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玛娅•米哈伊洛夫娜•普丽谢茨卡娅(MayaMikhailovnaPlisetskaya)

玛娅•米哈伊洛夫娜•普丽谢茨卡娅(MayaMikhailovnaPlisetskaya)

玛娅•米哈伊洛夫娜•普丽谢茨卡娅(MayaMikhailovnaPlisetskaya)

生平介绍:

1925年11月20日生于莫斯科,其家族是一个在立陶宛有显赫犹太血统的大家庭。1932年,她在挪威靠近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sbergen)上学与生活直到1936年,因为她的父亲迈克尔•普利谢茨基(Michael Emmanuilovich Plisetski,1899-1938)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阿尔蒂库古尔(Arktikugol)煤矿,当一名工程师和矿长并在那里担任苏联的总领事。他虽然并没有涉及艺术,也是一位是芭蕾迷。母亲雷切尔•梅塞雷尔-普利谢茨卡娅(Rachel Messerer-Plisetskaya,1902-1993)(又称拉•梅塞雷尔(Ra Messerer))是一名无声电影演员。她的哥哥亚历山大•普利谢茨基(Alexander Plisetski 1931-1985)是舞蹈指导,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独舞;弟弟阿扎里•米哈伊洛夫娜•普利谢茨基(Azari Mikhailovich Plisetsky,1937年出生),芭蕾舞演员,老师和舞蹈指导;舅舅阿萨夫•米哈伊洛维奇•梅谢列尔(Asaf Mikhailovich Messerer,1903-1992年)是大剧院著名的演员、教师和编舞者(被誉为“苏联芭蕾之父”) 以及她的表弟鲍里斯•梅谢列尔(Boris Messerer)是一个杰出的布景设计师,她的姨妈苏娜米丝•米哈伊洛夫娜•梅谢列尔(Sulamith Mikhailovna Messerer,1908年8月27日-2004年6月3日)(2004年去世)也是芭蕾舞女演员,生前一直在大芭蕾舞剧院为学生授课。她外公是犹太人,本人从事牙医的工作,然而他非常热爱艺术,给了子女们很好的成长氛围。她的童年在斯大林(Stalinist)专政的阴影下度过: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父亲被视为反苏维埃人民的敌人,于1937年5月1日晚逮捕,罪名成立在1938年1月8日被枪毙(因为是犹太人,同时可能是因为他聘请了一名曾是托洛茨基的秘书作为他的副手,后在在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解冻期间平反)。1938年3月初,母亲也因此是(因为是犹太人)” 人民公敌” 的妻子和当时才7个月大的弟弟阿扎里•米哈伊洛夫娜•普利谢茨基被流放囚禁在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的古拉格(Gulag)群岛(著名的集中营)关押三年之久。作为祖国叛徒的孩子普利谢茨卡娅没有被送往孤儿院,因此13岁的她面对恐怖,战争,混乱,不得不跟着姨妈生活,她的哥哥跟着舅舅阿萨夫•米哈伊洛维奇•梅谢列尔生活,直到她的母亲于1941年被释放。

普利谢茨卡娅的舞蹈天赋在3-4岁的时候已经引起家人的注意了,姨妈带她去看《小红帽》(姨妈在其中饰演一个角色),在看完后回到家里,她一人扮演所有的角色把全剧重新跳了一遍,观众则是妈妈、舅舅和姨妈。她从来不是一个乖宝宝,总是不得安宁,不停地跑动,1932年,姨妈送她去大剧院芭蕾学校(Bolshoi Ballet Soloist),玛雅已经7岁零8个月了,老师们觉着她太小,根据现行规定,孩子应该至少8岁才能入学,不肯收她作学生,姨妈于是央求老师们:“我们实在管不住她了,不能帮助她跳舞,你们就把她留下吧。”,为了证明普莉谢茨卡雅比同期一般入学年龄孩子看上去明显是个人才,然后她露了两手,老师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开始了艰苦而专注地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的生活。在学校里进行一周六天的严格正规学校教育与古典芭蕾训练,年轻的普莉谢茨卡雅迅速掌握了非常困难的古典芭蕾技术,但并不总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她违反纪律要被开除。她不加掩饰地告诉她的老师,她根本无所谓,她说“出去卖苹果。”但在不到两个星期,她回来上课了。同样她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即使犯错的人不是她,她也要把责备揽到自己身上。普利谢茨卡娅说自己一直憎恨上课和训练,只喜欢跳舞。其实普利谢茨卡娅不是讨厌课程,而是对挑战性不高的事物缺乏兴趣。在她6年的学习生涯中,传奇的老师中有:伟大的芭蕾舞演员埃莉扎维塔• 帕维洛维纳•盖尔德(Elizaveta Pavlovna Gerdt,1891-1975)学习,她的父亲帕维尔•安德列维奇•盖尔德(Pavel Andreyevich Gerdt)是教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和塔玛拉•卡萨文娜(Tamara Karsavina)著名的老师。因此,普莉谢茨卡雅是直接与俄罗斯芭蕾的传统的延续。埃莉扎维塔• 盖尔德将她精心打磨成“小钻石”和优异年轻的学生人才。此后,又得到俄罗斯芭蕾舞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教师阿格丽宾娜•瓦冈诺娃(Agrippina Vaganova)的指导,所有在苏联芭蕾舞学校都是以列宁格勒芭蕾舞学校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其中在列宁格勒阿格丽宾娜•瓦冈诺娃的学生有:嘉琳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和玛丽娅•塞梅诺娃(Marina Semyonova)。瓦冈诺娃鼓励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发现并找出自己的个性——让他们自己创造每一个角色。

