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新版倚天屠龙记一个情节,道破张三丰对郭襄的隐秘情感

新版倚天屠龙记一个情节,道破张三丰对郭襄的隐秘情感

新版倚天屠龙记一个情节,道破张三丰对郭襄的隐秘情感

金庸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把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件融入到小说里,张三丰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关于张三丰具体活了多大岁数,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民间传说中有的说他活到200多岁,也有说法是活到140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张三丰很长寿,他的寿命比元朝存在的时间还长。这也无形间把《倚天屠龙记》的时间跨度拉的很长。

金庸作品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被称为“射雕三部曲”。不过相对于《射雕英雄传》的男女主角郭靖和黄蓉直接在《神雕侠侣》中作为副线人物贯穿始终,《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的关联性则没那么紧密,前者的主角杨过和小龙女不再出场,两部的故事靠郭襄串联,由郭襄上少林引出张君宝的出场,而郭襄仅出场两回后便悄然退场,到了第三回故事主线开始时,张三丰(张君宝)已九十岁了,《神雕侠侣》中的其他角色均已不在世。

《倚天屠龙记》前两回郭襄的故事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引首,也是该小说与《神雕侠侣》联系得最紧密的部分。然而或许是因为与后面张翠山、张无忌等人的主线故事关联性不强,在《倚天屠龙记》影视化历史上的八个拍全本小说的电视剧版本中,没有一版给到这整整两回内容应有的影像篇幅。不是直接删去,就是在回忆中用短短几分钟乃至几个镜头匆匆交代一下就略过了。原著中郭襄与张君宝的微妙关系也就没有得到过完整的呈现,不免遗憾。

在2019年新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原著前两回郭襄和少年张君宝的故事 也被跳过,但在张三丰带着张无忌去少林寺这一集中,除了张三丰向小无忌讲述自己当年和郭襄女侠的事迹以外,编剧还原创了一个情节:

无功而返的张三丰和张无忌在下山之后来到了集市上,张三丰在一个摊位上看到了一批铁罗汉,他拿起其中一个打拳的铁罗汉放在手心里把玩,对无忌说:“你看看,这个会打拳的罗汉多有意思啊!要不要咱们把它买回去啊?”

张无忌不解,说:“太师父,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喜欢这些玩意儿?”

张三丰心有所动,不无感叹的说:“恐怕是太师父很久没有下山的缘故了吧。”

原著中,郭襄第一次上少林寺时,临走前将自己十六岁生日时无色禅师送的一对铁铸的小罗汉送给了张君宝,却也给他留下了祸患——张君宝根据铁罗汉的架势练了几招武功招式,后来在郭襄第二次上少林时无意间使出,却被认为是偷学武功,遭到了少林高僧的追杀,幸而觉远大师用两只大铁桶提着他和郭襄逃跑了。而这对铁罗汉就成了郭襄和张君宝这段短暂缘分的见证。后来,张君宝创了武当派,起道号张三丰。

而新版电视剧中出现的打拳的铁罗汉虽未言明,熟悉原著的观众却知道对应的是郭襄送张君宝的铁罗汉,编剧借这个情节道破了张三丰心中对郭襄的思念,与原著前两回文本形成呼应关系,可谓巧妙。

不过实际上,张三丰对郭襄的情感多多少少还是来自于读者和观众怀着八卦心态的自行脑补,当不得真。如果说“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郭襄尚且有一些直接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她对杨过的情感不一般(但个人认为也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爱情),那么“一见郭襄误百年”认为张三丰因迷恋郭襄而终生不娶则更像是读者的一厢情愿,在书中找不到什么有力的证据。

有人过于执迷于去挖掘张三丰对郭襄的感情,还把张三丰七个弟子的名字串联成一首诗:

远桥之下泛莲舟,岱岩石上松溪流。

万仞翠山梨亭在,风过声谷空悠悠。

认为这是金庸在写张三丰对郭襄的思念,这确实是无稽之谈了。因为武当七名弟子在历史上却是存在。除了“殷梨亭”的原名是“殷利亨”(金庸明确在第三回结尾注明是因为名字与其他六人不类似才改了),其余六人都是历史上的原名,并非金庸起的,自然也就与小说情节无关了。所以,武当七侠的名字与郭襄是毫无关系的。

当然,小说的魅力在于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张三丰从十六岁下山后到就是大寿之间的故事,金庸先生并没有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所以,脑补无罪,只要不把它当作既定事实言之凿凿的误导他人,读者有自己的解读自由。

以上就是(新版倚天屠龙记一个情节,道破张三丰对郭襄的隐秘情感)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