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后杀了皇后
是皇后杀了皇后
这句惊世骇俗之语出自安陵容的遗言。
如果不是熟谙《甄嬛传》的观众,应该印象不深;但即便是从未看过《甄嬛传》的路人,也应该能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这可以算作国人酷爱的一种句式——2010年的春晚,我们曾在电视机前集体受过一次类似的教育。
“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2010年春晚《一句话的事儿》
一
我第一次听闻类似的话是在《万历十五年》里,黄仁宇很认真地为读者讲解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其中就提到“以案牍传递案牍,以会议传达会议”。
我始终认为《万历十五年》从本质上讲是一本“出口转内销”的书,其中太多概念都是不必对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本土的读者叙说的,很多观点也无需反复论证,即便有部分离经叛道的,大体也都在情理之中。
甚而有些至今仍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元素,是应有之义,与时代、年龄都关系不大。
我曾亲耳听到一个00后郑重其事地说:“唉,说到底还是怪我‘官本位’思想太重。”也不清楚他口中的“官本位”究竟意欲何为。
堂堂包衣,说话就是硬气
二
说起来,“皇后杀了皇后”这句话的历史更为源远流长,毕竟从武后起算,又有几个是默默坐等前任自然消退的呢。
安陵容的遗言,初听是一份污点证人的临终指认,是纯路人闻听狂喜的惊天大瓜。尔后你能从中感受到旧时代旧秩序的终结,能察觉到新权贵的隐忍、积蓄以及预谋已久的集中发难。
但这毕竟是文艺作品,生活中实际上不会留给你这许多思考空间。
很多人觉得汉语不存在语法——那只能说明他们学艺不精。宣发传媒很多时候就靠着这一套定状补把各位安排得明明白白。
三
这里做个简单的加工。
“是皇后忍痛杀了皇后”,前后两任皇后姐妹情谊、事件真相讳莫如深,后党群臣申之以义、涕泗横流的场景自然浮现眼前。
“是皇后痛杀了皇后”,察觉真相的惊愕、正义执行的不易,情理法的权衡以及协理六宫的熹贵妃壮士断腕的形象便都跃然于纸上,不仅有声有色,甚至井然有序。
“果真是皇后杀了皇后”,太后则又一次印证了自己的丰富经验,同时未雨绸缪,姑且用一道懿旨保住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最后的荣耀。
“竟是皇后杀了皇后”,皇上充满了懊悔、无助,转而震怒、毅然决然。
“遗诏一会儿再读,朕先废了这个毒妇”。
孙姑姑无所畏惧,直视面圣
四
“城头变幻大王旗”,世代更迭,话语权的麦克风轮转,时代本身却难有改变。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与身陷泥淖的天真派在出道时总是幻想着“适逢英主”,在权力交替之际又祈祷“得遇明君”。
谁又愿意去相信“西山老虎吃人,东山老虎也不吃素”的道理。
新领导眼中最多的是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政策执行畏葸不前,制度建设粗疏不堪,而自己大有一番可为。
翻开旧账,对前任的乾纲独断嗤笑指摘,转头又对自身的匠心独运、大胆果断颇为自得——只因为大家都是打着灯笼找着自己前路,要求某个人爬上灯塔开全景视角未免勉为其难。
五
当一份数据疑似偏颇时,理所应当的是去设计更多的表格对类似情形备查、区分、例证;
当一种作法存在争议时,毫无疑问地出台更多的文件对关联领域重新架构、厘清、归责。
当发现某个或某类app形同虚设时,便需要再创设一个又一个对其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申斥、反思——这绝对不是用形式主义打败形式主义。
这是什么?是壮士断腕的决心,是毅然决然的勇气。
这一切,是为了用态度表明态度,用作风狠刹作风;
而最终,是正义刷新了正义,胜利夺取了胜利。
好的齐妃,没问题齐妃
以上就是(是皇后杀了皇后)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