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195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195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195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8月3日发表题为《小心亚洲的八月炮火——如何避免中美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195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195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8月3日发表题为《小心亚洲的八月炮火——如何避免中美关系紧张引发战争》一文,作者为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所长陆克文。文章摘编如下: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美中关系似乎又回到了较早的、较为原始的时代。

美中关系从危机走向危机。所有这一切的速度和强度甚至让经验丰富的观察家们对美中关系变化的规模和重要性产生了麻木感。抛开过去50年的战略设想,没有任何可以取而代之的共同商定框架,世界现在发现美中处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最危险的时刻。

而今,在世界各国首都悄悄地但又紧张地提出的问题是,这一切将在哪里结束?这种曾经不可想象的结果——美中之间的实际武装冲突——现在看来是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首次有可能发生。换言之,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场新冷战,还有一场热战。

从现在起到11月的美国总统选举,在这几个月的关键时间里,风险尤其大,因为美国和中国都将面临危机管理的混乱交叉点。

多种因素使两国关系达到了目前不稳定的状态。有些是结构性的,有些则更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美中之间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由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增长模式不均衡、美国在中东持续的战略分心以及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累积效应,北京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美国对中国立场的这一变化作出的反应是越来越咄咄逼人。其宣示性政策表明,数十年的战略接触已经结束,一个新的、尚未完全定义的战略竞争时代已经开始。在外交上,它在香港、台湾和新疆问题上发动了攻势。它发动了一场贸易、技术和人才战争,同时也开启了一场金融战争。两国的武装部队还在海上、空中和网络空间展开了日益咄咄逼人的推搡行动。

美中关系摆脱了过去半个世纪精心培育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隔绝状态,沦落到最粗糙的状态:为争取双边、地区和全球主导地位而展开不受约束的斗争。

中美双方都应该仔细考虑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的危机 尤其是在香港、台湾和南海问题上,以及这些危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升级为更糟糕的危机。

我们经常被要求记住历史教训。事实是,历史很少以完全相同的形式重演。但对于可能没有意识到风险已变得多么严重的华盛顿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周末的一本好读物会是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有关1914年危机管理和外交失败的著作《梦游者》。

导致一战的事件的核心教训是,一个相对较小的事件 1914年6月底奥地利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可能会在几周内升级为大国之间的战争。克拉克形象描述了无情的升级、外交不足和赤裸裸的民族主义,以及民众和领导人都怀疑甚至是否可能会发生真正的冲突——直到“八月炮火”惨淡地证明恰恰相反。

对美国来说,中国的挑战是真实存在的,要求在所有政策领域以及与盟友的合作中制定连贯的长期战略。它还需要一个新的美中关系框架,一个基于“可控”的战略竞争原则的框架:政治、经济、技术和意识形态竞争,相互理解的红线,避免意外升级的开放的高层沟通,以及确定的对双方都有利的全球合作领域 如关于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等。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安全度过接下来的几个月,以避免美中跌跌撞撞地陷入冲突。

延展阅读:如果美国踩了中国红线,会怎样?

5日,多家台湾媒体炒作,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阿扎将在未来几天内率团访问台湾,并称“这将是时隔6年美国内阁官员第一次访台”。

消息一出,岛内一些人跟服了兴奋剂一般。从台湾媒体到台当局的各个部门,都表态要隆重欢迎阿扎的到来。台媒也更加卖力地炒作,称美国此举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那么这次去台湾的缘由是啥呢?他自己给出的说明是去肯定“台湾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现出的领导力”。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展示政治姿态的需要。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所谓《台湾旅行法》,该法案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提到,“美国要派遣高阶官员赴台,显示美台友谊”。至于是不是能起到“开创性作用”,就很难说了。毕竟,倘若成行,阿扎确实是6年来是首位访台的美国“内阁成员”,但之前美国交通、能源部长都访问过,他们的层级与卫生部长不相上下。况且,自从1979年美国与台湾终止了正式外交关系后,一共有5位美国部长级官员先后去了台湾,并未掀起多大波澜。台媒执意要把它加工成一个“大新闻”,我们也就看个热闹吧。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正在加剧中美关系紧张状态。或许尚未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加大了打“台湾牌”的力度。如果美台下决心进一步提升关系,还有很多牌可以打。比如继续派教育部长这种非核心部门的内阁高官去台湾,再进一步可以让司法部长、财政部长也去,包括国会两院的一些高官。在极端的情况下,国务卿蓬佩奥可能“顺路访台”,或者邀请蔡英文访美,到国会演说等等。

不过,美国一旦这么做,后果将是无法预测的。毕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历史上,美国政府不是没踩过红线。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战略性调整,明显开始在台湾问题上加码,最明显就是表现在对台军售上。老布什政府军售的项目不仅数量巨大,还出售不少具有进攻性武器。在其任内,美国政府出售了大批武器:E-2c鹰眼空中预警机、24架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10架S-70C反潜直升机、12架SH-2F拉姆普斯直升机、207枚SM-1导弹等等。其中,1992年9月的军售计划引人注目,150架F-16战机,总值60亿美元。无论从哪个方面,它都违反了《八一七公报》逐步减少对台武器出售的承诺,这也导致台海两岸的军力严重失衡。

