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杨三姐告状)背后的真实故事

(杨三姐告状)背后的真实故事

(杨三姐告状)背后的真实故事

杨三姐,本名杨国华,乳名杨三娥,祖居滦南县扒齿港镇门庄村,1902年出生在甸子村一个雇农家庭,其父杨玉清,兄杨国恩,都在邻县乐亭县扛活,以弹棉花为业养家糊口。杨国华姐妹三人,大姐嫁给本县绳各庄金姓一小康人家,二姐嫁给本县高狗庄财主高贵章的小儿子高占英为妻,杨母和三姐在家辛苦度日。高、杨两家系自幼定亲,当时也算门当户对。高贵章当年做小生意,手推独轮车卖杂货,家中人口众多,日子也很窘迫。后来,高贵章与人合伙在唐山开了一家“双顺合”瓷器店,苦心经营,几年后家道富裕,与杨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高占英弟兄六人,他排行第六,生于1890年,自幼读书,后入滦县传习所(滦县师范学校前身),结业后回本村在自己家中开办私塾,招收本村十几名学生执教,也算当时本乡有头有脸的人物。高占英的大哥高占甲,娶妻裴氏。裴氏为人刁钻,妯娌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经常搬弄是非,挑拨高占英与杨二姐的夫妻关系。高占英的五哥高占鳌,本有妻室,又从唐山妓院买来一名叫金玉的妓女做妾,高占鳌常年在唐山瓷器店当掌柜,高占英与金玉关系暧昧,乡亲们多有非议。加之杨二姐娘家家境贫寒,本人又性格懦弱,不善风流,难取悦于高占英。因此,在高家经常受到欺凌和虐待,只得经常回转娘家。高占英贪图情欲,逐渐起了杀妻另娶之心。1918年旧历三月十三傍晚,杨二姐见高占英在磨一把尖刀,联想到平时高对她的虐待,心中有了不详的预感,便找到高贵章哭诉:“你儿子要杀我!”高贵章此时已在家养老,另居一院,听了二姐的话也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说:“他不敢哪,安心回去睡觉吧!”二姐的预感不幸成为现实,当天夜里,高占英果真残忍的杀害了杨二姐。

