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C
HEVC
编辑摘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HEVC英文名: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类别:视频压缩标准替代:H.264/ AVC编码标准
目录
1技术简介
2发展历史
3主要特点
4应用前景
技术简介/HEVC
HEVC图册
视频压缩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庭娱乐之一,如果没有它的存
在,那么我们将活在一个全球范围内只有几十个电视频道的世界里,放在眼下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数字技术首次出现在英国,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电视机,通过数字技术的不断进化演变,地面电视频道迅速地从5个发展到了3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
当初的人们可观看的电视内容并不多
但是,现有的压缩方案,比如H.264、MPEG-4等等仍然是非常落后的技术,也许你会说像苹果iTunes中的各种视频内容下载、天空台高清电视频道的编解码器等都使用H.264技术,但如今我们正在引进更高效率视频编码(HEVC,即H.265)却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HEVC压缩方案可以使1080P视频内容时的压缩效率提高50%左右,这就意味着视频内容的质量将上升许多,而且可以节省下大量的网络带宽,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4K视频、3D蓝光、高清电视节目内容。
视频压缩方案主要被运用在提高画面质量上
实际上,HEVC和H.264视频编码的差异是极小的,至少在主要性能上是相同的,它们都能使画面实际编码的画幅变得更大,比如从2K到4K、从4K到8K分辨率的变化,它们的目的是使得全高清视频的播放速率变得更快。Netflix公司在2013年的CES展会上已经演示过该技术。
各种4K高清设备都需要HEVC协议支持
HEVC可以被认为很快即将流行的协议标准,因为不管是3D蓝光播放器还是其他的一些流媒体播放器,它都急需一个新的编解码器,以达到播放4K内容的能力。非常可喜的是HEVC协议标准的整个框架结构已经被确定,它将在H.264标准2至4倍的复杂度基础上,将压缩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当然,新的编解码器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它们不支持大多数硬件,通常需要效率更高,更多的处理器来辅助,这意味着,如果有一个固件需要更新,而编解码器却跟不上升级速度的话,那么我们的电视机顶盒和蓝光播放机是无法播放HEVC编码内容的,需要等待解决方案出现后才能继续使用。
松下公司已明确支持HEVC协议标准
即便如此,世界上许多知名电视机品牌和媒体运营商依然将HEVC协议标准作为未来主要研发的媒体格式,比如松下公司就已经明确表态,要在其未来的4K电视及OLED电视上使用该协议。相信在不久之后,HEVC协议标准一定会以强劲的压缩效率表现,将视频压缩技术推向全新的高度,成为各电视和广播载体的标杆。
发展历史/HEVC
早在2004年,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开始研究新技术以便创建一个新的视频压缩标准。在2004年10月,H.264/ AVC小组对潜在的各种技术进行了调查。2005年1月VCEG的会议上,VCEG开始指定某些主题为“关键技术”作进一步研究。2005年成立软件代码库称为Key Technical Areas (KTA)用来评估这些新的“关键技术。KTA的软件是在联合模型(JM)基础上由MPEG和VCEG的视频组联合开发的,项目名称暂定为H.265和H.NGVC(Next-generation Video Coding),此项目在2010年最终演化为由VCEG和MPEG合资项目也叫做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按照NGVC的初步要求,在维持视觉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特率较H.264/MPEG-4 AVC的高中档(high profile),计算复杂度维持在比特率较H.264/MPEG-4 AVC的高中档的1/2至3倍之间。 “H.265” 只是作为 “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一个昵称。2009年7月,实验结果表明比特率相较于H.264/AVC High Profile平均降低20%左右,这些结果促使MPEG与VCEG合作发起的新的标准化工作。