由于家庭生活的磨难,极大地影响了幼年的普利谢茨卡娅,她有整整一年都没有上舞蹈课,呆在家里由姨妈照看。普利谢茨卡娅第二次中断舞蹈课程,则是二战期间和母亲、弟弟一起逃难,一年后,17岁的少女独自回到莫斯科,因为她不愿忍受没有演出和舞蹈的日子。

学生时代的普莉谢茨卡雅经常在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 Theatre)演出,她刚满11岁第一次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了有阿萨夫•米哈伊洛维奇•梅谢列尔编导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饰演面包屑仙女。一年后,她在一部儿童芭蕾舞剧《小仙鹳》(The Little Stork)饰演猫的角色。她在学校的第七个年头,在《帕基塔》(Paquita)饰演主角引人注目。

从1941年9月-1942年9月与他的家人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Sverdlovsk)。在这座城市没有机会参加固定的芭蕾舞课程,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天鹅之死》(The Dying Swan),由她的姨妈根据米歇尔•福金(Michel Fokine)编导版本复排,她明亮红色的头发非常醒目,诠释的天鹅无论是外形和在舞台上看起来都是一幅美艳的图画。她长长的手臂了,其流动性到今天看来仍然是无与伦比的。从而引人注目,原由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所展示一个简短的著名作品,在历史上,安娜•帕夫洛娃和《天鹅之死》几乎已成了同义词,然而之后普利谢茨卡娅对于《天鹅之死》的诠释也广受热爱,后成为普莉谢茨卡雅的名片,她诠释人们视为“权威”。这与她可塑性相关的——她柔软和她的胳膊显著的柔韧性,优雅地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似无骨。普利谢茨卡娅自己都说,跳《天鹅之死》至少三万多次。虽有这麽多次的演出,她试图在每次表演中带来不同的呈现和感受。尽管主轴是去诠释抗拒死亡的挣扎、和求生的想望,她经常即兴演出,有时视乐曲伴奏的乐器而定,大提琴和弦乐齐奏就是不同的情境,有时视当场观众的期待而定,但总是优美又痛苦,可以让观众心碎落泪的一段生命历程。普莉谢茨卡雅的跳跃非常灵活,她有技术实力的舞蹈和超凡的魅力,她被誉为“对她来说没有做不到的舞蹈技巧” 。在苏联时期,与嘉琳娜•乌兰诺娃,安娜•巴甫诺娃并称为苏联芭蕾舞史上“三大瑰宝”。

1943年,她从莫斯科芭蕾舞学校毕业后,在梅谢列尔影的响下,进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Bolshoi Ballet),后来随梅谢列尔训练,从一开始,普莉谢茨卡雅就是一名不一样的芭蕾舞演员。她只做了很短时间的群舞演员,轻巧又可展现爆发力的跳跃与旋转、柔软优美的手部和背部动作是她技巧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很快就晋升为独舞演员。在《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中饰演玛莎一角。

她追求的是最完美、最富创造性、最深刻的艺术,决不是仅仅取悦感官的娱乐。她的每一次演出都力图把新的情感和对角色的理解注入她的舞蹈,因为她真诚的爱恋着芭蕾舞中这些美好的人物。

普莉谢茨卡雅说过:“我一直跳的是古典芭蕾,但我梦想着能表演现代芭蕾,这在我年轻时是很难实现的。”当对不准演出西方现代作品、许多舞剧的排演和演出得跟着“国家的指示”进行、如“国家礼物”般地为当政权贵演出。在前苏联,几乎每个到访的外国代表团都会被安排观看普莉谢茨卡雅表演的《天鹅湖》(Swan Lake)(从她于1947年首演《天鹅湖》中最负盛名的角色奥吉塔/奥吉莉娅和《睡美人》中的奥罗拉公主(1961),30多年里,她总共表演了《天鹅湖》达800多场,普莉谢茨卡雅外回忆道:“都带他们来看芭蕾,而且几乎总是,《天鹅湖》......赫鲁晓夫总是与高贵客人坐在包厢里“,其中包括:毛泽东(Mao Zedong)和斯大林。)。但这些箝制或许局限了她的人身自由,但反而是激发艺术家追求美的自由意志的力量。就如同普莉谢茨卡雅自己说的:“在越困苦的环境中,艺术解救了她,但艺术更是每个人的救赎。”艺术家的热情和坚持下去的力量或许也是来自于广大观众支持的精神凝聚。

俄国政府与俄国人民对于艺术的爱恨情仇。过去一段日子以来,政治经济上在专政下度过,但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对艺术家的尊崇却一直延续着传统,1958年,她与和年轻的作曲家罗迪翁•谢德林获得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苏联人民艺术家(Peoples Artist of Russia),俄国的艺术家在国家享有崇高的地位与人民的支持。

充满讽刺和矛盾的是,艺术也是铁幕时代苏联到西方展现文化国力的有效工具,艺术家在政府的控制下去演出俄国的经典古典芭蕾,一举掳获西方观众,似乎为苏联带来文化上的胜利或是展现友好的手段。然而,这些艺术家确没有行动与艺术创作的自由,艺术的展现也往往受限于意识型态。

