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德川家康 鸿鹄不可浮于表,隐忍方成真英雄

德川家康 鸿鹄不可浮于表,隐忍方成真英雄

德川家康 鸿鹄不可浮于表,隐忍方成真英雄

织田信长霸气地答道:“杀之不足惜。”最终一代枭雄中道崩殂。

丰臣秀吉自信地答道:“诱之自然啼。”最终虽取得天下,却没能保住江山。

德川家康谨慎地答道:“待之莫须急。”最终成就了万世大业。

不同于信长和秀吉都是出生在尾张国,德川家康则是出生在尾张南方的三河国。家康的本姓并非“德川”,而是“松平”。松平家是三河国当地的一个豪族,也是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三河国诸多小势力中的一股。

从地理位置上讲,三河国北接尾张国(织田家统治),东临远江国(今川家统治)。天时和地利,注定了家康这辈子不会平静,而是会不可避免地卷入战国的群龙之争。

家康的祖父是松平清康。松平清康少年有为,年仅12岁时,父亲隐退,清康就成了松平家的第七代家督。不久后,就带着家臣开始扩张松平家的势力。大概到了1533年左右,松平清康已经完全统一了整个三河国,成为了据有一国领地的大名。此时他才22岁。

22岁,织田信长在这个年龄时,尚未统一尾张国;而丰臣秀吉在这个年龄,更是忙着给人提鞋。相比于日后成为战国英豪的信长和秀吉,松平清康的成长速度实在太惊人了。故此,有人这样评价清康:“他如果能活到三十岁,便可以统一天下。”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少年得志大不幸”,松平清康就应了这句话。

1535年,清康携一统三河国的余威,率大军征伐尾张国的织田信秀,即信长的父亲。两军刚刚完成对峙,尚未开战时,由于误以为自己的父亲被清康无辜斩杀(事后证明这完全是误会),清康的家臣阿部弥七郎趁清康不备,从背后将其刺杀,所用的佩刀后来被称为“妖刀村正”。于是,这位传奇少年,就如此以24岁的年龄,戏剧性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Fate/Grand Order》中千子村正斩杀假德川之名的天草四郎,使用了这一典故

清康死后,年仅九岁的嫡子松平广忠继任家督。然而广忠的能力远不如他父亲,于是松平家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其所统治的三河国也成了周围两大势力织田家和今川家瓜分蚕食的对象。

如果说广忠对松平家做过什么贡献的话,那么最大的贡献,也就是生下了嫡长子竹千代(乳名),即日后的德川家康了。

然而幼年的德川家康,和他神一样的祖父相比,可以说默默无闻,甚至命途多舛。

竹千代出世时,松平家已经不复当年之盛,领地也多被蚕食。在周边两大强国织田和今川两家的压迫之下,松平家艰难地在夹缝中求取生存。而竹千代的父母所处的两大家族分别倾向于周边的两大敌国,幼年竹千代的命运,自然像是身处定时炸弹之旁,充满了随时起爆的可能。而这个不安定因素终于在竹千代两岁时爆发了。

1545年,竹千代父母家族势力决裂,父亲被迫与妻子离婚,投向今川家,年幼的竹千代从此与母亲分离。到了竹千代6岁时,竹千代在巧合之下又成了织田家的人质。

织田家掳走年幼的竹千代,是为了胁迫松平广忠倒向织田家,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巧的是,正因为被织田家掳走,反而使竹千代和在清州城的织田信长成了玩伴。两人虽然相差九岁,但却形影不离。

1549年,竹千代的父亲松平广忠突然去世,年仅24岁。这一突发事件,使织田、松平、今川三家的平衡被打破,三家的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广忠在世时,松平家一直是今川家的附庸,而如今广忠去世,如果拥立其尚在织田家为质的嫡长子竹千代即位为家督,那么松平家就不得不整体倒向织田家,变成织田家的附庸,这是今川家不能容忍的。

于是,在1551年,由于当时今川家的家督今川义元俘虏了信长的哥哥织田信广,8岁的竹千代再次被交换至今川家,开始了再一次的人质生涯。

竹千代在今川家,据说还是受到了很好的礼遇,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556年,今川义元为竹千代元服(成人礼),并把自己名字中的“元”字赐给竹千代,改名为松平元信。两年后,竹千代又改名松平元康,这次是把竹千代神一般的祖父松平清康的“康”字放到名字中去了,寓意着竹千代能够继承祖上的基业并发扬光大。