2010年1月,VCEG和MPEG开始发起视频压缩技术正式提案。相关技术由视频编码联合组(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审议和评估,其合作小组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4月召开大会,一共有27个完整的提案。评价结果表明,一些提案在许多测试用例可以达到只用一半的比特率并维持H.264/AVC相同的视觉质量。在这次会议上,联合项目名改称为高效率的视频编码(HEVC),并且JCT-VC小组把相关技术集成到一个的软件代码库(HM)和标准文本草案规范,并进行进一步实验,以评估各项功能。
2012年2月10日,在美国圣何塞召开了第99届MPEG会议。MPEG组织和ITU-T组织对JCT-VC的工作表示满意,准备于2013年1月,同时在ISO/IEC和ITU-T发布HEVC标准的最终版本。
2013年1月26号,HEVC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主要特点/HEVC
HEVC草案设计,包括各种编码技术:
树状结构的预测和残差块分割
扩展预测块大小(最多为64×64)
变尺寸块变换(从4x4到32x32离散余弦变换,还有4x4离散正弦变换)
整数逆变换
基于多达33个方向的帧内预测与预测类型
基于模式依赖正弦/余弦变换
自适应运动矢量预测选择机制(AMVP)
Merge模式及基于Merge模式的Skip模式
基于空间和时间的运动矢量预测
多帧运动补偿预测
高精度运动补偿插值(亮度8tap,色度4tap)
去块滤波器
采样自适应滤波器 (SAO)
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
进度表
HEVC标准时间表如下:
2012年2月:委员会草案(完整的标准草案)
2012年7月:国际标准草案
2013年1月:国际标准最终草案(准备被批准为标准)
应用前景/HEVC
以视频网站为例,运营最大的支出成本就是宽带成本。一旦采用新型视频压缩标准以后,视频的带宽成本将大幅降低,“动画片的带宽成本将降至现有成本的1/3,普通影视作品将降至现有成本的一半。”
电影、动画片等视频经HEVC视频压缩服务后,手机用户观看在线视频不仅流量耗费大大减少,且下载速度会更快,画质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线观看也会更流畅,不会老是卡机。
数字视频的超高清潮流奔腾向前,帧率从30 fps向60fps、120fps甚至240fps进发,与此同时,物理媒介日薄西山,内容正通过有形无形的网络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终端设备上传递。高度密集的数据给带宽和存储带来巨大挑战,当前主流的H.264开始不敷应用,而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似乎成为了数字4K时代的“救世主”。
H.265又称为HEVC(全称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率视频编码,本文统称为H.265),是ITU-T H.264/MPEG-4 AVC标准的继任者。2004年由ISO/IEC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和ITU-T 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VCEG)作为ISO/IEC 23008-2 MPEG-H Part 2或称作ITU-T H.265开始制定。第一版的HEVC/H.265视频压缩标准在2013年4月13日被接受为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正式标准。
理论上H.265比H.264效率提高30-50%(尤其是在更高的分辨率情形下),但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H.265的改变
H.265重新利用了H.264中定义的很多概念。两者都是基于块的视频编码技术,所以它们有着相同的根源,和相近的编码方式,包括:
1、以宏块来细分图片,并最终以块来细分。
2、使用帧内压缩技术减少空间冗余。
3、使用帧内压缩技术减少时间冗余(运动估计和补偿)。
4、使用转换和量化来进行残留数据压缩。
5、使用熵编码减少残留和运动矢量传输和信号发送中的最后冗余。
事实上,视频编解码从MPEG-1诞生至今都没有根本性改进,H.265也只是H.264在一些关键性能上的更强进化以及简单化。
当你考虑“只是在普通互联网上传输4K内容,还是要实现最好的图像质量”之时,就要先厘清“更多的压缩”和“更好的压缩”这两个概念。如果只是更多的压缩,4K和超高清不一定要保证比今天的1080p或HD做到更好的图片质量。更好的压缩则意味着更聪明的压缩,面对同样的原始素材,更好的压缩会以更好的方式,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令数据量减少。更多的压缩很容易,而更好的压缩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好的技术,通过更智能的算法来处理图像,在维持质量的同时保持更低的比特率,这正是H.265所要做的。
如何实现更好的压缩,举例来讲,我们通常会发现在很多的图像素材里,如视像会议或者电影的很多场景中,每一帧上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改变太多,视像会议中一般只有讲话者的头在动(甚至只有嘴唇在动),而背景一般是不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做法不是对每一帧的每一个像素编码,而是对最初的帧编码,然后仅对发生改变的部分进行编码。