尽管她得到赞誉,然而,莫斯科大剧院管理层对普莉谢茨卡雅不及时培养。当时苏联的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气氛, 她的家庭在斯大林时代被清除,加上她个性张扬,目中无人,使得这位天赋出众的年轻犹太人舞蹈家,加入莫斯科大剧院16年之久,得不到随莫斯科大剧院出国演出的机会。195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演出《天鹅湖》,获得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尊重,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有力的表演之一。

在那些年里,在美苏冷战期间,她作为有著名的国家级芭蕾舞女首席,突出的成就仍然被成为苏联对外宣传成就的使用。因为她对苏联人来说她太过珍贵,实际上她是“政治犯罪嫌疑人”,前苏联政府认为她是“不可输出的”。正因为如此,苏联情报和国家安全委员会(The intelligence and internal security agency of the Soviet Union)简称”克格勃”(KGB)不仅在她出国演出时对其进行监视,就连她在莫斯科家中时也是如此,历史学家大卫•卡乌特(David Caute)说:“她的倒戈将是对西方有益的反 苏宣传。”一直到1959年,在尼基塔•赫鲁晓夫总理的批准下(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普莉谢茨卡雅不仅在苏联是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在世界上也是最好的。”)巡演禁令才解除,第一次随大剧院芭蕾舞团到美国巡演期间演出了《斯巴达克斯》(Spartacus),此时此刻,国际上的观众才知道莫斯科大剧院有这样一位出色的芭蕾明星,她的表演仅次于嘉琳娜•乌兰诺娃,她的表演能力改变了芭蕾世界,无论是在技术上的光彩照人,还是戏剧性的存在,为芭蕾舞的表演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当她的回来时,赫鲁晓夫拥抱了她并说道:“好姑娘,回来了。不要让我看起来像个傻瓜。你没有让我失望。”。1962年,她跟随大剧院芭蕾舞团到西方国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世界巡演(管理层认为,普莉谢茨卡雅的加入是巡演成功的保证),演出了包括:《雷蒙达》(Raymonda),《天鹅湖》和《堂•吉诃德》(Don Quixote)。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演出之后,得到长达一个半小时热烈的掌声,后应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总统之邀在白宫表演,她回忆说,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向她打招呼说: “你就像安娜•卡列尼娜”。 编导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刚刚百老汇完成了戏剧《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他告诉她“特别想为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给她。”

几年之内,她被公认为“国际巨星”, 苏联对待她的文化使者非常青睐,虽然在那些年里在国外巡演斯间,有许多的舞者选择投奔自由,如:鲁道夫•克哈默托维奇•努里耶夫(Rudolf Khametovich Nureyev)、亚历山大•鲍里斯维奇•戈东诺夫(Alexander Borisovich Godunov)、米哈伊尔•尼科拉维特奇•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Nikolaevitch Baryshnikov)和纳塔莉娅•罗玛诺夫娜•玛卡洛娃(Natalia Romanovna Makarova),留在苏联的普利谢茨卡娅带给世人的是另一个俄罗斯芭蕾的传奇典范和人生的启发。普利谢茨卡娅解释说,她这一代人,和她的家人,特别是当叛逃是一个道德问题:“谁跑到敌人的一边,谁就是一个叛徒”,她曾经问她妈妈,为什么当时他们家并没有离开苏联,当时他们是有机会住在挪威。她的母亲说“你父亲已经抛弃了我和孩子们”。普利谢茨卡娅绝不会成为一个叛徒,她在她的回忆录中说:“我的丈夫和我的家人住在俄罗斯,我知道他们在等我没有回来。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留在西方。 “

1960年,乌兰诺娃退役离开舞台后,由于她的才华和高超的技艺,1963年,普莉谢茨卡雅很快被宣布为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首席演员(Prima Ballerina Absoluta),从此之后,一直到90年代初,普利谢茨卡娅一直作为莫斯科大剧院的顶尖明星活跃在舞台上。但真正奠定芭蕾舞女首席地位的是她在音乐性与戏剧性的情感及美学表现,这些她的特质和优势与她许多名著上演不断成为 “保留剧目”(Reportoires)中的角色有着紧密连结,她富有塑性的表现力,非凡的跳跃,灵活的背部,轻盈的步伐和高度的音乐性。她是第一个将这种“环绕”这样的飞跃引入芭蕾词汇的人。芭蕾舞女演员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是优雅,生动感人,清晰和完整的姿态,姿势和每个人的舞蹈,以及整个群舞的整体画面。在其塑造的艺术中,舞蹈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和谐。从舞台生活的一开始,舞者就作为一位悲剧女演员展示了一种难得的天赋。她对所有新事物都抱有无穷无尽的兴趣,她并不害怕舞台实验。也因其惊人的创造性延长了舞台生涯而闻名。”克格勃”要求她接近罗伯特·肯尼迪,以获得对国家有利的情报,但她拒绝了。

她也不断在教学与排练中将“舞、乐、剧合一”的概念与精神传承给新时代与各国的舞者。她在莫斯科芭蕾舞团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经常与管理层公开造反,虽然她在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的一些芭蕾舞剧中跳舞,但她逐渐反对莫斯科大剧院的这位艺术总监,多年来,“格里戈罗维奇党”和“普莉谢茨卡雅党”的斗争只是愈演愈烈。