在古代日本,把自己名字中一个字赐予某人的做法是一种传统,类似于中国古代天子赐物,对于被赐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荣耀,从中也可以看出今川义元对竹千代的殷重笼络之心。从这点来看,此时的家康虽年幼却也胸怀大志,虽然前途茫茫,还是在一点一点做着人生的规划与准备。

自此,竹千代,这个曾经命运多舛的孩子,就以“松平元康”这样的姓名登上了日本战国的历史舞台。他将带领着松平家,一步步走向复兴,乃至取得整个天下。

德川家康像

1560年,今川义元率大军上洛,试图称霸诸侯。此战中,松平元康担任今川军的先锋大将。虽然今川家的大军在尾张国内屡战屡胜,但是随着今川义元本人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身亡,今川军顿时分崩离析,上洛失败,元康也被迫率军退回三河。这就是经典的“桶狭间之战”。

桶狭间战败后,不少松平家臣建议元康趁机独立,但此时的元康,却表现出了为人臣子的忠诚。他多次上书给今川义元的儿子氏真,要求整军再战织田家,给义元报仇,并且自愿出任先锋。无奈,此时的氏真根本无法控制今川家遭受重创后的局面,士卒离心,老臣出走,形势大乱,无法回应元康的请求。

不得已,元康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脱离今川家独立。1562年,织田信长派密使接触元康,希望能和他签订盟约。经过全面仔细的权衡,元康最终决定同意信长的邀请,亲自前往清州城,和儿时的玩伴织田信长,签订了战国时代最稳固、持久的“清州同盟”。同年,他把名字中当年今川义元赐给他的“元”字去掉,换为“家”字,正式改名为“松平家康”,这也标志着家康正式脱离今川家的掌控,开始成为一方独立的诸侯,这对于家康本人和整个松平家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

从那一刻起,家康带领着松平家,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结盟信长后,家康开始致力于三河国内的建设和统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1566年,家康统一了整个三河国。23岁的家康,终于复兴了祖父时代的基业。

同年,他得到了朝廷的敕封,正式成为三河守,即三河国的最高军政长官。此后,家康开始酝酿一件大事:改姓。

回顾一下家康的名字变化,从幼时的竹千代,到松平元信、松平元康,再到松平家康,每一次变动无不体现了家康的志向。日本古人非常重视名字,名字的改变意味着立场的改变,而改姓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这一点和中国人相似,如果更改姓氏,一定经过深思熟虑,胡乱出于各种目的改姓只会被人耻笑( 吕布吕奉先)。

经过一系列运作,终于在永禄九年的年底(1568年2月),得到朝廷的敕许,松平家康改姓“德川”。

那一年,德川家康25岁,风华正茂。他已经活过他祖父和父亲遇难时的年龄,迈出了自己新的步伐。

1568年,家康与武田氏结盟,于次年攻破了今川氏的远江国,并将今川氏真放逐。自此家康开始支配远江国,今川氏就此覆灭。此时距离义元阵亡仅仅过去了不到十年。这个原本坐拥三国、实力强大,被认为很有希望称霸天下的今川家,就消失在了战国时代的浪花之中。

家康东进的同时,信长也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1568年,织田信长奉足利义昭上洛之途,家康也向信长派遣了援军。当足利义昭以信长包围网的外交及战略包围织田信长时,企图以副将军一职来说服家康,然而家康拒绝了足利义昭,并继续协助织田信长。

1570年的信长包围网对清州同盟的对抗

1570年,织田氏和德川氏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氏、朝仓氏对垒,史称“姊川合战”。此战,德川军以少胜多击败朝仓军,又配合织田军击败浅井军,立下大功。

连连立功的家康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就是战国时期最为恐怖的一个敌人——人称“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

1572年10月,信长包围网的参与者之一武田信玄动员两万五千人意图上洛,途经家康的远江国。当时的家康无论是兵力、战略以及实力,都远远比不上信玄。此时的信长忙于对付近畿一带的反信长势力,无暇顾及自己;而家康又不愿放弃远江退回三河,故没有撤军,但也没有立刻出兵与武田对决,只能看着远江北部的城池一座座被信玄占领。