H.265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向着“更好的压缩”迈进。
图像分区
H.265将图像划分为“树编码单元(coding tree blocks, CTU)”,而不是像H.264那样的16×16的宏块。根据不同的编码设置,树编码块的尺寸可以被设置为64×64或有限的32×32或16×16。很多研究都展示出更大的树编码块可以提供更高的压缩效率(同样也需要更高的编码速度)。每个树编码块可以被递归分割,利用四叉树结构,分割为32×32、16×16、8×8的子区域,下图就是一个64×64树编码块的分区示例。每个图像进一步被区分为特殊的树编码块组,称之为切割(Slices)和拼贴(Tiles)。编码树单元是H.264的基本编码单位,如同H.264的宏块。编码树单元可向下分区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预测单元(Prediction Unit,PU)及转换单元(Transform Unit,TU)。
每个编码树单元内包含1个亮度与2个色度编码树块,以及记录额外信息的语法元素。一般来说影片大多是以YUV 4:2:0色彩采样进行压缩,因此以16 x 16的编码树单元为例,其中会包含1个16 x 16的亮度编码树区块,以及2个8 x 8的色度编码树区块。
编码单元是H.265基本的预测单元。通常,较小的编码单元被用在细节区域(例如边界等),而较大的编码单元被用在可预测的平面区域。
转换尺寸
每个编码单元可以四叉树的方式递归分割为转换单元。与H.264主要以4×4转换,偶尔以8×8转换所不同的是,H.265有若干种转换尺寸:32×32、16×16、8×8和4×4。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更大的转换单元可以更好地编码静态信号,而更小的转换单元可以更好地编码更小的“脉冲”信号。
预测单元
在转换和量化之前,首先是预测阶段(包括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
一个编码单元可以使用以下八种预测模式中的一种进行预测。
即使一个编码单元包含一个、两个或四个预测单元,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帧间或帧内预测技术对其进行预测,此外内编码的编码单元只能使用2N×2N或N×N的平方划分。间编码的编码单元可以使用平方和非对称的方式划分。
帧内预测:HEVC有35个不同的帧内预测模式(包括9个AVC里已有的),包括DC模式、平面(Planar)模式和33个方向的模式。帧内预测可以遵循变换单元的分割树,所以预测模式可以应用于4×4、8×8、16×16和32×32的变换单元。
帧间预测:针对运动向量预测,H.265有两个参考表:L0和L1。每一个都拥有16个参照项,但是唯一图片的最大数量是8。H.265运动估计要比H.264更加复杂。它使用列表索引,有两个主要的预测模式:合并和高级运动向量(Merge and Advanced MV.)。
在编码的过程,预测单元是进行预测的基本单元,变换单元是进行变换和量化的基本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分离,使得变换、预测和编码各个处理环节更加灵活,
去块化
与H.264在4×4块上实现去块化所不同的是,HEVC的只能在8×8网格上实现去块。这就能允许去块的并行处理(没有滤波器重叠)。首先去块的是画面里的所有垂直边缘,紧接着是所有水平边缘。与H.264采用一样的滤波器。
采样点自适应偏移(Sample Adaptive Offset)
去块之后还有第二个可选的滤波器,叫做采样点自适应偏移。它类似于去块滤波器,应用在预测循环里,结果存储在参考帧列表里。这个滤波器的目标是修订错误预测、编码漂移等,并应用自适应进行偏移。
并行处理
由于HEVC的解码要比AVC复杂很多,所以一些技术已经允许实现并行解码。最重要的为拼贴和波前(Tiles and Wavefront)。图像被分成树编码单元的矩形网格(Tiles)。当前芯片架构已经从单核性能逐渐往多核并行方向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芯片实现, H.265 引入了很多并行运算的优化思路。
总而言之,HEVC将传统基于块的视频编码模式推向更高的效率水平,总结一下就是:
-可变量的尺寸转换(从4×4 到32×32)
-四叉树结构的预测区域(从64×64到4×4)
-基于候选清单的运动向量预测。
-多种帧内预测模式。
-更精准的运动补偿滤波器。
-优化的去块、采样点自适应偏移滤波器等。
关键编码特征比较
与之前从H.261到H.264的其他标准相比,H.265的显著改善不仅表现在帧间压缩领域,还表现在帧内压缩方面。由于可变量的尺寸转换,H.265在块压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增加压缩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视频编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内容的依赖性很高。众所周知,有静态背景的和高亮的低动态场景可以比高动态、黑场的图片进行更多的压缩。所以对于像H.264这样的现代化编解码器来说首要解决的是最困难的场景/情境。例如,有细节的关键帧、高动态的“勾边(crisp)”图像、黑暗区域的慢动态、噪声/纹理等。