曲折告状路

县内蒙冤第二天,接到高家的报丧,杨国华随母亲去高家吊丧,三姐来到二姐灵床旁,发现二姐左手中指用布缠裹着,掀开蒙脸布,又发现嘴角残留血迹,顿时产生了怀疑。高家怕事情败露,不由分说,当天就草草将二姐埋葬。当年,甸子村有庙会,三姐回家后,听高狗庄来赶庙会的乡亲们说:“你二姐死的不明不白。她死的那天夜里,邻居出来解手,听见了你二姐的哭喊声。”这让人更加疑心。杨二姐被害后,高占英曾到过杨家。三姐提出几个疑点质问他,高占英说:“是我害死的,你有法儿你使去。”三姐听后,进一步认定二姐就是被高杀害的,也就更加坚定了三姐告状的决心,于是便和母亲商量,让在乐亭扛活的哥哥杨国恩回家,兄妹二人进县城告状。据了解情况的乡亲介绍,现在的人都以为是杨三姐自己告的状,其实从头至尾的所有路,都是杨三姐与哥哥杨国恩一起走过的。三月二十四日,杨国恩、杨国华兄妹二人,从绳各庄大姐家借一头毛驴,妹妹骑着,哥哥赶着,到滦县县城去告状,高家得知杨家兄妹去告状的消息,立即带着千数块大洋,到滦县去贿赂滦县帮审牛楚贤(评剧中人物为牛成),当时的帮审相当于副审判长。牛成收受高家的贿赂,便偏袒高家,以没有实证为借口,不受理杨氏兄妹的诉状。杨氏兄妹不畏强暴,奔走呼号,在大堂上同牛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杨国恩大声疾呼:“我看是老高家的大洋钱在这里说话。”杨国华从怀中掏出一把剪刀,声言:“如果你(牛楚贤)不受理此案,我就死在大堂上。”杨家兄妹坚持斗争,写了数十份诉状接连递告。当时,这一事件轰动社会,人们纷纷街谈巷议。牛见事态发展下去不好收场,才把高占英及有关人员传讯到堂。在这段时间内,高家除继续贿赂牛楚贤外,还串通了村乡头面人物为其周旋。有一天高家狗庄的村副来到杨国华家,说:“高家把事办错了,高占英也很后悔,可惜没卖后悔药的 ,人死不能复生,能松松手就松松手,别一条道跑到黑。”他还说:“高家先拿了个章程,若是答应不再告状,高家愿意给20亩一头牛,这样若还不中,高家就花钱给杨母买个丫头,伺候杨母终身到老。”杨三姐气愤地说:“我娘可没那么大福分,若要我不告,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高占英见不能阻止杨家兄妹,便一口否认杀害杨二姐的罪行。并找村医高作庆(评剧中的高拐子)作伪证,以逃脱罪责。高作庆腿有点瘸,在村内开了个小药铺维持生计,按辈分,他应称高占英为叔,因他岳母与高占英的母亲是姐妹,故平时以姐夫、内弟相称。高作庆家贫穷,高占英平日对他多有周济。因此高作庆甘愿为高占英到大堂上去作伪证。他到了大堂上,硬说杨二姐系患妇女病“血崩”而死。就这样,杨国华第一次告状被牛楚贤轰出县衙,第二回牛不理杨国华,第三回由于杨国华的斗争,才传讯了高占英,但由于牛的袒护与高作庆的伪证,牛以“借贷不周,杨家诬告高家”,草草了结此案。律师相助 进津告状杨家兄妹见在滦县不能为二姐申冤,决定上告,门庄杨氏家族,每户捐一块大洋,予以资助。兄妹变卖了房产,找冯姓亲戚帮忙请周律师给天津高等检查厅徐汉川律师写了一封信,带着这几封信上诉到天津高等检查厅。天津高等检查厅受理了此案,为了验明真相,派人到高狗庄开棺验尸。开棺验尸的消息一传开,人们奔走相告,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来看热闹,据老人们回忆,验尸前两三天,高狗庄一带的旅店里都住满了人。天津高等检查厅派来验尸的人,住到了高狗庄祠堂内,高占英家慌了手脚,抬去了整筐的大洋钱意欲行贿。天津来的官员们犹豫半天,因此事轰动很大,最后还是拒收贿赂,开棺验尸。据杨三姐后人介绍,为了防止意外,验尸前一天晚上,杨三姐还到二姐的坟前护坟。高占英做贼心虚,心想那把刀还在她身上扎着呢,怕就怕从这儿露馅儿。就决定掘坟盗墓,把那刀子取出来。对于这一行动,高占英也曾犹豫,因为在这节骨眼上掘坟,高检厅要是追查起来,就是罪加一等呀!但要是凶器被发现,那更是死路一条了。于是他还是派家丁前去刨坟,企图毁灭证据。当刨坟的人离坟头约有十数步远时,忽然看见坟前有个黑影。他们以为眼花,仔细看去,那黑影却晃动起来。他们以为是杨二姐显灵了,吓的抱头鼠窜窜。其实这黑影不是别人,正是杨三姐,她吓跑了高家掘墓者,便又靠在了石碑旁守护,经过这场插曲,她更加相信这其中有诈,一直守着二姐的墓,直到验尸的官员们到来。七月初三,天降细雨。