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被遗忘在大时代角落里的皇妃文绣

被遗忘在大时代角落里的皇妃文绣

被遗忘在大时代角落里的皇妃文绣

文绣作为末代皇帝的妃妾,本应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一般,“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但幸运的是,文绣聪颖坚毅,勇敢地选择了“与皇帝离婚”这条华夏女子亘古未有的道路,她如重回蓝天的笼中鸟,掌握了自身的命运,也承受了诸多的苦难。

末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满州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14岁时被选为溥仪的淑妃。移居天津后,文绣借机逃离静园,通过民国法律同溥仪离异。在当时搞了个大新闻。溥仪保全颜面被迫同意。文绣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文绣作为末代皇帝的妃妾,本应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一般,“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但幸运的是,文绣聪颖坚毅,勇敢地选择了“与皇帝离婚”这条华夏女子亘古未有的道路,她如重回蓝天的笼中鸟,掌握了自身的命运,也承受了诸多的苦难。

【贫门闺秀】

文绣出生于满州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但家族早已没落。

父亲曾任内务府主事,但不幸早逝,以致家道困顿。端恭的原配博尔济吉特氏早逝,育有一女,文绣的母亲是继配汉族蒋氏,文绣是长女。有妹妹文珊,无兄弟。

文绣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早年有短暂的王府富贵生活。父亲去世后,寡母蒋氏携三女析居花市,过平民生活。和成长于皇宫王府的溥仪婉容不同,文绣自幼习惯市井气息。

文绣的母亲思想十分开明,在文绣8岁时,送她就读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学,改名叫傅玉芳,接受了新式思想,学**文、算术、自然,乃至图画和音乐等功课,成绩极好,深受教师喜爱。

如果没有变故,天资聪颖的文绣很有可能逐步接受现代教育,成长为的名媛或是进步女青年。

【误入皇城】

1921年,清逊帝溥仪选后妃举办大婚。文绣的五叔华为光耀额尔德特家族,自做主张将文绣的相片,送到清室内务府。不想竟溥仪的首选就是文绣,但四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最后溥仪选了美丽高贵、家世显赫婉容当皇后。而文绣既被皇帝圈上也不能再嫁他人。

文绣被选定为皇妃之后,内务府给蒋氏在地安门后海南沿买下一处院落为新居处,立刻使一家的生活大为改观。此时,文绣尚有忠君思想和光耀门楣的志愿,懵懂地准备入宫。于是放弃五年的学业,而在家里由五叔讲授君臣大礼,或繁琐的宫中清规戒律,并熟读《女儿经》。

1922年11月30日,文绣先于正宫皇后婉容一天嫁进皇宫,封淑妃,以便次日大婚跪迎皇后。

【寂寞长春】

初期,文绣与溥仪感情尚好,但并未获得宠幸。溥仪当时十分宠爱婉容,为她聘请过英文老师。

文绣娴静有礼、勤俭朴素。每日必到溥仪的寝殿、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寝宫中依序请安。平日清心寡欲,往往关上长春宫门,或刺绣或教导宫女认字。四位太妃和宫中仆役都对文绣的赞誉有加。

后来溥仪为文绣聘请一位女教师凌若雯教授英语。文绣学习用心,进步极快,思想随之开放,进而酷爱文学。

【离别紫禁】

1924年11月5日,进宫不到两年的文绣,遭遇了冯玉祥的“逼宫事件”,强令溥仪与后妃及宫内人等立刻全部迁出皇宫外,去到醇王府居住。20多天之后,张作霖率兵进京,赶走冯玉祥,溥仪得以自由行动了。

在此期间,溥仪不得不为为今后自身前途考虑。亲日遗老郑孝胥等人献策:借助日本为外援复辟清帝王业。此时文绣以“平等”的身份和学识,诤言劝告溥仪日本人在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国人无数。可溥仪置之不理,甚至因此厌恶起文绣。

于1924年11月29日,在郑孝胥策划下,溥仪进入了北京日本驻华公使馆。几天之后来信要婉容和文绣与他团聚。为了确保溥仪安好,文绣来到了使馆。

【津门风云】

1925年2月24日,溥仪一家人及亲信们迁移到天津日租界静园居住。他跟婉容住在二楼,而把文绣抛在楼下。

静园生活中,文绣因屡屡仗义执言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话不可听,应悬崖勒马。从而彻底失宠。溥仪每日与婉容同处;无论上街、日常进餐、接待宾客、逢年过节的赏赐都没有文绣的份。同时,婉容不时寻机起事,无理的谩骂和羞辱文绣。太监婢女也给予歧视或施以虐待。

文绣终日以泪洗面,甚至在农历除夕晚上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而溥仪得知后认为文绣不过用这伎俩吓唬人。

其实,文绣自离开紫禁城后,为免受辱,又因逊帝溥仪曾声明不愿为民国国民,故袖藏利剪,预备随逊帝殉清。

【逃离静园】

正当文绣在静园难以度日时,文绣的远房表姐夫的女儿玉芬前来探望,劝导文绣控告溥仪虐待妻子,同他离婚。这一席话使文绣决意离婚以争取人身自由,也是这一举动使她避免了如婉容一般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东北,沦为汉奸傀儡,受辱堕落的命运。因为这时距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1931年8月25日,文珊来到静园。午后她向溥仪要求陪心情郁闷的姐姐一起出去散散心。溥仪令一名太监跟随她们出去。

文绣乘车开往天津民国饭店。然后拿出信件告诉太监自个儿回去交给溥仪,并转告说文绣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同他离婚。