H.265在帧内编码方面效率更高,所以细节区域可以被编码得更好,在平滑区域和渐变区域也是如此。与H.264相比,H.265的运动估计和压缩更有效,而且在伪影出现前可以在更低的比特率上操作。好消息是,H.265产生的伪影更加“平滑”,质量的降低也非常协调,即便对非常激进的分辨率/比特率编码时,也观感良好。
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当处理黑暗区域的慢动态和噪声/纹理两种问题时,H.265的优势也会变成弱势。黑暗区域和噪声/纹理要求更精确的高频保留和更小的色阶变化。这通常被称之为编码的心理优化。
由于H.264使用小的转换,可以轻松将量化误差变成特征/细节,虽然与原始内容不同,但是感觉上“近似”。接近原生频率范围的误差生成可以通过小的边界转换来阻止,因此也更加可控。而更大转换的H.265要使用这种方式则会更加复杂。
H.265编码视频的存储依然是个问题,即使蓝光光盘协会正在寻求一个能够在蓝光光盘上存储4K视频的解决方案。只有至少达到100GB容量的光碟才能存储H.264编码的蓝光4K电影。而另一方面,即使H.265编码和芯片部件已经准备就绪,但是仍然缺少支持4K内容的存储和重放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兼容现有的蓝光标准。这也是H.265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挑战。
当你考虑“只是在普通互联网上传输4K内容,还是要实现最好的图像质量”之时,就要先厘清“更多的压缩”和“更好的压缩”这两个概念。如果只是更多的压缩,4K和超高清不一定要保证比今天的1080p或HD做到更好的图片质量。更好的压缩则意味着更聪明的压缩,面对同样的原始素材,更好的压缩会以更好的方式,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令数据量减少。更多的压缩很容易,而更好的压缩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好的技术,通过更智能的算法来处理图像,在维持质量的同时保持更低的比特率,这正是H.265所要做的。
如何实现更好的压缩,举例来讲,我们通常会发现在很多的图像素材里,如视像会议或者电影的很多场景中,每一帧上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改变太多,视像会议中一般只有讲话者的头在动(甚至只有嘴唇在动),而背景一般是不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做法不是对每一帧的每一个像素编码,而是对最初的帧编码,然后仅对发生改变的部分进行编码。
在H.265大步向前的同时,谷歌VP8的继任者VP9也已推出,同样在VP8的基础上号称编码效率提高50%,支持8K内容。VP9是一个开源和免费的规格,是WebM架构的一部分。谷歌已经在Chrome浏览器和YouTube中整合支持VP9。
与H.265在表面上类似,它同样可以抓取64×64个超级块。但265不同的是,它不一定是平方形式的,所以它可以以64×32或4×8的块来采样,实现更大的效益。但另一方面,它只有10个预测模式来重建它们。
两者都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现有这些格式,尽管实现了相近的文件尺寸,有初步的报告认为,H.265有更高的图像质量,而VP9对于流媒体来说更加可靠。H.265更大的预测模型实现了边缘可视化,而VP9实施更严格的编码规则,似乎可以让流媒体更加连贯和可靠。
H.265与VP9的比较有一点类似于HDMI与DisplayPort的比较。后者以版权免费的方式去争取一席空间,但是前者的无处不在的应用意味着它会有更广泛的行业支持。这也是之前H.264轻松打败VP8的原因。
与此同时,第三个压缩格式也在规划之中,Xiph.Org基金会开发了“Daala”,虽然它还比较遥远,但是Xiph称其将是性能超越H.265和VP9的新一代规格。
高像素数量导致需要更复杂的编解码器来最小化带宽需求。持续连接PC或TV,平滑处理4K信号的最小码流是20Mbit/s,例如Netflix要求用户的互联网连接至少提供持续的25Mbit/s带宽量。20到25Mbit/s代表带宽的巨大改善,原生的、非压缩的4K视频需要在60Mbit/s的带宽上才会有好的表现。
对于大多数的行业应用来说,H.265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之一,但是也要付出一定代价:显著增加的算法复杂性据说需要10倍目前2K部署所用H.264编解码器的计算能力来支撑,而提供这种能力所需的硅也远非一个简单的商品条目。