天津高等检查厅的官员们在高家坟地里搭了凉棚,备了一铁锅消毒用的酒精。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结果,据目击者称,当时人山人海,一些看不到的人还爬到坟边的树上,警察们手持皮鞭维持秩序,验尸结束后,地上到处是遗失的草帽和鞋子。坟扒开后,临时雇佣的要饭花子将棺盖撬开,抬出尸体。仵作(法医)用沾着酒精的棉球把头颅擦洗了几遍,在观察口腔撬嘴巴时还撬掉了几颗门牙。由于仵作事先收了高家的贿赂,检查完上身后,便宣布查无外伤。在场顶案的杨三姐非要法医把下身查完,为此还与法医争执起来。三姐一气之下冲到尸体旁,喊着:“二姐,我对不起你了!”操起剪刀一下子豁开二姐的裤子,结果在裤裆中发现了用以滞血的生石灰,阴部还插有一把宰猪尖刀。厅长当即给了牛楚贤两个耳光,并罢了他的官。高占英被用铁链锁住押往天津。天津当局把高占英押走后,迟迟未能判决,杨氏兄妹又赶往天津“顶案”数月,兄妹当时生活无计,杨国恩只好到外国人开办的一家牛奶厂做工糊口。三姐不时去检查厅去打听情况。柳暗花明 评剧为媒推进判决1919年秋后,甸子村村民李兴舟经商来到哈尔滨,遇到了评剧艺术家成兆才,对他说起了杨三娥因二姐被二姐夫害死而告状的经过,成兆才听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决定编写新戏《枪毙高占英》(即后来的《杨三姐告状》)。当时遭到了戏班内的一些阻挠:“你别写了,都乡里乡亲的,挨着哪个都不好。”成兆才就是不信邪,几天后就把剧本编出来了,戏中的杨国华由金开芳扮演,裴氏由月明珠扮演,二姐由张贵学扮演,高拐子由成兆才扮演。全戏共70场,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评剧时装戏。为了演好,他们还特制了一假发系在头上和真发混在一起,梳成大辫子,非常逼真。李兴洲看后高兴地说:“开芳扮上真像三姐。”这出戏在庆丰茶园首演后,一时间引起轰动,由于剧中高占英被当场枪毙,此剧深入人心,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舆论,对天津当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压力,终于将高占英处决。1919年10月6日,天津《益世报》报道:“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牛楚贤是河北枣强县人。他本是个读书人,后来靠花钱“运动”了滦县帮审这个职位,为了捞回“本钱”,他大肆贪污受贿。“杨三姐告状”一案后,直隶省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将其解职。牛因此案被革职后没回老家,而是四处活动,1925年他通过关系到沙河县任知事。所以《杨三姐告状》一戏,在滦县、昌图、枣强、沙河四县曾遭禁演。因杨三姐一案的丑闻,他走到哪儿臭到哪儿。晚年,他隐居故乡,于1940年病死。高家自高占英被处决后,人财两空,家道一天不如一天。《杨三姐告状》一戏的广泛传唱,使其受到公众舆论与社会良心的谴责。高家对此十分惊恐,带上千元大洋找到成兆才,求他不要再演这出戏,成兆才断然回绝了高家的大洋钱。案发后,金玉逃往唐山刘屯南的明月庵中当了尼姑,据闻,她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把我方情报出卖给敌人,后被我方镇压。民女冤案得雪,评剧成了催化剂,可见,媒体、舆论在当时,就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杨三姐也成了家喻户晓,天下闻名的巾帼英雄。1980年本土作家肖波创作小说《杨三姐》,86年出版。1991年天津电视台拍成13集电视剧。(感谢原滦南县委书记唐世功、原滦南县委组织部部长葛恒、作家肖波、杨三姐之孙薛晓强提供大量原始资料)大家都知道杨三姐不畏强权,为姐申冤,是个巾帼英雄。但她告赢了官司之后却并未因此得到大家想象中的荣耀,反而因为告状带来的负面舆论,使她遭遇退婚,又因成份问题进了牛棚。丈夫早逝,子女受牵连,她的后半生是艰辛而淡泊的,直到晚年被评为县市两级政协委员,为这一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胜诉后的杨三姐

