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器 二胡 篇
传统乐器 二胡 篇
传统乐器种类繁多,这回的就先说二胡。有什么对的不对的,到的不到的,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给予补充和更正。至于为什么先说二胡,自然不是按之间顺序来的了。 只不过因为余是学二胡的,所以就先说这个了。其他的余会在以后更新。
闲言少叙咱们书归正文,本次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二胡的发展历史。雏形起源,发展,成型,近现代,同雏形的其他发展路线。
一雏形起源
在讲二胡的雏形起源之前呢。要跟大家说一个概念。中国的民族乐器并不只是指汉民族土生土长的乐器。也包括很多由其他少数民族乐器,及吸收少数民族乐器和异域乐器经长期历史发展而来的乐器。
二胡的雏形起源是在唐朝。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现在已经没有了)奚族的乐器。当时传入中原内地,为汉民族所吸收。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所指便是此物。不过当时更为普遍的称呼是“奚琴”
一定要说的是当时的“奚琴”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用马尾弓来演奏的。而是用竹片,这点很重要哦。
二发展
对于二胡的祖先“奚琴”吸收后做出重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朝。宋朝虽然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失利地位,但是在经济上可以说是空前的繁荣。也是在这个时期还打通了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的发达势必会带来市民娱乐文化的繁荣。作为乐器的奚琴在这一时期有所发展也是必然的。
在这一时期做出最大的突破就是使用马尾弓来进行演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顺便一提在这一时期大众化的称呼方式为“嵇琴”
三 成型
这种乐器演变为和现在非常接近的乐器是在元朝。(余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之前每次看历史类的帖子一提到元朝总有喷子说什么,不算中国人的政~权啥的引战言论,希望不要再余的帖子里喷,咱们只谈乐器不谈这些)。《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火不思是啥我就先不说了,受限于篇幅,大家只要知道是蒙古族的一种弦乐器就好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此时“胡琴”广泛的称呼方式。到明清时期胡琴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剧种的伴奏乐器了。
四近现代
时至清末,民国,就不得不提一位大拿了。此人名为刘天华,是著名诗人刘半农的弟弟。此人将二胡规范化,定型化,规定二胡五个把位,开创揉弦演奏手法。并将二胡与国际乐理接回。是这个乐器可以走向世界的奠基人。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是其徒孙。(虽然有点跑题了,但是我这里要讲一下闵惠芬老师。不想看的可以跳过,不影响阅读。闵惠芬老师1945年出生于江苏省,8岁习琴,是我国最杰出的二胡演奏家,1975受邀为毛。主。席。演奏“逍遥津”,1979年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过演出,还将二胡带入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被国际上评为“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但历经15次化疗后依然重返舞台。晚年的她赴多处山区学校义演,将所得悉数捐出。2014年病逝。)
在此期间胡琴除二胡外也逐渐演化出,高胡 ,中胡,革胡,京胡,四胡等多种分支,壮大了胡琴家族。
五 同雏形的其他发展路线
正如前文所说,二胡是汉民族吸收奚琴发展而来的,那么有其他民族吸收该乐器并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举一个余亲眼所见的例子。朝鲜族也有吸收,随虽经演变但名字还叫“奚琴”。我给大伙找了图片。余的大学是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读的(我是学地理的),曾见有同学玩着玩意。我借过来玩过,但是和二胡的手法不通T_T。虽然一个祖宗但终究不是相同的东西。
现在在朝鲜,韩国,我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都有。(希望韩国不要过两年又说这类乐器起源于韩国Ծ‸Ծ)。
好了就先讲这些吧,欢迎大家交流哦,其他乐器余以后会更新的,大概……
以上就是(传统乐器 二胡 篇)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