在她出国巡演期间,她与其他一些戏剧和音乐艺术家成为了朋友,包括:作曲家和钢琴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与她保持朋友并系直到他去世。钢琴家亚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enstein),也是朋友,她能与他用俄语交谈。她拜访了他之后,并在他的俄罗斯的音乐会上演出,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到莫斯科而住在她的家,听取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是多么困难的故事,对她说,芭蕾的后台侧幕都可以成为一个“最有趣小说“。

普莉谢茨卡雅在五六十年代,她的舞蹈事业处于巅峰期。当时,前苏联的舞蹈家们以卓越的技巧和严格的训练闻名于世。但普莉谢茨卡雅以自己的表现力、热情甚至是舞台上的大胆而显得与众不同。她饰演的角色有: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Rostislav Vladimirovich Zakharov)《巴赫切萨拉伊的喷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中的扎列玛;《雷蒙达》中的同名角色;《吉赛尔》(Giselle)中的米尔达;《唐•吉诃德》中的基丽娅;《小驼背马》(The Humpbacked Horse)中的沙皇少女;米哈伊洛维奇•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Mikhailovich Lavrovsky)《宝石花》(Stone Flower,1954)中的铜山公主;伊格尔•亚历桑德罗维奇•莫伊塞耶夫(Igor Alexandrovich Moiseyev)《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58)中美丽而多愁的弗里吉亚和热情活泼的埃吉娜等都演得恰到好处,很有特色;尤里•格里戈洛维奇(Yury Grigorovich)莫斯科版本的《宝石花》(1959);格里戈洛维奇《睡美人》中的奥罗拉公主(1963) ;格里戈洛维奇莫斯科版本的《爱的传说》(The Legend of Love,1965);罗兰•佩蒂(Roland Petit)的《病玫瑰》(La Rose malade)(马赛芭蕾舞团,1973);莫里斯•贝雅(Maurice Béjart)的《伊莎多拉》(Isadora)(蒙特卡罗芭蕾舞团,1976)和他在莫斯科上演的《勒达》(Leda,1979);格加诺罗(Granero)的《玛丽娅•伊斯图多》(Maria Estuardo,1988,马德里)中的同名角色和H.洛佩兹(H.Lopez)的《》(El Renedero)(布宜诺斯艾利斯,1990)。

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和她舞蹈的暴发力,形态和表现力集中地反映了苏联芭蕾舞的最高品质。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芭蕾舞演员之一,她赋予她的角色有独特的个性,结合俄罗斯传承古典芭蕾精髓与苏联炫耀表现的纯抒情技术,虽然她的身材不高、四肢也不够修长,但她以强有力的演技能够证明她是有说服力的。她作为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员,直到1990年,作为一个舞者她的技巧改变了芭蕾舞世界,其在芭蕾舞中所拥有的,无论在辉煌技术上和戏剧性的方面都有更高的标准。

在普莉谢茨卡雅的舞蹈生涯中,演出改编自比才名作的《卡门组曲》(Carmen Suite),可算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部。普莉谢茨卡雅曾说过:“跳《卡门》(Carmen)一直是我的梦想。”她在访谈中回忆儿时第一次在大剧院看到《卡门》时的心情,“无比的怨叹,为什么比才是为歌剧谱出《卡门》,而不是为了芭蕾?”她说。《卡门》这样一个敢爱敢恨、风姿绰约的女子与故事背后的寒维尔狂野风情,深深呼唤着普利谢茨卡娅的渴望。为了这个梦想,她到处找作曲家为她谱曲。1964年,普莉谢茨卡雅首先找上音乐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不过,或许肖斯塔科维奇觉得比才的音乐已经够好,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地邀请普莉谢茨卡雅夫妇到别墅度假,然后考虑了半天才冒出一句:“我害怕比才。”

1966年,古巴编舞家阿尔伯特•阿隆索(Alberto Alonso)(艾丽西娅•阿隆索(Alicia Alonso)的内弟)到前苏联演出。中场休息时,普莉谢茨卡雅冲到后台,劈头就问:“想不想编《卡门》?为了我。”阿隆索半开玩笑地答应:“这是我的梦想。”在苏联与卡斯特罗极度友好的时代,普利谢茨卡娅与阿朗索的合作出奇地顺利,此后,阿隆索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编舞,而音乐方面则由普莉谢茨卡雅的丈夫谢德林负责。有趣的是,当年普莉谢茨卡雅还因此与阿隆索传出绯闻,当然遭到了两人的一致否认。普利谢茨卡娅想跳《卡门》的渴望和计划似乎就将实现了,但当时《卡门组曲》的演出却是60年代苏维埃保守主义极致的一个缩影。普莉谢茨卡雅的梦想终于在1967年4月20日实现,这部芭蕾舞给予了她充分发挥她的戏剧性和艺术才华。她刻划了一个充满激情,骚动和情色个性年轻的女孩。但《卡门组曲》却受到了批评。当时的苏联文化部部长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福尔采娃(Yekaterina Alexeyevna Furtseva,1910年12月7日-1974年10月24日)为其中的奢华和禁忌肉欲大胆感到震惊,她要求立即禁止上演。普莉谢茨卡雅于1995年10月13日在法国出版的自己的回忆录《我,玛娅•普莉谢茨卡雅》(I, Maya Plisetskaya)(作品中她唤起了舞者的有规律生活和超越,讲到了苏联历史,斯大林重组和改革。它描述了她的过去和童年,她的父亲去世和与的母亲分离,她在他被驱逐出境的时感到的焦虑。她公开指责大剧院的阴谋,压迫和苏联的政治局势等。)中写道,福尔采娃说:“同志们,这是一个失败,完全的失败,里边完全是情欲,几乎毁掉了音乐。这和我们的艺术是背道而驰的,玛娅,把裙子穿上,这是在莫斯科大剧院,同志们的舞台!”

