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不幸姐妹 扶桑级战列舰 山城 号

不幸姐妹 扶桑级战列舰 山城 号

不幸姐妹 扶桑级战列舰 山城 号

历史上的山城号

同姐姐扶桑一样是旧日本海军在超无畏型战列舰的竞争之中的“个舰优越主义”的产物,火力非常强劲。装备了三十六厘米连装炮塔六个共十二门,其中第一第二与第五第六炮塔均采用叠式布置法,分别布置在前后舰桥,第三第四炮台分别布置在第一烟囱、第二烟囱、后舰桥之间。但这种布置法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如果全炮门一齐发射,那整艘战舰将被发射十二枚炮弹所造成的爆风所袭击,而这对舰桥内的指挥装置将会有很大的损害。除此之外,为了追求强大火力而在一艘战舰上被放置了过多的炮台,加上扶桑级战舰的整体设计也极不合理(尤其是高耸的舰桥),船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脆弱,虽然这些缺点在后来的妹妹伊势,日向身上得到改良,但仍改变不了扶桑级战舰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

舰队collection里的山城

在建造之后,山城号陆续进行了装甲板的强化,射击方位盘的装置,以及对空装备的增设。扶桑级在1915年服役后编入第一舰队之第一战队,但因为性能过于不稳定,因此日本海军并不太愿意把她们派遣实战,而是长期作为训练舰使用;一战期间扶桑级曾有段时间在中国沿海执行封锁同盟国船舰任务。

1916年12月19日,在馆山附近进行公试的山城。

1930年12月,山城号展开了真正的现代化大改造,为期近五年,到1935年3月才改装完成。于第一烟囱的排烟问题始终未有确切解决方案,加上被主炮空间箝制可用空间狭窄,第二次改装索性把整个前动力舱撤除,舱室一部分作为燃料槽,一部分作为士官寝室用。舰体延长了约十米,加强了防御装甲,加装了水上机的弹射器。改装后所有锅炉集中到后锅炉舱,每个锅炉采单独舱间配置提升生存力,锅炉更换为舰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锅炉,携带燃料也变成5,100长吨重油,轮机也更换成4部舰政本部式全减速齿轮型蒸气涡轮机,出力输出达75,000匹轴马力。但因为较差的舰体设计增加了不少阻力,扶桑号的海试表现即便达成输出76,889匹轴马力的表现,极速仍然只有24.7节,未能达到25节的计划极速,但续航力在16节航速下可航行11800海浬。

1922年3月29日,在横须贺近海测试起飞轮式战斗机的山城。

该照片推测是推主@chrms_的祖父所拍摄下的照片。该推主在2018年4月7日晒出的祖父曾经的相册中,就有一张角度极其接近、飞机却稍显模糊的山城试射舰载机的照片。

武器装备方面,与金刚级近代化工程相同,扶桑级战列舰的主炮接受了增加仰角更新工程,最高仰角由30度增加到43度、副炮由15度增加到30度,此外主炮的后座装置更换为液气压设计,提高主炮射速;但是,A、B炮塔开火时的爆焰干扰观测设备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原本装设的4座76毫米高射炮也全部拆除,预留炮位全更换为当时最新颖的双管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由于战列舰炮击射程达到地平线视距极限,因此扶桑级战列舰也加装了水上飞机;先实施改进的扶桑号战列舰将水上飞机弹射器装在3号炮塔上,但是发现操作空间会被干扰,因此修改了第3主炮位置,让原本朝舰艉方向的主炮反转180度朝舰艏位置,这样飞机组员就可以自烟囱旁的支架结构登上主炮塔顶登机。不过这个改装到后来发现不实用,因此山城号改装时放弃了这个方法,而把水上飞机发射器放在舰艉。扶桑号后来再度实施与山城号相同的改装工程,但没有再把炮塔方向“归位”,因此改装后的扶桑号主炮配置是呈对称,3门向前、3门向后;山城号仍是2门向前、4门向后的设计。为了调整修正舰体阻力,扶桑级战列舰的舰艏、舰艉各延长了4米。

1935年1月27日,近代化改装之后的山城。

扶桑级的特点:除了高耸的舰桥以外,就是被打上了航空战舰这一标签。(其实是当时日本高层在大型航母和巨型战舰两种不同发展方向上的中和产物,最终结果却落得个不伦不类的下场。)当改造工程完毕后,实际测试仍旧问题丛生,所以扶桑级两舰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役。

1932年4月20日在横须贺工厂接受改装的山城,改装进度为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扶桑级战列舰因为航速的限制,也由于日本海军燃油储备紧张,均长期在柱岛泊地“待机”,加上新一代的战舰——“大和”号战列舰已服役(武藏号正在兴建),扶桑级很少投入第一线作战。后曾经作为舰载机训练的靶舰使用。中途岛战役时,扶桑号、山城号编入警戒部队参与支援攻击阿留申群岛的任务。1943年之后到1944年9月期间,成为日本海军各兵科学校的教育训练舰,期间曾入坞改装加强防空火力。

