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中国空军歼击机歼-8

中国空军歼击机歼-8

中国空军歼击机歼-8 歼-8(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是中国空军

中国空军歼击机歼-8

歼-8(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力战斗机种之一,正逐步退役,被歼-10和歼-11所取代。

中文名:歼-8

外文名:Shenyang J-8(F-8)

前型/级:歼-7

次型/级:歼-10

研制时间:1965~1980年

服役时间:1980年

定型时间:1979年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飞机类型:第二代战斗机

首飞日期:1969年7月5日

发展沿革

歼-8研制

歼-8原型机出厂

1963年7月,在当时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技术报告会上,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顾诵芬提出了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

经过几年的认真准备和反复酝酿,航空工业拉开了研制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序幕。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在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要在米格-21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10月,新型歼击机开始方案论证。在论证会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飞机装单台发动机和双台发动机两种方案。前者是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的方案,后者是采用成熟发动机(涡喷7甲)进行改型试制的方案。在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主持下,会议确定采用双台发动机方案。这个正确的选择,稳妥,可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歼-8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前提。

歼-8、歼-8Ⅱ总设计师-顾诵芬

1965年5月1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沈阳飞机制造厂提出的新型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同时也赋予了这款歼击机一个新名字:歼-8。

沈阳飞机厂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歼-8飞机试制的准备工作。国家领导人对歼-8飞机的研制十分关怀。1965年8月14月,贺龙副总理在沈阳听取歼-8研制情况汇报时指示:“歼-8要早日搞出来”。8月18日,聂荣臻元帅在给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的信中,详细阐述了新飞机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对歼-8飞机研制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歼-8试飞中

在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方启的领导下,由副总工艺师罗时大主持制订了歼-8工艺方案。这个总方案是在综合了前苏联和英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方案采用了新的工艺协调方法,即以明胶板的模线为依据,使用光学仪器、型架装配机、划线钻孔台。局部置规、局部模胎相结合的协调方法。后来的实践表明,全机11,400多个零件。1,200多项标准件,从100多个组合件直至前后机身对合,机身机翼对合,以及发动机、油箱在飞机上的安装,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新方法还大大减少了工艺装备,加快了歼-8飞机的试制进度。

歼8-8II三视线图

正当研制顺利进展之时,高方启于1966年1月29日因病逝世。航空工业部派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刘鸿志到沈阳飞机厂兼任第一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全面领导歼-8飞机的现场设计和试工作。1966年11月,刘鸿志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工作,厂所联合成立歼-8研制指挥部,工厂副厂长王新负责全面组织领导工作。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科技人员、工人还是照常上班,歼-8研制工作没有停顿。

歼-8飞机研制工作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厂承担。歼-8飞机的研制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针对歼-7飞机的缺点,逐项加以改进,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高:一是最大速度为马赫数2.2;二是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三是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四是基本航程1,50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五是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六是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七是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飞机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选用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的推重比为0.89,优于歼-7飞机。

1965年9月,歼-8飞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黄志千5月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12月,歼-8飞机木质样机通过审查,1966年3月,设计人员到工厂与工人、工艺人员结合进行现场设计。1966年底,发出全套飞机图纸,1967年初,发出相应的生产文件,工厂亦立即开始试制。顾诵芬时任歼-8飞机副总设计师 。

成功首飞

歼-8首飞返航着陆历史照片

1968年7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完成总装。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进行首次试飞。上午9时半,试飞现场总指挥、空军副司令曹里怀命令放飞。飞行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从歼-8飞机方案论证到首飞,其间经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阶段,历时4年10个月。

1968年9月15日,歼-8型飞机02架进行了整机静力破坏试验。当加载到92%设计载荷时,中机身多处折断,试验结果不合格。面对挫折,广大技术人员没有气馁,继续攻关,到1968年12月加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验证和澄清了各种技术问题。

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许,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机场上,试飞员王焕进行了首次试飞,高度为3000米,时速500公里,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后,歼-8型飞机在阎良试飞研究所继续进行试验,由鹿鸣东担任试飞员。在继续试飞中,飞机遭遇了跨音速抖振故障,很长时间不能超过音速。设计人员反复攻关,采取多种办法,终于在1977年彻底排除了跨音速抖振故障。紧接着,歼-8型飞机又解决了发动机空中停车等重大技术难题。

1978年6月,王昂驾驶歼-8进行高空作加力边界试验,飞机在高空时突然双发同时停车。他一面观察飞机下滑情况,一面起动发动机。12000米的高度里他连续3次轮番起动发动机失败,转眼飞机就跌落到近3000米高度。

王昂终于第六次尝试时,发动机起动成功。这时飞机距离地面仅有1500米。王昂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飞机,取得了歼-8飞机无动力情况下在高、中、低空中的准确下滑率。地勤人员也根据王昂提供的富油的线索,找到了原因,消除了隐患。

1979年12月31日,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同意歼-8型飞机设计定型。1980年3月2日,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在1969年到1979年的十年试飞中,歼-8累计飞行1025个起落,共计663个飞行小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生产定型 [1]。

歼-8型飞机从首飞到设计定型,历时10年之久,其研制过程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

歼-8Ⅱ研制

歼-8战斗机

70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 为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飞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3月18日,歼-8Ⅱ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顾诵芬时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

歼-8II战斗机起飞服役动态列装入役

歼8战斗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截止2010年底,解放军空军共有60架歼-8A型,108架歼-8B型,36架歼-8D型,24架歼-8F型,48 架歼-8H型在役;另有 20 架歼侦-8,24架歼侦-8F型在役,此外还有12架歼-8EG型在役,用于防空和反雷达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2010年48架歼-8A/B/D/F在役。

退出现役

歼8机群

中国解放军在2011年10月开始退役歼8。因为其1969年首飞,但直到1980年才正式服役,等到服役时已经属落后,所以生产总量并不多。由于歼8机动性较差,所以如今大多被用于执行侦察和电子战任务。截止2011年初,中国大约有300架歼8还在服役。

歼8II战斗机是中国曾经的主力战斗机,虽然中国已经装备了歼10、歼11等战机,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歼8II战斗机在发挥余热 。

关于歼-8的故事。

国人之痛,中美撞机

王伟驾驶的81192号歼-8II战斗机

中美撞机事件,又称81192撞机事件,发生于2001年4月1日。当天,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飞行,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监视拦截,其中一架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死亡。而美国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中国指责美机故意撞向歼-8战斗机,并在没有通知和许可的情况下降落于中国领土;而美国说法,EP-3是被失控的歼-8战斗机所撞击,并被中国的另一架歼-8带到陵水飞机场。中美双方对此事件依然存在争议,未达成共识。

希望我的发表大家喜欢,可能有人也做过和我相似介绍,看过的朋友当补充,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当了解,谢谢。

以上就是(中国空军歼击机歼-8)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