber-shot怀旧收藏指南+编年进化图
在完成对柯尼卡美能达相机业务收购前,F717、F828、R1曾是市场上独树一帜的旗舰机型
索尼在数码相机市场几乎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Cyber-shot系列的许多经典相机,比如T系列的卡片机、F系列的“桥式”相机,很可能是80、90后对于相机最早的记忆。十多年来,Cyber-shot推出了太多的机型,闲鱼上也有不少低价出售的二手机。
究竟哪些型号更值得收藏?请收好下面这份时间线吧:
1996~1998年
Cyber-shot系列处于蹒跚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数码相机的像素数很低,售价也很高。尽管不需要冲印,但最方便的用途是连电视看照片,一般都要额外购买电脑套件才能向电脑传输照片。在这一阶段,厂商间工业设计实力成为了角逐的焦点。
1998年,Cyber-shot开始使用记忆棒,而在此之前使用的都是机身内置存储。
1999~2001年
随着卡尔蔡司合作关系的确立,Cyber-shot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口碑。口袋大小的P系列更是深得家用市场青睐。
支持PCMCIA卡拍摄的D系列黯然退场,而F系列也已F505领衔,推出较大的准专业机身,并在相机中引入了Handycam产品的红外夜摄功能。
2002~2004年
市场快速扩张,数码取代胶片成为市场主流,大多数产品的像素数都从五百万级一跃升至八百万级别。索尼紧跟美能达DiMAGE X的步伐,推出T系列卡片机。F系列的经典神机F717也诞生于这段时间。主打视频的M系列也应运而生,成为索尼首款支持MP4格式的Cyber-shot相机(之前的相机都使用MPEG-2编码)
然而,由于索尼CCD材料和工艺上的缺陷,许多这一时期的产品若没有经过召回维修,都会遭遇鬼影或者黑屏的问题。
2005~2008年
宽带网络、次世代是人们的共同梦想。索尼通过N系列试水了触摸屏,G系列试水了无线协作连接。
在高端相机方面,索尼在2005年祭出神兽级的R1,装载了一枚APS-C画幅的Exmor CMOS传感器,搭配高素质的蔡司镜头,成像超越一众入门单反套机。
2006年后,完成收购柯美相机业务的索尼开始专注于α品牌来参与高端领域竞争,只有H系列保留较多专业功能,H50是截至目前最后一款搭载Nightshot红外夜摄功能的机型。
2009~2011年
索尼在背照式传感器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Exmor R CMOS开始取代索尼一直引以为傲的Super HAD CCD,成为主要采用的传感器。然而此时,手机拍照能力逐渐提升,卡片机销量一落千丈。
2012~至今
除了强调概念的QX外亮点不多。主力产品开始淡化Cyber-shot,突出采用一英寸传感器的“黑卡”子品牌以及与α品牌的关联。
以上就是(索尼Cyber-shot怀旧收藏指南+编年进化图)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