很多制造商希望在上游芯片和IC技术供应商的努力之下,解决成本和功能不平衡的问题,让H.265快速取代H264。就目前来看,H.265在广电领域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但是否也会成为专业应用领域的主流规范还存有疑问。因为安防监控领域等专业领域不仅受制于上述挑战,而且还要看终端用户。对于项目化的专业用户和需要监控的一般消费者而言,平安城市、交通检测和银行监控这类专业用户需要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系统。他们中大多数已经在使用现有的技术,对于是否采用H.265还心存犹豫,这就需要更长的验证周期。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家庭、商店用户等消费者需要低安装成本,因此更加倾向于采用新技术。基于这个原因,H.265可能首先在中小企业应用中获得成功,并在消费者市场获得认可。如果H.265标准快速成熟,其压缩效率比H.264提升50%,它就能够节省20%的投资,保证更高的性能和更替的网络和系统建设成本。
H.265/HEVC编码技术及画质对比(与H.26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就能收到加倍的功效,对于这样的功绩,往小了说人们喜闻乐见,往大了说则是人类进步的真实体现。近年来,科技领域就有一项“事半功倍”的好事——H.265视频编码技术,这项技术得到苹果iPhone6/Plus公开支持,前景甚好。今天,我们不仅会探究H.265视频编码技术,同时也会通过大量H.265片源进行画质对比,为读者们交上一份完整的测试报道。
H.265/HEVC编码技术及画质对比
H.265视频编码技术号称“仅需原先的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这是iPhone6/Plus支持H.265视频编码的重要原因,通过蜂窝数据进行H.265FaceTime视频通话,降低带宽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体验,还能为用户节省一半的流量费用。再者,互联网视频已经崛起,目前10M带宽也未必能够流畅观看1080p在线视频,一旦互联网视频通过H.265进行编码压缩,观看不畅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
三星HU9800曲面UHD电视支持HEVC(H.265)编码技术
通过最实际的两个例子就能知道H.265视频编码的巨大好处,结局往往是运营商和用户取得双赢,因此H.265编码技术也得到了行业内的支持。年初三星发布的曲面UHD旗舰——HU9800就已经支持H.265编码技术,随后小米电视2、乐视TV超级电视(参数图片文章)新品亦宣布支持。通过努力,评测工程师手中掌握有不少基于H.265视频编码的视频内容,并准备好同一片源的H.264视频内容,以便真刀真枪的进行对比实测体验。
第2页:H.265(HEVC)编码技术解析
H.265(HEVC)编码技术解析
具体的对比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H.265视频编码技术。H.265编码技术由中国华为公司主导,拥有H.265编码的核心专利技术,2012年8月爱立信推出首款H.265编码器,2013年2月国际电信联盟(ITU)规范通过H.265标准审核,将其命名为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高效视频编码),因此,严格来说HEVC是H.265编码的正式命名。
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高效视频编码)
HEVC编码技术整合成CU、PU、TU三个编码单元
HEVC编码技术承袭现有的H.264编码技术,包含帧内预测(intraprediction)、帧间预测(interprediction)、转换(transform)、量化(quantization)、去区块滤波器(deblockingfilter)、熵编码(entropycoding)等模块,全新HEVC编码技术为提升压缩率,将这些模块整合成3个单元,分辨率是编码单元(codingunit,CU)、预测单位(predictunit,PU)和转换单位(transformunit,TU)。
H.264编码技术的编码单位,每个宏块固定为16×16像素,而HEVC编码技术的编码单位较为灵活,最小可以实现8×8像素编码,最大可以实现64×64像素编码。H.264帧内预测模式支持8种方向调节,而HEVC帧内预测模式支持多达33种方向调节,且提供比H.264编码技术更好的矢量预测计算方法和动态补偿处理效果。
HEVC编码技术大幅提升压缩比
HEVC全新的编码方式有效提升了视频压缩率,仅需原先的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众所周知,视频编码的码率是可以灵活控制的,以相同的视频质量为基准,HEVC编码技术相比H.264编码技术能够在视频容量减少大约39~74%,并且还能获得比H.264视频更好的信噪比(PSNR)效果。如此惊艳的表现势必巅峰整个显示产业。
第3页:4K/8K超高清亟需HEVC编码支持
蓝光4K编码标准
超高清4K电视(参数 图片文章)已经成为市场热门,尴尬的是,目前4K视频内容极为匮乏,消费者购买4K电视依旧只能观看1080p全高清视频,可谓大材小用。根据我们的经验,蓝光标准的发布奠定了1080p旷日持久的影响力,而4K视频想要有所作为,蓝光4K标准是极为重要的推助器。如果说H.264编码技术为1080p而生,那么HEVC编码技术则为蓝光4K而生。
蓝光4K标准/8K(SuperHi-Vision)均采用HEVC编码技术
