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名称由来

由于音译的问题,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设计公司——“波尔舍”,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保时捷”,而斐迪南就是以保时捷创始人斐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Porsche,也常被翻译为斐迪南·保时捷或者斐迪南·波尔舍)的名字命名的。顺道提一点,现今很多德国名车的制造商,二战时同时都在制造军备,如奔驰(军用卡车)、欧宝(军用卡车、坦克)、宝马(军用摩托,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大众(常见于前线的指挥官吉普车)等。

生产公司

保时捷公司的VK4501(P)样车被否决时,公司的生产线已经在生产VK4501(P)的底盘。未定型,先生产,这恐怕也是战时体制的特点。这些底盘处于不同工序阶段,有的已全部完成,有的还在生产线上,共90辆。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些底盘,公司的总设计师保时捷博士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保时捷博士和希特勒过往甚密,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便特批了这一建议。随后,保时捷公司利用这些底盘生产出90辆重型突击炮。在1943年2月6日的“总统会议”上,正式命名为“斐迪南”重型突击炮。斐迪南,是保时捷的名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希特勒对保时捷的器重。后来又改称为“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

“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生产从1942年11月份开始,由阿尔凯特公司组装,车体的编号为150011~150100。到1943年5月12日,完成了全部90辆的生产任务。这些坦克歼击车随即被派往库尔斯克前线。在突破苏军防御的战斗中,“斐迪南”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后方地域被优势的苏军坦克包围,损失惨重。“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还在苏德战场的其他战役中和意大利战场上投入使用,声誉不错。

技术参数

“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战斗全重为68吨,车全长8.14米,车体长6.8米,车宽3.38米,车高2.97米,车底距地高483毫米。乘员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机电员和2名装填手。从总体布置上看,车体前部是驾驶室,动力室居中,车体后部为具有较大空间的战斗室,主动轮后置。这种总体布置有它独到之处。由于火炮身管较长,尽管战斗室已经后移,但炮口仍然超出前甲板1.22米,这一点对战车过障碍不利。战斗室顶部有车长指挥塔,车长可以站在指挥塔内,探出半个身子观察目标和行驶路线。车体后部有1个较大的圆形舱门,乘员上下车主要通过这个舱门。

主要武器:装备1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Pak43型88毫米加农炮,火炮全长6 686毫米,身管长6 300毫米,长径比为71倍口径,总重量2200千克。火炮高低射界为-8~+14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4度,手动操纵。炮口处有两级炮口制退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

所用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55发(后期的为50发)。其中,穿甲弹20发,榴弹35发(后期的为30发)。炮弹的初速为:被帽穿甲弹1 000米/秒,普通穿甲弹1130米/秒,榴弹750米/秒。发射被帽穿甲弹时,最大射程达5000米,在500~2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30度倾角的159~207毫米厚的钢装甲;在28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T-34坦克的主装甲,或在3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主装甲。这在二战中期,算得上是“超一流的火炮”了。

令人奇怪的是,运往库尔斯克战区的“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竟然未装机枪,结果,在苏军步兵逼近攻击时显得束手无策,损失严重。因此,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人将剩下的50辆“斐迪南”式都装上了MG34型7.92毫米机枪,由机电员操纵射击。这种机枪的最大射程达4572米,最大射速达900发/分钟,为链式供弹,携机枪弹3000发。

乘员武器:乘员个人携带武器为2支9毫米冲锋枪,弹仓供弹,射速为500发/分钟和180发/分钟两种,有效射程183米,最大射程1692米。

动力装置:“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动力装置为2台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每台发动机的气缸排量为11.867升,缸径105毫米,活塞行程115毫米,最大功率为2×320马力。这是一种双套动力—传动装置布置方案,也就是说,有2台发动机、2台发电机和2台电动机,每套分别驱动一侧的主动轮。这种布置方式在其他坦克和自行火炮中很少见。到底波尔舍博士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布置方案,现已无从,考证。估计波尔舍博士对电传动装置情有独钟是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在“鼠”式超重型坦克上能采用电传动装置,那么,在“稍小型”的“斐迪南”式突击炮上采用电传动装置,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像“鼠”式超重型坦克那样采用一套发动机—发电机系统,势必使整个坦克太长。再说,采用电传动装置,可以使电动机的位置灵活布置。这种“发电机在前,发动机居中,电动机在后”的布置方案就很有创意。双套——动力—传动装置布置方案的缺点是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差。由于两侧履带的行驶阻力不可能完全一致,当一侧地面阻力增大时,就要求增大这一侧的动力和扭矩。从二战时的技术水平看,想保持两侧履带的卷绕速度一致是相当困难的。不过,从当时留下来的纪录影片看,“大斐迪南”并没有“扭秧歌”,说明这一缺点还不算严重。以上这些简要分析,仅是笔者的一管之见,供兵器“粉丝”参考。