太监回到静园如实禀报后,溥仪当即急忙命下人追回文绣。可是文绣文珊早已离开了民国饭店,转移到一个同情文绣遭遇、家境富有的张姓寡妇所提供的住所里。

【刀妃革命】

随后,通过玉芬和文珊出面,文绣聘请了三位律师,向法院提出诉状:“控告溥仪虐待文绣,使其不堪忍受。溥仪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决意离婚,索要个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赡养费。”

对于文绣的控告,溥仪极端恐惧。消息曝光后,京津报纸纷纷登载“皇妃革命”且支持文绣者极多,溥仪颜面大失,极端尴尬。当时又是溥仪与日本人勾结复辟的关键时刻。

溥仪无奈聘请律师全权代理他同文绣的调解工作。经过两个月,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师事务所里,文绣与三位律师出席签订了离婚协议书,淑妃文绣和溥仪皇帝完全断绝关系,溥仪必须支付五万五千银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在离婚事件中,文绣虽受大众支持,却受到家族守旧势力的阻止,妹妹文珊是家族中唯一支持她离婚的人。文珊被庆亲王奕劻之孙溥钧纳为外室,后也进行离婚。而皇族中另有溥杰与妻子唐怡莹感情不睦,1926年唐怡莹成为张学良的情妇,直到迎娶日本华族嵯峨浩时正式离婚。

文绣的族兄文绮写信登报,指责文绣,“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并怀疑污蔑文珊文绣“逃亡、诈财、违背祖宗遗训、被一般小人所骗也(玉芬)、为他人作拍卖品”等等。

而文绣不甘示弱地回信给文绮,表示两人不同父不同祖,素无来往,今天却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规定,在报纸上公然教文绣耐死,诽谤三妹。文绣所受祖宗遗训以守法为立身之本。因随逊帝来津,既为民国国民,遵守民国法律。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文绣因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待遇,不使受凌辱致死而已……若教人耐死,系犯公诉罪。检察官见报,恐有检举之危险。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和“皇妃离婚”一事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刀妃革命”。

【教师生涯】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北平,母亲蒋氏早已去世,异母长姐出嫁远走。文绣同妹妹文珊另在北平租房安家。

从溥仪所得的生活费,还清了聘请律师的薪金和打官司所用的开销,又被玉芬要去一笔,所剩不多。

1932年,文绣复用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任职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文绣善于粉笔字,嗓音清亮,讲课透彻,深受学生喜欢。这是文绣离开溥仪后最风光和愉快的一段。

这一时期,溥仪由日本扶持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婉容由特务川岛芳子偷运出天津,以登场祭天大典。

【幽居市井】

不想有人查知文绣的真名和皇妃经历。宣扬后,顿时成为学校和北平的一大新闻轶事。各报社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后以绯闻艳事登载,更有众多好事之人前来小学门前观瞻昔日皇妃的风采。文绣处境难堪,不得不于1933年底辞掉教职。在北平刘海胡同买下一处平房,与妹妹文珊一起隐居下来。

后来文珊改嫁,另安新家。独居的文绣向画家傅儒(皇室后人)学**画技艺,以求生活寄托和乐趣。此时,一些军官、富商或官僚,以为皇妃奇货难得,家中必定有文物古宝,便相继以求婚为名登门。文绣都以巧妙言语或强硬态度拒绝。

【人世困苦】

“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陷。倚仗日本人势力的警察、保长们,屡屡向文绣敲诈勒索为“大东亚圣战”贡纳重金。因此文绣彻底成为穷困平民。

为讨生活,文绣卖出宅院,租房住下,以出卖体力劳动挣钱度日,先是在家里糊纸盒,且一度在瓦工队里当苦力工,最后在街头巷尾叫卖香烟。

就在文绣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之时,溥仪在伪满洲国新京充当傀儡皇帝。备受监视;毫无实权;过着“吃药、卜卦、打骂、害怕”的屈辱生活;被迫供奉天照大神;爱妾祥贵人22岁时一命呜呼,死因成谜。

而婉容早在文绣出走后受到迁怒,染上鸦片烟瘾。伪满时期,婉容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东北。因长时期内受到溥仪冷淡对待,与侍卫通奸,暗结珠胎,诞下一女。溥仪把婉容女儿扔进锅炉,欺骗婉容交给哥哥代养,婉容至死不知道孩子早已死亡。婉容忆子成狂,吸鸦片烟度日。逐渐疯癫,不事梳洗,喜怒无常。偶尔清醒时就哭骂父亲荣源断送了女儿的一生。而且病弱,不能下床行走。溥仪将婉容长久关在房里,本有目疾的婉容由此不能见光。

【北平再嫁】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北平。

文绣苦尽甘来,经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报纸校对员。工作认真尽职,才学出众,深得社长的器重。

当年八月,苏联攻占满洲。满洲国政权覆灭。溥仪欲逃亡日本时,在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后在苏联被监禁五年。

婉容撤至通化大栗子沟被占领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俘虏,死于吉林省延吉的监狱里。葬地不明。

张社长出于同情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当时在国民党军北平行营里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的少校刘振东做妻子。

刘振东生于河南穷苦人家,曾读书,17岁时入国民党军队,由小兵一直升到了少校。作战英勇,为人爽直。时年40多岁仍未成家。

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夫妻感情融洽。刘振东是文绣一生唯一的爱人与伴侣。

【风波再起】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过不久,人民政府通令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进行登记。在文绣的劝导下,刘振东如实地登记并坦白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但也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当年,溥仪在伯力收容所获悉婉容的死讯,似乎无动于衷。

而次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刘解除刘振东监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文绣和刘振东搬迁到清洁队附近约有10平方米的小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安然离世】

1953年9月18日,文绣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家中,丈夫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里。

终年44岁。一生未育有子女。

以上就是(被遗忘在大时代角落里的皇妃文绣)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