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经典文化中医 (中国文化中医)

经典文化中医 (中国文化中医)

经典文化中医 (中国文化中医)

从一步步进入中医经典的思维,学习传统文化,感恩老师和师兄引路,越来感觉中医经典博大精深,《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恩泽了中华儿女千秋万代,越来越觉得此乃是“圣人”所著书;

“淡泊名利不留名姓的恩泽”

更不会被西医洗髓,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不少人迷失了心智,以自己引用几句经典名言,来提高给自己的觉悟,来提高对中医的知识说服他人,有人炒作引用《易经》串改经典分门分派,当然《易经》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对其中的奥妙无穷不能否认!从古至今《易经〉在军事,航天,经商,风水,医学,建筑等其中“道”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病人找大夫就是简单的看病!明明白白自己怎么得病,怎么治病,有的就说祖坟风水不对,家居装饰设计风格不对,把服药后效果不明显归附到“易经”来证明和自己辩证没有关系!其实学好中医经典,静下来读经典就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学好经典治病救人服务百姓无愧于心!

我始终对中医迷恋痴情,曾经自己也被门派的烟雾熏的在原地打转儿。

聊聊中医脉诊:

首先我觉得中医必须得重视其脉诊、医圣张仲景前期开篇先讲脉,好多人视而不见直接背诵条文症状套经方,例:口苦咽干,肋下腹满小柴胡汤,因为临床上好多症状都是假象、还有病人把症状说的含糊不清又加上医生的“诱导”导致辩证错误,从而导致病证加重,好多疑难杂症和顽疾都是中西医医生误治的结果,所谓:“庸医杀人不用刀”

经方药少量少效果好!脉证和症状都符合开两三付中药病症都恢复了一大半,可见六经辨证思维和经方之强悍!

但是伤寒论上面原文好多都是误下误汗误吐等导致病症传经,使病症更严重,那些患者服用完药之后不舒服,呕吐,泻下等,有的大夫依赖归附到说这排病反应,有的说把四逆汤长期服药益寿延年,有的大夫大量使用附子使病人的气一直处于向外耗散的状态,当然当刚服用的时候效果非常好,病人能吃能喝,腿也不疼了,走路如“腾云驾雾”的感觉,一直处于阳气亢奋的状态有使不完的劲,由于气一直处于往外散的状态,刚开始的剂量已经不行了,得加大剂量20克左右一直加药量猛上,最后加到百克,有人长时间服用附子一年左右,外散的气散到微极,最后病人面色发黑阳气微绝,但效果大不如初使患者心灰意冷,心里阵脚一乱于是又辩证用寒凉药使患者身体更糟糕由于长期服药出现了好多疑难杂症,使患者心理生理承受巨大折磨!当然医圣张仲景脉诊水平比较高,准确使用四逆汤能使病患体质大寒的心阳微绝能把病人从死亡线拉回来,还使被误治的病人调理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大家用经方一定谨慎再谨慎!选药必须谨慎轻灵,为病人身体健康负责,不能把开经方当成“潮流”因为医圈里好多传治病开经方,来提高他人对自己和对中医的认知!

但是好多金元时方辩证准确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地黄饮子,四君子汤等方,辩证对症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我在跟诊的时候发现孙鸿昌老师的时候,他不拘泥方,基本都是时方自组方药,效果非常好每日诊百人。

好多金元四大家的方效果非常好,用药严谨轻灵活泼而且量少而微,复诊率极高,当然他在经方辩证准确的时候用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好多几付药病都恢复大半了,就劝患者不用服药了

一起学习一个经典方:升阳除湿汤

升阳除湿汤出处《兰室秘藏》卷中

古代剂量当归(酒洗) 独活(已上各五分) 蔓荆子(七分) 防风 炙甘草 升麻 藁本(已上各一钱) 柴胡羌活 苍术 黄芪(已上各一钱五分)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当归(酒洗) 独活各1.5克 蔓荆子2.1克 防风 炙甘草 升麻 藁本各3克 柴胡 羌活 苍术 黄芪各4.5克

煎服法上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以洁净新汲水五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柤,空心热服,待少时,以早饭压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阴脾经中血海穴二七壮,亦已。

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无气以动,气短上气,逆急上冲。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荣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脉。脉者,血之府也;脉者,人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络代之。故曰心之脉主属心系,心系者,包络命门之脉也,主月事,因脾胃虚而心包乘之,故漏下月水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当除湿去热,益风气上伸,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一名调经升阳除湿汤。)

此药乃从权之法,用风胜湿,为胃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并血恶之物住后,必须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于补气升阳汤中加以和血药便是也。若经血恶物下之不绝,尤宜究其根源,治其本经,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立止。

经典药方非常轻灵效果非常好,病证辩证准确喝完药非常舒服,不拘泥于方,不拘泥于量,用心体悟病机才是真理,看清疾病真相。

以上是本人对中医的微薄小小认知,还在不断努力学习吸取各位老师师兄临床心德,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来,共同讨论一起学习服务一方百姓,当个明理的小小郎中足矣。

以上就是(经典文化中医 (中国文化中医))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