但普莉谢茨卡雅拒绝让步,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福尔采娃部长说卡门会死,我说,只有我死了,卡门才会死。但现在我要说,即使我死了。现在首演完毕,我已死而无憾,但卡门也将活下去。”她补充说,她的卡门版本是为自由而斗争的一部分,对她而言,卡门不只是女性追求自主的代表,也反映着当时极权下对自由的渴望。至今,普莉谢茨卡雅共表演了350多场《卡门组曲》。

实际上,在《卡门组曲》中,普莉谢茨卡雅饰演的卡门是古典芭蕾中一个有益的创新。俄罗斯文化评论员阿纳托利•科勒列夫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大剧院芭蕾舞的典型风格是冷漠的、理性的,直到今天还是如此。但普莉谢茨卡雅却以热情动摇了这一切。她从来不害怕把激情、甚至是情欲呈现在舞台上。她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和表现力,当之无愧地成了大芭蕾舞剧院的女王。”一位同行的舞者表示,她戏剧性的《卡门》,据说是她最喜欢的角色的写照,“帮助她确定了作为一个传奇的舞者,而芭蕾很快取而代之作为莫斯科大剧院剧目的一个里程碑。”

1966年,她联合25名文化和科学人物签名给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一封信,反对给斯大林恢复名誉。

另一个方面已经证明了她是一个有才华的编导,,1971年,由她作曲家丈夫家罗迪翁•谢德林创作了芭蕾《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音乐于1972年开始尝试编舞,她编导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她在其中将饰演主角特维尔斯卡雅(Tverskaya)公主,由纳塔利亚·伊万诺夫那·里仁科(Natalia Ivanovna Ryzhenko)饰演渥伦斯基和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斯米尔诺夫-格洛文诺夫(Viktor Viktorovich smirnov-Golovanov)饰演卡列宁,于同年6月1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她编导的作品还有:1980和1985年分别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创作了《海鸥》(The Seagull)和《带狗的女人》(Lady with a Lapdog),都是基于对俄罗斯文学,音乐是由罗迪翁•谢德林特别作曲的(在20世纪80年代,他被认为是继任者肖斯塔科维奇之后,并成为苏联领先的作曲家。1984年,为罗马歌剧院复排的《雷梦达》在卡拉卡拉浴场上演。

1975年,她最显着的表演是在一部现代的风格、自由形式的舞蹈《波莱罗》(Boléro)中(由莫里斯•贝雅(Maurice Bejart)根据约瑟夫•莫里斯•拉威尔(Joseph Maurice Ravel)的音乐而作)。她在一块高架圆形舞台独舞,配以40男舞者环绕起舞。一位评论家写道,“无法用言语比拟的威严和普莉谢茨卡雅的表现原始之美。

1988年,她以及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Ekaterina Maximova);妮娜·蒂莫费耶娃(Nina Timofeeva);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还有格里戈罗维奇的妻子纳塔莉娅•别斯梅尔特诺娃(Natalia Bessmertnova)(象征性的解雇,因为不久又回到莫斯科大剧院工作)被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尤里•格里戈洛维奇以他们不符合创意竞赛的条件解雇,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她虽然她离开了大剧院芭蕾舞团,但她作为一个独舞还是在角色中舞蹈,尽管身材不如以前,但她的演技使她能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20世纪80年代,普莉谢茨卡雅和谢德林花了很多时间在在俄罗斯以外的地区工作,曾先后访问过中国、美国、法国、捷克、印度等国。她曾在1975-1976年在 阿根廷科隆剧院工作,1983-1984年出任罗马歌剧院芭蕾舞团(Rome Opera Ballet)的艺术总监,然后从1988-1990年在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Spanish National Ballet)出任艺术总监。在她70岁生日时,她首次在贝雅为她编导的名为《万福,玛丽娅》(Ave Maya)作品中亮相。

1987年,她在美国巡演并于大卫•霍华德舞蹈中心(David Howard Dance Center)开设大师班上。并在当年10月,她与努里耶夫和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在纽约与玛莎•格雷厄姆舞蹈团(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进行本年演出季的首场演出。

1988年,“向普莉谢茨卡雅致敬”(Hommage à Plisetskaya)在波士顿上演。

1992年,大剧院的明星们在莫斯科红场奉献的一场芭蕾精品集粹的演出中,再次表演她那如泣如诉、令人泪下的《天鹅之死》,流畅的肢体,告别人生流泻而出的感情,当大提琴最后一道拉弦声落,全场爆出如雷疯狂的掌声、尖叫、欢呼,谢幕不止,鲜花纷掷到舞台。