舰队collection里的山城改二

中途岛海战后,由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曾经计划将这两艘扶桑级战列舰同伊势级一样改装成“航空战舰”,但最后未果。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时,扶桑号和山城号编在由西村祥治指挥的第二战队(西村舰队),执行“捷1号作战”,计划于10月25日通过苏里高海峡,从南面进入莱特湾对美军的登陆舰队实施炮火打击。25日凌晨,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山城号与美军战列舰发生炮战(海军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炮战)又被鱼雷击中倾覆沉没。1945年8月31日除籍。

不幸姐妹

作为曾经的最强战舰,却不能担任战场的主力,最后甚至只能作为训练舰,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同是生于一战前期,最强战舰的光芒没有扶桑山城身上照耀多久,随即不久就在一战中各国的军备竞争中被后续更强的战舰所代替。在“海军假日”时期虽然得到了改造加强,在二战开始时又在航母的冲击下被雪藏。虽然参与过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却都不能作为主力。纵观扶桑山城姐妹的一生,在他们最耀眼的时期没有登上战争的舞台,在加入战争时却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光芒,比起在一战中活跃的金刚姐妹,在二战中作为主力的长门姐妹和大和姐妹,不幸姐妹的称号真的是恰如其分。

最后的T字战:苏里高海战 ——不幸姐妹的终曲

在1944年10月,美国和日本于莱特湾附近海域爆发海空大战。在短短三天四夜里,双方投入军舰500余艘,战沉32艘,共计34.2万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而莱特湾战役期间,双方在苏里高海峡进行了一场水面舰艇之间的激战,史称“苏里高海峡之战”。

1944年10月17日,美军先头部队正是首先从这里登陆,揭开了莱特湾大海战的序幕。不仅如此,几天后的25日凌晨,西村祥治海军中将率领的日军第三分舰队,在苏里高海峡拼死突破了美军鱼雷艇和驱逐舰的重重狙击后,在这里一头撞上了奥登多夫海军少将的战列舰编队——苏里高海峡之战达到最高潮。

西村的南路舰队由战列舰扶桑、山城以及最上号重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10月24日他们遭到空袭,但只受小伤。

由于南路舰队和中路舰队严守电报寂静,西村无法与栗田和志摩协调他们的步骤。当他于02:00进入苏里高海峡时,志摩在他后面约40千米,而栗田还在锡布延海,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好几个小时。

他们刚刚开过帕纳翁岛,就闯进了美国第七舰队为他们设置的圈套。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的六艘战列舰(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和宾夕法尼亚号,除了密西西比号以外,其余战舰皆在珍珠港被击沉或重创过,将在这场海战中大复仇。)、八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已经严阵以待。要穿过海峡打击登陆军,西村必须通过鱼雷艇施放的鱼雷,闯过两组驱逐舰警戒线,在六艘战列舰以及两队巡洋舰的集中火力下通过海峡来到海峡另一端的登陆地。

约03:00 扶桑号和三艘驱逐舰中鱼雷。扶桑号发生爆炸断为两截,但没有沉没。03:50美国战列舰开火。美舰成一字形横排,日舰排成一路纵队只能舰艏朝向美舰(T不利)。是采用战列战术的最后一次交战。美国当时已经拥有雷达控制火力,美国战列舰可以在日本军舰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就开火。山城号和最上号不断被战列舰的穿甲炮弹重创。最上号巡洋舰转身逃跑,但丧失了机动能力。山城号于04:19沉没。

04:25,志摩的那智号和足柄号重巡洋舰以及八艘驱逐舰到达战场。志摩以为他看到的那两段残片是西村的两艘战列舰的剩余(实际上它们是扶桑号的两段),他认识到通过海峡是毫无希望的,因此下令转身撤退。在混乱中,他的旗舰那智号与焚烧的最上号相撞。丧失机动能力而落后的最上号第二天被飞机击沉。扶桑号的前半部被一艘美国重巡洋舰击沉,后半后来也沉没了。西村的七艘船中,只有一艘驱逐舰时雨幸存。

山城号是最后一艘与其它战列舰交战的战列舰,也是少数几艘被其它战列舰击沉的战列舰之一。不幸姐妹作为早期战列舰,和同样是早期战列舰的美军6艘交战。在这场最后的教科书般的T字战列线战斗中沉没,或许也是她们作为战列舰的一种幸福。而美军的6艘战列舰也算是为珍珠港一役中阵亡的姐妹报了一箭之仇。

2017年12月,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探险团队在菲律宾苏里高海峡的水底发现并确认了扶桑、山城及随行驱逐舰满潮、朝云、山云的残骸。

(本文完结)

(上期回顾)

以上就是(不幸姐妹 扶桑级战列舰 山城 号)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