HEVC编码技术有着惊人的压缩率,加上灵活的宏块像素技术,这对于ultraHD4K/8K超高清分辨率极为重要,即将于2015年春季正式出台的蓝光4K(3840×2160)标准将会采用H.265/HEVC编码标准,HEVC编码技术能够大幅降低蓝光4K光盘的容量需求,对于推进4K产业发展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随着蓝光光盘技术的不断演进,HEVC编码格式有望影响未来的8K(7680×4320)标准。
网络视频将由HEVC编码主导
HEVC编码大幅提升网络视频画质
HEVC编码技术“事半功倍”的压缩率还能够在互联网在线视频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举例例子,用户家中10M网络带宽观看H.264720p网络视频体验出色,观看H.2641080p网络视频则卡顿严重,通过HEVC编码后的1080p的网络视频,则可以在10M网络带宽下流畅观看(H.264720p/HEVC1080p带宽需求接近)。因此,HEVC编码技术在同样的网络带宽下有效提升网络视频的画质表现。
HEVC编码技术为iPhone用户节约流量费用
iPhone6/Plus官方支持H.265(HEVC)编码技术——截取苹果(中国)官方网站
苹果FaceTime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视频通话技术,支持Wi-Fi和蜂窝数据连接,蜂窝数据不同的地点接收到的信号不同,数据传输不如Wi-Fi稳定,通过HEVC视频编码可以大幅降低蜂窝数据需求,相比以往FaceTime视频通话可获得更出色的体验,更重要的是HEVCFaceTime可大幅降低iPhone用户的流量费用,如果您已经购买了最新款iPhone6/Plus手机产品,建议在通用设置中将FaceTime选项设置为H.265/HEVC格式。
第4页:HEVC编码文件:1080p容量差距3倍
HEVC视频文件容量:HEVC/1080p容量小于H.264/720p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HEVC编码技术的技术解析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没关系,我们只需知道HEVC编码技术“仅需原先的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即可,那么HEVC视频文件的压缩率真的有如此惊人吗?一起来看看。
720p(H.264)/1080p(H.264)/1080p(HEVC)对比测试素材
笔者为这篇评测准备了《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极品飞车》和《超凡蜘蛛侠2》三部电影的完整版文件,通过Windows7系统自带的文件属性查看容量,重要信息红边框标出,同时用文字信息标注格式和容量。上图将所有文件Ctrl+All总容量显示为68.5GB(特别说明:以上视频均为测试素材,均已删除)。
《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视频文件容量对比
《极品飞车》视频文件容量对比
《超凡蜘蛛侠2》视频文件容量对比
可以看到,三部电影的HEVC视频文件容量不仅大大小于同为1080p的H.264视频文件,甚至还要小于H.264/720p视频文件。为了更直观的体现三种格式视频文件容量上的差异,具体看下表:
文件容量对照表
前面我们说过,H.264编码技术的编码单位,每个宏块固定为16×16像素,而HEVC编码技术的编码单位较为灵活,最小可以实现8×8像素编码,最大可以实现64×64像素编码。H.264帧内预测模式支持8种方向调节,而HEVC帧内预测模式支持多达33种方向调节,因此,H.264编码下的720p文件容量大约是1080p文件容量的一半,比较固定。
相比之下,HEVC视频编码文件的容量比较灵活,以《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为例,同为1080p分辨率编码,H.264/1080p文件容量几乎是HEVC编码文件的3倍,HEVC编码文件甚至只有H.264/720编码的2/3大小,相当的惊人。《极品飞车》和《超凡蜘蛛侠2》亦是如此,只不过幅度没《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那般夸张。
第5页:三种格式画质对比:720p遭屠杀
三种格式画质对比:720p遭屠杀
从容量对比来看,HEVC视频编码技术毫无悬念的取得了胜利,三种格式容量对比,HEVC格编码文件容量远远小于H.264/1080p编码文件,甚至小于H.264/720p编码文件。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请特别注意标注红框内的图像信息差异,结果一目了然。
《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三种格式画质对比
《极品飞车》三种格式画质对比
《超凡蜘蛛侠2》三种格式画质对比
通过对比,墙上的文字、名片上的文字以及人物脸部的特写来看,分辨率处于劣势的720p显得力不从心,画面较为模糊,尤其是名片上的文字信息几乎无法识别,相比之下,两种不同1080p格式文件画面要锐利许多。从色彩的角度来看,三种格式比较接近,不过720p色彩过渡略显生硬,没有1080p显得自然。重点要说的是,HEVC/1080p编码不仅画质远远高于H.264/720p,容量却更为小巧。由此可见,HEVC编码并未因提升图像压缩率而牺牲画质,表现绝赞。