不久,当织田家援军到达时,离自己最近的二俣城也陷落了,家康所在的浜松城彻底暴露在武田信玄的面前。然而,就在武田军行军至浜松城北面时,突然掉转方向,北上前往三方原。德川军亦尾随至三方原,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两军已经在三方原完成布阵。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论用兵之妙几乎无人是信玄的对手,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援将平手泛秀战死。此战德川家死伤一千六百余人,多位家臣战死,家康甚至曾一度想要切腹。好在家康的部下分四批陆续扮成他的样子,吸引了信玄军兵力,最终在家臣的拼命保护下,家康死里逃生突围逃回浜松城。史称三方原会战。

三方原的惨败,给了家康当头一棒。甚至传闻家康遭武田军山县昌景追击时,曾一度被吓到在马背上拉了一裤裆。逃回城后,家康让人当场绘下自己愁苦的样子,称为“颦像”,作为日后激励之用。

武田信玄用兵如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清州同盟正面临全然败溃的危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实际上,武田信玄从甲斐出征时,就已经染病。至1573年2月,在攻占三河国的野田城不久后,他因为过于劳累,病情恶化,不能再指挥作战。由于主帅卧病,武田军不得不在连战连捷后,停下了西征的脚步,全军被迫休整。

至4月初,因为信玄的病情一直未见好转,武田军决意放弃上洛,返回甲斐国。许是天妒英才,4月12日,武田信玄尚未抵达甲斐国,就已病逝于信浓国的驹场。

战国第一名将离世,信长和家康总算长舒了一口气。武田信玄死后,“信长包围网”迅速崩坏。织田信长同年先后消灭了室町幕府以及朝仓义景和浅井久政,浅井长政父子。整体上威胁织田和德川的势力暂时消灭。战国大势趋于统一,而家康则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也加强着领内建设。

1575年,继承了武田家的武田胜赖率大军攻打家康的长蓧城。家康联合欲一口气扫平武田氏的信长,于长篠设乐原借火绳枪大破武田军,击毙武田家三位重臣,重创了武田家,也就是经典的长蓧之战。武田家因此而迅速衰落,再也无力对清州同盟构成威胁。

不过,随着两人实力的提升,信长和家康这对儿时的玩伴、现在的盟友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渐渐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人世间的事情,往往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强敌重压时,信长和家康能够生死相扶、共度难关,但是当外部压力开始减轻时,哪怕是战国时期最稳固的同盟,也会出现裂缝。

随着信长势力的急剧膨胀,原本平等的清州同盟,渐渐变成了德川家半从属于织田家。织田家的实力本来就比德川家强,信长也比家康年长,所以即使成了家臣,看上去家康似乎也没什么不满。

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不经意间,埋下了动荡的种子。

1579年,信长突然给家康一封书信,要他处死自己的正妻筑山殿和嫡长子德川信康,理由是有谣言说德川家康正妻筑山殿(血缘上是今川义元的甥女)联合儿子信康(德川家康嫡长子)欲叛变投靠武田家,且此母子二人对其妻徳姬(织田信长次女)态度恶劣。信长认为,于公于私,这对母子都对不起织田家,所以应该以死谢罪。

家康接信后,不顾众多家臣的强烈反对,派人杀死了三十八岁的妻子筑山殿,又逼二十一岁的嫡子信康切腹,平息了信长的怒火。家康的隐忍由此可见一斑。

家康本人真的对信长毫无二心,不惜处死自己的妻儿吗?并不。据传,家康在信康遭到信长“赐死”前夕,曾偷偷来看望父亲,也算是临终永别。信康哭诉甚多,但德川家康唯一的反应是:沉默。待信康最终见无望免死,大哭而去后,家康方才放声大哭——后人称为“雄狮之哭”。信康虽有错,但毕竟是家康的第一个儿子,是在他做人质时陪他多年的正室夫人的第一个儿子。但,家康除了在儿子走后一哭,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

乃至此后多年,直到德川家康逝世,他也始终忘不了长子信康。但他总不说出,只是独自承受其痛,默默咀嚼自己的疏忽与罪过。

回到1582年,织田信长发起“甲斐征伐”,联合众多大名讨伐武田家。在联军的打击下,强弩之末的武田家迅速崩溃,仅仅一个多月后,武田胜赖父子就在天目山自尽,甲斐武田家灭亡。