1993年10月10日,在大剧院庆祝登台五十周年的演出,同年获得西班牙国籍。

1994年,她在圣彼得堡一直主持每年举行的经她名字命名的“玛丽娅国际芭蕾舞比赛”(Maiya International Ballet Competition)。与类似的比赛不同的是,在“玛丽娅国际芭蕾舞比赛”的竞争的参与者他们被允许有选择舞蹈的自由,强制的选择只有一个或两个。在第二届“玛丽娅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当所有的最高荣誉获得者都是俄罗斯的舞者时,后在温和争议中结束。自1994年以来,她担任一些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同时也经常在俄罗斯和其它国家担任艺术指导工作。

当大多数首席芭蕾舞者早已退休,普莉谢茨卡雅还继续在舞台上表演。1996年,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芭蕾庆典上,她跳起了她的代表作《天鹅之死》并在同年于纽约城市剧院演出,其出色的表演得到好评如潮。同年,她被任命为俄罗斯帝国芭蕾舞团(Imperial Russian Ballet)主席。

2004年,普莉谢茨卡雅夫妇俩定居在德国慕尼黑,但她通常居住在马德里,而她的母亲的家人则居住在立陶宛,她在特拉凯城堡附近有一套别墅(她拥有立陶宛公民身份 ,她和谢德林是第一个获得立陶宛护照的俄罗斯人)。

2005年11月20日,在她80岁生日时,俄罗斯人为此已经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庆祝活动,包括:普莉谢茨卡雅的影展以及青年演员重新诠释她的经典剧目等等,在新闻发布会上,普莉谢茨卡雅说:“人就像玫瑰一样,有的早早凋谢,有的却能绽放很长时间。”普莉谢茨卡雅的舞蹈生涯就延续了60多年。她的跳跃堪称传奇,她天鹅般的手臂似乎能伸展到天际,她柔软的腿能碰到背上那赤褐色的头发,她似乎就停在了半空中。当晚,普莉谢茨卡雅更是亲自登台,表演了一段3分钟左右的芭蕾舞《万福,玛丽娅》,这是1995年有前法国著名编舞家莫里斯•贝雅特别为普莉谢茨卡雅创作的。芭蕾舞评论家塔娅娜•库兹内索娃说:“在舞蹈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能像她那样60年来都是人们注目的焦点。她身上有着一种超凡的魅力,只要她一出现,人们就知道什么叫做优雅。尽管已是80岁高龄,但普莉谢茨卡雅的身材依旧苗条,看起来还和以前一样柔软和优雅。在俄罗斯大芭蕾舞剧院新落成的舞台上进行预演时,普莉谢茨卡雅依旧能踮起脚尖,赢得了满堂喝彩,许多观众都激动得泪光闪闪。普莉谢茨卡雅也颇有感触地说:“每一个动作对我来说都意味深长,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让我想起过去的很多事情。”它被大多数舞蹈专家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舞者。

当日还在日本访问的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特意打电话给普莉谢茨卡雅,向她80岁生日表示祝贺。普京的新闻秘书亚力谢•格罗莫夫说:“总统表示,他和数百万爱着普莉谢茨卡雅的人一样,了解她的为人,欣赏她的天赋,而且是她的具有创造性艺术的爱好者。总统告诉普莉谢茨卡雅,他已经签署了一项国家特别津贴,设立普莉谢茨卡雅芭蕾舞奖学金,并打算在克里姆林宫亲自颁发给她。”

2015年5月2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德国慕尼黑去世。根据她的遗嘱,遗体进行了火化,其骨灰等谢德林去世后也火化并一同组合洒在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慰问,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说,“整整一个时代的芭蕾与普莉谢茨卡雅就消失了。”

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对她的家人和朋友们进行慰问:“伟大的玛雅•普莉谢茨卡雅的去世,其创作的作品体现了整个时代文化,对俄罗斯和世界的艺术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她灿烂的舞蹈和令人惊奇的优雅,生动的戏剧性极其鲜明和出色的掌握让观众眼花缭乱。感谢她在舞台上对艺术投入的无私奉献,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2015年11月18日,由普莉谢茨卡雅亲密朋友、大剧院音乐总监及著名的指挥家瓦莱里•杰捷耶夫(Valery Gergiev),特别为她举办一场纪念音乐会。

2015年11月20日,在普利谢茨卡娅90岁生日那天,为表彰她的荣誉,俄罗斯政府指定在莫斯科市中心莫斯科大剧院附近的乌莉特萨•波伊莎雅•德米特罗夫卡(Ulitsa Bolshaya Dmitrovka)广场,命名为“优秀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普莉谢茨卡雅”广场。

2015年12月27日,在圣彼得堡玛丽娅剧院交响乐团举办一场纪念音乐会,由瓦莱里•杰捷耶夫指挥,芭蕾舞者迪亚娜•维斯内娃(Diana Vishneva)参加了演出。

2016年11月20日,在“玛娅•普利谢茨卡娅广场”竖起芭蕾舞女演员的纪念碑。

玛娅•普利谢茨卡娅和罗迪翁•谢德林国际基金会

为此,他们为创作和维护关于玛娅•普利谢茨卡娅和她的丈夫,作曲家罗迪翁•谢德林的生平档案的纪录片做出了贡献。 一个关于古典舞蹈和音乐作品的博物馆;组织古典舞蹈比赛;与古典芭蕾舞和/或作曲有关的课程和讲座,会议和其他教育活动。