遭遇退亲杨三姐告状告赢了,但高家却造谣说:“杨三姐卖身告状”,一时间谣言迭起,旧时农村有句老话叫“穷死不做贼,冤死不告状”。善良的乡亲们也多有猜忌,无权无势的穷人如何把富人财主告倒了?莫非真的有卖身之说?有一天甸子村族长杨老辉召集全族到祠堂议事,说杨玉清家的三丫头不守礼教,走街串巷地打官司告状,抛头露面,有失妇道,给杨氏宗族丢了脸,对不起祖宗。三姐被绑在祠堂门口的大槐树上示众,整整三天。而杨三姐自幼就订婚的婆家,听闻此事,更有此女过分厉害,不好管教之虑,找媒人退了亲。三姐曾悬梁自尽,但被母亲救下。在那个时代,婚前被婆家退婚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再加上很多人家都怕找上这样的媳妇难以管教,因此她的婚事成为了难事,一拖就拖成了“老”姑娘,那时候女子结婚都早,十七八岁就结婚了,而杨三姐直到23岁,才与本县上坡子乡双柳树村薛庆合结婚。薛家一家老实本分,经常被人欺负,辛苦一年种的庄稼,也经常被人抢走,看中三姐这样有胆识有见识的女子,也颇有“顶门户”之意。婚后,杨三姐过着和当时农村妇女没有什么分别的生活,白天拾柴火、挖野菜,晚上给人家缝补衣裳、织席子,省吃俭用地攒钱。到第3年头上,置了两亩薄沙地。杨三姐为薛家生有三男两女,其夫在解放前就去世了,因丈夫早死,杨三姐一直守着5个孩子过日子,里外一把手,竟也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据同村的老人介绍杨三姐非常勤劳善良,乐于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推碾子什么的,都要上前搭把手。后来家里好过了,也雇了长工,但她对他们说话都和颜悦色的,还经常送衣服给他们。文革中定为“富农”到土改时,杨三姐家已算是村里的上等人家,因此被划为富农成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三姐被当作牛鬼蛇神进行批斗,还被勒令去扫大街,蹲牛棚。那时评剧已被样板戏代替,没人再唱杨三姐告状,也没人关心杨三姐的现状。由于家庭成份不好,杨三姐孩子的婚姻也受到了冲击,杨三姐的两个女儿已到了出阁的年龄,但当时根正苗红的人家都不愿意娶她们,两个女儿只好远嫁到沿海的村子(当时沿海的村子生活非常苦)。小儿子到了3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杨三姐四处托人,但人家姑娘就是嫌他们家成份高,最后只好娶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在当时来说,这也算是平等了。因为儿媳是残疾人,这让本来就每天操劳的杨三姐更加辛苦,白天忙完地里的活,夜里还要赶做家务,几个孙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孙子薛晓强回忆说,奶奶活着的时候很辛苦,特别是他们兄妹小的时候,里里外外都要操心。奶奶非常慈祥,家里非常穷,但奶奶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记得在14岁那年,自己想买件衬衫,就缠着奶奶要钱,当时奶奶掏出她兜里所有的钱数了数,只有五块二毛钱,那时对处于困境的奶奶来说,这些钱是能顶大事的,但看到孙子充满期望的眼光,奶奶想了想,还是给了他五块钱。薛晓强说,想起这些,他就觉得当时太不懂事,觉得对不起奶奶。而当看到新编的电视剧中对奶奶人格上的侮辱,作为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孙子,他有义务也有必要为奶奶讨个公道。薛晓强说,奶奶虽然很慈祥,但在做人方面对他们要求很严,要是孩子们在外与别人发生了不愉快,奶奶总是先让他们自己找毛病,并经常教育他们做人要老老实实,对人,对事都要诚实,但要求他们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对的就要坚持。杨三姐的另一个孙子薛金魁说,奶奶活着的时候和二叔的关系不太好,“二叔觉得奶奶本身嫁给的是富农,成分高,怕再因为告状的事引来事端,所以总不许她提。有一回,有人来向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人家刚走二叔就到家里把缸给砸了。”薛金魁说,奶奶那时候轮着在三个儿子家住,一到二叔家就怕因为这件事和他闹矛盾。后来,再有人上门拜访,全家人干脆瞒下来。在很多村民的印象中,杨三姐就是个普普通通、身材瘦弱的小脚老太太,单从外表很难看出她年轻告状时的那股刚烈劲儿。“她就是个庄稼人,从不和我们提年轻时告状的事。”不少人都这么说。一位同村的大娘说:“我年轻时跟杨三姐一起做过针线活儿。这个人挺实在,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不太爱说。新风霞千里拜访 据原滦南县委组织部部长葛恒介绍说,50年代,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为了演好杨三姐这个角色,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滦县双柳树村,拜访当年的杨三姐。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路也不好走,新凤霞等人就雇了辆马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杨三姐本人,由于当时薛家的成分问题,再加上多年来的种种流言,杨三姐是从不会见采访客人的,但那次,她见了新凤霞等人。1980年9月,年已八旬的杨三姐来到北京。她随评剧院的同志来到广和剧场,观看《杨三姐告状》。这是六十年来老人第一次看这出写自己的著名评剧。波澜起伏的情节、悲愤激昂的唱段,把当年的情景又再现在杨三姐面前。老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演出结束后,老人拉着演员的手说:“演得太好了,如同当年的事又回到我的眼前,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当上政协委员“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杨三姐的富农帽子被摘掉了,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政治上获得了自由。原滦南县委书记唐世功介绍说,1982年,他任滦南县县长时,出于从小对这位传奇女子的敬仰,他专门驱车去双柳树村拜访了杨三姐,看到杨三姐家并不富裕,当时她穿着一个偏襟大褂,与普通老太太没有什么区别。看到老人家的确困难,唐世功代表人民政府给了杨三姐家300元钱。唐世功笑着对记者说,300元在当时算不小的一笔钱了,记得那时我才拿110元,现在我都拿3700元了。唐世功当时问了压在他心底很久的一个问题,高家当时有钱有势,而你只是一个贫苦的弱女子,你怎么就敢去告高家,并一直告到天津高等检察厅?杨三姐说,恰恰就是他有钱,他怕死,我不怕死,所以我敢于和他斗争。在唐世功的建议下,经过有关部门的考察,杨三姐担任了唐山市、滦南县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大事。1984年,杨三姐病重,家人在情急之下找到唐世功,唐世功立即派县委的车将三姐送往医院,并交待医院暂不收费。得知来住院的就是传说中的女英雄杨三姐,医院顿时沸腾了,杨三姐住院的病房门口和窗户边站满了好奇的群众,大家都想看一看传说中的奇女子,医院反复强调老人家有病,需要安静地休息,但围观的人群还是久久不愿离去。杨三姐于1984年病逝,享年83岁。2003年,滦南县文化体育局、滦南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为杨三姐立了一块新的墓碑,上书:杨三姐之墓。

以上就是((杨三姐告状)背后的真实故事)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上一篇:迷途的蝴蝶
返回列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