武田家灭亡后,信长下达“武田狩猎令”,即任何与武田家有关系的人,都要追杀,可见信长对武田家有多么憎恶。然而信长不会想到的是,一直坚定站在信长一边的家康,此时却悄悄藏匿了很多武田家的一门(即宗亲)和遗臣,为武田家保留了血脉,也暗中为自己积累了人才和声望。

不难猜到,当时的家康,已经开始暗中谋划着夺取信长的势力。

武田家灭亡后,信长因为家康的功绩,把骏河一国封给他,使德川家的领地达到了三河、远江、骏河三国,这正是自己曾经的主君——今川家鼎盛时期所拥有的领地。那年是1582年。

1582年,注定是日本战国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曾经被认为极有希望称霸天下的甲斐武田家以极为惨烈的方式灭亡;

这一年,织田信长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但随后便几乎戏谑般地突然陨落于本能寺;

这一年,明智光秀,这个智勇双全的军政奇才突然谋反,背上了弑主叛逆的恶名,最终兵败身死,留下可能是战国史上最令人不解的千古疑团;

这一年,丰臣秀吉趁着信长暴亡的乱局,精准地把握住了机会,巧妙地窃取了信长一生的果实,开启了自己事业的全新篇章。

和这些轰轰烈烈的变化相比,仅仅增加了一国领地的家康实在算不上什么。家康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进程中,默默地、冷静地、隐忍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此时,或许连家康自己都不知道,伴随着种种剧变,他的人生又将迎来新的拐点。

本能寺之变时,家康刚刚离开京都,在附近地区游览。惊闻信长被弑后,家康第一时间绕道回到了自己的领地,确保安全的同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随后,他机敏地利用这一混乱时期,发兵进攻武田家昔日的领地。在和同样觊觎武田家领地的北条家打了几仗之后,两家达成了和解,根据协议,德川家占据了原本是武田家的甲斐国和信浓国的一部分,家康成功地利用信长死后的混乱局面,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而之后丰臣秀吉通过种种手段取代了信长,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面对新的大哥,家康也曾经不服,和信长的次子联手反对过秀吉,但效果不太理想。也许是觉得时机尚不成熟,家康并没有坚持,而是和秀吉达成了和解,把次子送去秀吉那里做人质,和秀吉又形成了一种类似同盟的关系。

反观秀吉,在对待家康的问题上,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和家康达成同盟,他强烈希望家康成为自己的家臣,正式为丰臣家服务。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秀吉不惜强迫自己的妹妹离婚再嫁给家康,把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送给家康做人质,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秀吉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家康,于是,在1584年的10月,家康亲自赶赴大阪面见秀吉,正式成为了丰臣家的家臣。作为回报,秀吉给了家康极大的礼遇。家康在丰臣家的地位也非常高,这为他在秀吉身后攫取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康面对资历不如自己的秀吉,没有暴躁,而是认清形势,选择了隐忍合作,这也证明了家康具有成大事的野心和心态。而这种心态是信长和秀吉所不具备的。

成为丰臣家臣后,家康也参加了一些工作,包括参与了1590年对北条家的“小田原征伐”。此战过后,全日本统一听命于秀吉,家康也被转封到了原本属于北条家的关东地区,领有近七国的领土,石高大约是250万石(“石”是单位,读作“但”。石高制是当时日本计算土地产出的一种特别制度,一般来讲,石越高,大名的实力就越强)。而当时全日本的石高大约是1800万石,可见,家康一人已经几乎占据了全日本近六分之一的领土,完全是威震一方的强力大名了。

把家康转封到关东,此举看上去是将家康调离了他的老家三河国,是削弱他势力的做法,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关东却成了德川家真正的福地。德川幕府又被称为“江户幕府”,而那之后的二百六十五年也被称为“江户时期”,就是因为家康在转封到关东后,把居城设在江户城。而这座城市,在今天则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东京。

那一年,德川家康四十七岁。

随着军政的逐渐稳定,此时的丰臣秀吉,变得越发傲慢和昏庸,最典型的证据,就是他晚年发动的侵略朝鲜的那场战争,以至于大明王朝两次向朝鲜派遣援军,秀吉派上战场的自己的嫡系部队,和忠于丰臣政权的大名部队,全部损失惨重。几乎无人能够否定,就是那两场战争,成为了丰臣家灭亡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知为何,德川家康的军队,在两次入朝作战中,都没有被征调,当然也就因此保存了实力。在那场损兵折将、赔钱赔粮的战争中,家康的军队得以保存,这使得在秀吉身后,家康有能力和丰臣家一争高下。