到了克林顿时期,对台军售更是变本加厉,总价值达110.614亿美元。仅1994年6月,克林顿政府就售台200套爱国者导弹。爱国者导弹经过中东地区实战的考验,在国际军火市场享有盛名,台湾当局得此神器,对大陆更加有恃无恐。

与前任相比,克林顿不仅对台出售武器装备,更参与到台湾地区军事指挥系统的建设、改造之中。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还一再施压,要求美国政府允许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

按照惯例,台湾地区领导人要想“碰瓷”美国,都是以出访路过的形式在美国短暂停留,既见不到美国政府的高级别官员,更不算是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可以说,这是一条红线,是不能踩的。但是,1995年,克林顿政府踩了这条红线。

克林顿政府踩红线的主要理由,是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1995年5月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邀请李登辉访美的决议,表决结果是396:0;5月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同样的决议,表决结果是97:1。一边倒的表决结果,既是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的杰作,也是台湾在美国国会多年辛勤耕耘的回报。

于是乎,1995年5月22日,美国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允许李登辉于那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或许,美国政府也想借此测试一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打破了近17年不准台湾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面对美国方面赤裸裸的外交挑衅,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击措施。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披露,5月23日,钱其琛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就美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访美一事,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同日,外交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分别发表声明,谴责和抗议美国的这一错误行径。5月26日,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原定6月对美国的访问;李贵鲜国务委员及空军司令员于振武也分别中止了对美国的访问。一时间,两国间副部长级以上的高层访问和一些重要的双边磋商戛然停止。6月16日,我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奉命正式通知美国政府,由于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造成了恶劣后果,他奉召回国述职。

6月7日至11日,李登辉赴美,他在康奈尔大学发表了名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政治性演说,叫嚷要“突破外交孤立”,强化台美关系,政治色彩浓厚。针对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发表的演讲,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发表8篇评论员文章,全方位批驳李登辉的言论,指出李登辉是“台独”的保护伞和总后台,国际社会绝无“台独”的生存空间。

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美国究竟要把中美关系引向何方”的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指出,美国改变17年来历届政府禁止台湾领导人访美的政策,说到底还是把台湾当成了不沉的“航空母舰”,企图玩弄“台湾牌”,阻遏中国的发展、壮大与统一。“中国人民重视与美国的关系,珍惜同美国人民的友谊,但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和主权。任何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己权益苦果的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中美关系现在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美国政府究竟要把中美关系引向何方?我们正拭目以待。

随之而来的,是1995年7月的大规模导弹实弹发射演习。1995年7月下旬,解放军第二炮兵 现为火箭军向台湾以北附近海域发射6枚地对地导弹。8月中旬到下旬,解放军又在东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弹演习。到了1996年3月,台湾举行大选期间,解放军再一次举行大规模导弹和实弹演习。由于解放军划定的导弹弹着点太过接近台湾南北两端,等于是封锁了台湾基隆和高雄两个港口。两次演习,震惊台海、震撼世界,美国自然也受到极大震动。

事实上,从李登辉在美国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政府的确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将其访问维持在“非官方”的基调上,缩小其影响。就在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的当天,美国总统克林顿还在白宫紧急约见我驻美大使李道豫,重申美国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并特意安排了记者到现场照相。但美方并没就美国政府今后将如何处理此类事件给中方明确答复。李道豫大使当场向克林顿表示,不能接受美方的解释。

之后,面对中国方面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击措施,美国国内也展开对华政策的大辩论。辩论的结果是,美两党主流派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中国的崛起和强大难以阻挡。孤立和遏制中国不是上策,而与中国保持接触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这次由李登辉访美引发的台海危机,使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议员清晰地认识到,在台湾问题上,有一条红线不可逾越,一旦跨过这条红线,中方不但会展现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和决心,而且真的会付诸行动。于是乎,克林顿政府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与中方沟通,反复说明美国会执行一个中国政策,非常希望与中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并诚意邀请江主席“在不久的将来访问华盛顿”。

1995年10月2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会晤。会谈时,克林顿总统明确表示,美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他公开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此后,中美间的高层互访和政治磋商逐步恢复,围绕李登辉访美问题与美国进行的斗争基本上告一段落。从那以后,台湾地区领导人都是路过美国,没有正式访问美国,包括私人访问。

最近中美关系再度紧张,加上特朗普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事风格,有专家分析,为了拉抬自己的选情,特朗普可能会玩一票大的,邀请蔡英文访美,甚至和蔡英文见一面。还有传言说,有美国国会议员正在操作,意图邀请蔡英文到美国国会进行演讲。但依笔者所见,有了前车之鉴,特朗普再不靠谱,也是把台湾当作0“笔尖”,把大陆看作“白宫椭圆形办公桌”的人。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新书《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中写道:“我离开白宫后,当特朗普背弃叙利亚库尔德人时,有人猜测他接下来可能背弃谁。台湾在这张遭背弃清单中名列前茅,而只要他还是总统,这种情况就可能继续维持。”所以,在台湾问题上,想必特朗普是不会触碰这条红线的。

宝,喜欢(澳前总理:中美关系处于年代以来最危险的时刻)记得收藏一下,以后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