2.家庭生活:

1956年,她与芭蕾舞独舞马里斯•利耶帕(Māris Liepa,1936-1989)结婚,但他们在三个月后离婚。1958年,她和年轻的苏联作曲家罗迪翁•谢德林(Rodion Shchedrin,1958-2015)结婚。1966年她与小她12岁的美国演员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发生外遇,他们之间尽管语言不通,似乎彼此已经非常相爱,从而启发他了解了俄国革命(Russian Revolution),这使他在1981年编导和制作了电影《罗斯》(Reds)而名气大涨。

谢德林他在接受俄罗斯《论证与事实》杂志采访时,谈到他与妻子的相识,以及他们共同的事业追求,谢德林说:“我最初不是见到她,而是听到她。在前苏联时期,布尔什维克关闭了所有的沙龙,但有一个叫莉莉娅的沙龙却一直存在。而莉莉娅本人,据说有一种奇妙的天赋,她能判定别人的才华。当她第一次听到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时,诗人正在追求她的姐姐,而她则从姐姐手里夺其所爱,她对马雅可夫斯基说,“您是一位天才!”

正是这位沙龙女主人,有一次问谢德林,您想不想听一个年轻芭蕾舞演员唱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ff)的《灰姑娘》(Cinderella)?谢德林同意了,是出于礼貌。后来谢德林回忆说,那歌声无比的纯真和美妙!

不久,谢德林见到了普里谢茨卡娅。棕色头发、绿色眼睛、脖颈儿很长……她请他作一首乐曲。谢德林花费了很大精力谱曲,可不知为何普里谢茨卡娅没有用这首曲子编舞,谢德林多少感到不快。后来谢德林和另一位作曲家一起创作芭蕾舞剧《小驼背马》时,那人建议谢德林一起去剧院了解舞蹈艺术的精髓,于是在排练室谢德林又见到了普里谢茨卡娅。那一刻此前的不快烟消云散,谢德林说,“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我‘完全坠入情网’。我特别执着,当男人爱上女人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去爱,而普里谢茨卡娅也给我以同样的回报。”谢德林说,他还不能说是完全的芭蕾舞迷,但他是百分之百的普里谢茨卡娅迷。

他们一起生活越久,谢德林对普里谢茨卡娅就越着迷,依然存有新奇感。一次在谢德林的作品开幕式上,普里谢茨卡娅的演出竟然是一次完全即兴的演出,而结果,让在场的两千名观众激动不已。对于谢德林来说,普里谢茨卡娅本身就是缪斯,她的灵感,她的感受力,当然还有她的知识。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一般人都认为,大师一级的艺术家很难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也有例外。谢德林和普里谢茨卡娅不仅共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而且,就像舞蹈和音乐紧密相联一样,他们两人的生活与事业也是相得益彰。

可是生活也有不顺心的一面。那就是普里谢茨卡娅的职业使她选择不要孩子。看到一些芭蕾舞演员因此而放弃职业,普里谢茨卡娅曾在一本书中写道,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做出选择。

他们之间没有子女,然而,这个世界居然有人跳出来说,她是普里谢茨卡娅的女儿。一时间媒体也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虽然媒体的总编最后写信致歉,但在1999年,普利谢茨卡娅还是向莫斯科普伦涅斯基区法院诉讼《莫斯科日报;》就该报文章“你好,我是玛娅 •普利谢茨卡娅的女儿”,最后法院判处芭蕾舞女演员没有女儿。)根据那人的说法,当时52岁的普里谢茨卡娅是秘密地坐飞机从她正在巡回演出的澳大利亚飞回圣彼得堡,生下孩子(而且还生在一家克格勃的妇产医院)。对此,谢德林要和普里谢茨卡娅必须做出说明。他们出示了在澳大利亚演出的日程安排,都是排得满满的,而从澳大利亚飞到俄罗斯需要33个小时,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更离奇的是,据说普里谢茨卡娅生下孩子后就把婴儿送给一个刚刚死了新生儿的母亲。于是他们又请律师查清,在那段时间,这个地区婴儿没有一例死亡。与此同时普里谢茨卡娅还请医生会诊,得出结论,她不曾生育过……面对这种电视剧都编不出的东西,谢德林对记者说,这对于普里谢茨卡娅来说是很大的冤屈,她,不应该受此对待。这个获得过列宁奖和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芭蕾舞演员,早年历经磨难,父亲被枪决,母亲被投入监狱,她也险些被送入孤儿院。

然而,这个世界的确充斥着一些疯子和冒险家。有一个男人曾到他们家多次,他反复对普里谢茨卡娅说:“我是你的儿子!”这个男人长相很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普里谢茨卡娅问他:您有多大年纪?在得知他的年龄后,普里谢茨卡娅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在9岁的时候就生下了你。”

3.所获荣誉和奖项

1949年,获得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和学生音乐节芭蕾舞比赛一等奖和金质奖章(First Prize and Gold Medal at the Ballet Competition II World Festival of Youth and Students in Budapest)

1951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荣誉艺术家(Honoured Artist of the Russian Soviet Federated Socialist Republic (RSFSR))

1956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Peoples Artist of the Russian Soviet Federated Socialist Republic (RSFSR))