1598年,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溘然长逝,留下了孤儿寡母和一帮强力家臣。虽然秀吉也尽力安排了身后事,想保住母子二人,但收效甚微。似乎老天对他的眷顾也到头了。

秀吉去世后,丰臣家迅速分裂成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和以德川家康为首的武断派,两派矛盾不断激化。而一年后,被秀吉嘱托监视家康,也是丰臣家唯一有能力压制德川家康的前田利家,也随着秀吉驾鹤西去。家康头上的最后一座大山也被清除了。

前田利家死后,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之间,几乎连个可以调停的人都没有了,两派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终在1600年,双方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关原之战”,全日本的大名或自愿或被迫地分成拥护德川家康的东军和拥护石田三成的西军。这实际上是拥护丰臣旧政权的诸侯,和拥护德川家康,希望他建立新政权的诸侯们之间的决战,是决定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乱世最终究竟由谁来结束的关键之战。

此战西军最初占据优势,但后来,由于内部出现叛变的部队而迅速溃败。石田三成在逃亡中被捕,最后在京都被斩首,支持丰臣家的势力受到毁灭性打击。

此时的局面,像极了当年信长突然暴亡以后。年仅八岁的丰臣秀赖就如同当年在襁褓中的织田秀信,而权势熏天的德川家康,则如同当年一手把持织田家的丰臣秀吉。在消灭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忠于丰臣家的势力后,全日本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家康取代旧主,成为全天下的主宰,正如同当年在消灭了反对秀吉的势力后,没人可以阻止秀吉一统日本一样。

1603年,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创建了江户幕府,以此来统治日本。江户幕府,也成为继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之后,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最为繁荣昌盛的幕府政权。德川家康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隐忍,在他六十岁那年,终于攀上了人生和事业的顶峰。

两年后的1605年,家康就把将军的宝座传给了自己的三儿子德川秀忠,自己则在骏府城(当年今川家的居城,也是家康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隐居。当然,谁都知道,这种隐居只是表面上的,家康仍然掌握着天下大权。

可以说,德川家康掌权之后,无论是在接班人的准备还是限制其他地方势力,加强幕府统治等等举措上,都比之前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考虑得长远得多。或许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或许是家康本人心思缜密的性格使然,可以说,直至家康去世,他一直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几乎没有犯过什么重大错误。也正因为如此,才为后来日本250多年江户时代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543年出生开始,家康就一直受制于各种力量。他先后在织田家和今川家做过人质,后来脱离今川家独立,却渐渐成为了织田家的附庸,在战场上被武田信玄打得屁滚尿流,还被迫杀了自己的妻儿。信长去世后,他又成了丰臣家臣,被转封到远离故土的关东。甚至秀吉死了,还派个前田利家来监视他。

而现在,经过漫长的隐忍,他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江山,坐上了俯瞰天下的高位。德川家康,这个昔日几度易主的质子,终于在拖死了所有的敌人之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全日本真正的主宰。

其实,家康的战略也很简单,一个字:等。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前田利家,这曾经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座大山,现在都被他的“乌龟大法”给熬死了,虽然他也已经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但上天还是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德川家家纹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儿子死在老子前面,便是不孝。”

因为他目睹了乱世的凶险,对父亲、祖父两代家主均二十四岁便被杀身亡有着太深的记忆。因此他说,人的第一要务便是“活下去”。这比我们读到的几乎所有关乎英雄豪杰的著作要真实得多。因此,他努力锻炼身体,平时每天都要骑马射箭,每年都要至少打猎一次(不是游乐,是练兵)。

于是,他,德川家康,在一个男人年过四十三岁就要称为“老年”的战国乱世,活了七十五岁高寿。此时的德川家康,便似一介老农。只要我活着,只要我能活,我便能将世间所有敌人一个个等死。

不是谁最先得到天下就是胜利,而是谁最终得到了天下,才叫胜利。

这才是真正的乱世之奸雄——德川家康。

以上就是(德川家康 鸿鹄不可浮于表,隐忍方成真英雄)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