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不 你不懂

不 你不懂

不 你不懂

“手我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如何碰你。”

突然有点伤感。我忽然想,上一次我毫不保留地花时间和精力,将全部的好奇心和热爱投进去接触和理解另一个人类,是什么时候?似乎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了。何况我确实记起来了,上一次从零开始毫无保留地触碰的是王尔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需要准备当时的毕业论文,于是用了一年半好好“爱了”王尔德一回。

这样的热爱也是单纯的。但我希望,你千万不要说“我懂”。我不奢求你懂得,因为,身同感受是百分百不存在的,因为我和你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在这件事情上,我吃过大亏,赔上了一段七年的友情。

我跟言若也是有至少四五年没有联系,至少我不觉得那些逢年过节群发来的自编短信是联系的一种,因为回复一句“谢谢,同乐”都挺尴尬的。

年纪长了以后,开始不那么热络了,与其盼着别人也回一句“节日快乐”,倒是希望自己能主动,或者能被别人主动想起,那就是偌大的幸福,很简单的那种,就是“我想起了你”,所以希望你知道,希望你安好。

两年前,我收到前同事的微信,说有一张寄给我的明信片,让我有空跑一趟去取。是一张从新加坡寄出的明信片,上面印下的风景在我脑海里根本留不下一丝影子,倒是她那句“对不起,希望我们仍然可以做个朋友”,当然,指的是那种逢年过节才出现在祝福名单里的朋友。这样的“朋友”,都是按照网络世界里你或真或假的名字的首字母排序的,若是你名字里只有符号,那估计你就垫底了。

我是信了那句“对不起”的,也以为她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确实不一样了。

“在异国他乡我想起了你,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我才发现我连你的电话号码都没有,希望你会喜欢这张明信片,当年的我真的不懂,支持你的热爱和选择。”

我心里自有波澜。

14年底15年的时候,大家忙着论文,忙着找工作,作为师范生,总有人觉得考进公办学校,稳定地安分地当个老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然,这不是错误的想法。

“我也是为你好。”她没有这样说出来,倒是这样行动给我看的。

当时,我们一起坐到了高中母校的同一间教室里,埋头做着我们那个片区公办学校招师的考题,根本的差别就是,我并没有言若那般努力和对编制的向往。

那时候很流行一个词,现在看来我感觉那是种状态,“裸考”,也是种选择的心态。我裸考了四六级的英语,裸考了很多大一到大三的考试,当然也包括这个片区的编制招考。因为,我对学校有种“内置”的恐惧。

最后的结果是,她考进了心仪的学校,我也庆幸自己没有考上,算是给了我父母一个交代。但言诺的眼里,容不下这样的“任性”。后来,也就不怎么联系了。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我现在能说的,就是我对朋友的定义似乎被刷新了,至少朋友是一种并肩的关系,少了血缘,却是能用“理解”来粘合的,既然不能“身同感受”,那就尊重别人的感受,“支持”是很重要的纽带。但太多人喜欢用“为你好”绑架一个人,似乎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圈套”。

说实话,我不后悔将她彻底从好友列表删除。

无效的社交关系,感觉占用了很多人的时间,很多人因此焦虑着。

说出一句“我懂”,其实很不负责,因为你不知道那些经历的份量,也不知道那些选择的煎熬,更看不懂别人坚持的理由。

有很多人,选择一条没有荆棘的路,求心安理得,日子过得平顺;那何必去指责那些选择“曲线求国”,希望在能力所指的范围里面,谋得改变的人呢。

本来,就不是一类人。

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总是很热诺,热衷认识新的朋友,去新的地方。大学四年里面,大二大三几乎是豪放而洒脱得让人生畏的,感觉自己有无限的时光,那只被栓久了的小猴子,突然有了力气挣开了颈圈,跳出了那个有水喝有饭吃的笼子,看到了满山的花果树木,尽是释放好奇心的时候。这种可爱的莽撞和自由,是会让人受伤的。

是确实直到我真的受伤了,我才不得不停止下来。

除了王尔德,我也就这么掏心掏肺地触碰过另外两个人类;大学那四年,尽是我从今往后不会再提起的事。

以上就是(不 你不懂)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