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国工厂)
电影(美国工厂)
电影《美国工厂》荣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由史蒂文·伯格纳尔、茱莉娅·赖克特导演,该片以完全开放式的拍摄对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办的福耀汽车玻璃生产公司和中国福建福清市福耀汽车玻璃生产公司进行拍摄,前后历时四年之久。很佩服电影人的这种敬业精神,我们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这种敬业精神。导演在颁奖典礼上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时候非常感动,表示了对中国企业家曹德旺的感激之情。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在美国后工业时代的俄亥俄州中国企业家曹德旺接手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并在这里雇佣了2000名美国蓝领工人开设了新的生产汽车玻璃的福耀美国分公司,公司一度经历了从亏损到后来的盈利,美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企业发生的种种冲突,从努力留住员工到伴随着科技发展很多员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失业,对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德旺本人过去生活在落后的中国,那个年代能够听到蝉叫蛙鸣,看见田野上的鲜花小草,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但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楼大厦工厂林立,他反观内心,不断地叩问自己,办工厂究竟自己是给国家做出了贡献,还是在破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一种极大的失落。纪录片中美国福耀公司管理层的一些美国人来中国的福耀公司总部参观学习,老美看到中国的福耀玻璃公司管理有素,员工如此的卖力,精气神如此饱满,当时都看傻了,他们从中国的管理层和员工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见,一个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是多么的重要。看了这部电影,我对生产线上的中国员工更加肃然起敬,他们敬业、实干,秉着这样一种大国工匠的精神,如果所有企业都像这样,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你说呢?正如福耀公司的曹德旺先生所说,在美国办企业也是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越是一线,越是基层越重要,就好比是一个金字塔或者是盖楼房,只有把地基打扎实和牢固了,楼房才能越盖越高。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只有我们自身更硬朗了,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重。
在车间里,员工们在流水线上生产汽车玻璃的很多镜头拍的非常好,给人感觉非常的真实细腻,对生产环境,员工的表情,心理的刻画都通过员工的表述做了很细致地挖掘。无论做什么工作,把事情做好就是最重要的,其中对一个中国员工用镜头语言的描写和心理挖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电影音乐的响起,思念妻儿的情感加重,镜头给向了桌子上摆放着的自己两个孩子的照片,他坐在桌子上脚也搭在对面的凳子上,很放松的抽着烟,低头看着手机和自己的妻子发着微信聊着天,旁白的表述,泪水都藏在了肚子里,未曾让人看到过,曾几何时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这种思念让他忍不住落泪,迎着风的夜晚,手上拿着点着的香烟,抽的已经不仅仅是烟,烟火中蕴涵着孤独与寂寞,嘴里和鼻腔中吐出的烟伴随着思念飘散在夜晚冰冷的空气中,何时才能归故里,这是深心里浓浓的乡愁化做了对妻子和儿子的思念,夜深人静时,才倍感孤独,愈是想家,却只有以香烟为伴,来消解内心的情思,将孤独与思念融化在宁静的暗夜中。出门在外谁能不心酸不辛苦。这让我想起了2020年2月21日,在山东济南定点医院ICU工作的护士妈妈很多天没有回家,四岁的弟弟哭着喊着要见妈妈,6岁的哥哥有男子汉的担当开导着弟弟:“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世上不是妈妈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 六岁的哥哥说的真好,世上不是妈妈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各行各业的一线人员,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辛苦了。中国在海外企业工作的人员也辛苦了,感谢每一个为中国崛起而默默付出的中国人。这部电影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全球三亿七千五百万人失业。电影中失业的人们行走在街头,电影音乐响起,镜头语言用虚焦的表达非常符合情境表明了未来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失业的人们将何去何从?面对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不噤要思考: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未来将去向何方?我们盖了很多的高楼和建了很多的工厂,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得到满足,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全球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这些都发人深省,让我想起了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演讲,在1992年的时候,一个12岁的加拿大小女孩珊文·古立斯-铃木(SevenGullis-Suzuki)自己筹钱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联合国的峰会上做了五分钟的发言,铃木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青年环保斗士之一,从她很小的时候发表过演讲,主持过电视节目和写作,倡导环保并敦促大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作所为都要考虑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她的所想不正是企业家曹德旺内心的忧虑所在吗?铃木的人生梦想就是看见成群的野生动物,丛林和遍布鸟儿和蝴蝶的热带雨林。这个梦想不正和企业家曹德旺童年时,听到蝉叫蛙鸣,看到田野上鲜花盛开时心中的快乐相吻合吗?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电影(美国工厂))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