1959年,获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艺术家(Peoples Artist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1962年,获得巴黎舞蹈学院安娜•巴甫洛娃奖(Anna Pavlova Prize, Paris Academy of Dance)

1964年,获得列宁奖金(Lenin Prize)——在莫斯科大剧院舞台上表演苏联古典芭蕾舞剧目

1967年,1976年,1985年,获得列宁勋章(Orders of Lenin)

1968年,获得“为了芬兰” 奖章( Medal Pro Finland)

1977年,获得巴黎雅克•希拉克市长金质奖章(Gold medal from the mayor of Paris, Jacques Chirac)

1981年,获得劳工红旗勋章

1984年,获得法国文学和艺术司令官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 (France))

1985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Hero of Socialist Labour)——因其在苏联舞蹈艺术发展方面作出的特出色贡献

1985年,获得索邦大学博士(Doctor of the Sorbonne)

1986年,获得法国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1986年,获得“1986年最佳奖(巴黎市政府年度最优雅的女人)( The prize Excellent-1986(Paris City Hall the most elegant woman of the year))

1989年,获得意大利“康道蒂大道”奖( The award Via Condotti ,Italy)

1990年,获得西班牙美术领域的优秀金奖

1991年,获得“为艺术服务” 西班牙金质奖章( Gold medal For services to the arts ,Spain)

1993年,获得莫斯科国立大学名誉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1995年11月21日,为了祖国金质三等勋章——为国家的文化和当代舞蹈艺术的显著贡献作出突出贡献(Order of Merit for the Fatherland: 3rd class (21 November 1995) –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national culture an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ic art)

2000年,获得 “俄罗斯国家奥林匹斯” 奖( The prize Russian National Olympus)

2000年,获得俄罗斯“民意”基金会每年在科学,艺术和文化领域的民意调查 “年度人物” 投票中获得第3名( Man of the Year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rt and culture in a poll of the annual Russian Fund Public Opinion)

2000年,获得凯旋奖(Triumph Prize)

2000年,获得 “俄罗斯国家奥林巴斯” 奖金(Premium Russian National Olympus)

2000年11月18日,为了祖国金质二等勋章——为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Order of Merit for the Fatherland: 2nd class (18 November 2000) –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oreographic art)

2000年11月20日,获得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颁发的政府奖(Award from President of Russia Vladimir Putin)

2003年,获得立陶宛伟大的司令官十字金质勋章(Great Commanders Cross of the Order for Merits to Lithuania)

2003年,获得 “俄罗斯自豪的民族” 奖(Award National Pride of Russia)

2005年,获得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Spain)

2005年,获得立陶宛维尔纽斯巴波拉•拉德维拉泰勋章(Order Barbora Radvilaitė (Vilnius, Lithuania))

200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莫扎特奖章

2005年11月20日,为了祖国金质一等勋章——多年来为国内和国际的舞蹈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突出贡献(Order of Merit for the Fatherland: 1st class (20 November 2005) –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ic art, many years of creative activity)

2006年,获得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 Praemium Imperiale (in Hornor of Prince Takamatsu, Japan) )

2008年,获得布达佩斯匈牙利舞蹈学院名誉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the Hungarian Dance Academy,Budapest)

2009年,获得意大利维托里奥•德•西卡奖 “前所未有的职业生涯和在舞蹈领域的杰出成就”( Prize Vittorio De Sica (Italy) for an unprecedented career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dance)

2009年,获得《芭蕾杂志》“舞蹈之魂”提名奖

2009年,获得俄罗斯芭蕾奖“舞之魂”类别中的“传奇人物” 奖( Russian ballet prize Soul of the Dance in the category Legend)

2010年11月9日,为了祖国金质四等勋章——多年来为国家的文化和舞蹈创作活动的发展突出贡献(Order of Merit for the Fatherland: 4th class (9 November 2010) –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horeography, many years of creative activity)

2011年,获得日本“升起的太阳”三等勋章(Order of the Rising Sun, 3rd class ,Japan))

2012年,获得法国司令官十字勋章(Officers Cross)

2013年,在波罗的海地区“巴蒂卡之星”人道主义关系的发展和加强(俄罗斯联邦文化与宣传部,俄罗斯联邦戏剧协会,圣彼得堡政府文化委员会)国际奖(International Priz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humanitarian relations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Baltic Star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Union of theatrical figure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ommittee on Culture of the Government of St. Petersburg)

2015年,获得莫斯科戏剧 “金面具” 奖——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获得 “对格鲁基亚的文化艺术作出的贡献” 波兰金质奖章(Gold medal “For merits in culture Gloria Artis”(Poland))

获得西班牙荣誉市民(Honorary Citizen of Spain)

“为了纪念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诞辰100周年”,获得英雄的劳动者奖章(Medal For Valiant Labor. To commemo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Vladimir Ilyich Lenin )

“对于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获得RAO荣誉奖(Honorary award RAO For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rt and culture)

获得西班牙伊莎贝拉天主教司令官奖(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Isabella the Catholic,Spain))

获得立陶宛格迪米纳斯大公司令官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Lithuanian Grand Duke Gediminas)

以上就是(玛娅•米哈伊洛夫娜•普丽谢茨卡娅(MayaMikhailovnaPlisetskaya))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86%的人还看了:书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