这套电传动装置具有连续自动变速和转向的功能,这也是电传动装置的最大优点之一。电传动装置的操纵性好,当发电机的电压一定时,只要控制发电机的电流,便可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单台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60千瓦,最大输出电流800安。这套电传动装置有3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通过主控制柜上的“发电机控制开关”来完成,比起操纵一般的机械式变速箱要轻松得多。理论上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和无级转向。电传动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较大,造价较高,这也是时至今日电传动装置在坦克和战车上仍是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不过,电传动装置是当今坦克和装甲战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车上有2个燃油箱,总容量为1080升。该车的最大行程为150千米,在战斗情况下,仅能跑90千米。它的最大速度仅20千米/小时,比“虎”式的38千米/小时还要慢。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斐迪南”式和“虎”式底盘差不多,而最大速度相差近一倍?这个问题很“专业”。一般说,影响战车最大速度的首先是单位功率的数值。比较可知:“斐迪南”式的单位功率为:640/68=9.4马力/吨,而“虎”式的单位功率为700/57=12.3马力/吨,二者相差达30%。另一方面,“斐迪南”式上采用的是电传动装置,而二战时期,发电机的效率约为90%,电动机的效率约为85%,总效率约为76%。相反,机械式变速箱的总效率可以达到88~90%。单位功率没人家高,机械效率又比人家低,“斐迪南”不如“虎”跑得快,也就不难理解了。机动性差,成为“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重大缺点。

“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行动部分也很有特色。每侧有6个负重轮,每2个为1组,连接2根纵向扭杆。这种成组纵向扭杆的悬挂方式很有创造性,它可以少占用车内的空间,结构也比较紧凑,缺点是动行程较小,抗冲击的能力也要差些。

诱导轮的结构和布置也很有新意。一方面,将诱导轮的位置调的较高,有利于克服障碍物;另一方面,诱导轮制成带齿的,十分罕见,其优点是可以防止履带“掉链子’,但是,其缺点是增大了履带的摩擦损失。

“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防护性能也相当出色。其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可以抵御盟军任何坦克的攻击。战斗室的正面为单一装甲板(200毫米),驾驶室正面为双层装甲板(100毫米+100毫米),铆接结构,侧面及后面为80毫米;战斗室上面为30毫米,车体底面前部为50毫米,后部为20毫米。除了正面装甲“厚度超群”之外,其余部位还是“有隙可击”的。盟军的坦克和步兵常常绕到“斐迪南”式侧面和后面“群起而攻之”。看来,“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命运并不比“虎”式坦克强多少。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另类的“斐迪南”

与二战时期的大多数坦克歼击车相比,“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很有点“另类”。像电传动装置、主动轮后置、带齿的诱导轮,后置的战斗室、独特的成组纵向悬挂装置、开始时没装机枪等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这些方面,充分显示出波尔舍博士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设计风格。当然,这里面有成功,有失败,这些就留给读者自由思考了。

主要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65000kg

车长 8.14m

车宽 3.38m

车高 2.97m

最大速度 3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70/121 km

乘员 6人

火力装备 88mm Pak 43/2;2x7.92mm MG34

弹药 88mm:50发;7.92mm:600发

装甲 20-200mm

爬坡度 22?度

通过垂直墙高 0.78m

越壕宽 2.64m

涉水深 1.00m

奔驰在库尔斯克草原的巨兽“斐迪南”

“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在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中首次亮相。会战开始之际,德军莫德尔元帅麾下的第9集团军刚刚装备的崭新的90辆“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全部开赴前线,作为德军的重头武器,“斐迪南”式充当了“攻城槌”的作用。库尔斯克会战之初,在德军突破苏军防御阵地的战斗中,“斐迪南”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重型坦克歼击车具有无敌的装甲和71倍口径的88毫米火炮。它像一头出笼的猛兽,奔驰在库尔斯克大草原上……。然而,生长在俄罗斯的斯拉夫猎人们设下了一个个圈套,将这些猛兽逐个套住……”。这是“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生动的写照。在库尔斯克战役的中后期,苏军的坦克和步兵勇猛突击,在德军的后方阵地和“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来个“近战”,在侧面和后面攻击“斐迪南”的薄弱环节,每每奏效。更要命的是,运往库尔斯克战区的“斐迪南”式上未装机枪,在近战中无还手之力,损失惨重,看来1挺小小的机枪也是不容忽视的。

缺点

尽管“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火力强大,正面防护力超群,但它的薄弱环节仍然不少,除了机动性差之外,大体上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未装机枪。

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述及,影响相当大。作为补救措施,除了装机枪外,有时还要靠Ⅲ型坦克来配合作战。

第二,无线电台的噪声大。

这是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一类产生的电火花造成杂波干扰。这一缺点一直未能得到消除。

第三,药筒抽出不良。

尤其以发射榴弹时更为严重,曾有榴弹的药筒滞留药室的现斐迪南。这时要用撬杠和锤子才能抠出来,往往贻误战机。

第四,发动机的进排气隔栅结构不合理

容易混入泥土和炮弹破片,甚至造成电气设备故障。为此,乘员们往往是在现场另加上一块盖板,但制式装备不允许这样做。

第五,备件的位置不合理。

如车体右侧的工具箱太靠前,容易遭到破坏。

第六,发动机的故障较多。

由于“斐迪南”式是一个近70吨的大家伙,发动机的功率储备不够,往往超负荷运转,平均故障间隔期只有800摩托小时。

第七,行动部分部件的故障多,磨损快。

这是因为“斐迪南”式太重的缘故。

尽管“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它不失为二战中一款极富特色的装甲战斗车辆,尤其是它那独特的电传动装置,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其大胆的探索精神值得称道。“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

以上就是(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86%的人还看了:限韩令要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