第6页:点对点图像比较:HEVC表现惊艳
点对点图像比较:HEVC表现惊艳
H.264/720p编码格式在HEVC/1080p编码格式面前溃败的十分彻底,因此两者之间更多的比较已无意义。抛开容量差异不说,从初步对比的结论来看,H.264/1080p编码格式和HEVC/1080p编码格式的最终画质十分接近,那么HEVC/1080p编码格式的画质果真达到H.264/1080p水准了吗?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点对点”图像信息再次进行对比核实。
《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1080p点对点图像比较
《极品飞车》1080p点对点图像比较
《超凡蜘蛛侠2》1080p点对点图像比较
尽管笔者也希望能够找到H.264/1080p编码格式和HEVC/1080p编码格式的画质差异,HEVC编码技术号称“仅需原先的一半带宽即可播放相同质量的视频”这句话并没有半点吹嘘,通过1080p点对点图像进行细致的比较,两者之间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差异,不得不说HEVC编码技术有着极其强悍的编码实力。
第7页:HEVC编码文件容量“减半”的秘密
HEVC编码技术的秘密:降低码率
同样1080p分辨率下,HEVC编码文件容量不足H.264编码文件的一半,更为先进的编码技术自不必说,然而容量直接减半的关键还在于视频码率的降低。以下是三部电影H.264/1080p以及HEVC/1080p编码格式的解码信息。
《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解码信息
《极品飞车》解码信息
《超凡蜘蛛侠2》解码信息
标注的红框内有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CPU使用率,另一个则是视频解码器和码率信息。从CPU使用率来看,H.264/1080硬解和HEVC/1080p硬解区别不大,HEVC编码格式的CPU使用率仅仅是略高于H.264编码格式,最新版完美解码播放器对HEVC编码格式的支持十分到位(后续我们会试试终极解码以及其它的播放器)。
完美解码解码信息中的解码器显示,H.264解码器为H.264,HEVC解码器为HEVC。而更重要的是,三部电影的HEVC编码格式的码率大约只有H.264编码格式的一半,甚至不足一半。比如《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码率对比是7411:3000;《极品飞车》码率对比是942:665;《超凡蜘蛛侠2》码率杜比是9826:4705,这才是HEVC编码格式容量大幅降低的关键所在。
第8页:HEVC竞争对手(WebM)及发展前景
HEVC编码技术直接竞争对手——GoogleVP8/WebM
文章最后,我们回顾两个重要的时间点,有关H.264和HEVC编码技术。早在1999年,H.264编码技术已比较完善,然而,国际电信联盟(ITU)一直到2003年3月才正式审核通过H.264编码标准。2012年8月爱立信推出就首款了H.265编码器,半年后的2013年2月,国际电信联盟(ITU)规范以惊人的速度通过H.265标准审核。
GoogleVP8/WebM视频编码技术十分强大
为何H.264和HEVC编码技术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原因是HEVC编码技术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HEVC必须尽快建立标准来抗衡。这个对手就是GoogleVP8/WebM视频编码技术,GoogleVP8/WebM编码技术主要针对HTML5和云播放领域,Google旗下的YouTube视频网站已采用VP8/WebM编码技术进行编码,考虑到YouTube的强势,GoogleVP8/WebM编码技术是HEVC编码技术不得不重视的对手。
所幸的是,在家电领域,目前Google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三星、索尼、LG、夏普、松下、苹果等国际巨头的支持HEVC编码技术有着相对光明的前景。2015年春季,一旦蓝光4K标准确定采用HEVC编码格式(几乎板上钉钉),那么HEVC编码格式的未来将无需担忧。
HEVC视频编码已经开始造福百姓,并将持续影响着整个视频产业
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高效视频编码)
国内的搜狐视频和迅雷视频已经开始采用HEVC编码技术进行视频处理,力求用户可以获得流畅的高品质视频体验。目前许多高清论坛也有将经典电影内容“洗版”HEVC编码的趋势,此举可为高清收藏控提升可观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展望未来,无论是即将出台的蓝光标准还是未来的8K超高清技术,更是离不开HEVC编码技术的支持。综上所述,HEVC编码技术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影响着整个视频产业。
以上就是(HEVC)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